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成绩:移动5G建设开支大,携号转网电信最受益

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成绩:移动5G建设开支大,携号转网电信最受益,第1张

5G建设成本攀升 中国移动增收不增利

在流量红利消失、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提速降费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近年来,三大运营商无一例外陷入增长瓶颈,集体出现营收下滑的趋势。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上半年,三家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却都实现正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0 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6927 亿元,同比增长 32%。其中,中国移动营收3899亿元,同比增长01%;中国电信营收为193803亿元,同比增长17%;中国联通营收为1504亿元,同比增长38%。在净利润方面,中国联通净利润为3344亿元,同比增长109%;中国电信净利润为13949亿元,同比上升03%;只有中国移动同比下降05%至5577亿元。

有证券分析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联通、电信的利润增长与成本控制有关。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表示,业绩增长得益于“持续良好的资本开支控制和高效运营”,其中包括控制5G资本开支,严控用户发展成本、清理低效无效产品和渠道等。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25997亿元,同比下降11%;中国联通销售费用为1488亿元,同比下降148%。此外,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5G网络上的共建共享也使得两家节省了大量网络建设开支。王晓初此前透露,在5G的五年建设周期中,共建共享将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各节省2000亿元的资本开支。

而按照中国移动财报的解释,其上半年营运支出为330745亿元,同比增加1073亿元。其中,由于5G网络、数据中心规模扩大,电费增长较快导致的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同比增加11%,成为营运支出攀升的主要原因。

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大增 成携号转网最大受益者

根据三大运营商的月度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为946亿户,排名行业第一;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为343亿户,排名行业第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为309亿户,排名行业第三。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上半年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净流失353万户,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净流失8947万户,而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实现了净增长790万户。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此不难看来,中国电信成为了携号转网新政的最大受益者。

从三家财报来看,固网宽带业务正成为三大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新动力之一。上半年,中国移动宽带收入为36368亿元,同比增长1059%;中国电信宽带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增长05%;中国联通宽带收入为219亿元,同比增长59%。

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业务却表现不乐观。上半年,中国移动语音收入同比下降1539%,短彩信收入同比下降988%,无线上网收入同比仅增长32%,增幅远低于去年同期;中国电信语音收入同比下降1158%,互联网收入仅同比增长43%;中国联通语音收入同比下降155%。

工信部发布的 2020 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上半年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9%。截至 6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1595 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65 亿户。电信业务使用方面,移动电话通话量降幅逐步收窄,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同比增长 304%。

“新基建”成财报亮点 广东多个数据中心拟投产

数字化转型成为近年运营商的共同方向, 2020年上半年,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业务也成为运营商们的财报亮点。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IDC及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29%,物联网及大数据收入均增长50%以上;中国电信行业云收入同比增长304%,物联网收入同比增长155%;中国联通IDC及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29%,物联网及大数据收入均增长50%以上。

三大运营商也开始在5G应用场景的变现上加快 探索 。比如,政企客户等B端市场被中国移动视为“蓝海”,今年7月,他们推出了5G专网产品、技术、运营三大体系,其5G专网包含“优享、专享、尊享”三种模式。中国联通在8月18日的5G+工业互联网推进大会上发布了三款“5G专网产品”和两大“5G专线产品”,这些都是5G在垂直行业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基础。

除了5G建网投资,运营商们也启动了数据中心的投资计划。南都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该公司拟加快推进移动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IT云资源布局;优化形成“3(热点区域中心)+3(跨省中心)+X(省级中心+业务节点)”数据中心布局。 而中国电信则透露,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加快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陕的大型数据中心建设。

广东移动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在2020年将投产广州、汕头、湛江数据中心一期二阶段项目,2021年拟投产东莞数据中心一期二阶段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用来满足大区网络云业务和省级IDC业务的需求。广东联通则透露,该公司互联网基地一期广州中新知识城项目、广州联通白云北、深圳联通坂雪岗、佛山联通三山等四个重点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将在年底前全年投产,全面助力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发展。

5G半年投资合计约880亿 基站年度目标或提前完成

按照2019年财报显示,三大运营商2020年将建成50万个基站。其中,中国移动将新建25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共建约25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含)以上城市。其中,中国电信负责建设14万个站,中国联通负责建设11万个站,整体分布上呈现“南电信,北联通”的特点。

