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味千拉面点了一份溏心鸡蛋,你能想到它跟海尔有什么关系吗?
与家喻户晓的家电巨头海尔不同,“海尔系”拥有四个上市公司平台,手握银行、证券、保险、小贷、消费金融等金融牌照,产融结合涉及数以万计的企业,可谓隐形“金控巨头”。
2014年以后,伴随金融改革加速,实业巨头纷纷涉足金控,数千亿元资金从实到虚,大系频出:“海尔系”“美的系”“格力系”“联想系”“TCL系”“万达系”“苏宁系”……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紧密结合,一般被认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完成真正经济转型升级的不二载体。千千万万的张瑞敏、董明珠,都必须经历金融资本的洗礼与磨砺;唯其中战胜诱惑与风浪的企业,方能“屹立潮头续远航”。
中国的实业傍上金控,起于2000年前后。当时,价格战时起彼伏,实业利润下滑。为保持增长,也为拓展融资渠道,一些实业巨头开始谋求金融平台。
2001-2002年,海尔一鼓作气控股青岛商业银行,入股鞍山信托,成为上市公司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成立海尔纽约人寿(北大方正人寿)······集齐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四大金融牌照,海尔系横空出世。
从2002年开始,美的创建基金公司,与希望系发起成立顺德农商银行,参股江苏银行、湖北银行·····TCL、格力、奥克斯等实业巨头都在金融界大显身手。
不过,与德隆系、明天系等金融大鳄的“空手套”不同,这些初生实业系谋求的是产融结合。 以海尔为例,产业链上游涉及有色金属、化工、模具等几千家供应商,下游又有数万个渠道商。他们大多是民营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2002年,海尔注资5亿元成立财务公司,依托金控平台融资放贷,向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 有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海尔财务公司归集资金超过300亿美元,运营能力在全国200多家财务公司中常年位列前5名。
2015年,海尔计划扩充3000个物流仓储基地,需配备9万辆送装服务车和18万服务人员。为此,海尔经销商向海尔财务公司申请贷款,按项目进展分批次获取建设资金;海尔根据运营期预计收入,逐年收回本息;在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土地使用权质押或在建工程抵押担保,已建成项目也采取了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海尔利用产融结合可谓旱涝保收,经销商也解决了资金需求。
相比海尔成立财务公司的时间,格力晚了1年,TCL晚了4年,美的晚了8年。但皆好事不嫌晚,照样玩得“溜”。
格力利用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可以做到不向银行贷一分钱;把钱从存银行转到财务公司放存,再向产业链内2万多家公司放贷,收益是存银行的数倍。关键是,格力与上下游公司知根知底,也不涉及地方金融政策差异,因此放贷审批迅速,资金流动效率更高。
2014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外界一直忧虑的“破产潮”“倒闭潮”并未实际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融结合起到了救市效果。据格力公布的数字,格力在10个月内就向上下游产业链输血250多亿元;通过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资金归集达到88%,有效调节了资金余缺,把资金投放到了重点项目上。即便产业链内公司发生逾期、破产,大多数也被系内处理,难以产生剧烈震动。
有一种说法,深刻揭示了金融大鳄与产融结合的区别:金融大鳄是猎人,打到猎物就跑;产融结合是农民,更多是耕耘。 但是,任何金钱都是具有冒险气质的,实业大系不会永远被关在产业链内笼子里。一旦选择向外开放,风险与挑战也便随之而来。
2、开放的实业大系
2008年,联想控股入股苏州信托,2009年参股汉口银行,2010年控股拉卡拉,进而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2年通过正奇金融挺进担保、小贷、典当······不过,在布局上述金控平台之前, 科技 实业巨头“联想系”就已开始向外开放。
这可能源于IT核心产业链并不在国内,而且产品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促逼联想向外寻求多元化发展。
2000年,联想投资5000万元创办新东方教育在线,投资1亿元创办门户网站FM365,出资3亿元收购 财经 网站赢时通40%股权。这些投资都有一个美好的设想:通过与联想电脑捆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流量上去后再发展电子商务与广告业务。但是,联想系第一轮扩张撞上了互联网泡沫,加之自身的互联网基因不够强大,所有项目均告失败。
“创业”不成,联想系随后转入风险投资。2001年,朱立南拿着柳传志托付的PC业务前十年全部利润3500万美元,成立联想投资,主抓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虽然没有抓住BAT这样的世纪机会,但朱立南处女投就以800万元拿下科大讯飞1143%股份,其后也有神州租车、卓越网等闪光项目。
2012年,联想投资更名为君联资本。2014年,君联资本9家投资企业上市,一举超越红杉、高盛、IDG位居当年第一位。
除了开山之作的君联资本,2003年,联想系成立弘毅资本,主做PE业务,专注收购;2008年成立联想之星,推出“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双驱动模式;2010年成立联想乐基金,主要投资早期、具有高成长性的TMT创业公司。由此,联想系构造了PE/VC行业内罕有的全产业链,四大投资机构联手贡献了除IT业务外最多的利润。
