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未来3年有望翻10倍的4大机器人龙头,特斯拉擎天柱惊艳全球

A股:未来3年有望翻10倍的4大机器人龙头,特斯拉擎天柱惊艳全球,第1张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融合创新发展浪潮。AI感知、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智能化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为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先行企业的 探索 下,拥有诸多新兴信息技术赋能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相继落地,并逐步打开了C端消费市场。

拓斯达

公司亮点: 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生产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广东拓斯达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提供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数控机床(CNC),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公司获得恰佩克机器人峰会、高工金球奖、大湾区双创示范基地等各类围绕智能制造的业界荣誉。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中期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49916万股,占流通A股525%

奥普特

公司亮点: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领先者

广东奥普特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视觉控制系统。公司的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五,且公司属于前五名企业中唯一一个以生产销售自主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为主的企业,属于行业内较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9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13680万股,占流通A股5557%

埃斯顿

公司亮点: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之一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金属成形机床的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广泛适用于各种机械装备的交流伺服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等。 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先后承担了江苏省 科技 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速高精度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开发”和“基于自主核心部件的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中期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518亿股,占流通A股6630%

汇川技术

公司亮点: 工业自动化产品领军企业,国内最大的低压变频器与伺服系统供应商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①服务于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包括各种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及电气解决方案,②服务于新能源 汽车 领域动力总成核心部件,包括各种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系统等,③服务于轨道交通领域牵引与控制系统,包括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TCMS等,④服务于设备后服务市场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硬件、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短期趋势:前期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及时卖出股票为为宜。中期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88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163亿股,占流通A股5109%

本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 *** 作,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日前,特斯拉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庆祝超级工厂Giga Texas,这里生产的首批Model Y车型交付。德州超级工厂将有三项技术创新,包括4680电池、结构电池组和一体压铸前体。特斯拉的股票不错,但问题是很不稳定。特斯拉的股票最高点已经达到了每股$美元,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特斯拉现在只有每股$美元。从特斯拉的股票价格来看,从2008年底开始缓慢上涨。

当时我也经历了半砍。只是到了后期,特斯拉的股价才开始飙升。该工厂将主要生产Model 3和Model Y,特斯拉在此前的财报会议上表示,Cybertruck将在Model Y之后在德州工厂开始生产,在活动上,特斯拉Cybertruck也进行了展出。此前,特斯拉已将总部从加州迁至德州,德州工厂占地12000亩,是目前最大且已确认的超级工厂。

预计随着新工厂的投产,特斯拉的销量有望在2022年创下新高。现在特斯拉总市值已经过亿了,换手率比较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斯拉已经有反d需求了。前段时间,特斯拉的股票甚至跌到了多股。当时是阶段性低点,之后会反d。特斯拉的股票还是很不错的,从事的是这种新能源汽车的行业。作为参考,特斯拉4680电池产量已突破100万的里程碑,预计装载德州产Model Y,为圆柱形电池,直径46mm,高80mm。

其电池寿命增加16%,功率输出增加6倍,能量增加5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时下最火的行业之一。很多企业都想自己做新能源汽车,很多传统互联网公司也在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准备中。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发展迅猛。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特斯拉说有投资的价值,但是本身波动很大。

答案很简单,特斯拉现在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甚至在意程度超过了美国。而特斯拉一定要在中国本地拉一个合作伙伴,中国 汽车 行业没有任何一家的技术能给特斯拉帮助,所以特斯拉更看重的是销售渠道的合作伙伴。

不过特斯拉愿意折价16%的金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说明了几点问题。

电动车领域是非常烧钱的,中国愿意补贴电动车,也是因为知道这个行业烧钱。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就跟副本开荒一样,这种从0到1的过程,投入大,收益还不一定有回报。

我们看看国内的几家电动车生产厂家,蔚来到现在都是亏损严重,贾跃亭的FF直到现在还没开始量产,小鹏 汽车 也是一直在融资,没有开始真正量产。

特斯拉比他们也好不了多少,同样在烧钱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亏损,没有盈利。现在又开始开拓中国市场,这就需要更多的钱,卖一点股份,收一点钱回来,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有一些人说特斯拉是需要腾讯的安全技术,我觉得这个完全是无稽之谈,这种问题特斯拉一定会自己解决,软件部分一定不会让其他公司插手。

这个我分析有这三点原因:

1、拿得出钱

腾讯投资了特斯拉18亿美元,这笔钱也不是谁都拿得出来的。在国内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的企业,并且不影响资金周转的,扳着手指都数的出来。

在这些备选项中,腾讯算是实力最雄厚的公司之一。

2、腾讯投资风格

如果是类似吉利这样的车企投资特斯拉的话,一定会想办法介入到生产和管理中去,大家都知道国内车企投资都是为了技术。在这一点上,特斯拉绝对是不会让步的,因为这是他未来发展的基础。

