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心的人物生平

张如心的人物生平,第1张

1908年,张如心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21年,张如心进入广东梅州乐育中学学习,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同年夏到广州学习打字,不久加入国民党,转至广东国民政府航空局当宣传员。1926年2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国民党留苏学生党部领导工作,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 1927年2月转入中山大学教员班学习兼做翻译。1929年11月回国到上海,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筹备工作。
1930年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张如心任研究部部长。1931年主持社会科学研究会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编著《哲学概论》一书,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广大知识青年学哲学起了积极的作用。1931年8月,张如心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红星》报主编、总政治部团政治委员训练班主任。1932年6月,张如心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瑞金红军学校团政治委员训练班主任。1932年冬改任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3年冬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红军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主任兼红军大学政治教员。不久兼红军总政治部破坏部科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秋调任中共中央民族委员会秘书。10月到陕北后,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主任政治教员。1936年夏改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同年冬调任红军大学主任政治教员。1937年8月起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政治教育科科长。后历任军政学院教育长,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等职。
1941年3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表述。长期从事院校教育,培养党和军队干部。1941年7月,张如心担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1941年12月底,张如心开始担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1945年12月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1946年8月率延安大学和华北联大百余名教师、干部到达佳木斯。1946年10月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48年7月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吉林大学合并,校名仍称东北大学,任校长兼党组书记。1949年9月21日,张如心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1950年4月东北大学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张如心仍任校长。1952年10月,张如心调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委员、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结合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进行认真研究。1954年,张如心当选为第二届政协委员。1954年9月15日,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张如心以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1956年,张如心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76年1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红军服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整个红军部队的统一的军装。这套军装是在红军学校成立后,刘伯承担任校长之初产生的,时间是1931年底或1932年初,设计者是当时任红军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

红军学校成立之初,学员来自红军各部队。由于红军尚无统一的军装,因此学员的着装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穿过去的白军军装的,有穿普通百姓装的,有穿工人装的,也有穿早期红军服的,甚至还有人穿上了打土豪时搞来的女上装。

因此,队列显得很不整齐。刘伯承到任后注意到这一点,他了解到俱乐部主任赵品三善书画,精工艺,就指示他为红军学校学员设计一套校服,以统一全校的着装,并吩咐总务科长杨至成从物资上给予保障。

赵品三经过精心构思,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采用八角,以表明红军是拥戴列宁的工农群众的武装。不过他认为大八角与中国人的身材不相称,几经琢磨,最后确定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小八角军帽。

军服的样子,开始是仿照苏联红军的样式,设计成紧口套头,然后将裁好的衣服样子交给杨至成,由杨至成找裁缝先做了几套样服由学员试穿。试穿感到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就又改成开襟敞口,然后请刘伯承前来审定。刘校长看到头戴小八角军帽、身穿新式军装的学员后感到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就按这个样子给全校学员每人做一套。

当时正值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宣告成立,红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有所改善。学员们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统一军装。红军学校当时是中央苏区的文化中心,红军学校学员整齐威武的队列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都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从此,红军就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统一的军装。

苏振华1979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 汉族,1912年6月生,湖南平江人,原名苏七生,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转为中国***党员,初中,海军上将军衔。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创建者之一。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邓龙翔(1913—1979),少将,江西庐陵(今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洼下边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曾任第一军团排长、保卫局科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9年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大队组织股股长、团政委,胶东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旅长兼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胶东保卫战和解放长山列岛。建国后,任师长、海军水警区司令员。1958年毕业于海军军事学院。后历任海军基地、海军舰队副司令员。是中共九大、十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周士第1979年去世,享年79岁。 1900年生,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第73团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25师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科长、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参谋长,红2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7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晋北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早年在上海劳动大学读过书,1928年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抗战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1939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后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去东北参加土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大量描写农村新人新貌的小说和散文。1979年9月25日因病去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85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