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如何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第1张

一、加强节能产品设备的应用,降低生产电耗。电耗在供水企业生产成本中约占50%左右,控制好电耗可以大大降低供水企业的生产成本。供水企业降低电耗的措施很多,只要运用得当,对供水企业的降本增效和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供水企业中,供水设备的选型非常重要。水泵设备选型要通过认真细致调查用户的用水量和压力需求情况后,选用在最佳工况下运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效节能设备;水泵流量和扬程在满足用户最高日平均需求的情况下,设5%~10%左右的富裕量,并增设变频控制,所选水泵和电机要匹配,一定要避免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发生。在2012年公司采用了易扬磁悬浮潜水泵进行水泵换代之后,相比传统设备,节能效果达到了27%,整体改造完之后可节电费300万元。
二、完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供水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主要集中在净水剂和消毒剂两大块。在净水剂的使用方面,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要合理,在满足水处理要求的情况下,一定要采用混凝和沉淀效果较好的反应池和沉淀池;在每批新使用的净水剂投加前进行混凝搅拌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投用量,并制作净水剂投加量参考表,以供员工参考投加。最后,在适当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助凝剂,也可以达到降低净水剂使用量的目的。在消毒剂投加方面,以氯气消毒为例,一般分为预加氯、前加氯、清水池入口加氯和吸水井补加氯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自来水消毒杀菌。氯气消毒一定要根据水质和季节性的变化适时调整,如夏季源水中的藻类较多,可采用预加氯杀灭微生物和藻类,冬季没有藻类等则可不投加,从而达到节约消毒剂的目的。
三、加强企业管理,强化全员节能降耗意识在企业管理中,节能降耗不但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应该积极发动企业全员参与,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的意义所在,将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节能降耗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让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全员的自觉行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才能真正高效的开展起来。
总之,节能降耗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是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措施得当、提高技术水平、持之以恒,供水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才能有声有色的开展下去,企业才能降本增效,又快又好的发展下去。

智慧用电管理系统十大品牌有亿佳科技、力安科技、万方技术有限公司等,都是做的比较好的。

智慧用电管理系统就是一个软件系统平台,通过建立能源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掌握用电能耗的实时数据,进行分布式监控与集中管理。并且能实时监测能耗数据并进行分析管理,可靠实现电能安全隐患的即时管理,有效预防设备损失、生产损失、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亿佳科技能在行业当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严格的质量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有力保证了产品和系统的质量,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智能化系统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和充分信赖,赢得了广大的市场。

国际
1842年,英国物理学家Earnshow就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同时指出:单靠永久磁铁是不能将一个铁磁体在所有六个自由度上都保持在自由稳定的悬浮状态。
1900年初,美国,法国等专家曾提出物体摆脱自身重力阻力并高效运营的若干猜想--也就是磁悬浮的早期模型。并列出了无摩擦阻力的磁悬浮列车使用的可能性。 然而,当时由于科学技术以及材料局限性磁悬浮列车只处于猜想阶段,未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1937年,德国的赫尔曼·肯佩尔申请了磁悬浮列车这一的专利。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个载人的气垫车实验系统,它是最早对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的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固体电子学的出现,使原来十分庞大的控制设备变得十分轻巧,这就给磁悬浮列车技术提供了实现的可能。1969年,德国牵引机车公司的马法伊研制出小型磁悬浮列车系统模型,以后命名为TR01型,该车在1km轨道上时速达165km,这是磁悬浮列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966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鲍威尔和戈登·丹比提出了第一个具有实用性质的磁悬浮运输系统。
在20世纪70、80年代,磁悬浮列车系统继续在德国蒂森亨舍尔测试和实施运行。德国开始命名这套磁悬浮系统为“磁悬浮”。
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在制造磁悬浮列车的角逐中,日本和德国是两大竞争对手。1994年2月24日,日本的电动悬浮式磁悬浮列车,在宫崎一段74km长的试验线上,创造了时速430km的日本最高记录。1999年4月日本研制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在实验线上达到时速550 km,德国经过20年的努力,技术上已趋成熟,已具有建造运营线路的水平。原计划在汉堡和柏林之间修建第一条时速为400 km的磁悬浮铁路,总长度为248 km,预计2003年正式投入营运,但由于资金计划和辐射健康问题,2002年宣布停止了这一计划。
2009年时,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磁悬浮轴承和磁悬浮列车,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悬浮轴承。它的无接触、无摩擦、使用寿命长、不用润滑以及高精度等特殊的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的特别关注,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都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磁悬浮是利用悬浮磁力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摩擦、无接触悬浮的平衡状态,磁悬浮看起来简单,但是具体磁悬浮悬浮特性的实现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由于磁悬浮技术原理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伴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一步的研究,磁悬浮随之解开了其神秘一方面。
中国
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就率先召开了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技术研究大会,成为国内较早启动该领域研究的高校科研单位。在1988年,交大磁浮团队完成了单自由度铁球悬浮实验,对电磁吸力悬浮原理有了本质的认识。
1989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磁悬浮试验样车。
1990年,西南交大磁浮团队研究成功了由 4台小电磁铁构成的磁浮模型车,并实现了模型车的稳定悬浮和基于直线电机的驱动。
1994年10月,连级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地研制出了我国第一辆可载人4吨磁浮车及其试验线,并实现了系统的稳定悬浮与运行,这是我国在磁浮列车领域的首次突破,标志着我国开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技术。该项目1996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获该年度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成,并且成功进行了稳定悬浮、导向、驱动控制和载人运行等时速为300 km的试验。西南交通大学这条试验线的建成,标志中国已经掌握制造磁悬浮列车的技术。
1997年3月,青城山磁浮车工程试验线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评审;
1998年,青城山磁浮列车工程试验示范线工程立项,并开始筹备建设青城山磁浮列车工程试验线;
2001年,开始动工修建长430m的青城山磁浮列车工程试验线。
2005年,西南交通大学与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中心签订了“上海城轨磁浮列车车辆总体设计”合同,并于次年3月又签订了“上海低速(城轨)磁浮交通试验线工程悬浮控制设备供货及服务”合同,全面参加上海城轨磁浮试验线磁浮列车研制。该试验列车为三节编组,为全新结构设计并创下多个“首次”:国内首次采用整体电磁铁结构,首次采用五悬浮架结构,首次采用DC330V悬浮电源,首次采用三选二悬浮传感器,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
2008年和2009年,西南交通大学又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合同,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订“中低速磁浮列车方案设计研究”合同。攻关中,交大团队在系统设计首次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1860mm轨距和2800mm车宽。这标志着西南交通大学在联合企业推进中低速磁浮列车产业化的工作中又迈进一步。
为进一步推动中低速磁浮列车工程化,西南交大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于2011年又签订了“常导短定子异步驱动悬浮架试验车悬浮控制系统研制”和“常导短定子异步驱动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合同;于2011年签订了“常导短定子异步驱动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全面参加了株洲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研制。
2012年1月20日,中低速磁浮列车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内下线,这是一条按商业运行条件设计的磁浮列车及试验线路,磁浮列车运行速度100km/h,能适应试验线各种曲线及坡道的要求。
2013年由钱清泉院士牵头的中国工程院 “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与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立项,项目研究汇聚国内磁浮领域的院士专家,包括电气工程学院和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专家教授,对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我国发展中低速磁浮必在性和战略意义,进一步推动了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应用线的建设。
2015年12月26日试运行的长沙高铁南站至黄花机场的1855km“长沙磁浮快线”采用了此前西南交大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技术,该列车悬浮系统核心技术由西南交通大学提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843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