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罗胖的《罗辑思维》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罗胖的《罗辑思维》有感 篇1一个网友对罗胖的评论挺好的:我觉得他讲的问题需要把自己的感情剥离出来分析,在生死、金钱面前,很多人确实做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进行两面分析。
罗胖的观点是反驳一些大众的、主流的、似是而非的观点,他的观点也可能不正确,很多是援引某些书中的内容,其实这些观点也都来源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不能简单地说是错还是对。
在话说环保那一集说到地球从宇宙中看就象是一个小小的微尘,那么微尘中还用环保吗我认为,太空有资源,并不代表你可以挥霍地球的资源,这两个相对性,有点象佛教中的胜义谛和世俗谛。
引用柴静博客中一位美国大法官的话: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对什么是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其实这句话也不一定正确。
人类怎么去把握如此复杂的外在世界呢就是用简化机制赋予其意义,再通过意义去理解这个世界,而地域歧视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简化机制。赋予符号,有点象形式逻辑中的公式,其实这样没什么不好,可以提高效率,形成共识,利于沟通,但符号并不能代表更充分的意义,即使语言有时也是苍白的,但离开语言又不行,所以要两方面去分析。
他提到的U盘化生存方式: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鼓励要有一技之长,并且不一定在单位中生存。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做为一个节点,跟外界的接触会很多。参考的书目是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
援引法律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段对话,库克法官对英国国王詹母斯一世想审案子的拒绝:各种权力背后都站着一个叫公正的东西。法律审判所需要的理性和知识,并不是一种自然的理性和知识,它需要一种人工的理性和知识。这些知识必须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经过长期的训练,才可能获得。
在“不负责的民意”中有网友质疑,这种追求真相的方式很好,我们读书也是一样,不能完全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要学会自己思考。
当同时代的人对马克思进行评论时,很多人都在赞叹其逻辑的严谨,让人有相信的理由,我认为逻辑相当于智慧,而后来体现的道义相当于慈悲,这有点相合于佛教中的智慧双运。
马克思对人们获得自由后反而堕入地狱有疑问,对此,他用了一个词,在德文中称为“异化”,所谓的异化就是指一个事物发展到后地走向了它的反面。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向着我们追求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因为这个目标不究竟,就象每个人都想离苦得乐,但乐可以转为苦,有漏皆苦,并且轮回中还会隐入苦中。因为他没有真正的解脱,不是真正的自由。
一句话“恐惧是个坏谋士,一定会给出你出馊主意。恐惧是个奇怪的东西,是懦弱的原因,也是暴行的源头。”用这句话来论证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会开战,就是因为恐惧,害怕俄法会联合起来,想先下手为强。这就象两个人打架一样,先下手的也许是害怕的,摆出吓人的资态的也许是心里没底的,要认出事实的真相。
本书中在罗胖的文字旁摘有网友的点评,有跟他意见相左的,有赞同的,但相互的思想碰撞反而是一件好事,事实也许都不是我们所想的,但可以让我们多一个角度,科学就是从一堆堆假设再推翻中不断地进步的。
米兰达警告的双刃剑,就是那句著名的你有权保持沉默,这个看似司法公正的东西却使很多罪犯成为漏网之鱼
书中还提到了制度成本,我们往往基于某种简单的目的去推行一种制度,但执行这种制度的成本却没有考虑充分,这要从经济学去分析。有时候一种简单的方法确是有效的。
读罗胖的《罗辑思维》有感 篇2读了几页《罗辑思维》,却再也读不下去了,作者的观点真的很难让我认同。我在想为什么老师会觉得这本书好看呢但凡读过一些书的人,稍微有些学识和见地的人都不会认同书中的观点的吧。可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呢徐小平——大学时期我心目中博学多识的人,也是推荐人之一,这真的是他的本心吗
近年来各大网站涌现出了各种以作者命名的脱口秀,以此来表达作者自以为”独特”的观点,来博人眼球吸引观众。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能称之为独特,而这种独特最终会赢得众人的认可令人刮目点赞还是换来一片哗然被人骂做sb,就要看作者是否真的有没有两把刷子了。饱读诗书博古通今。我看这个罗老师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当初的《百家讲坛》为什么受欢迎因为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无法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好好地拿起一本书来读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面传身教的讲学,就像古时候孔子的开坛讲学。当然现在科技的进步,我们通过电子产品就能看到现场直播,面对面都省掉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上讲的都是些什么人易中天、于丹、马未都这些都是大学教授啊。他们每天都在研究他们讲的东西,花了半辈子的心血,读了大量的书,翻阅了大量的史料最后才得出了他们讲给我们听的这样一个研究成果。而讲脱口秀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只是读过一些书的人然后看到一个新闻或一个事件随即发表自己评论和观点的人。在言论高度自由高度开放的当今中国,随随便便一个人都可以发表一个观点的,但这个观点真的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就可待商榷了。
