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专业可以自学什么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专业可以自学什么,第1张

这个专业要把单片机技术学习好,自己多动手实践。

相信很多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对单片机的学习还是很模糊的,今天小编来带领大家总结一下单片机的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单片机的学习一定要自己多动手去做实验,业精于勤荒于嬉。

工具/原料

吴鉴鹰单片机开发板学习板实验板

单片机教程

方法/步骤

先入手一个吴鉴鹰单片机开发板学习板实验板

这个需要教程清晰,有技术支持的。这个是学习单片机的一个硬件平台,有了这个平台,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面施展了。

看视频教程

我们自己学习东西,有一个教程,有一个指导老师,比自己慢慢摸索要少走很多弯路的,比自己独自摸索要快得多,建议看完视频后,自己完成视频对照的实验,等把整个开发板的实验模块做完,对整个单片机也有深刻的了解了。

将这个模块结合起来学习

当我们把单片机的每一个模块都熟悉以后,我们把单片机学习板的所有的模块实验综合起来,把整个模块结合起来使用了,比如温度传感器DS18B20把温度读取出来后然后在液晶上面显示出来,数字旋转编码器和步进电机结合起来 *** 作。

自己设计小型的项目

等把单片机开发板的综合性实验完成,可以尝试着自己设计电路,自己前期对照开发板的原理图,把原来图搭建出来并且调试出来,可以加深对开发板硬件的理解和学习。

1,自考无任何限制,小学文凭没有都可以报考,只用身份z或户口簿(16周岁以下无身份z可用户口簿报名)去常住地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报名。每门课程40元(湖北省)。2,先在省自考网上报名,然后去报考点去确定(一般都是常住地区招生考试办公室)交钱。第一次一定要去报考点交钱办准考证,以后在交通银行办张交行卡在网上报考。3,自考的内容基本上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历年试卷上的考点很多重复考,比较有规律,平时多做教辅习题,考前多做历年试卷和模拟试卷,过关不成问题。4,如果中学基础差就报:行政管理,法律,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等无数学的专业,这些专业是自考高过关率专业,很多只有初中基础的考生都已过关拿证。5,从2014年开始,湖北省一年就三次(四月,七月,十月)。有的地方是两次。6,一般一次四门全部报满最好。7,自考的难度无法与普通高考和中考相比,基础差的考生报无数学的专业应该可以过关。8,专科和本科可以一起考,考专科是无任何限制的,但是办本科毕业证必需要有专科毕业证。
考试规律总结
1,自考的内容就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多做教辅习题。
2,自考历年试卷上考点有些重复考,最近四年的试卷要多做。模拟试卷要多做。
3,考试前三周死拼教辅。光看教材效果不显著,多关注教辅才是关键。
4,考试难度大的题目占百分三十不到,将简单题和中等题掌握就行了。
5,如果是记忆的话:将每段话的第一句强记住,后面的内容掌握大义即可。文科和理科有区别的,文科宏观性强。只要你答题不跑偏,大义写对就可捞分。
6,多项选择实在拿不了主意:ABCDE全选满,总能碰对几分。
7,考前三周反复做《自考通》或《一考通》,记住重点提示和习题。模拟试卷和历年试卷上的题目每天做一套,力争全面掌控。
最牛自考生(两个完全自学者)
2002年3月19日,14岁的上海少年丁磊,8岁开始自考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成为我国目前年龄最小的自考本科生(烟台日报2002322) 当我们连夜赶到上海,向他表示祝贺时,见他又在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版《编译原理技术与工具》,准备他的下一步计划——考硕攻博。我们在他8平方米不到的寒舍里,听他成长的故事。
2004年3月,14岁的陇原少年王大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2004届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他因此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研究生,被国内许多媒体称为“神童”。全国最小自考生考上北大研究生[4]全国庞大的自考生大军中,年龄最小的是王大可:小学仅上了一个月,9岁自考本科,14岁考上北大硕士研究生。
惊叹之余,不少人难免心存疑惑:他是如何完成中、小学教育的?他有本科文凭吗?
天资聪慧但却从小体弱多病的王大可,直到8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入校没多长时间,他竟然向班主任提出:直接参加六年级的数学考试!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他按规定的时间答完了六年级的数学试卷,获得满分。
原来,在父母亲的辅导和刻苦自学下,大可6岁时就学完了小学数学,7岁时学完了初中数学,8岁时学完了高中数学,用当年高考满分150分的数学试题测试,他得分146分。
从9岁起,王大可结束了只有个把月的正规学校生活,开始踏上了自学ks之路。到今年6月,王大可通过了自学ks数学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数学专业课程的成绩都在80分到95分,公共课程的考分在64分与78分之间。
2004年5月21日,在西北师大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的本科论文答辩中,王大可的毕业论文“传染病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获得了85分的较高分。专家在他的论文上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论文中数学模型建立正确,推理清晰,语言表达明确,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本科论文。
北大读研
[5]
王大可2004年北大读研时[6]
2004年9月6日,王大可到北大已经快半个月了,已接受了校内和校外的好几家媒体的采访。“一见报,就带来了很多麻烦,以前我就是学习,后来我们楼上的人也开始关心这事了。”他说,接受媒体采访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
王大可爸爸也担心孩子接受媒体采访会影响学习,“现在的学习压力很大,接受媒体采访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不利。”因怕王大可不会照顾好自己,他爸爸已经在北京呆了半个月了。同时,也限制跟大可在一起的时间,每天只在晚上7时左右陪上王大可半个小时左右,“就是想锻炼一下他的独立能力。”
到北京大学读研是大可的愿望。这次他参加北大研究生考试,原本是想为明年正式考试做准备,没想到顺利过关。考虑到王大可年龄尚小,数学学院专门为他制订了培养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940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