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是会转动的摆件,在学中有着去旧迎新、反覆变动的作用,而且由于”钟“与“终”同音,所以钟是不能够随便乱摆放的。选择一款合适的钟表可以带活一家之,而选择了不合适的钟表,也有可能会为家人的健康、财运带来损害。
大多数家庭在选择钟表时,都会选择圆形钟表,以期象征团圆。但圆形钟表真的适合家居摆放吗?家居钟表如何选择才最合适?本文就来告诉你。
一、钟表的形状
1、多数家庭喜欢圆形钟表,却不知家庭时钟选择 方形 ,居家宜静不宜动,方形钟代表稳重,象征着家人安于室。
2、办公室则更加适宜悬挂 圆形 钟表,象征生意如轮转,其门如市。
3、也有一些钟表制造商,为了追求造型,设计了如三角形、六角形或其他造型各异的时钟,这类时钟造型时尚,却则不宜挂在家中,尖角过多易导致屋内人丁不和,多矛盾或口舌是非。
二、钟表的颜色
颜色方面:白色属金、黑色蓝色属水、绿色属木、红色橙色属火、属土,大家可根据自己的五行命理来选择生旺自己的钟表颜色。
三、钟表的种类
1、对于人丁不是特别兴旺的家庭,可摆放报时钟,报时所发出的悦耳响声有助于活跃家中气氛,有利于家居。
2、尺寸方面,如 住宅 面积不大,在居室不易摆放大座钟,一来过大的钟声容易使人产生恐惧,导致心神恍惚;二来有喧宾夺主之嫌,象征屋中的长辈无威严,子女不听话。
3、随着田园风的兴起,双面挂钟也受到不少 业主 的喜爱,但此类钟表带有铁艺尖角,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令人担心安全问题,心绪不宁、坐立不安,造成屋里人精神紧张,一定要避忌。
四、摆放位置
1、钟表宜放在客厅,摆放在沙发前,或是东、南方向。
2、钟宜挂在吉方而面对凶方,这样它能把对面的凶物挡住和转走。
3、宅居内门门相对, 门窗 构成一直线,可在相对的一直线上的某一墙悬挂钟表。其它的时钟能坐南向北,它表示家宅平安。
4、沙发的上方不宜悬挂时钟,否则常坐这位置的人身体容易出现问题。
5、钟表不可以冲向门和窗,寓意为抬头见“终”。钟表不可以挂在床头和床尾,也有不好的象征。
6、家里的主钟只有一个,其他的小钟表也不要太多,以免乱了家里的气。
安家置业,大家都希望家人和睦,家宅平安。巧妙的运用一些家装,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快乐和好运,何乐而不为呢。
西方
现代钟表大致经历了大型钟—小型钟—袋表—腕表的发展阶段,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绳索悬挂的报时钟,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1270年意大利北部南德出现一台机械钟,以秤砣为动力,每小时打点一次。
1336年第一台公共时钟装在米兰的教堂里。
1364年意大利人乔瓦尼·唐研制成第一台摆式机械钟表,1400年批量生产。
14世纪德、瑞、意等国陆续有四明钟、座钟、卦钟、八音盒制造。
1510年德国一名锁匠彼·亨兰研制成一只怀表(腰表)。
1511年荷兰人彼得·亨莱茵研制成第一只怀表。
1656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以伽利略发现宫灯等时性摆动的原理,发明了以重垂为动力的擒纵摆式落地钟。
1660年英国人胡克发明了游丝。
1675年发明了摆璜。可提高钟表走时精度。
1690年发明了两针表(时分针),在这以前所有的钟表都是一个针。
1695年英国汤姆发明工字轮式表。(没有擒纵叉)。
1770年发明了自动上链表。
1759年英国人哈里森发明了航海钟。
1790年瑞士日内瓦耶可·德罗兹和莱斯特发明第一只手表。
1806年拿破伦的妻子为王妃定做了一只(手镯式)手表。
1866年法国人尼诶奥特发明音叉钟。
1885年德国海军向瑞士定做一批(军表)手表。从此腕表延续至今。
中国
中国的钟表历史由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组成。三千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此后常年战乱,1949年前,我国仅在山东烟台有一些小型钟的制造业,根本就没有手表制造业。
1954年底,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现天津手表厂)决定自行研制生产手表。厂里找来了江正银等四位有经验的老师傅,一边研究一边制作,花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于1955年3月24日试制出我国第一块手表。这是一只15钻的机械表,全部用手工制作,表盘上镀有“中国制造”三个金字和五颗金星,被定名为“五星”牌, 1957年手表易名为“五一”牌。1958年手表生产列入国家计划,由轻工业部统筹规划发展。在这一时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南昌、西安、青岛相继兴建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涌现出“上海”牌“钻石”牌“宝石”牌“双菱”牌“蝴蝶”牌“红旗”牌等产品。随后又出现无钻的经济手表“紫金山”牌。1968年,上海手表厂年产手表突破100万只大关,我国手表开始摆脱以进口为主的历史。此时手表的产量直线上升,但是手表的款式单一没有女表。直至进入70年代天津手表厂又推出“海鸥”女表,填补了女表的空白。由于手表丰厚利润及国民的需求,全国各地又陆续出现不少手表厂。如石家庄,重庆、丹东等。到1980年,包括地方独立建设的工厂在内,共有68家手表厂,年产量达2200万块。
