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有哪些解决方案?可行性有多大?

智慧农业有哪些解决方案?可行性有多大?,第1张

智慧农业有很多解决方案,包括智慧大田信息化解决方案(智慧大田包含智慧粮油基地解决方案,智慧果园解决方案,智慧茶园解决方案,智慧烟草解决方案等),智慧设施农业解决方案,智慧畜禽养殖解决方案,智慧水产解决方案,农产品溯源解决方案,农业大数据信息化分析平台,智慧农业OA办公系统,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往大的说,可以是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一个省或者全国的大数据平台,林林总总,可以说智慧农业涉及到农业的方方面面。
成都世纪锐通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
第三,我国是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区等。
世界第一块工业物联网芯片
2012年由重庆邮电大学研发的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国际工业无线标准的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uz/cy2420)在渝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工业物联网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第一家高校物联网工程学院
2010年6月10日,江南大学为进一步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推动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物联网工程学院”,也是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工程学院。
2012年6月,教育权威数据在物联网爱好者论坛建立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物联网学校查询系统,专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服务,方便大家查询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院校。 2011年4月,长安大学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推动陕西省(国家物联网中心)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推动地方经济,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长安大学和西安浐灞生态区共建长安大学科技园”,也是全国第一个拥有直接服务于物联网板块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项目描述: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30000平方米,长安大学联合具有较强技术转化实力的企业打造物联网产业园区,依托西安地区科研综合实力和人才优势,重点发展超高频RFID、高端传感器的研发及技术转换转让,打造物联网器件集散、物联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集聚、物联网产品展示以及研发办公、商业配套。
目标招商企业(项目):项目主要吸引物联网集成技术、软件开发及产品销售企业入区经营;吸引智能物流、环保、交通、电网、安防、家居等六个主要门类的研发服务类企业和项目入园。 权威人士日前向记者表示,首批5亿元物联网专项基金申报工作已启动,共有600多家企业申报。工信部已筛选出100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物联网专项基金总计50亿元,预计5年内发放完毕。
工信部、财政部4月联合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管理办法。该基金将重点支持技术研发类、产业化类、应用示范与推广类和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四大项目。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但传感器、RFID (无线射频技术)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与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我国大陆共有450余家从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生产厂家,但外资企业占67%。 据透露,申请首批物联网专项基金企业多为中资企业。通过物联网专项基金引导,有关部门希望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加快产业培育和发展。 物联网工程师证书是根据国家工信部门要求颁发的一类物联网专业领域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证书。
该证书被划分为5个方向:
物联网工程师、节能环保工程师、物联网系统工程师、智能电网工程师、智能物流工程师。

是实时掌握的。凭借软硬一体化综合实力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粮库创新应用方案,浪潮成功签约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2015年度智能化粮库项目(以下简称“智能化粮库项目”)。这是继浪潮2014年签约中储粮智能化粮库项目以来,双方再次携手,进一步夯实了浪潮在粮食行业信息化的领导者地位。
智能化粮库借力物联网推动“互联网+粮食”应用落地
此次中储粮智能化粮库项目,是一个涉及四十多种设备协同应用的综合集成项目。项目内容涵盖粮食行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上线、物联网设备的应用集成,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业务过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展现,通过智能终端的移动应用、业务数据的加密传输及二维码标识管理、车辆和仓库等的智能识别、粮情监测信息的集成、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展现等创新应用,实现业务的过程留痕,从而实现足不出户完成出入库过程审计、远程监控粮食数量质量状况。
作为全国较大的智能化粮库系统技术方案的设计者,浪潮提供的基于行业信息化软件和物联网设备应用创新的方案,充分利用智能控制、信息多点碰撞,数据多维互联等创新思维,推动粮食行业信息化的变革。方案充分考虑了粮库现状和绿色储粮的新趋势,广泛集成已有粮食仓储物联网传感器,不仅降低了系统部署复杂度和建设成本,还使粮情信息及业务过程信息的展现效果更直观、更丰富,从而进一步提高粮食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
软硬一体化夯实浪潮粮食行业信息化优势,助力中储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储粮智能化粮库项目的建设核心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粮库的人、财、物和粮食的购、销、存进行全方位的在线监测,实现全面风险管控,达到“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损失损耗、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发展质量”的目标。同时,智能化粮库可以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为维护消费者健康、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践行社会责任提供支撑。
十多年以来,浪潮全面协助中储粮利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手段建立高效的中央储备粮集团管控体系。浪潮为中储粮建设了中储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化粮库系统。这些系统逐步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的数百个粮库,使得中储粮总部可以实时掌握储备粮库存总量和分布情况、粮食质量和粮情状态,使得国家掌握粮情周期由15天缩短为3天,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储粮的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784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