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相关理论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相关理论有哪些,第1张

一、电力系统理论: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运行状态,确定系统的容量和电压等要求,采用现代电力中的静止式及滑动模型等计算方法,进行电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使汽车充电桩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
二、智能控制理论:采用电力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电流控制、电压控制、负荷平衡等功能,提高充电桩的可靠性和可控性,确保充电桩的安全、稳定、高效和可靠的运行。
三、信息通讯理论: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远程监控、远程管理、故障诊断等功能,确保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     现今希望购入一台电动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在了解了玲琅满目的电动汽车后,又一个问题自然而然的浮现了出来,那就是如何给电动汽车补充动力。
      有些人说拉根电线不就完事了吗?但从安全角度来讲,飞线绝不是长久的方法,而且还麻烦。所以充电桩才是为电动汽车补充电力的专用工具,家中没有条件的可以在公共充电桩为车辆补电,如果条件允许家用充电桩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家用充电桩安装要求有哪些呢?
      在安装私人充电桩之前,首先应该清楚自家是否具备安装条件。例如,是否有固定的车位、是否可接入国家电网的线路等。这里有三点是需要大家明确的。
      
一、是否具备安装条件
      在安装充电桩之前,需要用户自行勘察车位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关键的问题在于车位是否可接入国家电网的线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与物业去沟通,物业会简单了解一些情况,如占用面积、安装方案、用电需求等。
      
二、了解小区供电属性
      有的小区可以直接走国家电网的电,有的小区则是使用商业用电,这两种电各有优劣。
      充电桩由普通居民用电供电,这种电力较为繁琐,需要用户先到国家电网申请供电箱走线,审批合格后,国网会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布线,价格相对便宜,一般都是普通居民用电价格。
      如果使用小区内的商业用电的的话,价格就要比民用电高出不少,但其优势在于流程比较简化,直接与物业协商走电即可。
      
三、了解充电桩类型
      一般需要根据自家充电桩安装的条件来确定安装充电桩的类型。
      目前家用充电桩大致分为壁挂式和立柱式。壁挂式的优点在于节省空间、价格便宜,但只能安装在可以布线的墙上;立柱式虽然会占据相对较大的空间,且价格相对较高,但对安装位置没有太多局限。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家的安桩条件进行选择。
      
      了解清楚以上三点后,即可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了。从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到充电桩真正落地使用大致需要进行三个步骤,即提交申请、审核材料和安装施工。
      而这个时间周期也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这里说一下网上常说的“7735”原则。所谓的“7735°原则,指的是7个工作日审核材料、7个工作日答复供电方案、3个工作日充电桩施工建设和5个工作日装表接电。也就是说,整个算下来的时间周期为22个工作日。
      
      一、提交申请与审核材料
      一般来说,车主购买电动汽车后,由建桩厂家向供电公司提交报装材料,需要提供用户的身份z复印件、新能源小客车充电条件确认书、物业同意安装证明以及车位证明。
      二、安装施工
      厂家确定好施工方案后,就到了安装施工的步骤,根据各小区条件和车库位置的不同,施工时间也不同,有的只需要2小时就搞定,有的可能需要一整天才能施工完成。
      三、验收合格
      施工完成后,充电桩公司会去电力公司报备,由电力公司去现场验收,验收合格会给电表加装封签,电力公司再制作对应的电卡,并由充电桩公司领取转交业主,或者业主自己去供电局领取。

