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的分类及优缺点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类及优缺点,第1张

怎么说呢
虽然有点认识但不是全面的
我工作6年了对与你的提问凭经验来给你说下
论文就更提不上了移动通信
就2G来说

时分多址
码分多址
频分多址码分多址用与cdma时分多址和频分多址用与
GSM首先有CDMA用的码分多址来说
CDMA的通信技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用户分配各自特征的地址码序列
将处于相同时隙和频率的用户信号分离开来
采用共享信道的方式传输信息
系统利用与手机端和基站端完全一致的本地地址码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关检测
从而提取咱们需要的用户信号
将其他使用不同的信号视为宽带干扰从中除掉
它的优点是
抗干扰能力强
抗衰落性好
保密性比GSM高
容量大
频率资源利用率高从切换角度讲
CDMA是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就是手机在通话状态中如果当前信号不能满足通话
他会和能满足通话的基站建立连接成功后在与
原来的基站断开
这是GSM不能拥有的
更软切换
是同个基站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
这也是GSM不能拥有的还有最主要的技术是自干扰技术
其中所有的用户共享相同的频率
没个对与其他用户来说都是噪声或干扰干扰会随着用户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最终整个背景噪声干扰的总和会因为无法保证通话质量的最低信噪比要求而限制系统容量忘了还有CDMA的独有技术是CDMA独有的那是曾加增益的还有导频污染
当邻频超过2个以上称为导频污染、还有呼吸效应
那是通过用户量增加
基站会自动缩小覆盖范围从而提高用户的通话质量(这是同自干扰技术来说的)在说下GSM

它主要是时分多址
特性是
每载波多路
时分复用
他有8个时隙
其中有7个话音信道
1个控制信道
当忙时控制信道也可以充当语音信道
突发脉冲序列传输传输速录和自适应均衡传输开销大公用设备成本低等等他的是硬切换
就是在通话状态的时候
当前基站满足不了通话的时候
就会先和当前的基站断开连接
在寻找可以满足通话的基站它有乒乓效应
就是邻频和主导小区场强相近
频繁切换造成无法切换孤岛效应
就是没有主导小区
无法正常通话拐角效应
这个书面解释不上来
理解就是
在某建筑物的阴影面里
打电话不好还有就是时间色散
这是在同一基站发射的信号通过不同路径到达手机
造成手机无法解调信号造成无法正常通话
这个一般在郊区比较常见
好像是2个不用的路径之间相差不能超过34微秒
(不准)
他的GSM空间信号的损耗是
324+20lg(d)+20lg(f)d是路径f是频段
打个比方在真空状态下距离天线处十米的地方是移动900Mhz
的信号强度就是
324+20lg10+20lg900
我以上说的
都是最基础的
是移动通信必须知道的
如果想知道详细的请联系我QQ305951505

携号转网的弊端:
1在办理过程中,手机号码可能暂时无法使用,在办理结束后,就可以使用了,这个周期一般在一天左右。
2由于更换了运营商,所以短信通道就会变更,那么很可能收不到微信,支付宝等这些第三方软件的短信不过小编相信,这些企业后续都会做相应的措施去避免这个问题。
3携号转网后,假设你是从移动转到联通,充值的时候还是要去移动APP充值,而不是联通。

携号转网也称作号码可携带、移机不改号,是指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无需改变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转成为另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服务。号码携带有助于扶持新运营商,促使新运营商快速进入市场。实施携号转网被认为是能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三者都受益的举措。
携号转网主要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两种。号码携带有助于扶持新运营商,促使新运营商快速进入市场。实施携号转网被认为是能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三者都受益的举措。
号码携带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市场的管制措施,实现有效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对消费者来说,号码携带可以减少用户的转网成本。对国家来说,号码携带能节约号码资源。号码携带可以打破现有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地位,从而促进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结构。实施号码携带后,号码资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携号转网服务是指在同一本地电话网范围内,蜂窝移动电话用户(不含物联网用户)变更签约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而用户号码保持不变的一项服务。这意味着,跨地区的移动电话用户是无法办理携号转网的。
现阶段不提供四类号码的携号转网服务。具体包括:
1卫星移动业务号码:网号为1349、174等号码;
2移动通信转售号码:网号为170、171、162、165、167等号码;
3物联网号码:物联网专用网号(如146、148、149、140-144、1064号段等)号码以及其他用于物联网应用的普通公众移动通信网号码;
4其他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46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