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阜新银行“锌银”被骗案引发的关于存货融资风险防范的思考

兴业、阜新银行“锌银”被骗案引发的关于存货融资风险防范的思考,第1张

近日网上公布了一起贷款诈骗案,某公司用几十吨金属锌冒充银,坑了银行超一亿元。其中阜新银行沈阳分行沈北支行被骗了8000万元,兴业银行沈阳分行被坑了5765万元。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因存货融资被骗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银行有着相当成熟的风控系统及严格的审批制度,要骗银行的钱是非常难的。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会被骗,我们结合这个案例来看看。
在分析银行为什么会被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存货融资的风险管理的逻辑是什么。
存货融资的风险管理逻辑既包括一般金融风险管理的逻辑,还因为其特性,具一套特定的风险管理逻辑。存货融资的风险管理逻辑可以概括为九个字“看得清、管得住、卖得掉”。
存货融资的关键在于商品,风险管理基本是围绕商品展开的。“看得清”是指对用于融资的商品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充分掌握商品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名称、规格、价格、数量、重量、储存条件、外观特征、性状及与类似货品的主要区别和区别方法等。为什么要“看得清”呢?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商品评估阶段及时发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发生。能够在在签约前就一定程度上杜绝欺诈的发生。
“管得住”是指自签约洽谈阶段起就能够有效的掌控货物的实时状态,对货物实施有效监管,并在签约后对货物享有绝对控制权。在签订贷款协议之后,货物一般存放在第三方仓储机构,而此时金融机构需要做的是与可靠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对货物进行监管,实时掌控货物在库的情况、出入库的情况及何时何人接触货物等情况。并且金融机构此时应该牢记一点,货主不再是货物的实际控制人,在还款之前应该将货主与货物进行最大程度的隔离,这也是避免货物被掉包或发生偷盗、短缺、失踪及隔离货主与货物风险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能避免一货多贷的情况发生。很多金融机构认为签订借款合同取得货物控制权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才是刚刚开始。即使拥有了控制权,如果监管不得当,货物依然可能出现问题。
“卖得掉”是指在出现违约时,金融机构能以最快的速度处置货物,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损失发生。当然“卖得掉”是以“看得清、管得住”为前提。同时卖得掉也要求金融机构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大致了解当前市场的供需现状、价格波动情况及销售渠道。很多金融机构在面临违约时虽然知道能够通过处置货物避免或者降低损失发生,然而现实却是往往缺乏处置货物的能力,致使货物砸在手里。
清楚了存货融资的风险管理逻辑,我们再来看兴业、阜新银行被骗事件,就能很容易知道他们为什么被骗了。
据网上资料,这单案件的主角叫刘建革,男,1969年12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汉族,高中文化,原系沈阳宏辉铜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刘建革作为宏辉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与杜某生(在逃)二人以宏辉公司名义,以事先购买的351935千克锌锭冒充银锭作质押,骗取阜新银行沈阳分行沈北支行贷款并获得总额16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通过李某5将汇票贴现后归还所欠李某5的欠款及利息等,致该行实际损失8000万元。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被告人刘建革与杜某生以宏辉公司名义,以事先购买的29273千克锌锭冒充银锭作质押,骗取兴业银行沈阳分行的贷款并获得总额115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致该行实际损失5765万元。
案件中几个相关人员的证言还原了整个案件,同时也显露出了被骗的真实原因。
据阜新银行沈阳分行沈北支行市场部经理的证言:
2013年10月宏辉公司实际控制人杜某生以34000千克银锭作质押向我行申请8000万元的综合授信,经我行审贷会审议通过后,阜新银行沈北支行与宏辉公司签署综合授信协议,并签署最高额保证合同。2014年4月9日我行与宏辉公司、中外运对宏辉公司质押给我行的银锭进行盘库取样,放贷前我行对该批银锭进行割角儿取样,经鉴定银含量不小于9999%。同年4月15日我行给宏辉公司签发一笔票面总额为16亿元的承兑汇票,其中8000万元作为保证金,给宏辉公司的授信是8000万元,约定于2014年10月16日还款。2014年9月我行发现杜某生已出国并失联,后来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分别起诉宏辉公司导致其质押给我行的银锭被查封。承兑汇票到期后,宏辉公司尚未归还敞口金额8000万元。现我行得知该批银锭是假的,故到公安机关报案。