但是腾讯就不一样了,他投资的公司基本上都不会去插手管理,仅仅作为财务投资,和未来的战略布局。腾讯不仅仅投资了特斯拉,还投资了蔚来。

3、特斯拉最需要的是销售渠道

放在以前,销售渠道主要是4S店,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腾讯除了是互联网企业,现在也算是一个超级媒体了。腾讯的流量在未来可以直接引流给特斯拉的网上销售平台,直接网上订车,根本不需要4S店这么重的成本建设。

腾讯需要布局新能源 汽车 ,也需要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这些都是百度和腾讯可能发展的潜在领域,腾讯自然不能落了后风。

特斯拉也喜欢这个中国合作伙伴,既可以带来流量,又不插手自己的管理,未来万一又差钱了,还可以继续找腾讯这个大金主拿一点。

为了加大忽悠。进入中国。

类似庞氏骗局,马斯克大忽悠一个罢了,是美国互联网金融圈钱骗局第一人马斯克,金融洗钱圈钱套路自燃自爆特斯拉。

精明的特朗普禁运芯片,叫通用回美国,而不在乎马斯克,因为马斯克没技术就是个营销包装软文水军蹭热度互联网金融圈钱骗局

马斯克是个大忽悠,马斯克starline项目最大投资方是美国空军,本身就是个超级侦察计划,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挂个为全球接网的名号。不过马斯克是个营销天才,马斯克是被华尔街包装成了钢铁侠,实际上他只是经济学本科辅修了物理学,并无任何工程技术背景,他也没有任何工程技术发明,他最大的运气就是一创业就碰到了华尔街的天使投资人,帮助他收购了paypal(美国的支付宝)的前身Confinity公司,并最终被ebay收购,依靠发的这笔横财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并踢走创始人。说穿了就是个搞互联网金融的。无论是太空 探索 spaceX,还是特斯拉都是马斯克前台唱戏炒作,华尔街的犹太人背后运作赚钱。2008年之前是个玩世不恭的花钱点大炮仗的暴发户,2008年之后就是被华尔街 *** 纵炒作概念的白手套,当然,他和华尔街及美国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华尔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国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国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他的spacex给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制造压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挟控制。而马斯克自己借着巨额的资本实力完成了自己发射火箭的梦想。对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协助华尔街圈钱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钱,请了满网络的无下限软文水军吹捧大忽悠马斯克

昨晚美股又创了 历史 新高,特斯拉的股价也跟着大涨了近10%,最新报价52486美元一股,再创 历史 新高,这个位置距离去年6月初17699美元的低点已经涨了196%。

再加上近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落地、国产特斯拉Modle3交付,并在中国获得高达90亿元的抵押贷款和225亿元的无抵押循环贷款额度。

一时间,特斯拉成了国内热搜榜的常客,特斯拉Model3交付、特斯拉Model Y项目启动、A股特斯拉概念股暴涨、宁德时代股价突破100元大关、马斯克跳尬舞庆祝……

在这样的火热背景下,3年前由腾讯旗下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收购特斯拉的事情,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更是有人计算腾讯已经在特斯拉身上大赚了上百亿。

2017年3月24日特斯拉发布公告,腾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特斯拉5%的股份,总共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最后折合为17亿美元。

由此,腾讯也就成了当时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

不过有趣的是,当时,也就是2017年3月23日特斯拉的收盘价是25539美元一股,81675万股应该作价2086亿美元,但腾讯仅出资了17亿美元,这个折价差不多接近20%。较3月17日定向增发和公开市场收购时市场价26120美元,折价比达1667%。

不管怎样,这样一笔折价交易,不仅让腾讯一下就赚了近3亿美元,到2017年6月底特斯拉的股价已经涨到了390美元,较3个月前又涨了55%。

从哪之后特斯拉股价又一路跌到了2019年6月初的17699美元,接着就是目前这波快翻了两倍的大涨。如果以最新52486美元一股计算,腾讯持有的800多万股特斯拉股票已经价值近43亿美元,较当初17亿美元的成本赚了26亿美元,也就是差不多179亿元人民币。

显然,在腾讯投资特斯拉这笔交易中,腾讯从一开始就吃到了足够的甜头,问题在于为什么当初特斯拉要折价卖给腾讯足足5%的股权,还让其成为第五大股东?这也是近期大家讨论的焦点。

查了一下当时的相关报道,腾讯方面也是有回应的:

腾讯公司回应称,特斯拉CEO马斯克先生是创业者的典范,特斯拉也是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共享车辆、可持续能源生产等新技术的全球先驱。腾讯也一直在推动生态共赢,希望通过鼓励内部创新和以资本支持新兴 科技 产业的方式,为世界更美好的将来添一分力。

