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近年来有哪些新技术

生命科学近年来有哪些新技术,第1张

近年来,新兴技术如3D打印、细胞治疗和区块链等技术革新为人类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对医疗保健领域影响最大的则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人口健康数据。我国政府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详细规划了精密医学技术开发、建立多级知识数据库、创建国家级生物医学大数据采集和存储平台。
一、3D打印
3D打印可以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机会。生物制剂领域正在探索3D打印制造细胞和组织产品的新方法。
例如,药物和疾病模型可以在3D打印的组织上进行测试,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动物或人类身上测试。当3D打印与纳米技术结合使用时,它也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应用:定制的白血球可以被设计用来追捕和攻击癌细胞。
尽管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潜力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目前这些技术的法规仍处于萌芽状态,即使在澳大利亚等较发达的市场也是如此。
二、区块链
区块链是由存储、链接在数字交易上的交易块所构建的,交易记录能够共享,且不可修改,它使每个患者的数据源充当完整的、不可更改的“块”,然后安全地与医疗保健提供者或其他研究组织共享。
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外关注度日渐提高,区块链的触角已遍布各行各业,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逐步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正在颠覆这一行业的经营模式甚至价值链。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区块链技术真正的潜力可能在于,通过让不同公司甚至行业彼此分享数字资产以促进合作。
三、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分析来自临床试验、健康记录、基因概况和临床前研究的大数据集。这些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能够以快于研究人员的速度验证临床假设,并迅速提供新的见解。
AI技术最新的一个应用是在诊断领域。2017年,腾讯推出了AI诊断医学影像服务,称为人工智能创新医疗系统(AIMIS)。
目前,这项技术已证明,食管癌的初步诊断准确率超过90%,肺结节病的准确率为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准确率为97%。迄今为止,AIMIS实验室已在10多家医院建立,并签署了进一步部署的协议。
腾讯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优图实验室(Youtu Lab)也与广州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食道癌研究所合作,利用数千名匿名患者数据来培训其AI技术的诊断部分。这种发展可能对药物开发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腾讯AI技术捕捉到的图像可以与xtalpi结合使用,xtalpi是一种利用云计算平台(如亚马逊网络服务、腾讯云、谷歌云和阿里云)运行算法,部署一百万个计算能力核心的技术,以发现计算机中的新产品,大幅减少制药公司研发新品所需的时间和巨额投资。
四、基因疗法
基因治疗为个性化疗法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新的CAR-T疗法,虽然使用率仍然很低,但人类遗传学和精准医学已经逐步通过创新的生物技术改变医疗保健。
五、数据助力生命健康医疗行业发展
健康数据是新的医疗保健货币,面对来自内外部持续、不断增长的数据涌入,医院将依赖认知分析来发现和梳理数据中最重要的节点和趋势,通过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分析,向临床医生、患者提出可行的见解。
有三项技术正在帮助亚太地区挖掘不同的数据源,即物联网、认知计算和基于云的交互 *** 作EHR系统:
1、物联网
物联网的发展对于远程临床监测、慢性病管理、预防性护理、老年人辅助生活和健康监测有重要价值。物联网的应用也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将重点转移到优质的病患护理上。
2、认知计算
认知计算包括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疗组织处理大量快速变化的数据。
认知计算能够处理各种统计算法并快速生成新数据的新模型,这将帮助大量医疗保健数据(从医疗设备、智能手机、活动跟踪程序和EHR等来源汇总而来)转化为个性化医疗方案。
更重要的是,认知计算还能用来预测健康趋势(如疾病发作)、检测数据模式(如药物对个人或群体的影响),或者使不同来源的数据得以共享(如创建360度患者视图)。
3、基于云的交互 *** 作EHR系统
当与AI相结合时,交互 *** 作的EHR可以帮助医疗系统更好地将数据集成到日常护理中,并使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当这些数据存储在云中时,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访问这些数据,也可以在区块链上访问,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不变的数字交易记录分类账。
然而,随着数据使用的增加,以及像Wannacry等勒索软件的攻击,网络安全和数据风险管理问题成为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实际上,在每年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中,医疗保健仅次于金融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正在研究新的法规,使患者能控制自己的数据并简化法规环境。
例如,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于2017年5月发布了最新版《健康信息系统安全指南》,旨在推广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医疗机构的网络攻击风险。
最近,日本的医疗机构普遍采用封闭系统来减少网络威胁。但是,日本国家卫生系统新的医疗ID和数据共享方案的实施,将要求医疗机构将数据上传到外部服务器,从而提高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下林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已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由于林业生态价值的隐蔽性,其产业的发展始终居于其他产业之后,这种现象在XX区尤为明显。在“互联网+”这个大格局下,XX区林业发展的步子虽然已迈开,但还只有一只脚迈进来。如何推动“互联网+林业”更好更快发展,还需要政府、林业部门、企业自身更为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互联网+林业”的内涵
“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其实就是“+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运用信息通讯技能以及互联网途径,让互联网与传统职业进行深度交融,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林业”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其核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发展的长效机制。“十三五”期间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林业现代化,林业改革发展、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林业信息化要融入林业工作全局,“互联网+”要紧贴林业重点工作,“+”林业最需要的内容,“+”惠林、富民、益农的项目,“+”当前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二、“互联网+林业”的探索成果