南都记者对比三家运营商2020年上半年财报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在中国超过50个城市已累计开通了188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上半年建成开通5G基站约8万个;而中国联通在超过50个重点城市新增共建共享5G基站约15万站。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5G基站总数已达到41万个。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用于5G网络建设的资本开支合计约880亿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投入552亿元、126亿元、201亿元。若仍按照年初公布的资本开支计划,即中国移动全年拟投资约1050亿、中国联通全年预估投资350亿、中国电信全年估计453亿投资来推算,下半年三大运营商还有97347亿元用于5G预算在路上。

随着5G建设进展的加快,5G基站目标将会提前完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近日表示,从目前三大运营企业的进展来看,预计在9月份有可能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8月7日,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也表示,预计今年8月底前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建设进度远远超过时间进度。

就目前趋势,5G基站的2020年的建设目标很可能继续“加码”。近日,中国移动就表示,全年新建5G基站数量将提升至30万个。 中国联通则称年底前可用5G基站将超过30万站,覆盖全国所有地市。而工信部预计,到今年年底,运营商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其实,运营商在5G建设方面并不一味‘求快’,而是向着‘又快又好’的目标前进。”有电信方面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广东电信和广东联通近日联合完成了全省全部21个地市5G 200MHz超大带宽共建共享组网验证。对此,广东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运营商通常采用100MHz频率带宽进行5G网络部署,广东电信、联通将双方的频率带宽进行整合,共建200MHz频率带宽的5G网络,提升了网络速率与容量。

随着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5G SA(独立组网)网络的建设也在提速,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告诉南都记者,今年运营商的SA基站招标都已经结束了,设备到货安装、调测、优化、运行,“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安装,会非常快。”8月17日,深圳正式宣布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SA)全覆盖的城市。据了解,深圳5G基站已累计建成超过46万个。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统筹:甄芹 田爱丽

3GPP Release 15概述
3GPP成员定期会面以协作并创建蜂窝通信标准。目前,3GPP正在为5G定义标准。3GPP由各个具有特定关注范围的工作组组构成。图1显示了3GPP的基本组织结构。比如,对于底层研究,由RAN1定义的物理(PHY)层,由RAN2定义的MAC层,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由RAN4定义的PHY层测试。
5G KPI和3GPP的时间表

国际电信联盟(ITU)对5G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至少于实现三个关键指标(KPI):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峰值数据速率> 10 Gb / s

■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接入密度> 1 M / km2

■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URLLC:)端到端延迟<1 ms。

下表是作为2020年5G最低要求的具体技术要求。
3GPP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发布时间表,如图2所示,以确保4G和5G之间的版本以正常的节奏进行,并且按时发布标准。自最初发布时间表以来,第15版标准的时间表已经加快,但第16版计划在2020年与国际电联的要求保持一致。

5G NR 时间表

■2017年3月在RAN#75上达成了总体时间表

■该标准仍然在进一步完善中

■RAN#77采取了一些关键措施来确保该时间表得到满足
第15版于2018年6月的RAN全体会议上通过讨论。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解决方案需要最后确定。计划延迟

计划在2018年12月讨论NR-NR双连接(DC)。具体来说就是计划讨论确定DC选项4和7。图3显示了这两个选项的示意图。
第15版详细概述

为5G定义一套完整的新标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3GPP已将5G标准分为两个版本:版本15(对应于NR阶段1)和版本16(对应于NR阶段2)。在NR阶段1中,LTE和NR之间存在共同的部分,例如两者都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

但是,表2中也总结了不同之处。
要真正实现NR的完整版本,必须部署大量新硬件。为了继续使用现有硬件,已经提出了分阶段方法。一个是非独立(NSA)部署版本,将使用LTE核心网络,另外一个是独立(SA)部署版本,该版本将使用NR核心网络并完全独立于LTE核心网络。

为了确保哪些设备可以相互通信,引入了一些新的术语:

■LTE eNB-可以连接到EPC或当前LTE核心网络的设备

■eLTE eNB-可以连接到EPC和NextGen核心的LTE eNB的演进

■gNB -5G NR等效于LTE eNB

■NextGen核心与gNB之间的NG接口

■核心网与RAN之间的NG2-控制平面接口(LTE中的S1-C)

■NG3-核心网与RAN之间的用户平面接口(LTE中的S1-U)