名人在给一本书点赞的时候更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因为你的名望和大众对你们的信赖摆在那里,你的一个不经意就可能做了错误的指引。
读罗胖的《罗辑思维》有感 篇3各有所爱,《罗辑思维》,这是一本书名,也是一档视频脱口秀的节目。喜欢在空余闲暇的时光听罗胖说书。我觉得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尽管他的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随手即得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突破思维瓶颈
不妨读读《罗辑思维》,作者罗振宇。《罗辑思维》一书是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知识信息量极大,喜笑怒骂;罗胖读书,讲给你听,这里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幽默犀利的语言引导大家摆脱旧方法束缚,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胖讲教育的话题,他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说,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关于教育这一讲,内容庞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站搜索,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对其中有关创造力的言论,我觉得听来耳目一新,听着似乎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想想确实也有些道理。
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堆左撇子,毕加索、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些人都是左撇子,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异类。这话可能不好听,但是你从进化史一看,它就是如此,这就是底牌!
那请问,怎么培养创新力啊很多学校高举大旗,创造力培养学院,请问怎么培养创造力要知道“创造力”这个词,它创生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他既不可测量,也不可识别,更不可培养,如果你能测量、能识别、能培养,那还叫创造力吗创造力在它发生的那一瞬间,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叫创造力,比尔盖茨退学的那一刹那,所有同学都嘲笑他是傻子,这才对,他才叫创造力;乔布斯一定是一个性格特异的人,这才叫创造力。
所以如果这样去理解创造力,我们还要培养创造力的话,那教育该怎么转型很简单,不干涉,不要去试图培养创造力,给选择,造环境,让他想要什么可以更轻易地、低成本得到即可,这就是好的教育。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呢用一句土话说,伺候地太勤,老想干涉,我看着你,我怎么给你搞点创造力,你怎么知道你能给他创造力呢我们人类只能搞清楚怎么毁灭创造力,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搞明白,怎么培养创造力。
读罗胖的《罗辑思维》有感 篇4《罗辑思维》是闺蜜搬家的时候送我滴,小婕之前也有关注了罗胖,但是从未详细阅读过,在这之前,关于罗胖的思维、点评褒贬各一,喜欢的很喜欢,厌恶的很厌恶。
小婕也搜了一下网页,有不少罗粉由衷的表示,很喜欢罗胖的风格,但是对于罗胖推荐的书,表示不认同,推荐的书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看,不适合所有人;这点小婕倒是觉得没什么,你觉得适合自己就看呗,不适合就别看呗,有啥大不了的。来说说这本《罗辑思维》,分代序、19集内容、致谢;代序是申音写的,应该是《罗辑思维》的合伙人,反正是举足轻重的人,介绍来《罗辑思维》的来历。
第一集没有特定的介绍一书,但是有提到《红楼梦》和《石头记索隐》,算是一个引子吧!第二集到第19集,每篇都会介绍书籍,古今中外,各种文章都有。
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这是罗胖对此书的概括,应该也是他的见地吧!
都说太高调不好,不过小婕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时期,你要么低调的超级有内涵,没有那么就高调到让人发指吧,有何不可呢!看罗胖现在的照片,真的胖了好多啊,怪不得叫罗胖,健身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是公众人物,哈哈哈~瞧瞧小婕这世俗的眼光,多么的犀利。
PS:万恶的洋娃娃,小坏蛋,当然也怪小婕自己不克制自己的嘴巴,拼命吃甜食拼命吃蛋糕,然后变成了妊娠期高血压,昨天本来可以入院转胎的,然后也成了泡影;
背了24小时的血压仪,还要测24小时的尿蛋白,血压倒是下来了,但是血检胆固醇啊啥的比之前都高了,看看明天的尿检,到了37周,各种事情都来了,希望医生不要放弃我!
