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包括哪些

网络安全包括哪些,第1张

问题一:网络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一网络安全是个太大的话题。
1。机房安全(防火、水、雷、虫;人员进入)
2。网络隔断(VLAN,端口检测)
3。口令(各种方式)
4。流量过滤(允许哪些,不允许哪些)
但现在,很多网络都只是想着安装一个防火墙而已。甚至很少配置、管理
而实际,现在用在防火墙上的功能,一个简单路由器就能实现(当然字符界面麻烦些)。
二网络安全包括的东西很多,主要有防火墙,入侵检测,风险评估,加密认证,审计,p,访问控制。如果你想要知道具体有哪些产品,可以去相关站点比如 里面的opsec 我在新加坡做网络安全,不知道国内现在这方面的市场如何,不过相信随着企业网络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安全肯定有很好的市场。我推荐一些产品,抛砖引玉吧
firewall: checkpoint and cisco pix
IDS : iss realsecure ,CA etrust ,NAI
Vulnerability Asses ent: ISS ,NAI cybercop , webtrends
audit: tiger(open software)
认证: radius ,ldap
我个人觉得做的好不能仅仅停留于产品的销售,这样最多也是 vendor ,最好能做解决方案提供,solution provider and consulting

问题二:网络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 1、企业安全制度(最重抚)
2、数据安全(防灾备份机制)
3、传输安全(路由热备份、NAT、ACL等)
4、服务器安全(包括冗余、DMZ区域等)
5、防火墙安全(硬件或软件实现、背靠背、DMZ等)
6、防病毒安全

问题三: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产业稳定发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关键

网络安全问题接踵而至,给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笼上了一层阴影,造成巨额损失。可以说,互联网要持续快速发展就不得不趟过安全这道弯。
如果说高高上扬的纳斯达克股使人们看到泡沫背后的网络魔力的话,那么接连不断的网络安全事件则让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魔力背后的现实――网络游戏玩家装备被盗事件层出不穷;网站被黑也是频繁发生;一波又一波的病毒“冲击波”则让互联网用户们战战兢兢。黑客、病毒已经成为时下充斥网络世界的热门词语,它们轮番的攻势使本不坚固的互联网络越发显得脆弱。这就告诉我们: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信息的同时,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5%的与因特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受害涉及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据国际互联网保安公司symantec2002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甚至已经成为全球黑客的第三大来源地,竟然有6.9%的攻击国际互联网活动都是由中国发出的。另一方面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日常监测结果来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在2001年,我国有73%的计算机曾感染病毒,到了2002年上升到近84%,2003年上半年又增加到85%。而微软的官方统计数据称2002年因网络安全问题给全球经济直接造成了130胆美元的损失。
众所周知,安全才是网络的生存之本。没有安全保障的信息资产,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络亦然。网络安全的危害性显而易见,而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是用户观念上的麻痹,缺乏相应的警惕性,而这种观念的结果就是管理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更谈不上具体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由于用户对网络安全存在被动和一劳永逸的意识,在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时,并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大多数人认为,用几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虽然这种做法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这并不能保障网络的绝对安全。可见,要想有效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首要的就是用户要重视安全问题和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意思上为网络筑起一道“防护墙”。
其次,我国的网络安全设备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还没有我们自己的核心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国外企业网络安全产品的依赖性,对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网络安全实际 *** 作能力。

问题四:网络安全软件有哪些 很多,看你什么方面。
之前的回答里面都是杀毒软件,相信一定无法满足您的回答。
您需要的比如D-D-O-S软件有Hoic,Loic和Xoic,当然还有效率较低级的国人开发的软件。
漏洞测试软件比如Goolag Scanner
当然,线上工具也很多,比如Shodan可以寻找到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存在的东西,包括摄像头啊,网站的后台服务器啊,之类的,注册的话提供详细物理位置。
OFCORS也有专门用来攻击的Anonymous OS和魔方渗透系统之类的。
就看你想干嘛了。至于为什么圆角符号,这个,如果不用你就看不到了。

