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物联网这些热词到底怎么理解?这些技术如何应用到实践?7月23日至28日,由人社部主办、江苏省人社厅承办、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协办的“2018年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环保及工业领域的应用”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在南京举行。尹浩和徐宗本两大中科院院士现场讲课,为大家答疑解惑。
“什么是大数据?大家看这样一张图。”讲课现场,徐宗本让大家看了一幅图,画面中一开始是很多复杂混乱的碎片,当经过成倍数据的叠加,最后形成一张大象的图像。“当数据达到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时,大家可以解读数据背后的故事,这就是大数据。”徐宗本表示,现在大数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定义,有人讲大数据时代,有人说大数据技术,还有人谈大数据文化。“这都体现了大数据拥有大价值。”
徐宗本举例,大数据提供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比如,通过获取分析数据,可以对社会政策进行进行分析,对社会走向进行预测,这就给文科、管科提供了公共的方法论。”更别说,大数据形成了高新科技的新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新引擎。徐宗本表示,这都是大数据数据积累、关联聚合、数据分析出来的价值。
嗅到大数据的商机,目前全国各地也都在建立数据中心。对此,徐宗本表示,数据中心虽然多了,但是产业链条并不完整。“很多中心只是收集和存储信息,但是缺乏分析、挖掘和应用能力。”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只买米不做饭”。“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才能变现和创作价值,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好好利用的。”
如果说大数据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物联网则是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简单说,就是人、机、物的联接。尹浩院士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万物控制”是业界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目前物联网已经与交通、节能环保、农业、智慧健康医护、家居、工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嫁接。“比如说,智慧交通。物联网可以通过各种基础传感设施,进行出行、消费、人口分布、交际等情况分析,然后基于公共交通网络的城市车载感知网络系统,进行智能化交通管制。设定管理路段、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车辆诱导通行等。”
不过,尹浩表示,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也很多。物联网安全管控、国际竞争压力、应用需求本地化都是下一步要迎接的挑战。
先看“人单合一”说的是什么。其中“人”是指员工,“单”为用户,“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到一起。这是表面的理解,深入到企业组织的变革就是:企业从生产产品的组织转变为孵化创客的平台;企业裂变成很多个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的小微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按单聚散;组织单元内每一个人都是创业者,而不是执行者,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股份,得到相应的收益,并且是由自己创造。
企业实现“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要求要向“三化”变革,即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和员工创客化。三者的关系——用户个性化是目的,企业平台化是必要条件,员工创客化是充分条件。实行“人单合一”的组织变革,企业平台化的目标是,从科层管控转变为创客平台,把企业的宗旨从长期利润最大化变为追求成为小微的股东之一。用户个性化的目标是产消合一:生产者、消费者合一,达到用户最佳体验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要基于共享经济。员工创客化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德鲁克所说的“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和员工创客化共同构成了海尔的企业管理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的成功是由海尔的实践印证的。比如国际标准制定是国际产业领军者必争之地,而在智能制造方向上,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三大国际组织都选择由海尔牵头成立大规模定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研究。这是海尔从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激烈竞争中胜出的。之所以能够胜出,就在于“人单合一”模式指导下的海尔是以用户为中心,而其他的模式没有真正地把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有机融入到平台生态中。
比如,在产业升级引领方面。海尔打造了一系列跨行业的人单合一模式样本。衣联网,把洗衣机、洗涤剂、服装行业都联合到一起,通过建立生态圈,连接了2000多家资源方,将用户的洗衣需求和对服装等其他行业的需求都融合到一起,产生一个又一个新需求,并不断满足用户,实现各方共赢。