同时,腾讯方面还表示,目前(2017年3月),特斯拉可能正致力于Model 3轿车、太阳能屋顶、建设超级电池工厂1号等目标的实现。从过往来看,腾讯和被投资公司除了单纯的股权关系外,也会演化出一些商业层面的合作。腾讯与特斯拉眼下并无具体的合作计划,未来可能视双方发展情况做适当考虑。

以上是当时腾讯官方的回应,可以看出,腾讯当时的考虑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笔单纯的股权投资行为,而且还考虑与特斯拉有一些“商业层面的合作”。

这种合作具体是什么,腾讯方面也没有具体说,但至少,既然是商业合作那结果一定是共赢的。

当时也有媒体报道说,腾讯这是蓄谋已久的,腾讯早在多年前就考虑过进军新能源 汽车 ,最初腾讯和富士康、和谐 汽车 一起合作过。

2015年6月18日,和谐 汽车 发布公告,和谐 汽车 、腾讯、富士康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和谐富腾“互联网智能电动 汽车 ”投资合伙企业,和谐持股40%、富士康30%、腾讯30%。

就在“和谐富腾”成立的前一天,腾讯已经与顺为投资、京东、易车、高瓴资本联手投资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公司蔚来 汽车 。

一路过来,腾讯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显然没有停止过,而腾讯和特斯拉的合作很有可能是在为特斯拉以国产身份入华铺路。

因为,在当时,特斯拉属于进口车,在缴纳了税费之后,原本中高级车型就变成了豪华车。而国内同样价格定位的新能源 汽车 ,不但没有昂贵的税费,还有国家的补贴。Model3定价35万美元,不过25万人民币,比亚迪的秦EV300入门款也是这个价钱。

反之,如果特斯拉能够借助腾讯、富士康的国内资源,让特斯拉在国内生产,变成国产新能源 汽车 ,那特斯拉在国内的就会更具竞争力。

当然,现在来看,马斯克不仅在上海建成了他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还获得上百亿的贷款。而他的特斯拉 汽车 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国产化,少了税费成本后即使售价即使降到30万以下,特斯拉还是比很多国产新能源 汽车 更具竞争力。

截至到目前来看,这场合作不是很好的结局吗?腾讯获得近200亿的投资收益,特斯拉名正言顺的全面进入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

但有一个问题是,在2017年底特斯拉披露的股东名单里面,腾讯又已经不在特斯拉的股东名单里了,至少是前15里面没有了。

从2017年12月31日之后特斯拉的股东名单就没有披露了,腾讯现在还有没有持有特斯拉股票,在2017年3月到12月这段时间里,腾讯是卖出了还是减持了也不得而知。

谢谢您的问题。腾讯和特斯拉合作是各取所需。

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这属于腾讯和特斯拉的的对等交换!1、腾讯所持特斯拉股权为被动股权腾讯所持的5%股权虽然让其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但是腾讯这部分股权为被动股权,这种股权对特斯拉不具备掌控权,具体的运营事物腾讯无法进行干预,特斯拉自己该干嘛就干嘛。一句话,腾讯的投资被限定死了,只是简单的纯财务投资。既然特斯拉对腾讯掌控的股权权限进行了限定,那腾讯自然也会提出对应的条件,这个条件现在来看就是直接16%的折价。对双方来说,这就是一场利益对等的交易。2、为何腾讯愿意和特斯拉进行利益交换先说腾讯为何愿意投资特斯拉,哪怕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这个我想也很简单,腾讯对外投资向来不讲究全面掌控,这些年来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相当部分的投资均属于这种情形,我给钱你们自己运营就好。而面对外海一些大型企业,类似这特斯拉这样的企业,你想要有掌控权人家也不会给你,与其被拒绝谈崩还不如就进行财务投资,以赚钱为目的就好。况且,特斯拉在腾讯投资之时,已经在和上海这边进行谈判进行建设工厂之事,这种明显利好的事情我想腾讯心里也是清楚的。一旦特斯拉能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必然获井喷式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对绝对是一桩好买卖!你看,特斯拉中国工厂开售之后,这股价暴涨,腾讯这一波算是直接的收益者。3、特斯拉为何愿意接受腾讯投资特斯拉本身并不是特别缺各种战略投资者,那么为何会接受中国的腾讯来投资自己呢?这里面其实也有两种因素作怪吧!首先国内能有资本投资特斯拉的公司其实不多,中国国企投资是不可能的,而私企当中真正有实力的也就是BAT以及一些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民营企业。而BAT当中百度本身再做AI和自动驾驶,并且已经是未来的核心业务目标,可以说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至于阿里的投资方式历来要求有控制权,因此不可能得到接受。最后也就腾讯是最适合的投资者,有钱又能接受纯财务投资。此外,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特斯拉未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显然能用上它的资源,双方完全可以进行深一步的合作,从而实现最终的利益共赢。Lscssh 科技 官观点:综上所述,腾讯愿意接受5%的被动股权和特斯拉主动折价16%这完全就是双方的一场利益交换,而从这场买卖中大家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特斯拉在中国国内的发展,未来或许双方还会有更大买卖!

