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的背景

农业物联网的背景,第1张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物联网行业的的政策倾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物联网产业被急速的催生,根据国内外的数据显示,物联网从1999年至今进行了极大的发展渗透进每一个行业领域。可以预见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以及技术、应用会和物联网产生交叉,向物联方向转变优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发展方向,物联网的发展,科技融合的加快。
农业物联网: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他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在这背后,则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托普农业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信息系统主要研究温度、化学等多种传感器对农产品的生长过程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结合RFID电子标签在培育、生产、质检、运输等过程中,进行可识别的实时数据存储和管理。本系统致力于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专用农业评估信息系统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网络化、数字化。

这种案例其实挺多的。25000平方米的钢架温室大棚,每年培育20多个蔬菜品种优质种苗达亿株,可供3万多亩商品蔬菜种植;1000万棒香菇、木耳、平菇、银耳、灵芝、秀珍菇等菌种,年产量达400多吨。这是广西桂北山区最大的蔬菜(食用菌)集约化育苗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禾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融水的智慧农业种植基地。
作为省级农业示范区,禾美生态多年来已实现集约化生产,无疑具备良好的智慧农业带头示范意义。但禾美生态也和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一样,长期以来缺乏对农业生产数据的积累与利用,缺少农业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搭建,以及智能化的种植管理,虽然拥有先进的温室大棚,却仍旧沿用传统的人工监测控制的模式。
譬如在食用菌温室大棚,CO2浓度、空气温湿度严重影响着作物的健康生长,禾美生态一直沿用老的工作方法,依靠工作人员逐一到温室大棚中利用检测仪进行测量,一旦浓度超标,或是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便手动开关大棚的风机、侧窗、天窗等。这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最为关键的是效率低下,生产风险高,一旦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往往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这种高度依赖人的传统管理方式,一直制约着禾美生态温室大棚的转型发展。为了加强温室种植的智能化、标准化,禾美生态引入慧云信息的智慧农业监控系统,打造智能大棚。
智能大棚为温室种植节本增效,促进农业转型
蔬菜育苗与食用菌的培育需要非常精细化的管理,需要精准监测温室大棚的气候环境、土壤环境、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等。慧云信息通过在大棚中搭建“农业物联网”监控网络,对禾美生态25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进行智能监控,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土壤PH值、空气温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
同时实现对大棚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当温室内环境失调时,系统能够马上启动预警装置,通知管理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样大大杜绝了以往环境失调而管理人员发现不及时导致损失的现象。比如当温室内的CO2浓度超过适宜值,系统就会自动预警提醒管理者,并自动打开通风装置,保证温室内作物始终保持在最佳生长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68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