联想系的具体套路,简单说就是借别人的壳下自己的蛋。 比如,2012年,联想控股设置农业投资子公司佳沃集团,随后收购装入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65%股权,四川中新农业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完成原始积累。2016-2017年,佳沃农业通过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入主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最终完成“租壳上市”,而装入的资产也是第三方国星食品的海鲜业务。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白酒业务。2011-2013年,联想控股从地方国资手中拿下文王酿酒、孔府家酒等四家地方酒企,然后设置丰联酒业装入白酒资产(后来丰联酒业装入佳沃集团)。虽然常年亏损,但是联想系拿下的价格还是很低的,2017年4月转手就卖给老白干14亿元,顺带把佳沃集团带上老白干第二大股东宝座。
2015年,朱立南掌管的联想控股于港交所上市,麾下不但包括两家上市公司:杨元庆掌管的联想集团,郭为掌管的神州数码,还集结了四大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遍布金融、农业、白酒、医疗、物流、养老、化工能源等领域。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朱立南才是柳传志钦定的接班人。
在联想系大杀四方之际,2014年,借金融改革加速,家电巨头金控王国也纷纷选择走出产业链,试图在经济增长放缓期寻找新的增长点。
海尔成立P2P海融易,收购第三方支付快捷通,又悄悄拿下非常珍贵的消费金融牌照。在上游,海融易+快捷通,联合青岛商业银行继续向产业链输血;在下游,海尔消费金融采取O2O模式,打入红星美凯龙、有住网、绿城电商等消费场景,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支持。由此,海尔的产融结合实现闭环,可谓自产自销。
与海尔同步,TCL成立P2P平台T金所,组建了消费金融事业部。美的则斥资3亿元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神州通付,并依托微信公众号提供员工金融、供应商金融、经销商金融和小微金融。
金控平台的日趋多样化与开放性,有助实业大系的手越伸越长。比如,海尔的融资租赁公司入股了华东第一大蛋鸡企业鸿轩农业,为产业内的农户提供融资租赁,指定他们购买鸿轩的设备,并从需求端入手提供订单式农业技术服务。在这个过程里,海尔既不是加盟商,也没有布局产业链,而是使用金融工具构建了一个产销联盟,最后拿走其中的利润。2016年,海尔影响的蛋鸡产业已有50亿元的量级,超过这个行业里任何一个个体公司。
联想系的广撒网,与海尔系化身养鸡大户,本质上都是利用金融杠杆,进入利润更高的产业。但是,也不是每一次对外投资都能成功。熊猫烟花、奥马电器等2014年以后开展对外金融业务的实业公司,至今也未见到太多成效,出现一定坏账。
更何况,并不是所有产业、公司都希望实业大系插上一脚,即便一开始苟且了后来到分钱也会闹翻。因此,强取豪夺似乎是难免的。
3、并购战争
首先擦q走火的是美的。
2016年,格力电器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赫然出现宁波普罗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法人就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间接股东就是美的投资与何享健本人。此事无疑让董“糟心”不已。虽然“外敌”最终赚了一笔价差撤退了,但是以美的系过往的风格,格力不得不小心提防。
美的是最早走出产融结合,驶上并购扩张、反哺金控道路的实业大系。 早在20年前,美的就通过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随后收购荣事达、华凌,提升制冷产业能力,打开白电市场局面;收购江苏春花,实现规模化增长;2008-2014年,通过步步蚕食,实现对小天鹅的绝对控股,对国内洗衣机市场占有率突破60%;2016年,美的斥资33亿元收购东芝白电业务,打通日本、东南亚、欧美市场通道,并获得东芝在压缩机上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上的优势。
因此,与格力强调自主研发不同,并购是美的发展技术与市场的第一利器。而且,当家电市场出现萎缩、不振,美的系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外移,开辟新的战场。
上一次外移发生在2003年,美的在行业走低期收购云南、湖南客车企业,进军造车。不过,这次尝试以惨败收场,保持专注的格力反倒趁机在空调市场奠定了王者地位。
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家电市场饱和背景下,美的排除万难,收购机器人制造巨头库卡。与之前不同,市场反响强烈,大批资金流入上市公司美的集团,造成股价攀升1年有余,翻了一倍多,完成了一次并购&金控套路。
有趣的是,当年美的没做成的 汽车 ,格力眼下正在做。 继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入股珠海银隆后,格力已与珠海银隆签署了200亿元的互相采购大单,在智能装备、模具、铸造、 汽车 空调、新能源 汽车 等领域,优先采购对方的产品及服务。也就是说,珠海银隆向格力开放了新能源 汽车 技术。2017年6月,珠海银隆申请IPO。虽然格力未占一股,但考虑到董明珠的股东身份及占珠海银隆过半营收的大客户地位,格力系其实已经收服了珠海银隆。
在实业大系眼中,好的标的已成为寸土必争的“国土”,为此杀红眼也是值得的。 2015-2016年,海尔、美的不约而同向北美第二大家电巨头GE报价。为此,美的CEO方洪波亲赴纽约展示诚意。考虑到美的与GE合作15年的交情,有观点认为美的几乎已经拿下GE家电业务。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海尔竟然抛出54亿美元的天价拿下了GE,这个价格比之前伊莱克斯的报价高了近一半!