想要安装电瓶车充电桩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场地的问题,小区里是否有安装设备的场地,是否有现成的停车棚,还是安装在地下停车场,只有确定好安装场地才能进行下一步。
在取得物业或者社区等安装地点的的同意书之后就可以开始选择电瓶车充电桩的品牌并且购买充电桩设备了。
通过雅迪充电桩运营商的实践检验,在小区地下车库这种复杂环境下安装充电桩,首先会考量以下几项问题:
一、勘测周边环境
1、充电区域的长度测量;
2、明确配电箱位置,确认电源线的走线距离;
3、距离停车位的位置测量,确保其他车辆能正常出入;
4、明确地下车库是否有潮湿渗水;
5、明确光线是否充足;
6、测试地下车库的信号是否稳定。
二、提前规划插座距离
雅迪充电桩建议每个插座距离为80cm-120cm,具体在安装的时候,要根据场地大小,电瓶车数量来宽窄适配即可。
三、由专业电工连接电源线
连接充电桩电源线时,需要由持电工证的专业人员进行 *** 作,需保证充电桩已正确连接零火线、地线,设备外加装有空气开关。
四、检查信号强度
充电桩安装完以后,要查看下信号强度是否达到标准。
如果物联网卡的信号强度不足以支持充电扫码,可以考虑增加安装信号放大器,解决信号弱的问题。
雅迪充电桩为推进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根据不同场景匹配适合的充电桩安装方案,提供全方位运营商赋能服务,包括选址、测算、勘察、分析等一对一服务,软硬件全程指导培训服务以及安装标准化指导。如果您正在遇到电瓶车充电桩安装难题,欢迎咨询雅迪充电߅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q和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1台充电机器人即可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1

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制的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已经在苏州投入了运行。目前,这种充电系统还处于比较初期的应用阶段,下一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开展该充电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居住区等场景的布点应用,为更多的电动汽车用户带去便捷和惠利。

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

据了解,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为研发突破口,运用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并结合了先进的柔性有序充电控制技术,开发出了导轨移动式共享柔性充电机器人系统。同时,这套充电机器人系统还支持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

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蓬勃、迅速地发展,有相关机构作出过预计,今年国内电动汽车的销量可能超过650万辆。与此同时,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地建设当中。

此前,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就印发了《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表示到2025年,苏州市将建成超过20万个充电桩,以满足大约38万辆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2

由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正式在苏州姑苏区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停车场投入应用,仅需1台充电机器人即可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

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q和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

该系统改变了传统新能源汽车采用“一对一”固定充电桩充电的方式,通过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等精准控制充电q移动到指定车位,协助车主快速充电,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大幅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效率,减少建设投资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万辆,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增长的充电需求。

“仅2021年,苏州地区受理居住区个人充电桩报装用电就超过25万件,同比增长160%。但有相当数量的车主由于各种原因不具备安装条件而无法建桩。”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员工刘乙介绍,个别老旧小区无固定车位或独立产权车位,不符合私人充电桩报装申请条件,小区居民用车充电很不方便。

2021年年底,苏州供电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研发,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

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停车场,一条首尾闭环的银白色导轨串联覆盖了50个车位,每一个车位上方都已安装好一个电源插座。

车主停车后,用手机扫码,轨道机器人就会“抱着”充电桩到达车位上方的电源插座并自动连接,车主取下充电q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口连接即可充电。

该系统还应用了柔性有序充电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可以根据区域实际负荷情况动态调节输出功率。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支持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

据介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轨道(含电缆槽)、共享充电桩、机器人等,都实现了模块化预制,简化了工艺,覆盖50个车位的工程仅用两天就可以完成,做到了高效不扰民,苏州供电公司还安排专业人员定期保养维修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

而在接下来,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推进该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居住区等场所的布点应用。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3

6月23日,在江苏苏州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车库共享充电区,车位上没有传统的充电桩,而空中却出现了一条首尾相连的银白色崭新导轨。这个导轨是干什么的?

江苏苏州供电公司基于“全电共享”理念最新研制了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前面提到的导轨就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等,突破传统充电桩的建设模式,为小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这套系统,有啥不一样?

传统的充电桩一般采用“一车位一桩”的建设方式,而基于“全电共享”理念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中,一台充电机器人沿着预设轨道自主移动,可“搬运”多个充电桩。

车主停车后,通过扫码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就会将空闲的充电桩“搬运”到目标停车位,供车主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多车同时发起充电指令,机器人也可以依次将每一台充电桩准确“搬运”至指定车位。

为什么要采用这套系统?