在2011年前,有少数林业部门和林业产业公司把林业信息化运用到出产、运营、管理当中。2011年,国家林业局总结和借鉴了前期经验,结合民间互联网发展道路,开始从政府顶层设计入手,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到目前,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模式进入林业领域,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信息化与林业深度融合,开启了“智慧林业”大门。
一是形成了顶层设计。2011年~2013年,国家林业局先后开展了“中国林业信息化体制机制研究”和“中国智慧林业发展规划研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信息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2012年~2013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物联网发展框架设计》,这在国家部委中是第一份,国家层面的林业物联网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二是建立了示范工程。国家林业局是首批六个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部委之一,完成了长白山示范工程的野外设备安装调试、应用系统开发部署、指挥中心技术改造及井冈山示范工程的新机房大楼建设、组网设备野外综合测试和部分应用系统开发,并以示范工程为纽带,形成了集清华大学、中国电信等在内的政、产、学、研、用紧密协作团队。
三是突破了关键技术。“森林眼”林火监测预警系统、木材专用电子标签和读写设备等一批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物联设备,以及野外无线组网、林区无线覆盖解决方案的提出不仅解决示范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还必将在未来林业互联网和智慧林业建设中大显身手。
四是深化了实践探索。北京园林绿化局集成二维码、传感器、无线自组织网络等技术,开展了“中国信息林”建设,此后又将二维码标签应用到公园及苗圃的树木管理工作中。四川温江通过“一个平台、四大系统、一个信息中心”建设,打造了“智慧花木”信息化品牌,极大地活跃了西南花木交易市场。
五是提出了标准规范。2013年至今,国家林业局信息办先后申请立项了《林业物联网术语》等4个行业标准及《林业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规范》等4项国家标准,同时开展了“林业物联网标准体系研究”工作,这些标准都将对林业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互联网+林业”的落地现状
一是政府牵头,构建了骨干网络。2016年2月4日,中国首个“林业大数据中心和林权交易(收储)中心”在昆明挂牌成立。该中心建设预计投入资金265亿元,计划采用PPP模式来完成投融资和建设运营,预计2018年完成云南林业综合指数发布、碳汇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揭牌仪式上,云南省林业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投资有限公司、云南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林业大数据、林权交易建设运营中心”、“中兴通讯智慧林业研究员”推动“林业双中心”建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结合互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云南区位优势和林业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健全林业大数据分析共享体系,搭建林权收储交易、林业产业金融服务、林业虚拟产业平台,创新林业产业新业态,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林业大数据运营中心、国家级智慧林业产业基地,成为云南林业的必然选择。
二是全力打造专属模式。从林业管理角度出发,为防止以暴力、威胁手段阻碍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和护林员依法执行公务行为的发生,建设“平安林区”、“和谐林区”,XX区建设了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林火监控视频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能够延伸森林公安机关的视频监控视角,拓宽林业治安防控面,力求对林区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做到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快速反应,有效震慑林区中潜在违法犯罪分子,降低林区发案率。我区在辖区重点部位安装数字化视屏监控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对林区内重点部位实施全天候、实时的动态视屏监控。目前已在北山林场片区、大营街街道、凤凰街道灵秀片区、春和街道黄草坝防火检查站等重点部位、主要进出山路口安装监控设备22套,共投入资金1364万元。
三是鼓励企业自筹,迈出“互联网+林业”的坚定步伐。近两年,林业产业发展势头放缓,林产企业在改革转型之机,借力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拓展了线上交易渠道,林业产品销售经受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销量保持平稳。
四、“互联网+林业”重点工程
“互联网+林业”重点工程主要包括八个领域:“互联网+”林业政务服务、“互联网+”林业科技创新、“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互联网+”生态修复工程、“互联网+”灾害应急管理、“互联网+”林业产业提升、“互联网+”生态文化发展以及“互联网+”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互联网+”林业政务服务。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提升林业部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包括全国林业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工程、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工程、林业智能办公建设工程、林业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工程、林业智慧决策平台建设工程、全国林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国有林场林区资源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工程、重点林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等8项重点建设工程。
二是“互联网+”林业科技创新。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集成优势,提供林业科技成果展示、先进适用技术推介、在线专家咨询、林业标准信息共享、生态监测和成果发布分析、科技平台数据共享等综合科技服务。包括林业科技创新服务建设工程、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建设工程、生态定位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林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等5项重点建设工程。
