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蓝海产品具备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无市场竞争产品或行业尚处于非激烈竞争阶段的产品。由于以上特征,进行蓝海产品定价,基本缺乏竞争品牌各系列产品价格参照进行定价。同样,蓝海产品的蓝海阶段都是短暂的,随着跟随者的进入,蓝海产品将渐渐驶出“蓝海”,进入渐渐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因此,蓝海产品的定价就更加应该具备战略性和竞争性的前瞻性。
“蓝海”和“红海”是两个相对应的经济学名词。“蓝海”指的是未知的、尚待开发的市场空间,即俗语所说的“吃螃蟹的人、开辟蓝海领域第一人。”“红海”则指的是已知的、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十个品牌做电脑,每一家都玩命得在想怎么在相似产品中超越对手而苦恼,这是“红海”。而这时有一家却做出了市面上最厉害的主板,并将自己的主板卖给其他九家,这就是“蓝海”。
“蓝海”的核心就是“创新”。而如何运用创新能力去创造一个新的曲线,实现自我生产的低成本和差异化,就是实现“蓝海”的过程。
"蓝海"、“红海”十分形象地阐明了两个个很前卫的经济管理学概念,"蓝"和"红"两种颜色的鲜明反差。蓝色的海洋,因为竞争激烈,鱼群互相厮杀,流血一大片变成了红色的海洋。“蓝海”就像血雨腥风的商场中涌出的一股清流,平和宁静却又充满生机,令人神往,一时间拥趸无数,其中不乏三星、索尼、微软这样的巨头。
扩展资料:
在1997年《哈佛商业评论》年会上,W·钱·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第一次提出“蓝海理论”,随后他们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去分析论证,《蓝海战略》一书在2005年2月正式出版。
蓝海与红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蓝海往往诞生在红海之间。
比如1908年的时候,当时福特推出T型车,在作坊式汽车生产亏损的情况下,福特开创了汽车产业的蓝海,再比如星巴克在咖啡零售业开创了蓝海,克莱斯勒、沃尔玛也都是在激烈竞争的红海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蓝海。蓝海并不一定绝对远离红海,因此大家可以基于自己的产业跨越边界重新组合开辟一片新的蓝海,而不一定非要先砸锅卖铁再另起炉灶不可。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