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醒各位网友,理性看待,切勿发表过激言论。
给各位吃瓜知友普及一下这几个本科生比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赛)、全国大学生物联
网竞赛 (华为杯 )、计算机设计竞赛、软件 创新大赛。
这几个比赛的参赛流程大致相同:提交作品报告+PPT+答辩(近几年都是线上答辩),最终评委的评
分大多通过答辩PPT展示效果进行打分。另外,每个比赛有自己的侧重点,例如信息安全 作品赛侧
重“安全与隐私”,物联网竞赛侧重“万物互联”(因此会出现同一个作品在某比赛中没有进决赛
但在另一个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情况)。
最近和同学聊过,本科生的这些“作品赛”一稿多投的现象比较多,也是这两天才知道居然一个作
品可以投那么多不同的比赛,非常惊讶,将一个作品的放在不同的背景下就可以参加不同的比赛。
类似的“一稿多投 ”在往年的比赛和保研加分中似乎也出现过,但是从没有听说过闹得有今年这
么严重的,可能因为今年的种种原因导致今年保研竞争异常激烈,才点燃导火索引爆炸药桶。
问题中的这件事,当事人曾有过回应,几次投稿的作品,应用场景、算法设计、方案设计都有迭代
更新。 我们抛开保研加分的背景不谈,本起事件的问题焦点在于下面三点:
一、是否真的存在“一稿多投”现象?即不同比赛中的几个作品是否真的在算法层面、应用场景层面
都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个问题的解释在于当事人本身,如果当事人能够公开答辩的PPT,或是
部分文档,相信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产品的商业价值、知识产权产生的影响
是难以估计的。
二、如果真的是“一稿多投”,是否违反比赛的相关规定?一稿多投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 行为。在
学术界,一篇文章投某个会议没有录用时,是可以尝试“换一个故事”投递另一个会议的。在这
些本科生比赛中同样如此,几乎每个比赛都在比赛章程中写明了一稿多投的相关条款,但是不同
比赛的规定不尽相同。例如有的比赛规定“投递本比赛的作品不能投递任何其他比赛”,有的比
赛只规定“不能已申请相关专利”,有的比赛规定“不能投递其他的国家级比赛”。当事人所参
加的这几个比赛,如何认定一稿多投,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一车多带”问题。所谓“一车多带”指的是同一个作品,投递不同比赛,每个比赛中换着队
员,让不同的同学都能加上分。这一点似乎是最严重的一点,因为它似乎是非常非常影响保研公
平性的。仍然回到上面的第1点,如果该作品在不同比赛中确实不是同一个项目(即并非“一稿
多投”),也就是说每个项目中的内容都不同,那么每个项目挂名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反之则是很严重的问题。答主在这里不想过多讨论和保研利益相
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作过多扩展。
综上所述,希望各位网友理性吃瓜。
另外:指导老师李老师并非计算学部的老师,希望从明年开始工大和计算学部严查一稿多投,这样
的事件无论结果如何,对学校的声誉是肯定有影响的。这个项目貌似还申请了专利,但还没批下来。不太清楚专利和那些比赛之间是否会存在一些
知识产权和法律上的冲突。事实上在点进来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正常 *** 作一个项目不仅可以参加同年的多个竞赛,甚至可以
代代流传,“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保研人。
保研焦虑的来源-清高和投机的冲突
一个项目凝聚着历年老师和学长学姐打磨的心血,可想而知它的含金量之高,也不难推测什么样的
人才有机会参与这种祖传项目。我想说拿这种项目去和本科小白做的普通项目比,其实本身就是一
种不公平。
这不就是保研焦虑 的来源吗,绩点至少通过努力就可以提高,这种参赛机会的不平等怎么弥补。
你第一我第二,你有竞赛我没竞赛,现在有一个一稿多投的好项目摆在我面前,你让我讲仁义道
德?
其实参加祖传项目和举报祖传项目就像硬币的一体两面,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提问者多半也是利
益相关,保研当前,不相干的人谁会为了所谓的公平费时费力。所以我并不想谈论这种做法是不是
公平或者学术不端,毕竟深究起来人家说只是名字相仿内容全都改了你也没法界定。遇到这种情
况,如果不影响自己的保研名额大多数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如果影响到自己获得保研名
额那还是有必要争一争,该举报举报该走程序走程序。
保研政策制订的反思-提高附加分门槛
我认为这件事情引起我们反思的地方在于保研中竞赛设置的重要性和合理性。长久以来,我们都默
认了在竞赛中找到一个好团队比个人能力更重要。尤其是创新创业 类等团体竞赛,拿到好项目的
人就可保“一世安稳”,而空有热情缺乏人脉拿不到好项目的人却只能徒增伤悲。竞赛面前,让我们更深刻地知道了什么叫做有些事情不是光凭努力就行的,知道了什么叫做人情冷暖。
我们什么都知道了,却唯独忘记了这些竞赛的宗旨和初衷,整天纠缠在这些破事里,到头来连专心学习都做不
到了。这些都是那些一开始就拿到一手好牌的保研人无法体会的。
是时候好好正一正保研里的“不正之风”了。本科生首先应该打牢知识基础,而不是想着怎么投机钻营。所以我认为保研名额评定应该逐步降低竞赛加分比重,而提高对课业水平的要求。
附加分可
以有,但要留给那些真正有技术的人,比如以第一作者身份发C刊或者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拿国奖
等。门槛高加分低,这样的政策发下去还继续参加竞赛的相信都是竞赛的真爱粉了。
不过这样做高校可能不乐意,毕竟竞赛获奖是高校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没有人参加可不行。
那学校就公开重点培养的项目,透明选拔人才,凭能力上位和踢出局,说不定比关系户更有利于项
目发展。
