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智能化、自主可控
促进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政策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动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型制造和服务体系,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途径,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通过手机定位,你需要失踪人的手机在你身边。即使手机关机,也可以定位,建议公安部门协调寻找。也可以用手机拨打。请求公安部门定位。
目前,大数据正成为推动企业效率提升和管理变革的强大力量,一些企业正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等带来的海量数据,通过挖掘、分析与业务应用,赢得优势。它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催化剂,在美国,大数据已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但如何发展大数据呢?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政府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抓住了大数据发展的五大关键要素:基础设施、产业链、人才、技术和立法。它在其中发挥了关键角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个要素是普通企业所做不到的,而新加坡政府正好填补了企业的短板。
大数据基础设施方面:一个国家在信息和存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能否汇集、传达,存储和应用。为了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加坡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毫不吝啬。新加坡是世界十大高速网络架构之一,并承载了东南亚地区半数以上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储存量。新加坡已确立其作为全球数据管理枢纽的地位,汇集了东南亚超过50%的商业数据托管及中立运营商数据中心。
大数据产业链方面:在大数据产业链中,横跨了包括数据提供者、存储商、分析和挖掘商,以及应用企业等。对于企业,往往只有应用能力,却缺乏获得、存储和分析与挖掘大数据的能力。而在这方面,当然要依靠产业链中相应的服务商,但政府在产业链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数据挖掘方面,鼓励大学设立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2012年,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推出的“Livelabs”创新平台,旨在增强新加坡在消费者和社会行为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鼓励企业设立数据分析中心,一些企业通过在新加坡设立数据分析中心,洞察亚洲市场需求,已成功地实现了区域市场业务的拓展。2011年,劳斯莱斯(Rolls-Royce)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下设的高性能计算研究院合作成立了计算工程实验室,在智能数据分析领域进行合作研究。
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院(I2R)拥有全亚洲最大的数据挖掘团队之一。
承担数据提供者角色,主动披露政府掌握的数据,在大数据建设中,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毕竟政府是最大的数据拥有者。但是让政府能够主动开放自己的数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新加坡政府却做到了这一点。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ingapore Land Authority)研发的电子地图(OneMap),就为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企业提供了开放数据平台。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则通过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开放新加坡交通数据,鼓励企业甚至是个人开发提升公共交通效率的应用软件。
新加坡环境局(NEA,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与多家企业合作,研究如何收取降雨量,并通过掌握不同地区环境的数据,来预测哪个地区接下来会爆发热带地区可能产生的疾病。
大数据人才方面:目前企业应用大数据过程中往往最缺少数据人才,培养数据人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为了成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分析中心,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可谓不遗其力。
它与企业以及本地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确保毕业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新加坡在数据分析领域开设了4个硕士课程以及5个本科课程,提供侧重于具体行业应用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协助下,亚洲顶尖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IBM将开展合作,共同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分析中心。该中心旨在帮助在校学生以及在职人员提升商业分析领域的最新职业技能,为未来数据分析工作打好基础。
大数据技术方面:大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与产品往往需要巨大投资,但是一般的企业无法承受这样的投资,此时政府的作用就尤为重要。而新加坡在其中,从来就没有缺位。
信息通信研究院(I2R)与中国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在东盟自然语言技术开发领域进行合作。这一技术如被普遍应用,将为企业进军新兴的东盟市场创造空前机遇。此外,数据分析会被应用在分析社会认知领域。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所(IHPC)是率先开发此项技术的研究所之一。通过对人们第一印象的建模研究,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亚洲消费者。这项技术能够帮助企业预测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馈。
在立法方面:大数据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而能否通过立法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权是大数据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而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很充分。新加坡于2012年公布了《个人资料保护法》(PDPA)。《个人资料保护法》作为一项较为宽松的立法,旨在防范对国内数据以及源于境外的个人资料的滥用行为。该法案的出台使公民得以进一步了解个人资料的使用途径;同时,在进行个人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程度。
新加坡在收集、存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应用,从中获得经济价值。到2017年底,预计数据行业将为新加坡经济贡献十亿新元的增值,并培养2,500名跨领域数据分析专业人才。
而所有这一切在于新加坡对于大数据的战略定位,对于自然资源稀缺的新加坡而言,“利用数据作为资源”是非常好的选择,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资讯通信与媒体业执行司长吴汭刚认为,“对于新加坡,数据就是未来流通的货币,而我们目前所做的就是将新加坡打造成全球数据管理中心,从而有能力与企业合作,将数据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可见的商业利润。”物联网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巨大,但是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标准规范、产品研发、安全保护等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产业规划、体制机制、协调合作、推广应用等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行业标准滞后,个行业标准繁杂。标准是物联网规模发展的前提。物联网涉及的标准比较复杂,包括终端、网络通信、中间件、系统架构、业务规范和安全等。以终端为例,国内做M2M终端的厂家,都有各自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和软件标准,厂家都是定向开发,成本高而规模小。另外,在网络层,物联网中无数个传感器形成M2M互联后就要涉及互联网、无线通信网(3G)等大网的互联互通问题。还有物联网业务的标准规范问题,比如智能电网的规范、移动支付的标准规范、智能家居的规范等。
第二,改造成本高,社会效益显著而盈利性较弱。例如,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市政改造智能路灯,平均每盏灯投入232美元。适合政府的公共事业,如路灯、交通、环境监控等,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成本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于低端水平,特别是在芯片、传感器终端、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方面。在传感器方面,我国很多的技术相对来说只是做分装方面的工作,核心的技术如芯片方面还是受制于国外,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智能卡、芯片等很多都是依靠进口。技术能力的薄弱,导致我国成本相对较高,成为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制约要素之一。在数据处理方面,包括应用开发、业务平台、系统集成、中间件等,各厂商处于生存及发展期,力量薄弱,相对于IBM、SAP、Axeda公司而言在技术实力和专业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为物体智能而开发的嵌入式软件还没有规模化应用。
第四,产业链上下游缺乏清晰共赢的商业模式,也制约着应用的规模化推广。例如,终端未标准化,导致开发成本高,应用开发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在系统集成领域,受上游供应商供货时间限制,项目周期长,客户分期付款,需垫付资金,资金压力大。对于运营商而言,物联网收益性较差。
第五,目前的需求主要受政策驱动,来自企业的需求还比较初级。第六,个别企业有垄断产业链的行为。通过资金实力,垄断产业链上的企业,签订排他性协议,禁止与竞争对手合作,极大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物联网安全的要素物联网的安全形态主要体现在其体系结构的各个要素上,主要包括物理要素、运行要素、数据要素三个方面。1 物理要素物理安全是物联网安全的基础要素。主要涉及感知控制层的感知控制设备的安全,主要包括对传感器及RFID的干扰、屏蔽、信号截获等, 是物联网安全特殊性的体现。2 安全运行要素运行安全,存在于物联网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了物联网的三个层次,其目的是保障感知控制设备、网络传输系统及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传统信息系统安全基本相同。3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也是存在于物联网的各环节之中,要求在感知控制设备、网络传输系统、处理系统中的信息不会出现被窃取、被篡改、被伪造、被抵赖等性质。
物联网的核心概念在于“基于网络对物品信息的按需、自动、及时、可靠感知”。一般认为物联网应具备三个基本特性:①及时感知信息,即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能实现对物体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②可靠传输信息,即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③智能处理信息,即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按需、自动地获取到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利用。物联网的本质是通过能够获取物体信息的传感器来进行信息采集,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换,通过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信息加工及决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