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无锡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在2008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就创建了中国首家以“微纳技术”为核心的微纳国际创新园,引入了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全面打造基于微纳技术的传感网产业,并将该工作列入无锡市委市政府2009年十一项重点工作和无锡“科技创新创业六大行动”纲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在进入该领域比较早的无锡迅速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中心)”。
为了落实总理的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无锡市产业转型升级有关指示,特提出如下方案: 1.近期(2009—2015)
至2015年总投资40亿元,完成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集聚各类相关科研机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35家,实现各类技术成果转移100项,集聚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
2.远期(2016—2020)
依托无锡微电子产业基础,通过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推动,集中优势力量研发传感网关键核心传感技术;通过技术成果的快速转移转化,积极吸纳和承接国内外传感网产业转移,形成涵括传感网全技术链的产业链;通过全力发展传感网专业信息服务商、网络运营商和中介商务机构,加强应用示范点建设,拉动传感网推广应用,形成以传感网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中国传感网产业创新基地。
至2020年,完成总投资100亿元,集聚各类传感网产业化企业1500家,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企业10-15家,实现产值1500亿,集聚从业人员15万人。 根据无锡感知中国中心及各分园的发展定位,园区总体规划范围由三部分组成:
(1) 传感网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
创新园规划面积1200亩,开发建设规模约80万平方米,重点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引进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开发国际领先的传感网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积极推进产业联盟建立、国际国内标准制定以及产业集群公共技术、设备的平台服务,建成传感网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园计划分两块同时建设,一区核心技术研发区700亩,开发建设规模约50万平方米,重点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和传感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各类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及中小型创新企业。二区占地500亩,开发建设规模约30万平方米,主要引进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其他社会资本,打造创新园产业孵化区,重点发展中小型研发、设计及小型制造等初创企业。
(2) 传感网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产业园总规划面积7380亩,开发建设规模约350万平方米,重点承接传感网创新园相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整合发展无锡集成电路企业,通过引进和培育规模型企业,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产业化园区。
分为两个区域并行建设,一区占地占地2800亩,载体建设规模130万平方米;二区占地4580亩,载体建设规模220万平方米,主要为产业化集中区。
(3) 信息服务园(以下简称服务园)服务园总规划面积2584亩,开发建设规模约180万平方米,充分利用无锡(国家)软件园嵌入式软件开发、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的优势,以及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内大型运营商深度合作的基础,在为同质竞争日益加剧的软件产业提供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汇聚传感网专业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应用服务商和中介机构,进而通过重点应用示范,形成行业和公众应用产业集群,为传感网走向全面应用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服务园分两个区域,其中一区1668亩,建设规模约100万平方米;二区占地916亩,建设规模约80万平方米。主要汇聚传感网专业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应用服务商和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企业,以及传感网展示中心、主题公园、外场测试中心、中试线等。 (1) 围绕“感知中国”大课题,利用总理视察无锡的“天窗”时间节点,加快筹建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迅速推进国家工信部中国物联网产业园区、国家科技部物联网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工程研发中心的申报工作。
(2) 充分利用载体建设的阶段性成效,在短期内提供入驻条件,展现层次递进的发展形态。
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入驻无锡(国家)软件园白羊座A楼4层,1个月完成整楼1-6层的装修。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先期将在服务园双子座A楼启动,10月完成公共部位的装修。充分利用现有载体,传感网中试线用房由规划区域内原厂房改造,10月底完成装修;测试外场、主题公园由太科园配合传感网中心在10月建设完成,力争在年底前展示中心和体验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
(3) 充分利用国资力量,加快载体建设,快速建成信息园先导区。
创新园一区启动区(吴越路与菱湖大道交叉地块)已启动建设70亩,预计2010年6月份建成载体面积9万平方米,主要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相关科研机构以及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载体;加快推动第二阶段10万平方米设计规划,年底启动建设,力争2010年10月建成。
产业园计划于10月份完成设计规划,同时综合协调组织全市各类招商资源,确保年内落实自行建设企业项目不低于5家。
服务园一区(无锡软件园)目前已完成300亩的开发建设,建成载体面积25万平方米,集聚了IBM、微软、NEC、海辉、大展等世界500强或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企业在内的数百家创新企业。服务园二区明年上半年完成10万平米的载体建设。
(4) 充分利用社会科技综合运行地产商的资本优势,形成载体建设的倍增效应。
创新园二区建设将与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加快商务谈判,力争今年9月达成协议,年底完成设计,2010年初启动建设10万平方米的孵化载体。 (1) 太科园道路及部分区域土地指标尚未落实,此次园区规划涉及更多土地使用,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太科园用地审批手续,解决近期开工项目的土地指标问题。
(2) 筹建无锡传感网产业联盟,统筹全无锡的传感网企业和科研资源作为园区布局,整合江阴长电科技、美新半导体、中电科58所、华润微电子、中星微电子、北大软微学院等,制订涵盖服务外包和嵌入式软件企业的传感网产业发展政策,实现地区产业的整体发展。
(3) 建议由市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传感网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会,对园区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化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企业孵化器,英文为incubator,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后来引入经济服务,指导这些企业能够不用或很少借用其它帮助将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成功地打入市场。
企业孵化器在中国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台湾地区叫育成中心,在欧洲一般叫创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
企业孵化器一般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有孵化场地,二是有公共设施,三是能提供孵化服务,四是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扩展资料:
企业孵化器主要结构
(1)项目招商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企业进驻审批,收集各类科技、经济信息和市场情报,推荐投资合作项目,文件翻译,三资企业工商注册服务等。
(2)产业服务部:企业生产、科研、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知识产权、标准化等全过程服务,内资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一条龙"服务,进驻企业毕业认定,协助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各类项目的申报,研究企业发展模式,指导和培训进驻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做好企业数据统计和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等。
(3)综合服务部:对外宣传、接待、文秘、档案、内部财务管理、信息调研、内部管理等。
(4)物业管理部:孵化基地的水、电、设备、环境卫生、保安。企业策划等一系列物业后勤配套服务。
(5)信息部:孵化基地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专业技术信息服务等。
一个成功的孵化器离不开五大要素:共享空间、共享服务、租用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扶植企业的优惠政策。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壮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孵化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