问题五:一个常见的网络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大型复杂的网络必须有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防火墙技术
在网关上安装防火墙,分组过滤和ip伪装,监视网络内外的通信。
二、用户身份验证技术
不同用户分设不同权限,并定期检查。
三、入侵检测技术
四、口令管理
每个用户设置口令,定义口令存活期,不准使用简单数字、英文等
五、病毒防护
建立病毒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查杀服务器和终端;限制共享目录及读写权限;限制网上下载和盗版软件使用;
六、系统管理
及时打系统补丁;定期对服务器安全评估,修补漏洞;禁止从软盘、光驱引导;设置开机口令(cmos中);设置屏保口令;nt系统中使用ntfs格式;删除不用账户;
七、硬件管理
八、代理技术
在路由器后面使用代理服务器,两网卡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建立物理隔离,并隐藏内网ip。
九、系统使用双机冗余、磁盘陈列技术。

问题六:网络安全管理包括什么内容? 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体系的东西,内容很多
网络安全管理大体上分为管理策略和具体的管理内容,管理内容又包括边界安全管理,内网安全管理等,这里给你一个参考的内容,金牌网管员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你可以了解下:
ean-info/2009/0908/100
同时具体的内容涉及:
一、信息安全重点基础知识
1、企业内部信息保护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三元组,标识、认证、责任、授权和隐私的概念,人员角色
安全控制的主要目标:
安全威胁和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2、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途径
偶然损失
不适当的活动
非法的计算机 *** 作
黑客攻击:
黑客简史、黑客攻击分类、黑客攻击的一般过程、常见黑客攻击手段
3、避免内部信息泄露的方法
结构性安全(PDR模型)
风险评估:
资产评估、风险分析、选择安全措施、审计系统
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使用现有安全设备构建安全网络
1、内网安全管理
内网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内网安全管理实现的主要功能:
软硬件资产管理、行为管理、网络访问管理、安全漏洞管理、补丁管理、对各类违规行为的审计
2、常见安全技术与设备
防病毒:
防病毒系统的主要技订、防病毒系统的部署、防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介绍、防火墙的典型应用、防火墙的技术指标、防火墙发展趋势
技术和密码学:
密码学简介、常见加密技术简介、的概念、的分类、常见技术、构建系统
IPS和IDS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入侵检测系统分类及特点、IDS结构和关键技术、IDS应用指南、IDS发展趋势、入侵防御系统的概念、IPS的应用
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概述、漏洞扫描的应用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模型、标识和认证、口令、生物学测定、认证协议、访问控制方法
存储和备份:
数据存储和备份技术、数据备份计划、灾难恢复计划
3、安全设备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各类安全设备的不足
构建全面的防御体系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1、安全策略的实现
安全策略包含的内容
制定安全策略
人员管理
2、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对物理安全的威胁
对物理安全的控制
3、安全信息系统的维护
安全管理维护
监控内外网环境

问题七: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简称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技术分类
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 *** 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病毒防护技术
病毒历来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网络的广泛互联,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速度大大加快。
将病毒的途径分为:
(1 ) 通过FTP,电子邮件传播。
(2) 通过软盘、光盘、磁带传播。
(3) 通过Web游览传播,主要是恶意的Java控件网站。
(4) 通过群件系统传播。
病毒防护的主要技术如下:
(1) 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滤软件。在桌面PC安装病毒监控软件。
(2) 检查和清除病毒。
使用防病毒软件检查和清除病毒。
(3) 病毒数据库的升级。
病毒数据库应不断更新,并下发到桌面系统。
(4)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及PC上安装Java及ActiveX控制扫描软件,禁止未经许可的控件下载和安装。
入侵检测技术
利用防火墙技术,经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但是,仅仅使用防火墙、网络安全还远远不够:
(1) 入侵者可寻找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
(2) 入侵者可能就在防火墙内。
(3) 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如记录证据用于跟踪和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
实时入侵检测能力之所以重要首先它能够对付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其次它能够缩短hacker入侵的时间。
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两类: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安全扫描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中,另一类重要技术为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网络。
安全扫描工具通常也分为基于服务器和基于网络的扫描器。
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
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讯过程中通讯双方的身份认可,数字签名作为身份认证技术中的一种具体技术,同时数字签名还可用于通信过程中的不可抵赖要求的实现。
技术
1、企业对 技术的需求
企业总部和各分支机构之间采用internet网络进行连接,由于internet是公用网络,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性。我们将利用公共网络实现的私用网络称为虚拟私用网()。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作为验证发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据。公共密钥系统(如RSA)基于私有/公共密钥对,作为验证发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据。CA使用私有密钥计算其数字签名,利用CA提供的公共密钥,任何人均可验证签名的真实性。伪造数字签名从计算能力上是不可行的。
3、IP>>