美的近年来正大幅缩小与海尔的市场差距,国际业务占其营收40%份额,但缺乏足够的品牌美誉度。因此,美的如能拿下GE,将让海尔非常难受,不如抬高加码直接断了对手念想。须知,GE在中国有大量外包订单,接手的就是美的、格力,此番单子肯定转给海尔了。
但是,美的也有后手,借收购库卡攀上了华为系的亲家。之前,华为与海尔关系更亲密,双方多有技术合作。但华为一直觊觎库卡的智能制造技术,以期能打入智能家居市场。于是,美的借库卡与华为达成移动智能终端与智能家电同盟,双方将实现渠道共享及联合营销、数据分享与数据挖掘。
对美的的反击,海尔系的防范工作尽显大系恐怖之处——从2016年开始,海尔系暗自在大数据领域布局,目前已经投资了7家大数据细分领域前三公司,并迅速消化吸收相关技术,推出了第一个专为智慧家庭定制的生态 *** 作系统UHomeOS。
从资本市场的躁动,到消费市场的硝烟,如今犹如白驹过隙。
相比美的、格力、海尔的高调,TCL属于闷声发大财的主:除深交所上市的TCL集团,TCL系旗下还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通力电子、TCL多媒体电子、TCL通讯 科技 和TCL显示 科技 。在新三板还有1家以IT产品分销为主业的控股子公司翰林汇。
最近十年,创始人李东生都在极力促成TCL向新商业模式孵化平台挺进,使用的具体财技就是不断并购重组,分拆、分拆、再分拆。如按分拆最大化考量,TCL应有7个产品业务,3个服务业务和1个创投,总共11个板块,目前已经变出6个上市平台了。
须知,蒙眼狂飙的乐视也才七八个板块,变出了1个乐视网,与TCL系的差距可谓判若云泥。
4、实系道义
正是在并购的硝烟中,有关实业大系是否适度的讨论被提上案头。
历史 上,从产融结合走向金控投机,并由此造成的惨案数不胜数 。 比如福特 汽车 ,2006年先是主业受日本厂商冲击,造成金融业务资金成本上升,最后不得不变卖金融业务才能凑到开发新车的资金。而海尔收购的GE, 历史 上也由于产融脱节造成大衰退,这才有了业务大甩卖。
判断实业坚挺、金控没有反噬实业其实有一个公认标准:产业利润应远高于资本溢价,金控行为不应当以获取短期差价为主要手段。
不过,这个标准如果撞上野蛮人,那就说不清楚了。
2016年9月,联想系“近亲”孙宏斌所执掌的融创中国以137亿元收购联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交易中涉及的40多个项目全是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单价只有2000元每平方米,可谓匪夷所思的便宜。
这无疑为融创四处“搞事情”提供了d药——从2014年起,融创已经染指了绿城、佳兆业、莱蒙、嘉凯城、乐视、金科······甚至一度接近万科,身份在白衣骑士、野蛮人间反复变换,更不乏“甜甜蜜蜜结婚,反目成仇离婚”的案例。融创所到之处,无不掀起阵阵波澜。
此外,美的除了袭扰格力,还悄悄潜伏过蓝色光标、西王食品······2016年7月,TCL与伟星新材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本来是要投资TCL与伟星新材上下游相关公司,结果不久后竟集结资金杀向上市公司茂业通信,导致后者陷入没有实控大股东的尴尬境地······在舆论热议资本侵袭实业的当口,实业大系事实上也在“抄底”。
从产业巨头,到实业大系,谁在其中坚守本业始终耕耘,谁在其中裸泳狂奔制造泡沫,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谷歌和百度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这么说吧!如果当初谷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退出中国的话,百度也许现在就是和soso,sogou,360搜索一样只能当个二流货了,百度也应该不会有资本把业务做的那么杂,整天牛逼哄哄的不把用户当回事儿了!
就说他俩靠着起家的搜索引擎吧!百度自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注意是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想说的就是:在中国我是最牛逼的!
谷歌说:有种你出来
哈哈哈哈哈
百度之所以在国内市场上成功,是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百度建立的其实也比较早,一下子就占领了市场先机。后来谷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宣布退出国内市场,留下了空白迅速给百度抢占。而国内其他的搜索引擎其实也有,但由于起步晚一点,老用户已经习惯了用百度,所以在竞争力上远远比拼不过百度。
百度之所以有优势,还在于它早期开发了重要的产品,增加了用户的黏度,所以吸引了更多的人使用百度引擎,这个产品就是百度贴吧。
我打一个比方,现在家门口开了一家沃尔玛超市,吸引了很多顾客去超市购物休闲。由于沃尔玛超市的人气,带动了超市附近的商业店铺。但是突然有一天,这家超市不续约了,搬迁走了,那些商业店铺的生意自然也就一落千丈。这些店铺其实就是依赖超市的人气才有生意做。
而百度贴吧,相当于大型的人气超市,百度搜索,相当于店铺。贴吧以前在很少广告干扰的时候,还是很火的,好几亿人每天都喜欢逛逛贴吧,这是他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贴吧已经不行了,在社交APP排行早就跌落到第70多位,所以上百度的人自然也少了,连带使用百度搜索的人也少了不少。加上一些负面的新闻报道,比如竞价排名等等,很多人开始远离百度。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度还依然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只是大家都发现,它的每一项业务都不是行业内第一流的,有点落伍了,甚至不少项目都惨败。就比如百度hi就比不过微信。如果不能大改变,推出几个口碑佳的拳头产品,而谷歌又没有退出的话,百度还真的竞争不过谷歌。
百度赢不了谷歌的,你看看几年前谷歌还在的时候,我们都在谷歌上查资料,很少用百度。你看看谷歌的定位和原则,人家的大数据与百度比起来真是天渊之别,光一个谷歌地图就是百度怎样都比不上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区别的地方是广告。百度的广告是没底线的,看看之前的魏则西事件以及这些年来百度表现出来的在广告上唯利是图的行为,你就知道为什么人家谷歌可以成为世界性的大企业,而不是简单目的就是为了多收钱。感觉好像,当你认为只有惊叫才能产生能量的时候,其实从另一角度出发,尖笑声也能产生能量。所以说,在赚钱有很多方法渠道,不是只有让非法虚假回报又高的公司排头位才能赚钱,审核严格一点,让更多有实力的合法公司排上搜索样首位一样可以赚到大钱,这才是网络搜索引擎正确的打开方式。
另外,谷歌放眼的可不只是搜索引擎,还有各种 科技 。安卓系统就是谷歌兄弟的最骄傲的产品之一,他们还收购各类的机器人公司,总之几乎在 科技 领域没有他们接触不到的。