图4和图5中所示的3GPP TR 38804(草案v04)中的三个图示出了5G NR的各种部署方案。
图4在左图中示出了NR gNB的辅小区NSA *** 作连接到LTE EPC的设置。右图显示了添加NextGen核心的场景。eLTE eNB充当主设备。NR gNB处于NSA模式,具有用于eLTE eNB和NR gNB之间的数据流的定义路径,其中NextGen核作为主设备。图5显示了一个替代部署方案,其中包含分阶段演进以添加独立 *** 作。在制定此分阶段方法时,所有部署类型都可以同时运行。新部署的确切时间和阶段取决于各个网络提供商。

对于NSA *** 作,需要在LTE和NR之间存在用于双连接的协调频率规划。表3示出了各种LTE频带如何对应于所提出的NR频率范围。
NR的特定频带范围如上图,但频率仍未最后确定,特别是对于mmWave。从2018年5月举行的RAN4会议看,表4显示了讨论中的运营频段。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添加了频带n261,更有趣的是,已经删除了旧版本中定义为318 GHz-334 GHz

TDD的频带n259。该频段最初被称为研究频段,但CEPT于2017年11月将其从5G考虑频带中删除了。
对于其他频段,如,正在积极研究将2425 GHz-295 GHz用5G NR。作为技术报告38815的一部分,正在跟踪并积极更新。以下频率图表取自该报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直观图,显示各国感兴趣的5G频段情况。
NR的子载波结构设计用于低于6 GHz频段和mmWave频段。这是通过创建通过将基本子载波间隔(SCS)缩放整数N而形成的多个数字来实现的,其中15 kHz是基本子载波间隔(SCS),N​​是2的整倍数。子载波结构频带选择,可能的SCS为15 kHz至480 kHz。
并非所有频段的的SCS选项都已经确定。对于6 GHz以下,仅使用15 kHz,30 kHz和60 kHz。高于6 GHz,还没有决定。候选SCS为60 kHz,120 kHz和240 kHz,而480 kHz被标为将来研究使用。将基于相位噪声模型,信道带宽,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大小以及它们要支持的服务(eMBB,URLLC或mMTC)等来研究这些选项的可行性。这些SCS不适用于所有频段而是适用于某些公共或特定用途用数据信道。表5总结了这些组合。
子载波结构的某些部分是灵活的,如SCS,而其他部分是固定的。子帧持续时间固定为1ms,帧长度为10ms。给定15kHz 2n的子载波间隔,15kHz的每个符号长度(包括CP)等于SCS的相应2n个符号的总和。与其他OFDM符号相比,05m中的第一个OFDM符号比16Ts(假设15kHz和FFT大小为2,048)长。16 Ts用于第一个符号的CP。NR支持扩展CP。

在NR里,对于60kHz以下的子载波间隔,间隔被定义为7或14个OFDM符号,对于高于60kHz的子载波间隔,被定义为14个OFDM符号。时隙可以包含所有下行链路,所有上行链路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部分和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部分。数据传输可以跨越多个间隔。图8示出了在频域和时域中使用混合数字学的时隙中的示例子载波结构。

[

NR调制和波形与LTE具有一些共性,但旨在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NR支持QPSK,16 QAM和256 QAM,具有与LTE相同的星座图。支持基于OFDM的波形。至少高达40 GHz,CP-OFDM波形支持Y的频谱利用率大于LTE的频谱利用率,其中对于LTE,Y = 90%。Y的定义为传输带宽配置/信道带宽 100%。例如,建议中仅对于上行链路的Y为98%。也支持基于DFT-S-OFDM的波形,但是它们仅限于单流传输。

基于CP-OFDM和DFT-S-OFDM的波形对于用户设备(UE)都是必须的选项的。

NR定义物理资源块(PRB),其中每个PRB的子载波的数量对于所有子载波结构是相同的。每个PRB的子载波数量是N = 12。下面是一个图表。

NR尚未确定的的部分是最大信道带宽。RAN1确定版本15中的最大信道带宽为400 MHz,但以下列出了进一步研究:

-子 6 GHz频带:MHz -200 MHz范围

-高6 GHz频带:MHz-1 GHz范围

]-通过载波聚合支持最大信道带宽的可能性

载波聚合允许使用大于最大信道带宽的频谱。这对mmWave特别有用,因为其有800 MHz和12 GHz宽的通道可供使用。表6显示了不同公司提出的各频带的最大信道带宽。