特斯拉折价16%将5%的股权卖给腾讯,实际上已经是近三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看来,腾讯赚大了,特斯拉的股票不断上涨,近期更是新高不断,股价最高涨至4988美元,股价的大幅上涨以及当时折价16%,加在一起,腾讯可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虽然说暂时只是账面上的浮盈,但对于一笔投资来说,现在看来确实是非常成功的。

腾讯购买5%的特斯拉股权,这一点也不奇怪,腾讯除了是一个 科技 集团,还是一家巨大的投资公司,在各个行业都有布局,而特斯拉又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公司,新能源 汽车 行业前景明朗,能投资龙头公司,对腾讯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特斯拉为什么要将股仅卖给腾讯,这应该说与特斯拉的全球战略有关,特斯拉应该是多年前就定下了全球化的战略,而中国是全球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去年到中国上海临港创办超级工场,都是计划之中。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对于特斯拉来说,不管是产能方面,还是需求方面,都极为重要,将成为特斯拉既美国之外的最重要“战场”,到中国发展,引入中国的战略投资者自然就非常重要,而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是阿里巴巴,就是腾讯。而阿里巴巴倾向于技术型,腾讯倾向于社交,对于特斯拉来说,更重要的打开市场,引入腾讯符合特斯拉的需求。

腾讯现在持有特斯拉5%的股权,那么特斯拉为何会要折价16%将股权卖给腾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在于A股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使得各项的股权都很大程度上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腾讯和特斯拉的前因后果,在17年3月份的时候,腾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特斯拉5%的股份,总价为81675万股,最后折合为17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腾讯要收购特斯拉,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腾讯和特斯拉各取所需。


对于特斯拉来说,在国内其实并不缺乏投资者,但是很少有投资者有腾讯这样的影响力的,而且腾讯不仅仅在用户社交和用户数量方面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还有腾讯在互联网安全技术这一方面也是做的非常不错。

而特斯拉这款电动的 汽车 来说,在安全方面是需要受到重视的,这方面确实能够和腾讯互补。

而腾讯方面的考虑是,作为目前最有前景的电动车企业来说,那么怎么可能放过前期投资的机会,肯定会押宝在特斯拉上,不论是其成熟的技术,还是其成熟的生产体系来说,都要比其他的国产电动车要好很多。

腾讯投资特斯拉5%的股份是一种战略投资,事实上腾讯在蔚来等国内电动车企业里也都有投资。从蔚来 汽车 的股权结构上来看,创始人李斌持股1445%,腾讯持股1337%。

2017年3月,腾讯投入1777亿美元,购买了特斯拉8,167,544股,持有特斯拉股权比例为5%,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

当时马斯克在美处于相对困境,这笔投资颇受争议。随着近日特斯拉市值暴涨,腾讯的这笔投资已净赚20亿美元。

电动 汽车 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是人工智能AI未来应用最重要的场景,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进行了投资布局。腾讯选择特斯拉,也是在投资国内电动车企外,多一项保障。

大额股份买卖都会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打折扣,特斯拉折价卖股给腾讯只是正常 *** 作。A股上市公司增发也都会有15%的折扣价格。

特斯拉还没能盈利,新老投资望而却步,一直都在投钱周转,腾讯17年也是主动投的特斯拉,量大从优,特斯拉股东商量后给了特价!毕竟当时的情况再没有第二个公司能一次投这么多。腾讯如果去投FF91估计乐视贾跃亭会给马化腾磕几个响头,因为FF91更需要用钱,以至于没钱量产都快破产了。

特斯拉为什么折价16%将股权卖给腾讯?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比较明显了,联系这两年特斯拉的一些商业运作和业务布局,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商业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为什么特斯拉会贱卖股份给腾讯。腾讯不差钱,特斯拉需要腾讯,两家企业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马明哲、马云、马化腾、马斯克(把马斯克看成姓马的话),这么一想马家人都是人精。

前不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完成了首批量产 Model 3 交付,特斯拉一直没能解决的量产问题,现在终于得到了解决,马斯克在交付仪式上还跳起了舞蹈,也感谢了中国政府和中国消费者,他也再一次见识了中国基建实力。

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建成,让特斯拉的量产能力又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大家也都知道量产是特斯拉这些年最大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慢慢要被彻底解决了,特斯拉的市值逼近千亿美金,特斯拉董事会给马斯克给出了346亿美金的股票期权。

不过在之前因为一直没办法大规模量产,成本巨大没办法回笼资金,导致了特斯拉还是一度陷入了资金困境。在17年的时候特斯拉曾经花了175亿美金在美国内华达州完成了“超级电池工厂的建设”,钱从哪里来?

