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又到了年根,除了昨天说的催婚,问工作也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一招必杀。“在他们看来,程序员是修电脑的,物流是送快递的,国际贸易是搞代购的,游戏设计是坑孩子的。”越是新职业,越不容易解释。而向亲戚解释不清的部分,往往就是时代发展的变量与增量。
近日,人社部公示了拟发布的15个新职业,其中既能找到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岗位,也能看到一些鲜少听说但不明觉厉的职业,比如农业经理人、数字化管理员等。消息一发布,网友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有人质疑,为什么无人机也需要驾驶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也是新职业?有人高呼,“怎么考!我要去当电子竞技员!”有人则看出了计算机、AI当道,建议“今年考大学的同学们注意了”;还有人忍不住畅想,说以后要当个“职业睡觉员”“足球经理人”。
职业的分化,就像树的生长。最初期,只有几个枝丫,你打猎我织布,随着社会的发展,树冠越来越大,恨不得每天都冒出新芽,这是劳动分工使然。分工让人们从多个工种、多道工序中解放出来,只专注于几件事甚至一件事。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制钉人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古代,花木兰要逛完东西南北四个集市才能把装备配齐,这是分工;今天,一份外卖从一公里外处送到家,“我”和“厨师”之间,又塞进好几个新职业。新职业无孔不入,我们已经越来越适应更细分的职业、更加合作共赢的社会。
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往往是推动劳动分工的阳光雨露。比如,农民是最最古老的职业,但懂得张罗组织、技术支持、销售管理的“农业经理人”是新职业;棉农不是新职业,但在新疆辽阔的棉花地上, *** 纵着无人机喷洒农药的“飞手”是新职业。从前慢,不仅车马邮件慢,职业发展也慢。父亲干了一辈子的工作,退休后儿子顶替也能干——产业工序几十年里没有太多变化。现在再试试?恐怕不太容易了,同样的职业,内涵或许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在新职业中看到时代变迁与新陈代谢。现行的职业分类大典是2015年修订版本,总共8大类、75中类、434小类、1481个职业,这与1999年版相比变化不小。“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动车组制修师”在互联网与高铁时代成了新宠,“唱片工”“拷贝字幕员”“光盘复制工”“市话测量员”“凸版和凹版制版工”成了没落贵族。社会继续往前发展,网友们畅想的那些新职业,说不定哪天也就成真了。就像19世纪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自己的科幻小说里成功“预言”了潜水艇、飞机、霓虹灯、导d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目前的很多职业终将沦为“传统职业”甚至“传说中的职业”。但是就像电灯的产生让蜡烛工失业了,却催生了更多“带电”的岗位,芳林新叶催陈叶,机会一定比危险要更多一些。无人机也需要驾驶员,机器人还要维修工,只要有更多新的消费需求被激活,更多细分市场出现,就一定会有更多新职业出现。即使人工智能替代了很多劳动,更多的工作,也将围绕思考产生。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管他是360行还是3600行,仍旧是行行出状元。只要能在时代的大潮中还能保持终身学习,在职业发展的树冠上向上生长,尽可能多点亮自己的技能树,就能在新职业的天地里谋求新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