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 哪所大学最好

物联网专业 哪所大学最好,第1张

国内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院不少,但是哪所最好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物联网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有哪些,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2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3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

4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5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

6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张尧学。

7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被誉为“森林式大学”。

8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属中央和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学校现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352万平方米。现设15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学校设有2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文章首发:高考圈(>前景看好,参考《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瓶颈显现,眼下正迎来物联网时代,更多的联网设备将是各类智能终端,包括摄像头、冰箱、种种传感器……数量以百亿计,IT建设也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叫数字化。物联网是大势所趋,预计到2025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据上述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7500亿元;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0亿元。
总的来说,物联网未来前景广阔,围绕于此的商机众多。国内企业应当积极展开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并不断提高竞争力,以便在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物联网融合各种应用与服务
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认为:“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产业链。物联网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感知、传输和应用这三个层面。而感知层,它又是多种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智能卡、RFID标签、识别码等等。在网络层是融了三网,无论是通讯网、计算机网还是广电网以及各种专网都可以作为物联网应用传输的载体。第三是应用的层面,把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作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它实现的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和发挥智能的作用。”
互联网连接的是人和计算机,而物联网联系的是所有的物体,也包括人。它会连接物品、设备和人,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和存储着海量信息。“通过分析处理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实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物联网我认为它绝非一个单纯的网络概念,它更像一个融合着各种应用与服务庞大的信息化系统。它是一个向更广领域、更纵深发展的新的阶段。这是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张琪补充道。
改善民生是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我们生存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已经切身体会到数字化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也体会到信息技术发展对于改善民生、方便百姓、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巨大作用。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健宁举例说:“在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RFID门票的应用,包括北京的水务系统里面的传感器的投入,事实上我们身边已经出现物联网实实在在的应用了。但这些还只是物联网冰山很小的一角。”
NEC中国IT服务事业本部制造装置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华认为,今后物联网发展的方向更多是改善生活品质、改善生活质量,“比如说在生物、药品、疫苗、胰岛素等药品方面对温度的控制非常严格。我们利用温度传感器和RFID这些技术,可以为运输过程中不间断、实时地监控里面的产品的温度,随时出现问题可以随时地判断和处理,不像原来的亡羊补牢。”
我国的建筑能耗很高,仅次于工业属于第二大能耗。事实上,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李华举例说:“比如说照明,我们现在研究院做的研究和应用示范是在一栋大楼里,我们会做到除了电源和插座,所有的照明都可以进行精确的、局部的控制和感知照明。没有人的时候过一段时间某个区域就灭灯了,或者说这么大一个会议厅,有些地方有人在,另一个地方没有人在,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地区留下其他的关掉。这样整个大楼的照明可以形成无开关的照明,所有的公用照明不设开关,全部根据是否有人来控制照明系统。在智能楼宇和建筑节能这一块,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每一栋楼可以达到节能减排30%,降低30%的能耗。然后通过这个来探讨出一种商业模式,通过这种商业模式来推广,使所有用户能耗降下来。”
说到改善民生,交通拥堵无疑是一大难题。然而,物联网的发展也正在努力求解这一难题。“比如在道路某些路口路面的结点上,检测到十字路口的车流量的信息,比如说南北方向的车流量比较大,通过物联网的自动控制,把南北的时间绿灯的时间调得长一点,这样南北会比较通畅,过一段时间南北的通向畅通了,可以再调回来,使得交通压力得到缓解。同时还面向个人提供服务,比如说根据车流量的情况规划一个新的路线,去目的地哪种方法是最快的。”李华对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交通拥堵充满信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595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