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NR的关键组成部分。gNB每极化具有两个TXRU,其连接到交叉极化Tx天线。gNB在每个天线极化上选择一个模拟波束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即,MIMO传输)。UE设备应该能够检测 在每个极化上的不同时间单元上扫描的多个Tx波束,然后选择一个被确定为 每个上的“最佳”波束的Tx波束。

NR中的同步由同步信号(SS)块,突发同步和突发同步集合定义。NR-PSS,NR-SSS和/或NR-PBCH信号在SS块内发送。一个或多个SS块组成SS突发同步。一个或多个SS突发同步进一步组成SS突发同步集合。从UE的角度来看,SS突发同步集合传输是周期性的。这个概念最好用肉眼描述。图11显示了SS突发同步的组成,图12显示了SS突发同步集合结构。

最后,为了完成版本15,已经确定了NR的信道编码,并且它与数据和LTE的控制信道编码不同。LTE使用turbo编码用于数据信道,而NR使用LDPC编码。对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控制信道,LTE使用卷积编码,NR使用polar极化编码。这些编码技术是针对eMBB用例定义的。可能在将来的其他NR用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码技术。

NR的信道编码技术应该支持信灵活的息块大小K和灵活码字大小。码字的速率适配需要做到的1比特粒度。NR的数据信道的信道编码技术需要同时支持增量冗余(IR)和追踪(C方式。对于使用重复/块编码的非常小的块长度,可能优选使用组合(CC)HARQ。

展望未来:R16的研究项目和趋势

第16版的工作已经开始,一些趋势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支持,如非地面网络(NTN),车辆应用(V2X),公共安全和工业物联网(IoT)。对于NTN,需要修改NR版本15以支持卫星通信,特别是在mmWave频段。对于V2X,提出了对旁路链接(PC5)以及接入网络(Uu)接口的动态支持的进一步研究。正在为V2X使用场景定义新的评估方法,包括车辆队列,高级驾驶以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驾驶以及远程驾驶。其他趋势和开放研究项目包括未经许可的接入(NR-U),增强型MIMO研究(特别是> 6 GHz),综合接入和回传(IAB),和非正交多址(NOMA)技术。随着第16版的工作继续进行,其他应用程序和研究项目肯定会出现。考虑到使第16版成功所需的工作量,2020年最终确定5G的目标雄心勃勃。但是,如果持第15版的速度,那么这可能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

根据3GPP此前公布的5G网络标准制定过程,5G整个网络标准分几个阶段完成。R15阶段,预计到2018年6月,完成独立组网的5G标准(SA),支持增强移动宽带和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完成网络接口协议。R16阶段,预计在2019年12月,完成满足ITU(国际电信联盟)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标准。整个5G标准在ITU会议上全面通过,预计还要到2020年。

有厂商透露,3GPP的工作方式是以达成共识为目的。一个提案得以通过,唯一的要求是没有任何公司反对,而不在于有多少公司赞同。基于各厂商的专利储备和利益考量,每个提案最初都有很多公司反对,提案很少可以原封不动地通过,因此,需要把很多提案留到下一次会议中继续讨论。也需要不断否定、修正一些提案,以达到话语权较大的企业最终一致通过的结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两次会议期间,拥有重要专利的厂商会进行争取、斡旋,如对对方减免部分专利授权费用等,以此“拉票”。因此,每家公司都有可能会基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更新自己的立场,在下一场投票中将票投给不同的方案。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最终统一方案。来源:北京青年报

5G到底是什么?

5G的全称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1G(语音通话):第一代(1G)于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80年代初投入使用。1G网络是利用模拟信号使用类似AMPS和TACS等标准在分布式基站(托管在基站塔上)网络之间“传递”蜂窝用户。

2G(消息传递):在20世纪90年代,2G移动网络催生出第一批数字加密电信,提高了语音质量、数据安全性和数据容量,同时通过使用GSM标准的电路交换来提供有限的数据能力。

3G(有限数据:多媒体、文本、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3G网络通过完全过渡到数据分组交换,引入了具有更快数据传输速度的3G网络,其中一些语音电路交换已经是2G的标准,这使得数据流成为可能,并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个商业3G服务,包括移动互联网接入、固定无线接入和视频通话。