那年年初特斯拉先进行了10亿美金的融资,接着又接受了腾讯178亿美金的股权并购,腾讯获得了特斯拉5%的股权,顺利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现在腾讯这比投资已经赚了足足20亿美金,就算只是一笔财务投资,这也是非常成功的。这笔钱也是让特斯拉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内华达超级电池工厂的主要原因,不然特斯拉的业务扩展肯定受到影响。

几乎所有跨国企业都把中国市场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块市场拥有超过10亿的消费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对于特斯拉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中国家庭的 汽车 保有量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多,尤其是跟美国比起来差距非常大,现在我国整体发展不断在提升,这块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既然看中了中国市场,除了建设工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商业背书。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疆域最大的超级商业帝国,手握QQ、微信两大超级入口,腾讯视频、腾讯新闻是非常有分量的超级媒体平台,腾讯在中国市场影响力巨大,这一点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跟腾讯相比。同时腾讯系企业还有京东、快手、B站、滴滴、美团、58同城、拼多多等众多企业,这些企业都有机会成为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的背书平台,或者说合作平台。

为什么不是阿里巴巴呢?很多人可能会说,阿里巴巴也同样是互联网巨头,尽管没有微信这样的超级航母和腾讯系可怕的商业版图,可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影响力也不差,阿里巴巴的市值还比腾讯高,那为什么这个企业不是阿里巴巴而是腾讯呢?

大家要知道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投资策略的不同,阿里巴巴几乎是一家不接受单纯财务投资的企业,也就是说阿里巴巴投资一定要寻求控股,甚至是全资收购。大家想想这几年,从天天动听、优酷、UC、饿了么等众多企业都可以看出,最终阿里的投资都是要收购的,单纯的财务投资阿里巴巴是不会做的。特斯拉的体量阿里巴巴想要收购甚至控股都几乎是不可能的,阿里巴巴又不做单纯的财务投资,总不能采用合并的方式吧,因此特斯拉不需要阿里,阿里也弄不下特斯拉。

腾讯则是刚好相反,腾讯一直秉持的投资理念是,给资源、给用户、给流量,但是轻易不干涉企业管理团队的商业决策。京东、美团、58同城、拼多多、快手等优秀的企业,在被腾讯投资以后,都获得了非常良性的独立发展,这是比较 健康 的发展策略。

回过头来看腾讯投资特斯拉,特斯拉给了腾讯16%折扣,大致相当于34亿美金,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款,不过这个折扣换来的是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控制权,这比投资中,腾讯不会获得特斯拉任何管理和决策权,也不会向特斯拉派驻董事,仅仅是财务投资。

综合以上因素,特斯拉最终选择接受腾讯的股权收购,并且给到了腾讯16%的折扣。特斯拉需要中国市场,马斯克又不希望冒失去对特斯拉控制权的风险,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2010年夏天,我用自己暑假打工赚的钱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款牌子为索尼爱立信的折叠手机,上面可以听歌,可以拍照,可以下载应用……可以说跟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相比,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在当时的我眼中,功能机更完美的模样可能是诺基亚N97或者黑莓那样,拥有跟电脑布局一样的键盘,有更大的屏幕。至于更好的电子设备是什么样?我大概只能想到笔记本电脑。

而事实上同样是在2010年,苹果的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4横空出世,迅速风靡全球,与此同时,安卓阵营的HTC和三星也相继推出安卓手机。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我正处于一个消费电子产品“改朝换代”的年份里,并且成为了一名后知后觉的见证者。

时间过去了十年,前些天我看新闻,看到特斯拉大幅降价,引发了一波消费热潮,市场上对于这件事议论纷纷,说着特斯拉降价搞营销的各种理由,包括特斯拉国产化后成本降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等等,我不自觉就想起十年前那场手机迭代“战争”,然后忽然就想: 正在发生的一切,或许也是一个行业“改朝换代”时间的到来 ——特斯拉可能是察觉到了“某个稍纵即逝的契机”,并且就像当年的乔布斯一样迫不及待地出了大招,且不说效果如何,但至少说明了一点—— 汽车 行业的迭代“战争”已经来了。

先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新能源 汽车 凭什么市值如此亮眼?以及特斯拉凭什么成为市值第一的车企?”。

特斯拉股价从去年最低点(2020年3月中旬)开启上涨通道,至今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涨超过十倍,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远超传统 汽车 行业巨头,比如像丰田 汽车 (Toyota,市值1500亿美元左右),德国大众(市值约850亿美元)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连中国新能源 汽车 上市企业蔚来的市值也超越了德国大众。

但如果从营业收入等经营性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跟传统车企相比,特斯拉等新兴造车势力的销量跟市值表现“严重不匹配”—— 比如说大众 汽车 2020年 汽车 销量达到了930万辆,其中包括134万辆纯电动 汽车 ,而丰田 汽车 销量更是超过了大众,相比较而言,市值远超其他车企的特斯拉2020年 汽车 交付量为50万辆,蔚来 汽车 的全年交付量仅为43万辆——甚至不到特斯拉的十分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销量和利润跟传统车企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距离,那么为什么市值会这么高,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未来将会更高?