百度与谷歌,不是一个层级的竞争者。我现在都不用百度了,虽然说用bing搜索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特别是搜索邮箱没有答案(百度搜邮箱也没有答案)。
谷歌之所以在全世界(朝鲜和西朝鲜除外)占有绝大部分搜索份额,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不能用谷歌,绝对是中国虚拟世界的一大损失。
相反,百度目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至少我周围已经很多人放弃了使用百度。
基本上来说,公司做到这么大的地步,起码要遵守不作恶的准则。联合莆田医院坑害老百姓算什么事?技术先进?以前我们村有一个小偷技术也很先进,每次出手必有收获,不过后来也洗手不干了,他说虽然别人没抓住他,但是他们都知道他干了这些见不得人的事。
人做了坏事,如果不是坏到顶,都不必要当面揭穿。被当面揭穿以后还不知廉耻,继续作恶,那就叫知错不改,在我们那里那要被乱棍打死。
自从谷歌退出中国以后,百度在中国就没有了对手,这才导致他一家独大,做了很多“唯利是图”有失公正的是,民营医院莆田系的崛起,跟百度妥不了干系,这些缺乏医德的民营医院,充分利用百度的帮助,获得了暴利,也使得很多消费者误入歧途。
如果谷歌再次进入中国,两家之间有公平的竞争,那么,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百度就不敢干,因为很快就会失去民心。两家如果公平竞争,大部分人会选择谷歌而弃用百度!
不知道我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但却是我个人想法!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谷歌在中国的那个时代,或者说对于那段时间,印象已经非常模糊,甚至已经记不清楚,当年到底谁处于劣势和优势,而总是以谷歌现在的巨无霸地位来与百度对比,得出的结论当然是谷歌能轻松把百度打趴下。
让很多巨头都水土不服的环境
说起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实在是非常的有意思,在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互联网大国,相比于印度的十几亿,显然是非常有质量的,而这样的巨大人口优势,以及快速的改革开放发展,为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以及前景。
迄今为止,中国是唯一可以在互联网上与美国扳扳手腕的国家,其他国家连机会都没有,同时也是中美在某一个领域里差距最小的行业,互联网的互联网行业与美国的差距已经缩小到只有一两年,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事实上美国的企业,天生就有一种跨国企业的基因,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业集团,都会积极谋求去争夺国外市场,中国互联网市场也曾经有很多来自美国的巨头。
比如微软以及微软所推出对标QQ的通讯工具MSN,以及当年电商界的ebay,搜索类的谷歌等等。
但如今来看,这些产品不仅退出了中国市场,更是败走麦城,而残留的亚马逊也是水土不服,过得不温不火,就好像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厄是很多巨头所不能理解的,也是他们水土不服的地方,很少有国外的互联网巨头能够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上获得成功。
谷歌搜索在中国从来没有领先过
我们知道谷歌搜索和百度在中国进行了一场恶战,入华以后就对百度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谷歌搜索以自己强大的实力为自己赢得了许多用户。
而百度作为本土的搜索引擎,面对这样的世界巨头,压力可想而知,但任何时候,可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百度也正是在这样的强压之下,这为了为了赢得华人做搜索引擎的荣誉之下,百度上上下下破釜沉舟,居然逼出了最强的百度。
其实如今来看百度的王牌产品包括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文库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在与谷歌的强压竞争下所产生的,都是百度证明自己比谷歌更懂中国人的产品。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做法,百度在中国始终没有落后谷歌的市场份额,反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当年相关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谷歌与百度的差距。
(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百度仍然稳坐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头把交椅,其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593%上升至2008年的629%。于2007年相比,Google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在扩大,由2007年的234%上升至2008年的269%。而老三中国雅虎的市场则被其竞争对手蚕食,由2007年的11%下降到2008年的59%。
也就是说谷歌从来都没有赢过!
今时今日也很难赢
如果说谷歌痛定思痛,知道了当年为什么一直没有领先百度,假如重新进入中国以后,在本地化服务以及搜索引擎方式上,迅速转换,变得更加懂中国人,也很难有机会再赢了。
我们说百度这个产品,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因为他不断的沉淀为互联网普及知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另一方面又因为医疗广告的负面新闻,遭到所有人的声讨!
但今时今日的百度,用自己旗下产品所造成的矩阵,已经成为了搜索结果中占比百分之六七十以上,这是谷歌根本无法相比的。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忽略了百度在内容上的沉淀,比如说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文库以及现在的百度百家等等产品,为百度的搜索结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谷歌只有搜索引擎!