目前“人单合一”模式已在全球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的复制落地,并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效果。以全球最大的地毯公司斋普尔、俄罗斯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的谢韦尔和日本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富士通为代表,全球29个国家的62975家企业已经注册成为“人单合一”的联盟会员,通过学习模仿人单合一模式,进行企业管理变革的深入 探索 。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互联网的下一步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时代主要是体验经济,时代大环境的改变,品牌的标准也会改变,过去是产品品牌,互联网时代是平台品牌,而物联网时代应该是打造生态品牌。如张瑞敏所说:“中国的企业从来没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们都是学西方的。今天在物联网时代,他们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灵了,也需要创新。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和他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人单合一”模式就是张瑞敏、海尔,乃至中国对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管理给出的答案。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全球领先的洞察与咨询公司凯度集团、全球顶级学府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携手海尔集团正式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标志着全球首个物联网时代的品牌标准诞生。这说明,海尔已经在物联网领域抢占了高地。
海尔在物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开创了“人单合一” 模式,颠覆传统企业组织架构,取消科层制,实行网络化组织,从过去企业管理中,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和“ 社会 人”,升华为“自主人”,是对世界管理理论的创新。2017年两会之上,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称海尔创造了新管理模式。
2019年11月18日,被誉为“商业思想界奥斯卡” 的Thinkers50评选在伦敦揭晓,张瑞敏继2015年和2017年后第三次荣登该榜。Thinkers50于2001年建立,是全球首个管理思想家排行榜,两年评选一次。张瑞敏再次入榜,是因其“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被认为是“继福特模式、丰田模式后的第三代企业管理模式,是应对物联网时代的创新模式”。伦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雅格比德斯在听了张瑞敏的演讲后认为,张瑞敏之所以在国际企业管理领域享有盛誉,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人的价值第一”,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他创新的管理理念为全球管理界 探索 输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商业模式和经典案例,创造了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海尔推行“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曾是在怀疑声中进行的,克服了内部、外部重重阻力,即使现在仍不乏质疑、漠视这一新管理模式的企业和个人。然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必将获得更有力的印证、更广泛的推广。
也许以“人单合一”模式重塑管理将是绝大多数行业企业的最终选择。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0年11期
前不久,谷歌停止了在亚马逊 Echo Show 上提供 Youtube 视频,而亚马逊也一直在其商店里封杀谷歌的多款智能硬件(包括 Google Home)。然而无论是苹果的 HomePod、谷歌的 Google Home、亚马逊的 Echo,还是三星传言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布的 Bixby 智能音箱、阿里在双十一砸钱赚吆喝的天猫精灵,抑或是生态链完整的小米推出的小爱同学,大佬们意欲通过智能音箱作为抢占未来物联网流量入口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从左至右:苹果 HomePod、谷歌 Google Home、亚马逊 Echo
当然,物联网的概念被业界大佬如此看重是有原因的。
据美国 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Gartner 发布的数据预测,到 2020 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 260 亿台
而在普通大众的眼中,今天的物联网可能是这样的:
▲扎克伯格展示他开发的人工智能家居系统 Jarvis
这样的:
▲苹果的 Apple TV 和智能家居互联
或者是这样的:
▲手机 *** 控室内的灯光
虽然看上去很酷,但是相比将来庞大的市场规模,从上面一系列的产品不难看出当今物联网产品的发展还都停留在较为简单的手机/智能音箱与智能家居产品之间的互联上,无论是距离人本身与物的联接还是未来物联网的终极形态——「万物互联」都还比较遥远。
比如这个自动跟随行李箱,自己「长了腿」会跑,使用者就能很轻松地腾出两只手做别的事;
近来越来越成为热点的自动驾驶技术自然也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人们开车时享有的自由度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能自动跟踪、自动感应开关的电风扇、水龙头瞬间就将现在的产品化为古董;
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书能自己跳出来的感觉不要太好;
想当辣妈?自动跟随的婴儿车足够满足这个愿望;
感应式的路灯不仅关心你的路途,同样关心节能环保的路途。
当然,物联网的应用不仅能让个人的生活变得简单、自由、舒适,城市的管理同样将变得更加高效可控。
当你没有在规定位置停车,会被及时告知,城市也将不会有偏差,变得更加规范;
当路面出现障碍物,车主同样会受到提醒,城市将不会有危险;