充电需求量越来越大

以苏州为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万辆。随着新能源私家车的增多,居民个人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据统计,仅2021年,苏州地区受理居住区个人充电桩报装用电申请达25万件,同比增长160%。

传统桩具有不便之处

部分电动汽车车主面临公共车位不满足建桩条件、物业审批建桩申请困难等情况。据调查,大量私人电动汽车车主没有自己的充电桩。同时,私人充电桩还存在安全监管不足、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问题。

新政策助推新的模式

今年2月25日,苏州市发布的《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电动汽车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所有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并需按照不低于车位总数的30%配建具备有序充(放)电功能的充电桩。

这套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上线,有利于该项政策的执行,而且,其投资成本相较于传统充电桩可节省约20%。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西安市政府官方渠道了解到,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2年底新建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个,具体如下: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确保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全市计划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个,其中2020年完成3900个,2021年完成3290个,2022年完成2810个。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编制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2.做好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审批工作,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3.落实新建建筑配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要求。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场,应设置3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和在车位附近敷设低压线缆及安装电缆分线箱;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应设置1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预留总车位数量30%的配电容量。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长期。

(二)加快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2年底,全市计划新建投运公共充电场站150个,公共充电桩7500个;专用充电场站50个,专用充电桩2500个。

1.落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任务,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布点规划、场站选址等工作,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完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验收工作,协调解决辖区内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详见任务分解表)。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城区内采用立体式充电站(塔、楼)、停车场加装等模式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继续对大型商超、景区、物流园区、地铁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充(换)电场站。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3.持续推进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邮政、环卫、行政机关等专用车辆的充电需求,确保到2022年底车桩比达到2∶1。牵头单位:市国资委、市城管局、市机关事务中心;配合单位: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4.结合“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实际,对有条件、有需求的小区配建一定数量的充电设施,以满足小区业主充电需求。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5.支持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在自有固定车位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须向小区物业管理和属地供电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接入小区供电系统。鼓励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对社会车辆进行分时共享。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三)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服务体系

1.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体系。以市级平台为载体,整合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资源,实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级平台数据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社会服务平台合作,将全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点位布局信息上传,便于车主查询、使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2.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检测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及性能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安全监管,督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定期组织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设施生产企业进行产品一致性和生产过程监督检查。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1年3月。

三、场站验收

公用、专用和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在投运试运营前均要进行场站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完成时限:2022年底。

四、支持政策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验收合格的充(换)电设施,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细则有关要求给予财政补贴。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分管领导为成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统筹协调、督促推进与考核工作,统筹制定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制定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下达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依据验收结果下达补贴资金计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日常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市级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做好全市公共充(换)电设施接入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工信局:负责做好中央和我省、我市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筹集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做好年度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

市住建局:负责在全市公共停车场内增设充电车位;指导物业企业加大消防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消防安全常识宣传,配合业主对自有车位加装充(换)电设施;负责协调推进专用、公用充(换)电设施,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的建设、验收、备案工作;制定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验收程序和材料清单。

市资源规划局:负责新建住宅、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审批工作,优先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主城区新能源出租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需求测算(主城区以外的由区县、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新能源出租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履行公共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责任。

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指导行业部门检查充电设施场站消防设施各种标识设置、摆放,指导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消防宣传培训、疏散演练、充电设施自查工作。

市城管局:负责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充(换)电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挖掘、占用城市道路等审批许可。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依法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违规、不正当竞争行为;负责督促检查全市用于贸易结算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年度计量强制检定工作。

西安城投集团:负责集团系统停车场(站)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推进工作;结合小区提升改造工作,在有条件的小区加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负责公共充(换)电设施的电网接入工作;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编制辖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做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验收、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做好配套资金筹集、拨付工作。

(二)强化考核管理

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市考指标,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中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各单位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备案数、建成数)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定期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行动方案情况(包含是否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保障机制等)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计入考核得分评定。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动态等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强舆论监督,曝光阻碍充电桩建设、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形成有利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细则。西咸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参照本方案执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74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