据兴业银行沈阳分行营业部员工的证言:
2014年1月宏辉公司以29000千克白银作质押,从我行开出一笔7000万元的承兑汇票,同年6月又开出一笔4530万元的承兑汇票,期限均是六个月。汇票到期后找不到宏辉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杜某生,尚未归还敞口金额5765万元。我与公司同事于某、刘某4、闵某在中外运公司检验质押物时,宏辉公司的刘建革、刘某2也在场,曹某和另外一个人在集装箱里负责割角儿,他们说有火星,让我们在集装箱外看着,所以没看到割角儿过程,我们拿他们给的割角儿到中科院下属的金属检测中心做鉴定。后来公安机关找到我们说宏辉公司可能存在诈骗犯罪,故我行对宏辉公司提供的质押物白银重新鉴定,才发现质押物实际上是锌。
按理说,是锌还是银,仔细取样做鉴定应该可以避免被坑骗,那么此案中,银行员工是如何蒙在鼓里?
据被害人宫某的陈述,验货(质押物)的过程中是这样的:
我方随机抽取3块银锭,由宏辉公司的员工负责切割。我同事欲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割角儿,对方员工提出割角儿温高,待冷却后再将割角儿交付我方拍照保存,此过程由我及白某1全程监督。当日我方将三个割角儿拿去鉴定,检验结果为白银纯度大于99%。
据另外一个被害人刘某1的陈述:
2014年6月11日,我经王海东介绍,在冠鼎公司的办公室见到杜某生,其想以13527千克纯银作质押向我借款3000万给冠鼎公司,宏辉公司作担保,月息2%,期限三个月。杜某生对我说其是冠鼎公司和宏辉公司的实际所有人,借款实际上归其个人使用。杜某生向我出示了冠鼎公司从葫芦岛强盛金属有限公司购买该批银锭的《销售合同》及强盛公司出具的该批白银的权属证明和质量证明书。同年6月13日,我去验货,对方公司的丁某、刘建革、刘某2及两个工人在场。我从宏辉公司的库房里拿出一块儿银锭,刘建革提出用电锯切割银锭后拿割角儿做鉴定,两个工人背对我切割银锭。刘某2对我说:“大哥,你往外站点,别崩你身上火星儿。”我往外走几步,割角儿工人和刘某2将我挡在外边故没看到切割过程。
据被害人张某1的陈述:
冠鼎公司和宏辉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杜某生诈骗我5000万元,冠鼎公司的法人是丁某,宏辉公司的法人是刘建革。2014年5月我经王海东介绍认识的杜某生,其想以21293013千克纯银作质押向我借款5000万给冠鼎公司,宏辉公司作担保人,月息2%,期限三个月。我从库房里拿出一块儿银锭,刘建革提出用电锯切割银锭后拿割角儿做鉴定,两个工人背对我切割银锭,刘某2对我说割角儿时有火星就没让我进去,我没看到切割过程。我拿割角儿到辽宁省宝玉石质量鉴定检验中心鉴定,鉴定结果为金属含量999%的白银。同年7月15日,杜某生未向我支付利息也找不到其人,借款给杜某生的刘某1也找不到其人。我们对存储在中外运的质押物重新抽样鉴定,鉴定结论是锌。可能是在中外运割角儿时银锭被掉包了。
来看看是如何掉包的。
据裁定文书内容,曹某是刘建革的员工,据他的证言:
2013年开始,刘建革和刘某2陆续找我去公司为取样割过四、五次角儿,最后一次割了16个角儿。他俩告诉我切割的是银锭,刘建革还让我别多问,按照他们的要求割角儿。我在杜某生、刘建革及杜某生秘书张某3的办公室都割过,刘某2希望我尽量每次割的角儿都一样,割下来的角儿都被刘某2拿走了。我到中外运割过几次角儿,每次刘建革、刘某2、金增发还有个被称为“高某3”的人在场。每次去中外运割角儿的前几天,刘某2都找我先到公司割角儿,然后再到中外运割角儿。刘建革在他的办公室告诉我按照前几次在公司割角儿的大小切割,在中外运割角儿时我发现切割的金属很硬,与在公司割的金属不一样,刘某2和刘建革不让我瞎问。我按照他俩要求割角儿的大小切割,每次快切割完时“高某3”戴手套将割角儿直接掰下来扔给对方,我发现“高某3”扔在地上的角儿与我现场切割的金属不一样,他扔的应该是我之前在公司里切的角儿。我在中外运现场切割的金属比之前在公司切割的金属质地硬、颜色发青并有黑点。在中外运现场没人发现高某3扔出去的角儿与我切割的金属不一样,刘建革和刘某2不许我多说话,我第一次在中外运的仓库中割角儿就发现“高某3”掉包了。
从银行职员及几个被害人的证词来看,其实很难断定这批“银锭”是在什么时候出现问题的,但是通过宏辉公司员工曹某的证词我们就能知道其实这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所谓的“银锭”就是锌。在事后看来,我们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明显的骗局,银行之所以陷入这样的骗局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宏辉公司作为货主,精心编造了一个骗局,存在道德风险。道德风险这个东西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很难察觉,防不胜防。
2银行作为资金方,存在识货不清,押品管理失效的问题,也就是未做到“看得清、管得住”。
首先是识货不清的问题。银和锌乍一看其实没什么区别,但是只要稍微仔细一点其实很好区别(见下表银与锌的主要特征),尤其是纯度很高的锌与银。
银与锌的主要特征