当出现走失儿童,位置信息同样也会被捕捉到,城市将不会有意外。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相比目前在几乎都位于室内的物联网智能家居这种单一形态,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将实现更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接,并在提供更多使用场景的同时简化人们的生活,消灭「不确定性」。
而要想实现上述的确定及可靠的转型升级,高精度的位置服务将成为其中一个关键的变量。
具体来说,如果未来物联网仍采用 GPS 十米级别的定位精度,那就意味着上述的电风扇和水龙头将不能精准地「找到」用户所在的位置,水乱流、风乱吹将成为常态;无人驾驶汽车在某些路况下也许就不能一直沿着既定道路行驶,更别提去精准躲避马路上的玻璃渣了。
▲无人驾驶汽车在没有道路标线的情况下大概只能依靠高精度导航了
同样地,今天我们或许都不会去想身边出去旅行能有一个自动跟随的旅行箱,这是因为定位的精度达不到要求,与其带着一个「不认主人」还「满地乱跑」的旅行箱,还不如老老实实自己拉着。
以上由物联传媒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理: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等各种信息,通过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应用
1、智能家居
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甚者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 *** 作;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插座内置Wifi,可实现遥控插座定时通断电流,甚者可以监测设备用电情况等。
2、公共安全
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美国布法罗大学在2013年就提出研究深海互联网项目,过特殊处理的感应装置置于深海处,时分析水下相关情况,洋污染的防治、海底资源的探测等。
3、智能交通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应用比较成熟。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安装定位系统,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凯文·阿什顿。
英文名Kevin Ashton,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执行理事和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的创始人。
因为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所以也被称为“物联网之父”。凯文·阿什顿曾说过:互联网时代美国第一,物联网时代中国第一。
提出过程:
“物联网”概念最早是他于1998年春在宝洁公司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
90年代中期,艾什顿加入宝洁公司做品牌管理,负责发布玉兰油彩妆系列。当他走入零售店铺巡视时,发现了一种棕色的唇膏总是处于售罄的状态,而库存里却还有不少。
一开始,艾什顿被告知这只是偶然的现象,但经过调查,他发现至少在十家店铺中,有四家存在同样的问题,没有在货架上有针对性的摆放正确的产品。
当时,零售商利用条形码管理库存,但是这并不能帮助他们选择应该在货架上摆放何种商品,因为条形码无法跟踪物品的位置信息。而零售商推出的会员卡中,会内置一种应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无线通信芯片。
这让艾什顿产生了灵感,如果在口红的包装中内置这种芯片,并且有一个无线网络能随时接收芯片传来的数据,零售商们就可以获知货架上有哪些商品,及时知道何时需要补货了。
于是,艾什顿开始在宝洁公司的内部讲座中使用“物联网”的概念,认为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使得万物相连,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策,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时作为麻省理工学院(MIT)赞助商的宝洁公司遂派艾什顿与MIT合作进行研究,成立了自动识别(Auto-ID)中心,将物联网的概念变成了现实,专注研究RFID技术以及智能包装系统。
最近两年,智能家居的星星之火早已扩散成燎原之势,越来越多企业和品牌入局、抢食,谷歌、亚马逊、苹果、三星、西门子,以及国内的BAT、华为等,甚至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等纷纷搅局,但只有海尔最早将智慧家居实现从概念定义、应用落地到用户生活,彻底实现 科技 成果转变为市场成果。毫无疑问,海尔已成为全球智慧家庭市场第一品牌阵营中领头雁,弄潮变局、主导格局。
从13年前最早以U-Home布局物联网智能家居,到主导制定智能家居系列国际、国家标准,到如今以成套化、定制化引领的持续迭代创新,海尔作为世界家电的行业领袖,不论互联网时代称霸智能家电,还是物联网时代定义智慧家庭,每一次行业巨变浪潮中,手里握着都是引领变革的刀把和市场权柄。
5月24日,在海尔国潮家电节启动仪式上,海尔集团副总裁李华刚在接受家电圈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智能链接,以不断突破‘地板价’的性价比优势吸引用户的方式带不来极致的智能体验,海尔要做的是能够打破“天花板“的智慧生活。目前基于传统时代沉淀的优势领先、智慧家庭与物联网平台能力领先、智慧家庭全球化布局领先,海尔智慧家庭将快速走向千家万户,带去美好的智慧生活体验”。
智慧家庭拨乱反正,捅破市场的“天花板”
最近一年多来,在智能家居产业的繁华之下,难掩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准入门槛低等市场乱象,有些互联网企业开发出软件终端,集成一些贴牌的家电硬件,就开始向市场炒作概念、讲故事,缺乏产品体系化创新与用户差异化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还有三四线之外小企业乘风“互联网+“生搬硬套,以”低价低质“的野蛮式竞争跟风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智能家居行业“小、散、乱、差“的状态。