问题八:网络安全包括哪几方面? 环境;资源共享;数据通信;计算机病毒;网络管理

问题九: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有哪些 网络安全问题分为很多类,比如说系统安全,web安全,无线安全,物联网安全等等。就我个人学习而言,我是学习web安全的,所谓的web安全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网站安全。
web安全:当网站源码的程序员对源码编写的时候,没有给赋值的参数进行过滤,那么会产生很多安全漏洞,比较常见的漏洞就是SQL注入漏洞,XSS漏洞,文件包含漏洞,越权漏洞,等等。其实这些漏洞很容易杜绝,但是程序员因为懒惰所以铸成大错,当然,在服务器配置方面也会出现漏洞,比如说常见的,目录遍历,敏感下载,文件上传,解析漏洞等等。都是因为服务器的配置不当而产生的,产生这些漏洞非常容易让攻击者获得想要的数据,比如说网站管理员的账号密码,如果漏洞严重,可以直接提权服务器,拿到服务器的shell权限。
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的漏洞一般都是权限类漏洞,用户没有及时更新补丁,或者开放了敏感端口,敏感服务,等等,都可以被黑客利用,详细的可以看看缓冲区溢出漏洞原理。
无线安全和物联网安全,这些的话,我也没有深究过,我们说的无线常用的就是wifl,或者说是无线设备,攻击者可以伪造页面,植入木马等等获取到连入恶意wifl的主机权限,物联网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自动贩卖机或者是一些智能设备了,那么就自动贩卖机来说,自动贩卖机是一个沙盒系统,说到底他还是个系统,当用户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到可以对系统进行 *** 作的时候,那岂不是可以任意的买东西,等等。
当然。网络安全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这里只是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具体不懂得可以追问,手工打字,望楼主采纳。

物联网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物联网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定义为:在既定的安全级别下,信息系统抵御恶意行为或意外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而这些恶意行为(事件)可能危及数据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那么在这个背景下,研究RFID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就是为了保障物联网中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是可靠的、安全的、机密的、可控的状态。

物联网RFID系统安全漏洞

RFID系统安全漏洞分析 
RFID系统作为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也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物联网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安全。

攻击RFID系统主要方法 
RFID标签是物联网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它们储存了大量的商业价值信息,这对于非法用户、黑客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一旦造成信息泄露或篡改,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

在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前,应该首先解决信息安全与防护的问题。隐私信息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位置信息、个人信仰、个体特征等。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共同的需要。在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研究并应用隐私信息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法律法规保护政策:通过法律政策来规范化物联网信息系统对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和使用过程。

(2)隐私信息使用方针:通过终端用户本着自愿的原则,以及根据需要与物联网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等供应商达成协议来使用个人隐私信息。

(3)匿名身份应用:使用间接的匿名信息来代替实名制信息,防止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以及被非法用户用于非法活动或行为。

(4)数据加密解密:对于重要的数据信息,比如商品交易信息,个人的位置信息等,可以使用复杂的加密及解密算法来混淆或置换这些隐私信息,防止被非法用户窃取。

尽管IPv4中常见的攻击方式将在IPv6网络中失效,使来自网络层的一些安全攻击得以抑制,但采用IPv6并不意味着关紧了安全的大门,来自应用层的威胁将以新的方式出现。 总有人误认为“网络改成IPv6,安全问题就全面解决了”。诚然,IPv4中常见的一些攻击方式将在IPv6网络中失效,例如网络侦察、报头攻击、碎片攻击、假冒地址及蠕虫病毒等,但IPv6不仅不可能彻底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反而还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虽然与IPv4相比,IPv6在网络保密性、完整性方面做了更好的改进,在可控性和抗否认性方面有了新的保证,但目前多数网络攻击和威胁来自应用层而非网络层。因此,保护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只靠一两项技术并不能实现,还需配合多种手段,诸如认证体系、加密体系、密钥分发体系、可信计算体系等。

