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不与家电厂商、家具厂商等合作深度开发物联网?

华为为什么不与家电厂商、家具厂商等合作深度开发物联网?,第1张

华为提出了一套智能家居协议,叫hlink,全国几乎所有大厂都有基于这套协议的产品,只是炒作的比较少而已。说几个例子吧,欧普,方太,都有对应的产品,可以去网上查。另外物联网是物联网,智能家居是智能家居是智能家居,两者有交集但是并不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华为的物联网,主推的是NBIOT,智能停车,智能水表电表什么已经批量商用了。商用的地点有德国,阿联酋,沙特。国内和大运营商合作,推的智慧城市,安防,这是物联网应用。之所以不像小米一样和某个厂商深度合作做个类似米家的品牌出来,是避免直接参与家居行业竞争,简单的说,如果你和一家合作,卖个床垫,可能别的做床垫的就不会再去用你的智能家居协议了。华为希望自己的协议能被更多厂商接受,集成,这样就可以坐着卖芯片收钱了。可惜传统厂商的宣传(炒作)能力比互联网企业差太多,导致这个协议你们都不是很清楚。至于ai芯片,现阶段造价太贵,放到智慧家居上性价比略低。华为的想法一贯是我就干我的事,我帮助我的客户们,挣客户的钱,而不是变成客户和客户竞争。

鸿蒙一出,全民被“沸腾”。回顾近些年科技产业,似乎没有哪一款产品能够像鸿蒙系统那样牵动着亿万用户的心。鸿蒙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这不仅仅是中国自研 *** 作系统的突破之举,同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也给鸿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早在鸿蒙系统正式发布之前,任正非、梁华等华为的高层领导早已经给这款 *** 作系统定性——基于物联网打造。而提到物联网,很多网友感慨“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的物联网生态,如今却被鸿蒙抢了风头”,而这背后的道理,其实颇有一番意味。人们通常会用“时也,命也,运也”这句出自《吕蒙正格言》的名言来感叹时运。我们不妨就从这三大维度,来解读今天的主题。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有很多发明创造并未在当时获得巨大的成功,反而是通过后人的推进和改良才对社会形成了革命性的改变。比如古希腊时期工程师希罗发明了蒸汽机,比瓦特早了几千年。但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并推进了工业革命的演进。

在这个故事当中,“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古希腊人发明了蒸汽机,但却缺乏高效的煤炭燃料供应,况且当时男耕女织的原始生产关系也不需要蒸汽机。这就好比如今物联网,尽管被业界视为下一个蓝海,但眼下功能偏弱、需求不旺也是实情。

当然,小米并非物联网的发明者,但在国内市场当中,小米可以说是推行物联网生态最早,且产品线最为全面的品牌之一。尤其是旗下的小爱智能音箱,在前几年绝对可以用风靡全网来形容。但是然后呢?似乎并没有什么然后了……

当“新鲜感”过后,那些曾经带来“惊艳”的智能音箱大多已经在吃灰。所谓的物联网,其实大部分用户也就是用来控制一下灯光的开启。更复杂的功能虽然也能实现,但考虑到更换成本和实现的复杂程度,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这是“刚需”。

市场需要培育,更需要关键技术的落地普及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这不禁令笔者想到,早在20年前很多媒体就在畅想“电子商务”的广阔未来,但只有当10年前互联网支付和物流产业获得高度发展,电商才真正被更多的普罗大众所接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9176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