小婕都没放弃自己,你们为什么要放弃小婕呢!
读罗胖的《罗辑思维》有感 篇5读完了罗胖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刀锋上的范蠡。(此前写过一篇关于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书评——五进五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自己此前对范蠡用“不为生命的残苦而绝望,不为生命的'偏爱而清高”,“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成长带来坦然,不然凄惶给谁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在江湖,退到哪里都是一样”五句话来概述了一下自己的感受。范蠡置身江湖,退到哪里都能激起千层浪,王朝殿上、战场情场、商业野营都是如此,追其缘由,与范蠡的入世与出世的态度,眼光,能力有光。换言今朝,处于01交替变换的时代,各方压力接踵而至,谈及生活,甚至生存。各行各业一方面报道就业的压力、各大公司的大量裁员、各个城市房价物价的飙升、各种资源的稀缺、自然灾害一天接着一天;另一方面加载政策制度建设,大力扶贫,建设基础设施,极力构建和谐文明富强社会。这样的一个环境,是真实的么?可以相信么?就像看罗胖这本书的书名一样,“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在看的时候给自己打上了一个问号?是这样的么?置身其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视线看到的天依然还是那片天。就像山的那边是什么,真的是海么?等着自己大了之后,山那边可能还是山。
看完逻辑思维的两本书和听了部分节目,给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当时听了是这样的,说得很好,很有道理,过后能回忆起的东西少之又少,这可能是自己的知识焦虑。一直困惑是为什么,后来大三的时候听过毛概老师的一堂课,张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学什么?
后来与之聊过之后,自己些许明白些了。大学不是时间空间的自由让我们不管不顾,自我消遣,凝住时间。而是寻求自我,思考自我,提升自我。如果来大学是为了满足家长所说大学能够让自己以后有一个较好的工作,是的,不仅是大学,很多阶段都是这样,慢慢积累,慢慢提升自己,能找到一份生存的工作。但这绝不是最终的目的,李尚龙老师说过,何为幸福,幸福是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养活了自己。对的,如果一开始来之前就盯着工作,毕业之后,能找到工作,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呢,何不直接就去自己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可能会说文凭很重要,是的,文凭是对自己达到水平的一种认证,说不定可以换种方式去让需要那个的人信服,也可能说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反观世界500强的很多人,很多人都是后期才有了那些东西,但可以保证的是,他们的所成绝不只于此,至于真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有一点会知道。
回到本书,罗胖及其逻辑思维的团队给我们讲解一些知识的逻辑,让我们信服,让我们缓解知识的焦虑。正如罗胖自己所说一样,他们知识给我们整理或者给我们方法。对我们具体的来说,应该说是知识碎片的一些穿针引线的手法,就如很多培训公司一样,交给我们都只是方法,算不上真真切切的知识。和大部分老师一样,交给我们的只能是方法,至于知识只能自己去获取,所以悖论了我们的“知识焦虑”。
我们的知识,很像我们自己建王国一样。环境能给的只能值材料,至于怎么去构架,需要自己认知,理解,总结,感悟。通过见识来构建自己的体系,然后将随便整理进自己的知识王国。一开始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堆积方式进行构架的话,就像凌乱的砖头永远都不能建成高楼大厦。然后再一点点往里加东西。罗胖说的知识焦虑,当自己学会了体系,机制,原理,万变不离其宗,走到哪里都不会焦虑和淘汰。就像武学的易筋经,只要内功深厚,招式随其变化。逻辑思维,提供的平台,跟着解读,还需自己去研读才行。仅仅停留在罗胖所说,我们只是被逻辑拴住的死水,失去了流动。
带上时间,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如果焦虑,就去用心做好焦虑的事情,寻求内心的踏实,外借的安稳。关于周遭环境的真假,不用太在乎和认真,如果有机会抽身或者跳出,就不要犹豫。
寻求自我,直达本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