安全新问题如影随形

IPv6是新的协议,在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 针对IPv6的网管设备和网管软件都不太成熟。
IPv6的管理可借鉴IPv4。但对于一些网管技术,如SNMP(简单网络管理)等,不管是移植还是重建,其安全性都必须从本质上有所提高。由于目前针对IPv6的网管都不太成熟,因此缺乏对IPv6网络进行监测和管理的手段,对大范围的网络故障定位和性能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 IPv6中同样需要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网络过滤、防病毒网关等网络安全设备。
事实上,IPv6环境下的病毒已经出现。例如,有研究人员在IPv6中发现了一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遭受拒绝服务攻击。据悉,该漏洞存在于IPv6的type 0路由头(RH0)特征中。某些系统在处理IPv6 type 0路由头时存在拒绝服务漏洞。
● IPv6协议仍需在实践中完善。
IPv6组播功能仅仅规定了简单的认证功能,所以还难以实现严格的用户限制功能。移动IPv6(Mobile IPv6)也存在很多新的安全挑战,目前移动IPv6可能遭受的攻击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重放攻击以及信息窃取攻击。另外,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必须经过升级才可以支持IPv6地址,DHCPv6仍然处于研究、制订之中。
●向IPv6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洞。
目前安全人员已经发现从IPv4向 IPv6转移时出现的一些安全漏洞,例如黑客可以非法访问采用了IPv4和IPv6两种协议的LAN网络资源,攻击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双栈的IPv6主机建立由IPv6到IPv4的隧道,从而绕过防火墙对IPv4进行攻击。
IPv6协议在网络安全上的改进
● IP安全协议(IPSec)技术
IP安全协议(IPSec)是IPv4的一个可选扩展协议,而在IPv6中则是一个必备的组成部分。IPSec协议可以“无缝”地为IP提供安全特性,如提供访问控制、数据源的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密性保证,以及抗重播(Replay)攻击等。
IPSec通过三种不同的形式来保护通过公有或私有IP网络来传送的私有数据。
(1)验证:通过认证可以确定所接受的数据与所发送的数据是否一致,同时可以确定申请发送者在实际上是真实发送者,而不是伪装的。
(2)数据完整验证:通过验证保证数据从原发地到目的地的传送过程中没有任何不可检测的数据丢失与改变。
(3)保密:使相应的接收者能获取发送的真正内容,而无关的接收者无法获知数据的真正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IPSec能够防止多种攻击,但无法抵御Sniffer、DoS攻击、洪水(Flood)攻击和应用层攻击。IPSec作为一个网络层协议,只能负责其下层的网络安全,不能对其上层如Web、E-mail及FTP等应用的安全负责。
●灵活的扩展报头
一个完整的IPv6数据包包括多种扩展报头,例如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目的选项报头、路由报头、分段报头、身份认证报头、有效载荷安全封装报头、最终目的报头等。这些扩展报头不仅为IPv6扩展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比较IPv4和Ipv6的报头可以发现,IPv6报头采用基本报头+扩展报头链组成的形式,这种设计可以更方便地增添选项,以达到改善网络性能、增强安全性或添加新功能的目的。
IPv6基本报头被固定为40bit,使路由器可以加快对数据包的处理速度,网络转发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改善网络的整体吞吐量,使信息传输更加快速。
IPv6基本报头中去掉了IPv4报头中的部分字段,其中段偏移选项和填充字段被放到IPv6扩展报头中进行处理。
去掉报头校验(Header Checksum,中间路由器不再进行数据包校验)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大部分链路层已经对数据包进行了校验和纠错控制,链路层的可靠保证使得网络层不必再进行报头校验; 二是端到端的传输层协议也有校验功能以发现错包; 三是报头校验需随着TTL值的变化在每一跳重新进行计算,增加包传送的时延。
●地址分配与源地址检查
地址分配与源地址检查在IPv6的地址概念中,有了本地子网(Link-local)地址和本地网络(Site-local)地址的概念。从安全角度来说,这样的地址分配为网络管理员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方便。若某主机仅需要和一个子网内的其他主机建立联系,网络管理员可以只给该主机分配一个本地子网地址;若某服务器只为内部网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那么就可以只给这台服务器分配一个本地网络地址,而企业网外部的任何人都无法访问这些主机。
由于IPv6地址构造是可会聚的(aggregate-able)、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因此,IPv6接入路由器对用户进入时进行源地址检查,使得ISP可以验证其客户地址的合法性。
源路由检查出于安全性和多业务的考虑,允许核心路由器根据需要,开启反向路由检测功能,防止源路由篡改和攻击。
IPv6固有的对身份验证的支持,以及对数据完整性和数据机密性的支持和改进,使得IPv6增强了防止未授权访问的能力,更加适合于那些对敏感信息和资源有特别处理要求的应用。
通过端到端的安全保证,网络可以满足用户对安全性和移动性的要求。IPv6限制使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允许所有的网络节点使用全球惟一的地址进行通信。每当建立一个IPv6的连接,系统都会在两端主机上对数据包进行 IPSec封装,中间路由器对有IPSec扩展头的IPv6数据包进行透明传输。通过对通信端的验证和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使得敏感数据可以在IPv6 网络上安全地传递,因此,无需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部署ALG(应用层网关),就可保证端到端的网络透明性,有利于提高网络服务速度。
●域名系统DNS
基于IPv6的DNS系统作为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系统的基础,有助于抵御网上的身份伪装与偷窃。当采用可以提供认证和完整性安全特性的DNS安全扩展 (DNS Security Extensions)协议时,能进一步增强对DNS新的攻击方式的防护,例如网络钓鱼(Phishing)攻击、DNS中毒(DNS poisoning)攻击等,这些攻击会控制DNS服务器,将合法网站的IP地址篡改为假冒、恶意网站的IP地址。