如果要说谷歌有技术,那么让我来告诉你,曾经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在澳大利亚向李彦宏请教了很久,关于搜索引擎的一些知识,李彦宏在这方面是绝对的技术大牛。
怎么说呢,如果谷歌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百度可能就是一个不出名的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谷歌退出了中国市场,才有了百度的崛起,百度越来越膨胀了,已经远离了作为一款搜索引擎的初衷和作用,提供给用户的搜索信息,搜索结果出来的第一页基本都是花钱打广告找百度推广的,其中包含恶意的网站,虚假的网站,虚假宣传,广告d窗,恶意跳转到含有病毒的网站,都给用户造成了风险,不要说这些和百度没有关系,至少这些网站,哪怕搜索结果出来,也是在搜索结果之后排名在四五页之后了,为啥能进入搜索结果出来后排在第一页的位置??特别是医疗这一块,某项医疗水平排名第一这些,我都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县医院,竟然冠冕堂皇的排名在榜首第一的位置,远超市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专家人数之多,都能让著名的医院汗颜
如果是公平竞争,那么在当前的 社会 环境下,肯是是谷歌会胜利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 天下苦百度久已 ”。百度由于最早毫无节 *** 的医疗竞价排名的原因,让百度的 社会 品牌价值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而且百度由于营收的压力,导致百度一直改改又反复,这个问题的确比较严重。其实我觉得谷歌也可能会有这种事情,但是至少在明面上,谷歌提出了不作恶(Do not be evil)原则,在这点谷歌会好的多
我觉做广告这个事情,是所有搜索引擎都有的,谷歌不一定会比百度好多少,因为大家都是要吃饭的,谷歌也不会免费做公益。但是谷歌的广告更加隐蔽一些,而且谷歌也不会把一些臭名昭著的黑机构放到首页诱导顾客访问,百度这点做的很差劲。搜索引擎可以做广告,但是不能做坏事
而且百度现在的广告,似乎比以前多了很多。搜索一些东西,会经常把百度自己的平台百家号的内容放在前面,然后再加上一堆的广告,冲掉了首页,这个策略虽然可以理解是在为百家号引流,但是非常的讨厌。因为我们要找的东西,百家号这种自媒体根本用不了。所以我现在搜索有时会用搜狗,这样广告稍微少一点
所以我觉得,在当前的环境下,由于 社会 对百度的怨气太大,如果引入谷歌公平竞争,肯定百度会落败,百度一开始就是享受我国的政策红利的
如果不考虑当前的环境,如果百度依然改不了太爱赚钱的画风,百度依然会失败。原因很简单,随着人的使用,口碑会慢慢的传递出去,如果改不了龌龊的吃相,百度口碑变差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失败也是迟早的事情
百度挺可惜的,其实和谷歌一样,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公司(当然,肯定不能完全和谷歌相比)。百度和谷歌一样,都是做搜索引擎出身,而且都在AI上颇有建树,甚至有专家认为百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世界人工智能排名,谷歌全球第三,百度全球第四,腾讯第八,所以在技术方面百度还是非常先进的
百度和谷歌唯一的差距就是,百度没有谷歌的“不作恶”原则,即使谷歌已经改名叫“价值观”,但是谷歌这种不作恶的态度让谷歌搜索引擎具备了良好的口碑,百度的技术在国内比较强,综合来看依然不如谷歌,所以无论如何如果公平竞争,从口碑还是从技术谷歌一定赢
真要公平竞争,百度只有一线生机,那就是百度实际上的确更贴近中国人的思维,如果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应该有可能有机会
所有的原因,就是因为百度“吃像太难看”
一、共同竞争条件下,百度完败
就说两家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搜索引擎吧。我在国内,只能用百度,出国,则只用谷歌——注意啊,差了个“能”字。
百度在国内市场搜索引擎一枝独秀,可是呢,其广告竞价排名,助长了莆田系,间接促使魏则西等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谷歌在国内市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屏蔽掉了,所以与百度没法比。
在全球市场呢,谷歌一枝独秀,占据90%的份额,百度不到2%。还低于必应和雅虎——对了,就是雅虎这个好死不死的家伙。
目前看,在双方都在争夺的全球市场上,百度处于严重劣势。
二、百度的倔强
当然,百度的李彦宏不这么看,2018年传言谷歌能重发大陆,李彦宏立即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表了一封长文,表明如果谷歌再回来一次,最后赢的仍旧是百度。
他说: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谷歌退出中国的便宜。但事实上是百度后来者居上,在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时,谷歌在市场份额持续下降,而百度已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如今的百度,不仅成长为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其搜索业务在深厚积累的优势下增长强势。据百度去年发布的Q2财报显示,百度双引擎“搜索+信息流“的核心业务贡献突出,移动收入占总净收入的77%。
从搜索市场来看,谷歌就面临重重困难。最新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百度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超过7成的份额,在移动端,“手机百度”已经改名为“百度”,6月平均日活用户达到148亿,峰值突破15亿,同比增长17%。
只是很多人并不信李彦宏这个说法。去年只是传说谷歌回归大陆,百度股价就应声大幅下跌。后来传言谷歌不回来,股价又恢复了。
三、百度,我们还能看好你吗?
国内BAT格局中,百度已经掉队了。国际上,谷歌似乎仍然凯歌高奏。
李彦宏在人工智能上试图弯道超车,不过对于这一波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大数据方面,百度并未显示出强大实力和潜力。相反,很多时候显得执行僵化,战略犹豫不定。
国内市场百度拥有本土优势和已经积累的实力,谷歌短时间内难以撼动;长期看,谷歌也不大可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市场的。但是在全球视野看,百度还差得很远。
一个是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企业;一个是不为利益驱动坚持原则的企业;胜败毫无疑问!