对于了解股市的人来说原因很简单: 市值反映的是预期,换句话说,市场看好特斯拉,看好它的发展发向。 虽然这里面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高估,但也存在着支撑人们去高估它的逻辑基础。

那么支撑特斯拉高估值的逻辑基础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主要包含三方面: 第一,新能源 汽车 代表着未来 汽车 能源的发展方向;第二,自动驾驶代表着未来 汽车 控制的发展方向;第三,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在这里我先引入一个概念:我们可以把传统 汽车 视作 汽车 10版本,那么新能源 汽车 (主要指电动 汽车 ,但也不排除其他新能源)则可以视作20版本,它改变了 汽车 所使用的能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发动机系统,并同时改变了 汽车 工业的产品打造模式——这一点尤其重要。而至于30版本,只有能源方式改变是不够的,在我看来,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 汽车 才能算作真正质变——它改变了人与 汽车 之间的关系,我把这种能兼顾新能源与自动驾驶两种特性的 汽车 称之为智能 汽车 。

在当前的语境下,我们也可以把新能源 汽车 视为智能 汽车 的第一个阶段,事实上有可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产品几乎全都属于新能源 汽车 。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三方面。

第一方面,新能源 汽车 代表未来 汽车 能源的发展方向。

在说到新能源 汽车 的必然性时,大家能听到最为频繁的词汇可能就是环保、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等,燃油 汽车 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直接导致了现如今的“开车限号”,而在宏观层面,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属性确实证实了燃油 汽车 必然面临的危机——石油越来越少也就必然越来越贵。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除污染之外的环保问题——碳排放,为了控制碳排放,燃油 汽车 向零排放的新能源 汽车 的变迁也名正言顺。

但在我看来,新能源 汽车 必然取代传统 汽车 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一件小事上—— 电比油便宜,且通用,并且这个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随着发电技术和各类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建设,电的成本不断地在往下降,这也是全球推动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变迁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电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能源。

从这方面来说,特斯拉、蔚来等 汽车 制造新势力,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这类关键部件供应商,基本上都受益于这一趋势。

第二方面,自动驾驶代表着未来 汽车 控制的发展方向。

这里所对应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的升级版——智能 汽车 ,智能 汽车 的核心功能就是自动驾驶,我们可以将这种功能理解为 汽车 内部存在一个“虚拟老司机”,它依靠智能 汽车 上的各类传感器以及物联网回传信息等来做驾驶决策——换句话说,我们买一辆车的时候实际上也买了个“司机”,而自己将从传统的“司机与 汽车 ”的关系中脱离出来。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实际是建立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基础之上,本来这事儿还很遥远,但随着5G的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的迅速突破,自动驾驶也迅速向着现实挺进。

处于这种使用体验上的巨大差距,自动驾驶对主动驾驶就体现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从这一方面来讲,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依然受益,但除此之外,百度、苹果、华为、谷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 科技 公司也成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同时对于这些互联网 科技 公司而言,自动驾驶是它们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的最佳跳板。

而第三方面就很容易解释了,正是因为特斯拉当前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两方面都处于全球同行 ——这里指的是智能 汽车 行业——领导地位,所以它才能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在资本市场中产生了极为强悍的“虹吸效应”,并成就了当前的市值。

对于许多人来说,特斯拉已经风光无限,可以知足,但是对特斯拉和马斯克来说,或许“战争”刚刚开始。

而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在一场战争中能笑到最后的,才笑得最好。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讲,它在战略层面上需要考虑至少两个层面的“战争”: 第一个层面是如何在整个 汽车 领域保持新能源 汽车 的绝对优势,这里说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跟传统 汽车 的“斗争”;第二个层面是如何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保持绝对优势,这里要说的就是特斯拉跟其他新能源 汽车 的“斗争”。

我们先说第一层面。

对于特斯拉或者马斯克来说,特斯拉 汽车 在早几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推动着新能源 汽车 走向公众视野,推动着智能 汽车 的渐趋成型,但是几年过去了,尽管在刚过去的这一年里特斯拉股价大涨,但是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存量相对于整个乘用车市场的 汽车 保有量来说,依然微不足道。