外观
白色有光泽
银白色略带淡蓝色
密度
1049g/cm³
714g/cm³
熔点
96178℃
4195℃
其他
延展性好,质地软
质地较硬
从外观上来看,银是白色有光泽,颜色发白,而锌是银白色略带淡蓝色,也就是曹某说的发青。颜色的细微差别加之受当时光照条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一时无法发觉。但是银与锌的密度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体积大小的银与锌,重量相差335g。称重是当时最快最简单能够判别锌与银的方法,如果总的重量一定,那么体积肯定不一样,计算体积最简单的就是数块数,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还有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见到的方法,用牙咬,银质地软,用钝器敲击能留下痕迹,而锌比较硬基本不会留下痕迹。还有一个方法其实也很容易做到,由于锌的熔点比较低,用普通酒精灯加热就会变软,而银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说只要稍作准备就能够快速的判断真假,杜绝欺诈的发生。显然案件中无论是阜新银行还是兴业银行的涉事员工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金融从业者由于长期扎根于本行业,可能对金融业务相关知识非常了解,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创新,所以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除了金融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产业、贸易、供应链、产品等的相关知识。对于存货融资来说,贷前不仅要对货主进行严格的风险审查,对货物同样也要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且对货物的审查有时要跟对货主一样严格甚至更严格。
其次是押品管理失效的问题。在达成贷款意向到还款完成这个阶段,银行都需要对押品实施有效管理。对押品的管理牵涉到两方,一是案件涉及的银行,二是第三方仓储公司——中外运。
第一,押品入库后,银行应该时时刻刻让押品在自己的监控下,使货主与押品完全隔离。但是从各方证言来看,无论是押品的取样还是检验,货主都全程参与,而且在取样这一关键时期,银行方竟然因为所谓的火星未使取样在自己全程监控下完成,这就给宏辉公司创造了有利的机会。事实上对于一些货值比较高的货品在取样到送检的过程不仅需要资金方全程参与还需要视频全程记录,这是其一。其二,取样到送检的过程,银行应该聘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来完成,而不是由货主派人参与。正是因为这样,锌才能一次又一次变成“银”,这两点是银行出现的最大管理失误。
第二,中外运作为第三方仓储公司,在存货融资中承担的是金融仓储的职能。与普通仓储不同,金融仓储不仅是存放货物,同时还要配合资金方全程参与货物的监管,也就是说仓储方在此时要帮助银行实现对押品的绝对控制权,除了资金方任何一方都不能接触货物。这样能够避免货物出现问题和重复质押的问题。当然,案件中对中外运提及甚少,如果中外运此次与银行签订了相关金融仓储的协议,那么此次中外运也存在一定的监管失职,如果没有,那只能说银行缺乏风险意识。
最后一点,就是押品处置的问题。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押品是被警方查封,所以其处置权属于谁未可知。但是,处置权如果归银行,锌虽然不如银贵重,处置得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