3Q大战似乎进行到“中场休息”阶段,由于工信部和公安部的介入调解,目前QQ和360已经能够兼容同时运行。战事惨烈程度已无以复加,战斗尚未进行到底,“纪录”早已打破,战事无论怎样进行下去,气势与看点均不会比之前更精彩惊人。
百度、金山、傲游、可牛、搜狗(此家是否加入存疑)五大公司联合宣布不再兼容360系列软件,在平时绝对是个反应强烈的大动作、大新闻,而在在3Q之战升级、腾讯要求用户选择其一之后,五家联盟的声明却少见有人搭理。对公众来说,理无需再辩。五家此时出来力挺腾讯,也只是多了几个道义上的输家而已,对网民心理的影响以及选择取向,没有实际效果了。你不兼容就不兼容好了,爱怎的怎的,联盟再强大,也扳不过天理去。
北京消协发表声明称,“3Q之战”已伤及消费者,企业争端不能不顾消费者利益。这一表态,或许就是最接近官方意思的说法。官方调解之后的(3Q暂时兼容)结果,近日会因一方毁约而打破平衡、取消兼容吗?推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也就是说,“两者在用户电脑上兼容”,可能作为谈判或裁决的先决目标或基本框架。
实际上,许多用户在腾讯宣布二选一之后,并未作出“唯一选择”。他们同时保留敌对双方的软件,等着某一方再做“强行处理”后再说,有些用户,则估计此事最终不会产生伤天害理的强迫选择结局。继续兼容,双方避免出现在用户电脑上大打出手而殃及池鱼的情况,当为主流用户的愿望。
QQ和360杀毒软件,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抓住了机会、满足了用户某种重要需求的较好产品。双方决一雌雄,仗势的正是对产品的自信。遗憾的是,有的决策者过高估计产品需求度,又低估了网民的权利意识与自尊心。腾讯在舆论场上输了,而腾讯惨败的原因不在于实力与宣传力的强弱,而是输在了道义上。无论怎么能说善辩、示强示弱,因“绑架用户”而伤害了广大网民的感情,是个既定事实。
市值缩水,骂潮汹涌,这是败绩外显的证明。至此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重规则并自重的成熟者,面临强迫选择时是不会迟疑的;中国主流网民懂得,丢了规则和原则实际上丢了大利和自家精神,屈于胁迫,那才是吃大亏——QQ重要,不如自由选择权更重要;没有什么虚拟的好产品能让人真的“离不了”,真正离不开的,是独立精神与个人尊严。
360没有胜利,腾讯迄今并非输在他们手上。许多人谴责、批评腾讯,并不是决意支持360,而是不承认腾讯逻辑的表示,是对自身的坚挺和理念负责。
腾讯做得够绝,但双方至今并未把话说绝,和解仍有希望,条件也可能正在磋商中,根据已有迹象推测,在可能的谈判中,腾讯具有较多的主动性。
比较公允的看法,双方都有过错,而此次事件暴露出来的最大过错方,是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方。一个行业中没有法定规则,甚至没有黑道尊崇的“江湖行道”;业内强势企业间你死我活地肉搏厮杀,居然发展到勇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挟持用户……起因皆出自监管机构的不问不究的“原错”。捞过界怎么界定?什么技术手段或营销举措属于不正当竞争?他们连界定竞争行为都没有考虑过,出现如此乱象自然不足为奇。
点评360始终“高举”网民利益,腾讯昏招迭出只强调生存
在用户利益长期缺位的中国互联网,一个不断声明保护用户利益的公司,毕竟比一个呼让用户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巨无霸更让人亲近。由于过于强调公司生存,无论是马化腾频频表态无奈、还是腾讯公关部门声泪俱下的“陈情表”,在公众面前都不禁显得非常蹩脚。无论最终360和QQ谁能赢得法庭上和桌面上的战争,当周鸿祎高调呼吁腾讯“请听一听用户的呼声,请听一听互联网创业者的愤怒”时,紧紧抓住用户利益的360,实际上早已赢得了这场公关战。
1、腾讯公司近日公布的数据称有2000万用户安装了360扣扣保镖,这些用户在360与QQ之争中,并没有充当沉默的看客,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反对QQ,支持360。所以,我们以这2000万用户为基数,来统计参与到本次360与QQ纠纷事件中的网民数量。
2、根据三大门户的统计均值,在数百万表态的网民中,平均有56%网民表示,在360与QQ产生冲突时,会选择卸载QQ软件。
3、腾讯公司数据称其有612亿活跃用户,按照腾讯总市值3260亿港元来计算,每个用户贡献的市值约为532港元。
4、按照 卸载用户数×每用户贡献市值 来计算,腾讯在此轮争斗中,因用户卸载带来的损失将达596亿港元。
腾讯这次被360玩了阴的 战后还会继续做安全领域来还击360吗?
而360 又会不会推出“聊士”呢?
、还有这场战到底对互联网行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对互联网公司竞争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Q之战到底是哪家得利 或是两家都没得利 倒是让其他公司得了好处呢?