这有点像智能手机刚出的时候,功能机年销量几亿部,智能手机销量纵然达到几十万部上百万部,但依旧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尽管特斯拉或者说苹果在新一代产品中占比很高,但是从数量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智能 汽车 跟智能手机又存在不同,智能 汽车 所涵盖的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智能手机,这就决定着智能 汽车 想要取代传统 汽车 就要面对更大的阻力,以及需要更长的消化周期。

那么阻碍人们把手里的传统 汽车 换成新能源 汽车 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 汽车 使用周期较长,更换频率低。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特斯拉从推出到现在也没多少年,很多人当时买的 汽车 到现在可能车况还不错。或者说近几年新能源 汽车 才慢慢被市场接受,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还远未到为了尝鲜买新车的地步。

第二, 汽车 价格贵,购买决策偏保守。

汽车 不同于电子产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它属于仅次于“房产”的资产,所谓“有房有车”。所以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人们偏向于购买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并且学习成本低的车子,从这点来看,新能源 汽车 其实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而且天然对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接受障碍。

第三,新能源 汽车 缺陷明显,且目前成本并不低。

也就是续航的问题,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 汽车 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实际里程能达到这个地步就算不错了),并且充电桩并不像加油站那样常见,还存在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到了冬天,续航能力还会因为天气原因大幅缩减。

所以对于当前的新能源 汽车 来说,缺陷还是很明显的,对于绝大多数传统 汽车 驾驶者而言,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是两大硬伤,尽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绝大多数时间每天的驾驶里程很难超过电池续航上限——换句话说能做到一天一充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此外就是成本问题,新能源 汽车 的驾驶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存在时间成本(充电时间长)和维护成本高的情况,这个主要还是技术发展不完全成熟造成的。

问题列出来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应该看到这三个因素说明的一个核心问题: 用户买新车选择传统 汽车 而不是新能源 汽车 的最根本原因就三个字—— 不值得。

那么解题思路也就一句话—— 让用户觉得值得。

至于方法,就是在体现新能源 汽车 优势的同时,压低用户们的“尝鲜成本”。

在我看来,特斯拉降价在这个层面上的意图很明显——将整个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盈利空间打下来,逼着涉足这个行业的玩家跟随着将价格压下来,从而快速壮大新能源 汽车 的存有量。

而为了保障这种玩法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其他战略目的,特斯拉就必然要压低制造成本, 压低成本有两条路——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 。同时兼顾这两方面优势的只有中国,中国不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提供了一个颇具成本优势的产业链供应体系。而美国、欧洲相比中国较突出的优势就是市场接受度会比较高,这是马斯克将海外第二个超级工厂放在欧洲的主要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 特斯拉想淘汰的不是传统 汽车 厂家,而是传统 汽车 本身 ,所以如果欧美日 汽车 巨头们转型的话,说不定特斯拉会更开心,这意味着推动 汽车 “换代”阻力更小。

从这个战场来看,特斯拉目前并不存在真正的敌人,这对于新能源 汽车 行业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这个行业里的其他玩家以及战略腾挪空间越来越小的传统 汽车 企业来说,都算是噩耗级别的消息,尤其是后者。

接着说第二个层面。

蔚来创始人李斌有个观点没错—— 特斯拉的降价对蔚来等矢志走高端智能 汽车 路线的新玩家来说构不成威胁。 但这里存在一个前提,蔚来的产品相比特斯拉需要有高一个等级的水平,或者能够像苹果之于安卓一样独成一个体系。

尴尬的是从目前来看,特斯拉才更像是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苹果。

不过特斯拉跟苹果有一个处境上的本质不同: 苹果智能手机是能够碾压所有手机产品的,而特斯拉既做不到在体验上完全碾杀传统 汽车 ,也做不到对同行的绝对领先。

正是这一点不同,成为特斯拉实行降价策略的另一个理由——降价可以提升特斯拉的销量,进一步增高市场保有量,并且让它具有更大的动员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奠定自己在整个行业内部的特殊地位。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场“斗争”——特斯拉要借助成本优势对近身的竞争对手进行敲打,与此同时向充电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等方面进一步落子抢占先机。

在论述这场斗争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两个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背景: 第一,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在新能源 汽车 乃至于智能 汽车 领域的综合实力居全球首位。 在产业链中动力电池、电力发动机、车用各类型传感器等硬件方面,和车载系统、V2X、自动驾驶等软件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优势; 第二,就智能 汽车 发展路线来看,中国造车势力相比特斯拉更有前景。

正是因为这两个前提的存在,特斯拉虽然当前阶段并不畏惧任何一家新能源 汽车 企业的挑战,但是它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强大威胁。

与此同时,它将第一家海外超级工厂放在中国,当时马斯克或许并不认为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会因此受益,它更多是想借助中国的产业优势和市场规模来加速第一场“战争”。但是在过去的2020年,他或许已经认识到另一点:特斯拉提升了中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产业链实力,同时也或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抬头向上—— 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给特斯拉开绿灯办厂,绝对算得上目光长远。