事情已经发生,损失也无可避免,只能说此次事件又是给了众多做存货融资的金融机构一次警醒,那么如何防范存货融资风险,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企业资信。这里的企业主要是指借款企业与第三方监管企业。一是要选准借款企业。重点考察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尽量选择主营业务稳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管理层素质较高,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严格实行贷款资格准入制度。二是选准第三方监管企业。监管企业的信用状况及资产状况直接关系到押品是否能够被有效监管。在监管企业的选择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资产实力雄厚;依法合规经营,内部管理严格,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业经验丰富,有具体的监管计划和方案;具有承担押品监管和对银行负责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充分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一是要对商品所有权进行严格的确认,只有所有权属于借款人的货物才能出质或抵押,对非法途径取得的物品,不能作为质押商品。二是全面评估存货质量。包括存货的数量、规格、重量、外观特征等是否与提交的文件资料中的描述相符;货物的估价是否如实反映了市场状况;市场价格波动是否会影响到即将质押或抵押的货物;货物保管的难易程度;货物未来的市场销售等。对性质不稳、易变质、损耗、市场价格波动大、无经常性市场需求的货物不能被选为押品,对于价值比较高的货物需要谨慎对待。如果自身缺乏对货物的了解,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对货物进行评估。三是明确各方的法律关系及权利义务,注意货物的验收确认、货物出质、置换和解除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四是合理确定货物价值和质(抵)押率。确定计算货物价值的标准,比如以商品的进价或成本价、地区内过去6个月中的最低市场价两者中的低者确定。融资金额应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资信状况、授信额度、质押物种类、质量、市场行情、变现难度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三,完善存货监管措施。一是要加强业务运营管理和内部 *** 作规范管理,不能出现案件中类似取样不全程监控的情况,只要涉及到人接触货物的情况,都应该在资金方的监管之下进行。二是充分发挥第三方企业的监管职能,与仓储企业签订金融仓储协议,明确货物实际控制权,严格执行监管协议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最大限度的将借款人与存货隔离,防范存货被调换、偷盗、重复质押或再抵押风险。三是实时掌握存货的信息,引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存货的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不仅仅是掌握存货在库的状态,同时也要掌握存货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情况变化规律,有效地进行质押货物价值和销售状况的实时追踪与评估。设置预警线,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预警,当市场价格下跌或存货因量的减少到预警线时,按协议规定通知出质人增加质物和保证金,避免业务的损失。四是,建立有效的存货处置渠道,一旦出现违约能高效地处置存货,避免或降低损失。
近年来因存货融资被骗的事情屡见不鲜,无非就是换个商品换家银行被骗,可是仔细分析发现被骗的原因大同小异。为什么这样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这值得我们反思与深思。很多金融机构因为这些事件都不再做存货融资这一业务,可是不做存货融资就不会被骗吗?或者说是存货融资的问题吗?其实并不是。如果风控观念与风控手段及自身掌握的知识不与时俱进的话,即使不在存货融资被骗,也会因为别的业务被骗。您觉得呢?