提前引爆的海尔国潮家电节,无疑给市场打开一窗窗口,让外界看到,世界到底最需要什么样的智慧生活和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为什么海尔能够站到智能家居的漩涡中心定义竞争标准、引领消费趋势。
“8大系列爆款家电、4大智慧场景套系,以及高端成套卡萨帝‘指挥家’套系,不仅给用户带来最领先的智能硬件,而且基于硬件,为用户打造海尔智慧家庭“5+7+N”全场景定制化成套解决方案,构建起智慧家庭美好生活服务平台,呈现用户可体验、可购买的全新智慧生活方式,虽然用户购买海尔智慧硬件是一次性的,但是软件、性能是可以无限次迭代的,这是海尔的差异化优势。”李华刚说,最终这会让用户在海尔智慧家庭里收获无限的体验。
家电圈获悉,作为目前海尔智慧家庭的首批成果,“5+7+N”背后所隐藏的“成套、定制、迭代”三大差异化,成为领先行业,让对手无法复制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其中,5是指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浴室、智慧阳台在内的5大生活空间,7是指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安防等7大全屋解决方案,N是用户个性化定制。
此次,海尔选择以智慧家庭代言新国潮,正是与当前家电品质化、智能化、套系化变革潮流一脉相承,也让用户最直观感受到,中国家电巨头如何以世界级的核心竞争力,与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等外资企业在全球战场上硬碰硬:从今年4月在巴基斯坦、英国分别开业智慧家庭体验店,全面进军海外市场;到5月又专门推出“国潮智慧家电节”,力推5+7+N全场景解决方案走进千家万户。从全球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来看,海尔正在捅破产业发展的“天花板”,以全新的用户思维取代过去的产品思维,以智慧家庭创建物联网时代生态品牌打破发展模式的定式、实现全球性的突破。
目前,海尔智慧家庭的全球化阵营,由全球7大品牌矩阵构建,既有美国GE Appliances“北美版”智慧厨房套系,还有斐雪派克为新西兰用户推出了“社交厨房”,以及卡萨帝指挥家套系等等,以领先的产品套系及服务,为全球用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的能力,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化发展提供“标准尺”。数据显示,海尔“5+7+N”智慧家庭成套销量已突破1000万套。
用户思维引导变革、打通智慧生活的“任督二脉”
最新发布的《家用电器潮流趋势白皮书》显示:在市场分级与聚焦并行的背景下,套系化方案趋势正在快速崛起。其中尤其以家电使用场景分级最为明显,基于用户年龄层次的差异,出现母婴、年轻人、银发等不同群体;基于不同场景的差异,出现客厅、卧室、厨房,以及单位办公室等不同场景方案需求。
正是在消费变革的力量驱动下,最近一年多来,市场上出现大量打着“智能家居”幌子,以所谓的硬件连接为噱头,收获的却是“伪智能真低价”。特别是在缺乏可靠的品质,以及良好的性能保障基础下,所谓的智能家居显然就是一场“闹剧”。
对此李华刚直言,“海尔智慧家庭,追求的是通过智慧带给用户极致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中,高性能的硬件是前提,绝不能是‘地板价’的便宜货,比如说有的洗衣机可以上网,却洗不干净衣服,这种智能肯定不是用户需要的;同时,连接只是手段,绝对不是智能家居的主导,拿个手机控制电视、冰箱,这是连接,用户需要的永远不是连接,而是连接后更智慧的生活体验,家里的所有电器都能主动响应;最后,就是要有系统和能力,要有不同家庭场景的设计能力、统一送货的物流配送能力,还要有上门施工、安装的服务能力等等,必须要让用户感受到智慧家庭与单品智能、连接智能的不一样”。
在海尔从单品智能、系统成套智慧,再到平台和服务能力一系列领先优势背后,正是企业面向智能家居长达10多年的布局和投入:2014年发布全球首个U+智慧生活平台,2016年发布空气、用水、 美食 等7大生态圈的单品爆款,2017年提供整套全互联互通智慧家电,2018年发布了全球首个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2019年在全球开卖智慧家庭潮品及套系新品,并且通过新建海尔智家体验店,致力于智慧家庭走进用户家中,改变生活方式。
为何在智能家居市场存在的“品类少、产品拼凑、场景碎片化”等局面下,海尔智慧家庭可以破解落地慢、落地难等问题?在家电圈看来,关键是海尔已经形成与传统家电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鲜明而直观的差异化竞争力。
与传统家电企业转战智能家居相比,海尔的家电品类全、能成套,以及 科技 创新的引领性,实现从专利质量、国际标准、国际设计大奖、国家 科技 进步奖四个角度的引领。还有最早布局智能家居、实现从标准、体系到平台和能力的全面建设,到自主研发U+平台,从而在场景迭代和生态资源整合的一路领跑。
即便是与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全球化互联网企业比较,海尔的优势也很突出:一是智能硬件全部自主研发, 科技 与性能全球领先,同时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二是市场营销和服务网络已遍布全球,实现从中国一个支点到海外N个支点的纵横联动;三是海尔智慧家庭是唯一能实现多品牌与多品类的跨界打通;四是可定制、可迭代的智慧生活场景,更接近用户,并建立全球唯一的智慧家庭生态。
“可以说,从世界家电产业的领导者,到智能家居产业的引领者,海尔已经通过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的经营理念变革,打通了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任督二脉,一方面是颠覆掉行业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产品经营体系,建立自下而上的用户驱动体系;二是从产品企划、管理模式,到供应链、智能制造,以及营销体系、物流配送和服务,全部进行流通再造”,李华刚坦言,在智能家居产业竞争中,海尔仅面向用户思维转型就 探索 10多年,因为海尔认为创造用户体验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踏踏实实地做。
历史 总在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如同福特创造 汽车 、乔布斯创造智能手机,今天海尔则创造了智慧家庭,都不满足于创造颠覆性的智能单品,还在最大化的激活新需求、引导大众生活的新方式。从这个角度来推测,已经引爆的海尔智慧家庭市场,必然将在全球范围内打开家电经济的增量空间、制造全新的消费潮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