4G和LTE(真实数据:动态信息接入,可变设备):4G充分利用全IP组网,并完全依赖分组交换,数据传输速度是3G的10倍。由于4G网络的大带宽优势和极快的网络速度提高了视频数据的质量。LTE网络的普及为移动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定了通信标准。

而5G相比于4G则增加了高速率、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的特点,从而具备超大网络容量,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物联网通信。目前,5G时代定义了以下三大应用场景:

eMBB:增强移动宽带,顾名思义是针对的是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

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例如无人驾驶等业务(3G响应为500ms,4G为50ms,5G要求05ms);

mMTC:大连接物联网,针对大规模物联网业务;

而5G标准则被分成了分成了R15、R16两大阶段,其中R15又分为三部分,R15 NR NSA(新空口非独立组网)标准2017年12月完成,R15 NR SA(新空口独立组网)标准2018年6月完成,后边的5G Late Drop于今年6月份冻结,而R16标准完成时间则要到2020年6月,到那个时候,5G所有标准才算完成。R15标准主要是5G组网方式,而R16主要是面向智慧工厂、无人驾驶等垂直领域应用。

如今完成的R15阶段的NSA和SA一直被人所广泛热议。

为什么会有NSA也就是非独立组网出现呢?不同于以往2G/3G/4G整体演进,5G时代核心网、基站被分开了,所以就多出了多种组合方式。R15 Late Drop标准也是为 NSA 增加了更多的组合方式,可以令移动运营商可以更便捷部署5G网络,主要是增加NSA非独立组网模式,转换为5G作为核心网,增加了5G基站为主,4G基站为辅;或者4G基站为主,5G基站为辅两种状况。此外还支持NR-NR双连接,意思就是手机同时连接到两个不同频段上,低频作为覆盖层,高频充当扩容层,既保证了信号覆盖又能提高传输速率。

目前商用的5G手机中只有华为手机支持SA组网,SA组网是未来发展趋势,但并不代表NSA是假5G,目前中国运营商很多都是用的NSA,5G的发展是由NSA向SA过渡的。明年所有手机都会支持NSA/SA,建议大家明年再买!

5G两大方案:Sub-6G和毫米波

5G的建设方式有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两种,那你想要建设什么样的5G,其实也有两种,也就是我们说的5G两大方案:Sub-6G和毫米波。

这两种方案是根据5G所使用的不同频谱来划分的,频谱是频率谱密度的简称,手机通讯信号传输都是通过一定频率传输的。

根据2017年12月发布的 V1500版TS 38104规范,5G NR的频率范围分别定义为不同的FR:FR1与FR2。第一种(FR1)的重心放在6GHz以下的电磁(EM)频谱上(“低到中频段频谱”,也称为“Sub-6”),主要在3GHz 和4 GHz频段。第二种FR2侧重于24~300GHz之间的频段(“高频频谱”或“毫米波”)。

5G NR的频段号以“n”开头,与LTE的频段号以“B”开头不同。目前3GPP指定的5G NR频段如下:

① FR1(Sub-6GHz)范围内:

② FR2(毫米波)范围内:

波长较短的毫米波会产生较窄的波束,从而为数据传输提供更好的分辨率和安全性,且速度快、数据量大,时延小。其次,有更多的毫米波带宽可用,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还避免了低频段存在的拥堵(在研究毫米波频率应用在5G之前,该频段的主要运用在雷达和卫星业务)。5G毫米波生态系统需要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但可以获得比4G LTE网络高20倍的数据传输速度。

高通在MWC的展示中,通过运用毫米波技术,达到了463Gbps的网络传输速率,这是一个在4G时代无法想象的快速。

但受制于无线电波的物理特性,毫米波的短波长和窄光束特性让信号分辨率、传输安全性以及传输速度得以增强,但传输距离大大缩减。

根据谷歌对于相同范围内、相同基站数量的5G覆盖测试显示,采用毫米波部署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可以覆盖116%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盖39%的人口;而采用Sub-6频段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网络可以覆盖574%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盖212%的人口。

谷歌测试结果对比,上为毫米波覆盖,下为Sub-6覆盖

可以看到,在Sub-6下运营的5G网络覆盖率是毫米波5倍以上。而且建设毫米波基站,需要大约在电线杆上安装1300万个,将花费4000亿美元,如此才能保证28GHz频段下以每秒100 Mbps速度达到72%的覆盖率、每秒1Gbps的速度达到大约55%的覆盖率。而Sub-6只需要在原有4G基站上加装5G基站即可,大大节省了部署成本。