三是“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构建集森林、湿地、沙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管为一体的“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平台,对全国林业资源进行精确定位、精细保护和动态监管。包括生态红线监测建设工程、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建设工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应用建设工程、林业标准化建设工程、生态定位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古树名木保护系统建设工程、林业智慧警务建设等6项重点建设工程。
四是“互联网+”生态修复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合运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和重点工程核查监督,全面提升生态修复质量。包括重大生态工程智能监管决策系统建设工程、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升级建设工程、全国林木种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区域生态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国家储备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等5项重点建设工程。
五是“互联网+”灾害应急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在生态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防控中的集成应用,提高森林火灾、沙尘暴、病虫害等生态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降低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森林火灾应急监管系统建设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系统建设工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系统建设工程、沙尘暴监测防控系统建设工程、北斗林业示范应用建设工程等5项重点建设工程。
六是“互联网+”林业产业提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生态补偿、林业产业培育、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等深度结合,推动林业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林业提质增效。包括全国林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生态产业创新林农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生态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智慧生态旅游建设工程、森林碳汇监测物联网应用及交易系统建设工程、全国林产品智能溯源系统建设工程、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建设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工程。
七是“互联网+”生态文化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生态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加强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包括林业网络文化场馆建设工程、林业全媒体建设工程、林业在线教育系统建设工程等3项重点建设工程。
八是“互联网+”基础能力建设。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智慧设施建设、决策支撑能力建设、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建设、标准规范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提高产业信息化能力,形成立体感知、互通互联、协同高效、安全可靠的林业发展新模式,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与能力。包括林业平台建设工程、林业物联网建设工程、林业移动互联网建设工程、林业大数据建设工程、林业“天网”系统提升建设工程、林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林业信息灾备中心建设工程、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工程、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工程、林业信息化安全运维体系建设工程等9项重点建设工程。
五、“互联网+林业”的发展对策
“互联网+”带来的是肯定、是机会,必将推进传统行业创新发展,政府、企业都将在全面拥抱“互联网+”战略中获益。然而,“互联网+林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
一是整合资源。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进“互联网+林业”仅靠单个行业的投入,困难太大。要突破地域、级别、业务界限,充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化业务协同,提升全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和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比如,在林区建设无线网络,投入是巨大的,但是完全可以整合通讯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在信号覆盖、资费调整方面做文章,实现无线网络的共享互通。
二是融合创新。仅仅把资源进行整合,还是难于保障效益的最大化,还必须做到融合、创新。要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和机制,实施应用先行、国际同步的标准战略,抢占标准制高点。在林业管理与服务方面,把林地资源、交通通讯、气象动态等部门、资源、信息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大林业”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在林业发展方面,将林业旅游景点、特色林产品等,与交通、银行、餐饮、油站等公共设施融合起来,充分运用互联网“+通讯”、“+交通”“+金融”等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城市”电商平台,拓展“互联网+林业”的商业模式。
三是循序渐进。要从组织管理、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示范工程等多维度切入,分基础建设、展开实施、深化应用三个阶段逐步实施。基础建设阶段,要强化顶层设计、要强化信息化成果,林业应急感知系统、林业环境物联网和林区无线网等要优先建设,打牢基础。展开实施阶段,完成营造林管理系统、智慧林业两化融合工程、林业“天网”系统、智慧商务建设工程、智慧林业资源资源监管工程、智慧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智慧林业文化建设工程和林业网站建设等建设工程。深化运用阶段,建设智慧林政管理平台、智慧林地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林业决策平台、智慧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智慧生态旅游建设工程和智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工程等。各个部分走向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实现质的飞跃。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79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