近日,国内安全厂商金山公司发布了《2005年网络安全报告》,该报告显示,2005年网络威胁呈现多样化,除传统的病毒、垃圾邮件外,危害更大的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网络钓鱼等纷纷加入到互联网安全破坏者的行列,成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帮凶。尤其是间谍软件,其危害甚至超越传统病毒,成为互联网安全最大的威胁。同时,有关反病毒专家预测,2006年,“间谍软件”对网络安全危害的发展势头将会表现得更为猛烈。
●“木马”病毒首当其冲
据金山反病毒监测中心统计,2005年1月到10月,共截获或监测到的病毒达到50179个,其中木马、蠕虫、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尤其是以**用户有价账号的木马病毒(如网银、QQ、网游)多达2000多种,如果算上变种则要超过万种,平均下来每天有30个病毒出现。综合2005年的病毒情况,具有以下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感染率首次下降
2005年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80%,比去年的8557%下降了55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以来,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首次呈下降趋势。同期的间谍软件感染率则大大高于去年,由2004年的30%激增到2005年的90%。2001年在感染病毒的用户当中,感染次数超过3次的达到5665%,而2005年降为547%。2005年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网络瘫痪,接近20%,而2003年和2004年病毒危害集中在系统崩溃,这表明蠕虫病毒造成的网络问题越来越严重。2001年因计算机病毒造成损失的比例为43%,今年为5127%,这表明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剧。
●90%用户遭受“间谍软件”袭击
据介绍,2005年,间谍软件已经大面积闯入了我们的网络生活中。根据公安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有将近90%的用户遭受间谍软件的袭击,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6成。就连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面对间谍软件也无能为力,惊呼:“我的计算机从未被病毒入侵过,但却居然被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骚扰。”
尽管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强,2005年的间谍软件有了更加明显的改变,之前大多是流氓的推广方式,比如通过网站下载插件、d广告、代码的方式。用一些IE辅助工具可以有效拦截,但是这次最烦的表现形式是间谍软件直接d广告,IE辅助工具根本无法拦截。需要可以彻底把间谍软件清除才能减少广告。虽然许多杀毒软件厂商对间谍软件的清除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还没有一款完全意义上的针对间谍软件的安全工具,因此对于间谍软件的彻底清除还远远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
●“间谍软件”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安全威胁
间谍软件在2005年表现出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间谍软件的制造者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更多的人成为监视的对象,采用了越来越复杂的传播方式。根据调查显示,针对间谍软件的传播方式,用户最为反感的“间谍软件”形式主要包括:d广告的间谍软件、安装不打招呼的软件、控件、不容易卸载的程序、容易引起系统不稳定的程序、**网银网游账号的木马程序。
间谍软件的危害不仅仅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的骚扰,往往背后还隐藏着更加严重的威胁:间谍软件被黑客利用能够记录用户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活动,包括敲打了哪个键盘、密码、发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和照片等等。2005年万事达国际xyk公司宣布,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xyk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被侵入,4000万张xyk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盗窃者采用的手段正是在这家xyk数据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植入了一个间谍软件。
●中国“网络钓鱼”名列全球第二