目前因为美国政府尤其是军方将大量3-4GHz范围内的频段用于军用通信和国防通讯,迫使美国只能选择押注毫米波。

中国选择押注Sub-6G,按3GPP关于5G的频谱范围规范,联通、电信舍弃了之前的频谱资源,换来了目前产业成熟度最高的35GHz资源(3400MHz-3500Mhz分配给中国电信,3500MHz-3600MHz分配给中国联通);移动则在26GHz频段和49GHz频段上持续深耕。

另外,中国虽然押注Sub-6G,但是并没有放弃对毫米波的探索,充分贯彻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念。

中美5G建设状况

刚才我们说道,美国5G毫米波存在缺陷,所以目前Sub-6G中的3Ghz和4Ghz之间的频谱波段主导了全球的5G活动,因为相比于毫米波频谱,3Ghz和4Ghz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改善,能用更少的基站数量提供相同的覆盖范围和性能。

而中国也成为了全球5G的领先者,并且有望成为5G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构建5G全球标准:

中国计划部署第一个广泛使用的5G网络,其首批Sub-6网络服务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先发优势可能会推动智能手机和电信设备供应商以及国内半导体和系统供应商的市场大幅增长。因此,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将为其国内市场开发基于5G速度和低延迟性能的服务和应用程序。随着5G在全球以类似的频段部署,中国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应用及服务很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即便它们被美国市场排除在外。中国在5G领域的发展,将重现美国在4G领域的辉煌。

在海外,中国一直在与国家和外国公司保持合作,以扩大其5G的影响力。在欧洲,尽管美国官员要求盟友阻止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仍然正在为个别国家的5G网络提供建设的服务,并签署了多项5G合同。此外,中国在“一带一路”计划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包括推动中国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以提供跨越整个路线的连通性。这一策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在2018年第三季度,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占有28%的份额,比201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随着更多地区的5G网络依赖中国通信设备推出,预计华为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增长。这些努力将使中国能够推广其首选的5G网络标准和规范,并将在未来主导全球的5G产品市场。

而美国还在思考如何完全解决毫米波的缺陷,目前美国试图通过大规模MIMO和波束赋型改善毫米波的传播效率。

大规模MIMO是一种天线阵列,它将极大地扩展设备连接数和数据吞吐量,并将使基站能够容纳更多用户的信号,并显著提高网络的容量(假设存在多个用户射频路径)。波束赋型是一种识别特定用户的技术,该技术可以最有效的把数据传递给特定用户并减少附近用户的干扰。虽然这些技术可以改善毫米波的传播效率,但是在更大范围内保持连接稳定仍然存在挑战。在将毫米波作为一种更通用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部署之前,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研发成本来解决毫米波的传播特性问题。

除此之外,美国还在思考是否要转投Sub-6G方案,跟着中国走。

加速在美国进行5G 6 Sub-6 GHz的部署。向复杂的多频段收发器添加新频段大约需要两年时间,美国将能够通过利用市场上已有的子组件和设备来实现更成熟的频谱使用,例如使用现有的高通产品来实现中国5G系统使用的频段,从而避免花费额外的时间来弥补追赶这两年在5G研究上的落后。

然而即使通过共享频谱的方式,也需要花费5年:

想要允许Sub-6频段的商用,可以重新规划政府的频段或者共享这些频段,但这两个方式的时间都相对过长。清除频谱占用(将现有的用户和系统迁移到频谱的其他部分),然后通过拍卖、直接分配或其他方法将其释放到民用部门所花费的平均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共享频谱是一个稍微快一点的过程,因为它不需要对现有的用户进行彻底的改革,但即使是这样,也要花费5年以上的时间。

可以说目前美国已经陷入了5G的困局之中,而中国在5G的发展上正走得十分稳健。工信部近日表示,目前各地所推进的基本上为非独立组网的5G网络,预计明年我国正式大规模投入建设独立组网的5G网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预计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将可能成为全球5G的领导者,重现美国在4G时代的全球经济主导权。

数据来源: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委员会发布了《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THE 5G ECOSYSTEM: RISKS & OPPORTUNITIES FOR DoD》)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935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