猜想一:腾讯获胜
腾讯被处以行政罚款,并向用户道歉;360扣扣保镖全部召回,向腾讯赔偿损失并道歉;腾讯QQ电脑管家将继续开发并推广。
分析:腾讯可能因为未给用户选择权及妨碍用户通信自由而遭受行政罚款,并向受到影响的用户道歉,对于腾讯的罚款即使上亿也只是九牛一毛;360扣扣保镖除了目前已经在召回的独立版本外,其集成中360安全卫士的扣扣保镖功能也将被召回;腾讯继续开发QQ电脑管家,未来双方还将继续展开激烈竞争,这意味着360这轮保守失败。如果360真有马化腾所说的进军IM的计划,在腾讯发动二选一时就已失败。所以这一结果为腾讯赢。
猜想二:360获胜
腾讯被处以行政罚款,并向用户道歉;360扣扣保镖全部召回,赔偿腾讯损失并道歉;腾讯QQ电脑管家终止开发推广,QQ安全模块继续保留使用。
分析:除了腾讯被罚款和360扣扣保镖召回外,360向腾讯赔偿损失也只是象征性的,动不了360的筋骨。腾讯放弃继续开发QQ电脑管家,仅保留QQ核心安全模块的开发的举措意味着360未来继续能在个人网络安全市场发挥领导地位,不用担心腾讯QQ电脑管家的威胁,这使得360从QQ隐私保护器开始的这轮防守计划获得成功。
腾讯在3日晚上启动的二选一战争,让很多用户陷入两难选择,用户的自由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害,因此,腾讯可能为此遭受行政罚款,并向用户道歉。360扣扣保镖因为可以关闭腾讯广告、关闭QQ会员、QQ秀,它使得腾讯的收入受到影响,360可能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而向腾讯赔偿损失并向腾讯道歉,这部分可能是通过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也可能交给法院解决。
这场战争中决定腾讯360胜负的关键因素是腾讯是否继续开发QQ电脑管家。腾讯继续开发QQ电脑管家,未来双方还将继续展开激烈竞争,这意味着360这轮保守失败。腾讯放弃继续开发QQ电脑管家,仅保留QQ核心安全模块的开发的举措意味着360未来继续能在个人网络安全市场发挥领导地位,不用担心腾讯QQ电脑管家的威胁,这使得360从QQ隐私保护器开始的这轮防守计划获得成功。
此外,另外一个待解的命题是,360是否有计划接近进军IM?如果真有,且像马化腾所说通过导入QQ联系人的方式切入,那在腾讯发动二选一时就已失败,因为360召回扣扣保镖后不可能再让用户备份QQ联系人数据。如果没有这一进攻计划,360这次的目的就只为了防守,至于防守成功不成功见上面的分析。
关键因素一:360防守还是进攻?
360在此役中的真正目的,是在安全领域阻击腾讯进入,还是借机杀入腾讯IM大本营,这仍然值得玩味。
在双方冲突爆发之前,360董事长周鸿祎对于腾讯始终是礼让有加,并在多个公开场合对腾讯进行称赞。有业内人士猜测认为,这一行为或许是周鸿祎不愿腾讯进入安全市场而采用的举措,但周鸿祎对此予以否认。
今年5月,周鸿祎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曾表示,360不会是腾讯的竞争对手,他说,腾讯是娱乐公司,业务很多,但安全更应该交给专业的厂商来做。他在专访中还暗示:“希望腾讯在安全上加大投入,在内部把安全问题解决掉,我们从外部解决,这样‘内外兼修’可能会真正帮助用户不再丢号,不再受钓鱼的欺诈。”
到了9月,战争最终爆发前,双方在安全市场上曾经有过两次的短兵相接,腾讯的电脑管家还一度从360手中抢下了40%的份额,但表面上始终相安无事。直到9月,QQ电脑管家捆绑升级后,360终于打破沉默,推出“隐私保护器”予以激烈反击。
随后,“腾讯扫描用户硬盘,侵犯隐私”的质疑如潮水一般在网上网下涌起占领了舆论头条,双方口水战正式爆发。10月底,腾讯联合百度金山等厂商举行发布会,宣称将反对360不正当竞争。第三天,360再度发布“扣扣保镖”软件,可屏蔽广告及d窗等,这也迅速引发了用户的下载和媒体的热情。
从表面上看起来,360此举是对腾讯入侵其领地的防守及公关反击。但在腾讯看来,360一步步推出的产品另有深意。马化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扣扣保镖绝不是短期之内就能研发出来的”,他甚至还爆料,360打击腾讯的一个目的,是准备推自己的IM软件,通过之前让用户备份的资料,直接导入备份的好友。
周鸿祎随后立即否认了360打算借机推IM的说法,他说“360绝对不会推IM,除非我们有了新的想法。”
如果360有借机进军IM的想法,其方式如马化腾所说的那样备份QQ的用户资料,那在腾讯发动二选一战斗时,360的这一进攻战略就失败了。目前双方透露的信息还不能认定360有无进军IM的想法,而这对判断360腾讯谁胜谁负至关重要。
关键因素二:腾讯强制用户二选一的行为,如何界定?
11月3日晚间,国内IM市场份额超过70%的腾讯,禁止装有360安全软件的电脑运行QQ程序。此举引起了业内外的惊诧。对于腾讯逼迫用户二选一的行为界定,也将成为影响最终结局的关键要素。
有观点认为,腾讯涉嫌违反了《反垄断法》,律师游云庭(博客)称,这一行为一旦付诸实施,属于不公正地利用了其在即时通信领域的优势地位,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腾讯CTO熊明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此事件最主要的前提是腾讯受到了“劫持和伤害”,目前的选择属于迫不得已,仅仅是自卫。“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腾讯也这样做,那这个说法(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有一定道理的。”
游云庭认为,垄断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竞争对手,亦包括用户。该行为不公平地附加了履行合同的条件,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因此同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此外,即使腾讯行为认定为垄断,但由于《反垄断法》在立法理念和技术上的诸多原因,实施以来,诸多争议仍未厘清。能否认定腾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以及是否滥用了这一地位,在学界亦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实践中,有待于国务院反垄断机构的认定。
据《财经》杂志报道,互联网监管层内部已经倾向于要分拆腾讯,部分专家已在非正式的征询业界意见。不过,反垄断的执法机构是国家工商总局,要认定一个企业的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特别对于互联网这个新兴领域,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关键因素三:扣扣保镖何去何从?