笔记:李大大拿

关注

点赞


我们需要银行业,但我们不再需要银行。

—— 比尔·盖茨(Bill Gates)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快速推动数字经济变革。加之新冠疫情客观上对于银行发展数字化更是起到 “加速”的作用。


无论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四五”规划目标纲要中,均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标志着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建设将全面提速,数字经济时代已呼啸而来。


金融改革逐步向纵深拓展,商业银行也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但是这个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整理后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为:


① 金融脱媒,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制度红利形成的利差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


② 金融 科技 公司、互联网等 科技 巨头的跨界涌入,给传统银行机构带来巨大冲击,业务场景和客户行为都在悄然转变;


③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轮 科技 创新,正在深刻改变银行的底层架构,传统银行的运营体系和商业模式都受到挑战;


④ 强监管下资本约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给银行机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基于上述四大挑战,中信出版墨菲工作室特别推出银行转型主题书单,四大主题,15本专题著作来助力银行机构把握趋势,积极 探索 和实践转型之路。


PART 1 直面挑战


帮助银行正视 科技 和业态发展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01


《消失的银行》



[英]杰姆斯·汉考克 [英]肖恩·里奇蒙德 著

王浩宇 杨丽萍 译

中信出版集团


面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 科技 风暴来袭,传统零售银行业是适应还是被取代?这是近年来银行从业者不得不面临的危机抉择。


《消失的银行》一书准确而简明地记录了数字革命给银行业带来的破坏效应,其他银行业和创新专业人士对他们自己的经历也做了评论。


这本书概述了全球银行业面临的主要趋势:数字化和数据变革、银行业不断涌现新兴竞争者、持续变化的监管框架和悄然转变的客户行为。老牌银行遭遇重重挑战,甚至被取代、减少和解体。


02


《银行转型2025》




何大勇 谭彦 陈本强 刘月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放眼全球,新常态下银行业如何实现再平衡?聚焦中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总结提炼了未来10年中国银行业转型趋势、机遇及路径,助力银行业转型突围,寒冬中转“危”为“机”。


全球顶尖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深度访谈逾百位来自监管、银行业、泛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高校、研究机构、媒体和BCG全球48个国家85个办公室的专家,提出未来10年中国银行业的关键词 “存量提升、增量创新、能力重塑”,以丰富的经验和凝练的智慧助力银行业开启成功之门。


03


《未来银行》




乔纳森·马米兰 著

中信出版集团



PART 2 转型 探索


帮助银行和金融 科技 企业了解转型的具体路径和不同领域的转型方法。


01


《区块链巴别塔》



[奥地利]伊戈尔·佩吉克 著

王勇 陈秋雨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区块链是支撑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改变 游戏 规则,每年都有可能为企业节省巨大的成本,同时简化全球货币交易过程。


《区块链巴别塔》一书着眼于区块链技术及其创新扩散、应用场景、竞争动态和管理战略,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权威性说明,解释了众人对它的误解,同时也说明了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如何影响传统机构及其未来场景。佩吉克巧妙地解释了区块链背后的逻辑和协议,并打破了先驱者的热情和传统从业者的焦虑之间的障碍,为当今应用这项颇具颠覆性的技术提供了一个冷静、可行的 *** 作指南。


02


《未来银行之路》


刘兴赛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未来银行是智能和大数据银行,线上线下一体化银行,生态合作与生态竞争中的银行,嵌入生产、生活平台中的公共服务银行,以内部创业组织培育 科技 创新精神的银行,以智能运营体系化解总分行治理困境的银行。未来已经映射在行业竞争的图景里,但通往未来银行的现实之路在哪里?《未来银行之路》分析了传统银行发展逻辑红利释放殆尽、互联网巨头跨界金融带来全新发展逻辑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未来图景以及未来银行形态。


03


《数字时代商业银行转型》



张春子 张晓东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新 科技 革命正在颠覆经济世界,在全球疫情流行和世界经济震荡之后,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张春子、张晓东在《数字时代商业银行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在数字时代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框架、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银行重点业务数字化转型、国际化经营、集团化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等策略。


对于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打赢这场“数字化转型”的攻坚战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实用参考价值。


04


《数字时代银行网点转型》



高钧 胡庆能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全国有超过20万家银行网点,在移动互联的数字时代,这些网点未来还有必要存在吗?未来的网点会是怎样一种形态?

未来的网点应该如何经营管理?


高钧、胡庆能等在《数字时代银行网点转型》一书中,从国内外先进银行的大量实践经验出发,结合数字时代客户需求的变化,提出未来银行网点的应对之策。


作者指出,数字时代银行网点转型要从硬转型、软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三方面着手,运用各种新兴金融 科技 手段和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银行网点的综合竞争力。


银行各级管理人员、银行运营人员、研究银行的各类投资机构、针对银行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供应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金融+ 科技 +管理专家跨界打造,为银行网点转型提供洞见、框架、可行方法和行动指南。


05


《富国之本》



王礼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08年金融危机中弯道超车、逆势而上的富国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标杆。中国银行业学习在富国银行的社区银行模式、小微信贷经验、交叉销售策略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王礼在《富国之本》一书中阐述了新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亟须转型的趋势及路径。通过对全球银行业的标杆富国银行的全面解读——富国成长之道、经营之道、并购之道、转型之道、文化之道和沟通之道,为中国银行业提供借鉴,并对新时代银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思考与方向。