上世纪80年代处于商品短缺时期,人们结婚都讲究家里要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手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时的手表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买到,找关系求人走后门,真可谓是“千金易得,一表难求”,国家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用统一机芯的生产方式尽快让所有中国人都戴得上手表、修得好手表。好的愿望却带来负面的效果:统一机芯后,全国手表厂生产出来的手表款式基本一样,这样就潜伏着危机。只有天津海鸥表厂由轻工业部特批,没有进行统一机芯的改制。这为海鸥后来的复兴留下了生机。
到80年代后期,日本石英表技术对以生产机械表为主的中国表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石英电子表由于采用了频率稳定的石英晶体为震荡器,有电路简单、走时精度高、不用上弦等优点,再加之造价低、外观时尚,成为当时人们买表的首选。从此,中国制表业进入了比较困难的调整期,经历了十几年的低潮。全国38家表厂,在经过市场的洗牌之后,仅存十几家,众多小厂家被拖垮,有实力的大厂也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2000年前后,由于制作简单的石英表技术日趋成熟且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价格迅速下滑,利润日趋微薄,继续发展的空间十分狭小,因而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回到功能持久不衰的机械表上来,使得机械表、尤其是具有自动功能的高档机械表重新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幸存的中国表厂在环境回暖的情况下也慢慢复苏。
时光流转,到了2007年的夏天,国产手表以质量尚可、价格低廉取胜的时代终告结束。同样技术指标,同样材质的同类手表,价格直追西洋名贵钟表的时代似乎已提前到来。钟表企业高擎的民族工业大旗,极大的聚拢了尽可能多的人气,国产钟表未来发展还是要靠长时间的品牌沉淀。
初现——1270年:
1270年,意大利北部初现第一个机械时钟,以称为动力,每一个小时鸣叫一次
发展——19世纪:
手表的真正发展是在19世纪的工艺革命,加大了制表师的产出,在19世纪后半叶,他们开始在女士的手表上镶嵌表袋,为了方便。后来劳力士表厂在1921年的时候发明出了第一个防水表壳。自此,为手表的发展拉开了新篇章。
大规模佩戴——19世纪-至今:
发展到现在,手表越来越多样化了,不仅能佩戴舒适,具有防水功能,还很别致和个性。
扩展资料:
行业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中国钟表制造业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结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迅速扩张(占企业总数70%以上)。已形成广东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六个主要产区。
主要是石英表和电子表的崛起,中国抓住了这个机遇,由此对瑞士高档机械表市场产生威胁,瑞士政府不得不出面组建斯沃琪公司生产电子表对抗新兴的亚洲国家。中国也是高仿瑞士表的生产大国,微信是高仿表主要供应商。
中国钟表行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也不能忽视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占据世界70%的产量却只占世界30%的产值。钟表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产业转型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钟表产品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中低档产品积压严重,其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另一方面,适应高消费的有效供给不足,其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的高档名牌产品仍然依靠进口。
因此,当前中国钟表行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努力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国产钟表精品;搞好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变化;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等。以此提高中国的中国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资料: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从我国水运仪像台的发明到现在各国都在研制的原子钟这几百年的钟表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他们的聪明的智慧和不断的实践融合成了一座时间的隧道,同时也为我们勾勒了一条钟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轨迹。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
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我国手表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后试制出来的。现较为出名的有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