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博物馆在上海开幕

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博物馆在上海开幕,第1张

近年来,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太空 探索 和科学领域。仅仅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就已经部署了三个空间站和天宫计划,揭开了长征五号重型发射火箭的神秘面纱,并向月球和火星表面发射了机器人任务。

在地球上,像500米口径太空望远镜(FAST)这样的设备展示了中国在太空和天文学上不断增长的成就。星期五(7月16日) ,世界上最大的太空研究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将开馆。这个博物馆的目的和设计是为了突出中国在太空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未来抱负。

这个设计是由 Ennead 建筑事务所构思的,该事务所在纽约和上海设有办公室,并在2014年赢得了国际竞赛,以表彰他们的创意。他们之前的工作包括在美国自然 历史 博物馆(AMNH)的纽约玫瑰地球和太空中心。上海 科技 博物馆新馆占地39,000平方米(420,000平方英尺) ,将成为世界上同类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

受天体轨道和宇宙几何学的启发,SAM 的布局没有直线或直角。据 Ennead 合伙人、博物馆首席设计师 Thomas j Wong 说,它的灵感也来自于“三体问题”,这是一个古典物理学中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计算3个天体的运动。

这也是著名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小说的名字,该小说于2008年发行(2014年翻译成英文) ,是他的纪念地球过去系列的第一部(关于外星人)。正如黄西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视频采访时解释的那样:

根据 Ennead 的网站,该建筑复杂的曲线形状是由三条重叠的弧线组成的,这象征着博物馆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连续体”的庆典它还象征着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是一个代表中国未来太空雄心的现代“前瞻性”结构,与中国的长期太空天文学史的联系。

黄志光说: 「新博物馆既有科学意义,又与 历史 上建筑物的天体参考相联系,展品和建筑将不仅传达科学内容,更会阐释在一个广阔而大部分未知的宇宙中,人类意味着什么。」

在黄的设计中,宇宙的几何形状通过三个弧线形状表达出来: 眼睛、球体和倒圆顶。除了建筑特征,这些也是天文仪器,跟踪太阳,月亮和恒星的运动(分别)。每一个都有一个重要的 旅游 胜地,从位于博物馆主入口的 Oculus 开始。

在博物馆主入口的上方,Oculus 产生了一圈阳光,沿着地面移动,穿过入口广场和一个反射池。在夏至的中午,博物馆入口广场内的圆形平台上有一个完整的光环。在这方面,Oculus 就像一个计时器,用来说明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取决于一天中的时间和季节。

下一站是天文馆剧院,它被淹没在建筑中,腹部从天花板里面露出来。在几乎看不见的支撑下,它制造出失重的假象,暗指行星、恒星和其他天体的原始形状。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当游客在建筑周围移动时,这个球体逐渐出现在视野中,就像地球地平线上的月出。

最后,有一个巨大的倒置玻璃穹顶,一个紧张的结构坐落在中庭的顶部,让观众可以畅通无阻地看到天空。这个穹顶包含一个720度的螺旋坡道,并将眼睛向上聚焦到穹顶的顶点,使游客有机会体验畅通无阻的天空视图。这代表了博物馆这个模拟宇宙之旅的顶点。

“我们希望人们了解地球作为一个孕育生命的地方的特殊性,不像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任何其他地方。”。这个博物馆将以临时和永久的展览为特色,具有沉浸式的环境,人工制品和太空 探索 的工具,以及教育活动。它还将容纳一个大约24米(78英尺)高的太阳望远镜,一个天文台,一个青年观察营和一个数字天空剧场。

从天上看,人们还可以感觉到博物馆看起来像一个星盘——一个古老的装置本质上是一个手持的宇宙模型。从古典时代和伊斯兰黄金时代到中世纪晚期和“发现时代”,天文学家使用该仪器测量天体地平线以上的高度,确定恒星和行星,确定当地纬度或时间,并在海上航行。

主体结构的“轮中轮”结构也让人想起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宇宙地图,这些地图显示了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主要建筑的椭圆形状也让人联想到开普勒描绘的椭圆轨道。就此而言,它还让人想起传统的钟表,其内部相互连接的结构和同心圆的底部就像齿轮和轮子。

至于天文馆,我敢打赌任何人都不会板着脸说,它不会让他们想起 Sphere 的大球体(查一下就知道了)。该博物馆将于下周一(7月19日)开放给公众参观,但许多人已经通过特别导览目睹了天文博物馆的展品和展品。对于我们这些无法前往的人来说,上面贴出的比赛视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参观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892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