网络钓鱼作为一个网络蛀虫,自从2004年出现以后,迅速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主要攻击方式。进入2005年,网络钓鱼已经从最初的为技术痴迷的Vxer(病毒爱好者),变成受利益诱惑的职业人。他们不断地挖掘系统的漏洞、规则的失误,利用病毒的行为、人们的好奇心,四处进行着“钓鱼”、诈骗。
网络钓鱼在2004年及以前,多以邮件方式投递到用户邮箱中,而仅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利益熏心的制造者。因此网络钓鱼在2005年的传播手段从单一的主动推送方法,增加“守株待兔”方法,以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利用虚假电子商务进行诈骗;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等等,实际上,2005年“网络钓鱼”者在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过程中,经常采取以上几种手法交织、配合进行,还有的通过手机短信、QQ、msn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钓鱼”不法活动。
以今年5月份为例,“网络钓鱼”案件比上月激增226%,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随后的几个月内,网络钓鱼的攻击方式仍以平均每月73%的比例向上增加。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统计,目前中国的网络钓鱼网站占全球钓鱼网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病毒传播更多样、更隐蔽
2005年,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和网络下载是感染计算机病毒最常见的途径,分别占59%、50%和48%。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下载、浏览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和破坏的比例分别比去年
上升了6%,而利用局域网传播感染的情况与去年比较减少了7%,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了病毒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各大门户网站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推出,利用IM(即时通讯工具)作为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且已经渐渐追上了微软漏洞,成为了网络间病毒传播的首选方式,从年初的“MSN性感鸡”到利用QQ传播的“书虫”、“QQRRober”、“QQTran”,以及可以通过多种IM平台进行传播的“QQMsgTing”,它们都通过IM广阔的交流空间大肆传播着。每一个使用IM工具的人,至少会接到一次这类病毒的侵扰。同时,此类病毒在传播过程都会根据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新闻人物、或者**信息构造诱惑信息,诱使聊天好友打开地址或接收病毒文件。
据统计,通过IM工具传播的病毒高达270万次起,排在所有病毒之首。这也使得国内IM厂家高度重视,腾讯推出的QQ2005,就在业界率先与杀毒厂商合作,与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国际首创的“QQ安全中心”。
●漏洞病毒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根据行业人士试验得到的反馈,在2005年,一台未打补丁的系统,接入互联网,不到2分钟就会被各种漏洞所攻击,并导致电脑中毒。因此,今年虽然病毒的感染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病毒仍然存在巨大的危害,并且利用漏洞的方法仍是病毒传播的最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普通用户碰到的漏洞威胁,主要以微软的 *** 作系统漏洞居多。微软被新发现的漏洞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仅2005年截至11月,微软公司便对外公布漏洞51个,其中严重等级27个。众所周知,微软的Windows *** 作系统在个人电脑中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用户群体非常庞大。利用微软的系统漏洞传播的病毒明显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破坏严重的特点。03年的冲击波、04年的震荡波以及05年的狙击波便是很好的佐证。
利用漏洞的病毒越来越多。2005年8月15日凌晨,利用微软漏洞攻击电脑的病毒“狙击波”,被称为历史上最快利用漏洞的一个病毒,距离该漏洞被公布时间仅有一周。
因此,国内有关反病毒工程师告诉用户,2006年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以防护为主,但是除此之外,还要有相应的检测、响应及隔离能力。在大规模网络病毒暴发的时候,能够通过病毒源的隔离,把疫情降到最低,对于残留在网络上的病毒,人们也要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59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