在腾讯宣布停止为360用户提供QQ服务之后,还向360提出了和解的三项条件,其中包括360必须完成所有客户端对扣扣保镖的卸载。360在腾讯发动二选一的当天晚上就开始召回独立软件扣扣保镖,但新版的360安全卫士中还含有扣扣保镖的部分功能。扣扣保镖能否被彻底召回,也成为了关键的节点。
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该工具可以启用过滤QQ聊天窗口广告,过滤QQ迷你首页广告,过滤QQ公告广告,过滤右下角新闻卡片广告及手机生活面板广告,屏蔽“腾讯搜搜”插件,以上功能直指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另外,用户也可以选择禁止启动“QQ秀”插件、QQ会员插件、QQ宠物插件和魔法表情,还可以禁止启动“QQ游戏人生”插件、对战游戏平台插件以及“QQ游戏”,覆盖腾讯网络游戏和增值业务服务。
根据腾讯2010年上半年财报,能通过“扣扣保镖”屏蔽或者禁止启动的项目,可占其营收的8551%,约76亿元。
腾讯宣称该软件属于“非法外挂”,严重影响QQ软件的安全和服务,与QQ软件不兼容,并决定在装有奇虎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360虽然很快发表声明否认了“外挂”的说法,但其在10月3日当晚去掉了官网上的下载链接,并于10月4日起,开始大规模主动召回扣扣保镖,用户在登陆时,都会收到360请求卸载扣扣保镖的d窗。
截至该软件被宣布召回当日,其安装量已经达到2000万。
关键因素四:QQ电脑管家——被忽略的关键筹码
作为腾讯插足安全软件领域的主力部队,QQ电脑管家的去留,将是决定360是否会最终完全失败的最关键因素。
腾讯借助QQ电脑管家涉足安全领域,对于360是极大的威胁。2010年春节期间,腾讯旗下的产品“QQ医生”升级为“QQ电脑管家”,通过与QQ的捆绑,迅速在市场中推广,这与奇虎360的安全卫士产生直接竞争。据媒体报道,360公司副总裁刘峻表示,QQ电脑管家在相关领域内已达到约四成。
马化腾也曾坦言:“9月还有一次,那时候周鸿祎看到我们做电脑管家,感到很大的威胁。”
而这款产品,或许也将成为双方博弈的关键筹码。
若QQ电脑管家在此役后得以继续保留发展,无疑将会一步步凭借腾讯的客户端优势,继续蚕食360的市场份额,360一点点失去先发优势。若QQ电脑管家在博弈之后被终止发展,则安全领域的楚河汉界划分清楚,360有了进一步壮大实力,挑战腾讯互联网霸主地位的机会。
近日,腾讯官方招聘页面上出现大量杀毒安全类的职位信息,其中包括杀毒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等累计10名人员。 业内人士分析,继QQ医生内置诺顿工 具之后如此大规模的招聘标志着2010年腾讯有意大举进军杀毒领域。腾讯一直拥有较全的互联网产品业务布局,但在安全领域一直是块短板。近日,小编在腾讯招聘网站(>
腾讯此次招聘的安全类职位,大体上分为杀毒软件和安全辅助工具QQ医生两类。在腾讯招聘网站上搜索 TR(腾讯研究院Tencent Research相关职位),结果展示的是腾讯研究院最近正在招聘的技术开发人员和产品负责人职位。
其 中杀毒软件技术开发人员职位包括反病毒引擎开发、防护系统开发(文件格式、脚本类、PE类)等,如下图所示:
说明:其中的反病毒引擎开发(PE类)指的是与 PE类病毒相关的反病毒引擎技术开 发工作(PE病毒是指所有感染Windows下PE文件格式文件的病毒,对于一个热衷于病毒技术的人来说,PE病毒是必须掌握的)。
此次腾讯对杀毒软件技术开发人员的招聘人数达到了7人。以下腾讯研究院的招聘页面,其工作职责与杀 毒软件技术开发紧密 相关,不难看出腾讯此时对安全领域是真正开始发力了:
而与QQ医生相关的招聘人数为3人,包括1名产品经理和2名客户端技术开发人员。QQ医生在腾讯的 产品体系中的地位向 来不温不火,此次开始大规模招聘安全技术开发人员QQ医生显然也借风得力了:
上述的职位仅仅是腾讯进行公开招聘的,还不包括保密式的招聘。按照腾讯的风格,我们可 以猜测腾讯秘密招聘的人数可能超过了此部分。
据悉,腾讯研究院拥有280多位技术人员,而此次一次公开招聘的安全技术开发人员达到了10位, 占总数的36%,这 还不包括未公开的岗位。一般来说,腾讯几个人就能研发一款很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此次一下超过10名,,说明此次招聘对杀毒技术人才的重视。
通 过对腾讯近期对安全技术开发人员的招聘信息的简略分析,说明腾讯开始进军杀毒领域的大动作。而作为安全辅助工具的 QQ医生,自2006年推出后已历经四年,而目前免费杀毒软件大战正酣, 安全领域行业面临巨大的变局。从战略上看,安全软件作为装机必备软件,在腾讯的战 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腾讯作为客户端之王,应该不会放弃这块重地,此举大批量地招聘安全技术人才,标志着腾讯正在加入安全领域的大战。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QQ医生在给系统打补丁时被某著名安全辅助工具拦截,在客户端无往不胜的腾讯第一次受到 “潜在威胁”,而此时腾讯加大安全技术开发人员的招聘力度也许与此“安全事故”颇有关系,看来客户端的另一场恶战马上就要到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