PART 3 趋势展望


帮助银行看到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明确布局要点。


01


《开放银行》



刘勇 李达 著

中信出版集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长期依靠制度红利形成的利差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开放银行的兴起为商业银行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刘勇、李达在《开放银行》一书中分析了当今开放式银行主流模式,并就金融 科技 底层技术对开放银行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及阐述。书中适当融入开放银行国内外全新典型案例,并结合当前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逐一分析开放银行对金融业态的影响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影响,为银行、金融 科技 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案例。


02


《平台银行》



刘兴赛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未来银行的实现形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刘兴赛在《平台银行》一书中认为: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轮 科技 创新推动下,尤其是随着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农业的发展,人类 社会 将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


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体正从平台企业、平台经济时代迈向平台 社会 阶段。在此背景下,人类 社会 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 社会 运行机制将发生深度变革。人类将迈入以数据运营为基础的、由场景生态平台节点链接的 社会 形态。


平台银行是平台 社会 时代银行的形态。它将银行服务嵌入互联网化、平台化的场景服务中,并通过平台服务、平台治理以及平台间的竞争,实现平台银行的发展。平台 社会 与平台银行的发展前景,将引致当前世界银行业的新一轮革命。银行将在推动经济 社会 数字化进程中,搭建自身的平台服务体系,并在不断强化金融 科技 应用中推动银行运营体系的深度变革,推动自身行为的 科技 公司化。


03


《未来智能银行:金融 科技 与银行新生态》



张晓朴 姚勇 著

中信出版集团


银行会不会消失?


张晓朴、姚勇在《未来智能银行:金融 科技 与银行新生态》一书中对互联网银行发展的信息技术背景、理论背景和发展过程做了全面的梳理,对互联网银行作了定义,并阐述了其特征。在大量实证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从远程开户到经营模式、风险管理到行业监管、现实挑战到未来升华,对互联网银行进行了深入而又动态地分析。


PART 4 业务机遇


帮助银行找到数字时代新的业务机遇和发力点。


01


《私人银行的行为金融》



[美]索尔森·亨斯 [美]克雷门纳·巴克曼 著

张春子 译

中信出版集团


《私人银行的行为金融》为私人银行提供了一种应用行为金融学的工作框架和实用工具,即私人银行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如何依据不同客户的不同目标、态度、行为等评估其风险状况,并据此进行最优资产配置及最佳投资决策。


02


《票据革命》



张立洲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站在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 历史 进程视角看,这无疑是一场具有颠覆性特征的“市场革命”。《票据革命》一书立足于票据业发展的现实目标与未来方向,聚焦于为中国票据市场建设与发展提供理性洞见与系统建议,以期推动并加速票据市场转型创新与变革发展的进程。


03


《崛起的资产托管业务》



杨洪 方铭辉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前资产托管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杨洪、方铭辉在《崛起的资产托管业务》一书中,根据30多年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及资产托管业务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商行+投行+托管”的业务发展模式。本书以理论、实 *** 、案例三部分,系统阐述了资产托管业务各环节 *** 作要点,可作为资产托管业务工作手册。


04


《个人金融新格局》



何大勇 张越 刘月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何大勇、张越、刘月在《个人金融新格局》一书中不仅揭示了个人金融服务的独特 社会 价值,而且结合网络时代新技术的挑战,从全局性战略视角,深入探讨了这一金融“蓝海”的内生动力与主要“抓手”,并对不同子行业的相关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进行了极具实践价值的剖析。


并且提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金融具备和传统金融不同的竞争格局、竞争方式和致胜要素,总结未来个人金融服务的革新新动力、新格局、新战略。为零售银行、保险业、券商、股权众筹等个人金融服务业描绘未来的变革与转型路径。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研究院立场。)

联安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以“经济安全”为主题的独立民间智库,致力于发展与安全、公共安全和安全 科技 领域的研究,开创安全与发展的崭新研究视角,以安全 科技 创新提升安全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以系统化研究开拓安全大视野”的研究宗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9358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