我在第一部分说了特斯拉股价暴涨的三大原因,实际上就是它在两大趋势上都做到了领先,但 这个领先并非永远,也并非方方面面。

从当前来看,新能源这条路线上特斯拉已经逐渐失去优势,不管是能源供应系统、动力系统还是为自动驾驶提供硬件支持的传感器及芯片,中国力量都已经能够提供不输于特斯拉的方案;而从自动驾驶方向来说,百度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独树一帜,特斯拉仅从这方面来说并不具备优势。

特斯拉当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向的综合实力依然是行业翘楚,但是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蔚来们在开辟新的技术道路,对续航、传感器等展开了大力 探索 并且开始出现成果;而中国的 科技 公司开始下场新能源 汽车 领域,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 科技 公司在内都已经成立智能 汽车 公司: 阿里巴巴旗下有千寻位置,在V2X领域做得相当不错;百度是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领先者,其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已经开启商用脚步;华为在物联网方面则有着相当不俗的技术底蕴。

这里边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在于—— 中国造车新势力很显然在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像之前的历次技术迭代一样做硅谷的跟随者。

而反观世界其他地区,美欧日韩的传统 汽车 行业虽然也在进行着改革,但是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开拓以及发展相对于中国来说是远远滞后的,因为它们的最大阻碍并不是造车技术上的转变困难,而是路径依赖很难改变,说白了,它们和当初的诺基亚一样无法放弃已经付出的努力,并且并不认为智能 汽车 与传统 汽车 存在多么巨大的不同:比如说,智能 汽车 未来可能将如同智能手机一样,生产环节交给代工企业,所以才会有 科技 企业跨行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才会出现富士康与特斯拉合作这样的事情。

特斯拉作为智能 汽车 行业的领先者,它比所有其他车企乃至于 科技 企业更能认识到这个窗口期的逼近,以及中国造车势力的崛起。所以它就必须做些什么来保持自己的领先。

降价是特斯拉众多策略中的一个比较显眼的举动,包括这个策略在内的扩建工厂、增加产能等等,目标很清晰——迅速增加特斯拉 汽车 的保有量,而在保有量上去的同时,它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发展特斯拉的生态——包括硬件生态和软件生态。

硬件生态主要包含的是相应硬件标准的制定,比如说充电桩、充电站的标准设计,传感器、芯片的相应技术标准等,它可以通过市场影响力来影响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从而对其他路线的“玩家”进行降维打击;软件生态则包含自动驾驶系统,精确定位、数据处理、边缘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方面。

如果特斯拉把握住当前这个窗口期,在中国造车新势力还没有能力大肆铺开并将影响力传播到国外之前,极大地提升特斯拉的产量以及几乎必然暴涨的销量,那么就能够在我们的车企真正走向国际之前, 先在“标准战”上独领风骚,这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来说才是真正的战略性惨败。

自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有一件事很容易被忽略—— 中国已经替代美国成为对新兴 科技 最为友好的国家,包括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几乎是一种抢跑的姿态在发展。

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在近几年尤其是特朗普当政时期基本玩起了“闭关锁国”那一套,而美国硅谷 科技 企业同样因为技术红利陷入“创新乏力”状态,依靠垄断和技术强权攫取大量经济利益, 科技 发展决策也开始掺杂政治因素,这些都导致美国 科技 在近几年乏善可陈。

我认为这种大趋势是新能源 汽车 乃至于智能 汽车 领域内中国力量逐渐展露头脚并一往无前的最根本原因,同时这种趋势让产业链资源极为快速地向着中国集中,日韩和台湾省相关产业链资源也已经与中国大陆密不可分。

所以在基本面上,中国车企并不弱,在智能 汽车 领域的实力和潜力更是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存在。但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造车新势力似乎直不起腰来,在国外也好似没有一点存在感。

在我看来,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最大的缺陷,也是它们想实现破局最为关键的地方—— 中国智能 汽车 相关企业必须走出中国,不要只是在国内和特斯拉及它背后的产业链企业竞争,要去国际上做这个工作——就像华为曾经做到的那样。

最后想说,传统车企有它的路径依赖,但更大的可能是它们能够拥有从零开始的决心,当大众丰田倾其所有拥抱新能源或者智能 汽车 ,当特斯拉也放下自己的骄傲学习我们的长处,那么到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呢?

路只有一条——我们也要放下自己的路径依赖。 造车新势力包括所有互联网 科技 企业都过于依赖国内市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内企业早已用不着在国际市场上“自卑”,更不应该畏惧国际市场,中国崛起也必然伴随着国内一大批企业走向世界。

希望智能 汽车 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7682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