展会涵盖了智能制造及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工业互联网标识及信息采集、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交换机、云计算及信息安全等领域,展会直接并全面服务于物联网行业从源头到终端的整条产业链。
本届展会将汇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居、汽车制造、能源\电力、智能教育、航空航天、医药\医疗、仓储物流、智能交通、电信业、公共安全、民生政务、基础建设等领域超3万名专业观众,是集产品展示、品牌推广营销、买家对接、技术交流、企业融资、高端峰会及行业评选为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制造产业展示平台。
琳琅满目的创新设备和制造科技,工业40和智慧工厂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带您尽览未来生活。
公开一种基于一维码与二维码之间转换扫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循环识别解码请求;启动任一扫描模块进行扫描搜寻对比图像物品编码的区别特征点,依照图像物品编码的区别特征点判断物品编码的类别属性;依照物品编码的类别属性判断该图像物品编码是否对应所启动的扫描模块,若扫描失败,判断该物品编码与所启动的扫描模块不对应,则自动跳转至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扫描识别,完成扫描识别通过比对图像物品编码的区别特征点快速识别商品编码的类别属性,准确判断物品编码的类别属性是否与启动的扫描模块对应,自动选择不跳转直接完成识别或者跳转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扫描识别,省去人工判断进行选择扫描模块识别扫描, *** 作方便,识别速度快
需要。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主要是靠代码完成的,因此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技能大赛需要写代码,代码(code)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我也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的参赛队,首先对本次比赛有诸多疑问,例如不按名次公布成绩等等,相信各位参赛队伍都和我有一样的疑惑。但是这些暂且不提,一位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某男性评委在比赛中既是指导教师又是评委,一个人既是选手又是裁判,最终指导的队伍获得三项大奖之一,也是十分 *** 劳。而且他对我们的项目提出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一直使我记忆犹新,顾及到当时成绩问题,我只以微笑相回,今晚恰巧来了兴致便将当时心中的想法记录下来以给其他的赛友们作为谈资。问题一:“你这个项目没有市场,我几年前就做过了”。
我的回复:这个说法真是荒天下之大谬!!!你做过了失败了别人就不会成功?一个产品的成功往往决定于众多的因素,包括技术、上下游产业、社会发展、营销等等。况且有一句话叫“小成靠智,大成靠德”,产品的成功我认为是大成,你缺少了一个必要条件当然会失败。这样的评委真是可笑、可悲、可恨。
何为可笑:作为科研工作者没有一个发展的意识,没有一个开放的思维,狂妄的认为没有人会超越你,并且你的失败就是别人的南墙,此之谓可笑。
何为可悲:失败几年了都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没有从中学到任何的经验,而且把所有原因归为没有市场,这种逃避恰恰反映出了你不敢勇于面对失败现实的懦弱,此之谓可悲。
何为可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广“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你严重的打击了我们正奔走在创新创业一线大学生的积极性。你这种不执行中央政策的行为应该为人所唾弃。并且你的打击不以教育为目的,其目的恰恰是误导,误人子弟,此之谓可恨。
问题二:“左转、右转、左转、右转,我就想看看你转的能有多快。”
我的回复:听见你的回复我下意识抬头看看是哪位高人问出这样的问题,本以为是刚接触电机控制小学生在向我炫耀你的技术。一位评委能问出这样的问题真实出乎意料。你的问题仅仅停留在电机控制的初级阶段,遇到电机控制的专家必然会贻笑大方,你的问题恰恰曝露出了你在电机控制以及用户体验上的无知!!!我们可以做到电机换向10万赫兹以上,但这有意义么?你所认为的高速转向恰恰是控制上最简单实现方式,也更是最严重的安全问题,我们团队在研发时一位大一的新生对性能的追求和你一样,我们团队用一分钟让他认识到了他想法的无知,不知道你现在意识到了么?
问题三:“你把传感器拆了让轮椅走一走我看看?”
我的回复:物联网是什么?开幕式上一位物联网的专家说“物联网是传感器的网络”。没有了传感器的物联网又是什么?犹如人没了眼睛,此时再让他从事正常人的工作就未免强人所难。所以我认为此位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不但对物联网没有基本的常识而且逻辑混乱,不但忘记了本次比赛的主题是物联网,也没有意识到传感器之于物联网的重要性。比赛中有这样的评委不但是组委会的失误更是参赛队的灾难。
问题四:“你的展示表演性太强,咱们是技术性的,我对这样的选手直接刷下去。”
我的回复:不知道你指的表演性太强是指我的效果太好了么?如果是这样那我十分荣幸。但是效果好也不一定是表演性太强,他包括了众多的因素:PPT、语言的艺术等等。技术性展示就要PPT进行简单的技术罗列?语言就要毫无感染力?难道你的PPT水准仅仅停留在满页文字的初级阶段?你的语言感染力暂且不用提,因为从你问的几个问题中我也略知一二了。对于表演性太强的团队直接刷下去,你这种舍本逐末的想法我姑且认为是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傲娇公主般的戴上有色眼镜并且肆意的在赛程中任性。
总结:
泱泱大赛,竟有如此之评委,实为参赛队之灾难。
泱泱北工业,竟有如此之教师,实为莘莘学子之灾难。
泱泱大国,竟未有人取而代之,实为教育之灾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