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德施曼DESSMANN
品牌简介:DESSMANN/德施曼锁具诞生在德国斯图加特,2009年8月与网易、阿里巴巴等公司一起作为杭州市高新区的十大重点引进项目入驻中国。德施曼在产品外观和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方面非常注重贴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因此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成为智能指纹锁行业领军品牌。其淘宝众筹30天破2000万,京东众筹30天破1300多万的记录也刷新了五金行业网络众筹的新标准。
品牌荣誉: 德施曼集结全球业内尖端技术研发人才,拥有国际最齐全的指纹锁研发生产中心,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国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甲级防火认证、公安部B级防盗标准及防护GB4208国标认证等多项国家权威认证,并受邀成为中国五金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以及公安部电子锁行业标准主要起草者。此外,德施曼的线上销售成绩也十分亮眼。淘宝众筹30天破2000万,京东众筹30天破1300多万,纷纷刷新平台五金行业众筹记录,而在刚过去的双十一大促中,德施曼更是取得天猫2小时15分率先突破300万,截止当天16点45分,全网销售额破1000万的成绩。
核心技术:德施曼将独有的生物识别、指纹技术创新性地应用在安防领域,并提出指纹安防的理念,为注重品质生活的高端用户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掀起了安防领域新一轮的革命。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晖南路7号1幢
NO2:凯迪仕Kaadas
品牌简介:凯迪仕落户于世界各大名企汇聚地——深圳高新科技园,在世界级研发总部科兴科技园拥有600多平米的办公区域。凯迪仕的产品需经过层层检验后才能销入市场,致力于将最好的品质与服务送达给广大的消费者。
品牌荣誉:凯迪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智能锁具综合测试实验室,产品通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国防火与防盗检测认证等多重质量认证。
核心技术:凯迪仕坚持采用FPC半导体指纹采集器,安全快速,运用活体生物(指纹)识别算法技术,快速点触开通。致力于研发和制造品质精良、使用便捷舒适、外观简约时尚的智能锁具产品。
NO3:亚太天能TENON
品牌简介:亚太天能2011年成立于广州,创业以来,亚太天能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创新体系驱动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一个只有数人的研究所发展成为行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制造商之一。
品牌荣誉:亚太天能是集指纹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供应商,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软件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核心技术:亚太天能指纹锁拥有生物类指纹识别、密匙传感、射频交换、核心锁体、智能联网、嵌入式数字芯片等尖端技术。
NO4:科裕hune
品牌简介:科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成立较早的大型智能门锁生产商,拥有强大的智能产品研发队伍,同时拥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体系,指纹锁产品具有自动对焦识别等多项知识产权。
品牌荣誉:科裕一直坚持“品质至上,以诚为本”,打造中国智能门锁贴心品牌。科裕公司拥有强大的智能产品研发队伍,指纹锁产品经多项检测合格,通过防火、防潮、高低温测试等。
NO5:多灵dorlink
品牌简介:多灵dorlink以门控五金为核心基础立足于家居安防领域,自2010年涉足于中国民用五金市场,今年通过战略布局大力开发智能安防事业,致力于打造用户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家居安防产品。
品牌荣誉:2012年多灵公司开始投入IOT物联网智能家居研发,通过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智能安防事业板块,团队于2016年初正式迁入上海嘉定工业园物联网中心,同时与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伙伴,成为此国家级物联网园区内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NO6:耶鲁YALE
品牌简介:耶鲁(Yale)与韩国数码电子锁领导者易保(iRevo)合作,在锁具产品中融入先进的电子数码科技,创新研发出耶鲁电子数码门锁。
品牌荣誉:耶鲁品牌目前遍布全球,被誉为当代锁具专家。
NO7:第吉尔Keylock
品牌实力:Keylock是第吉尔企业旗下知名的指纹锁品牌之一,是美国高端指纹锁品牌的代名词,Keylock是高安防性能及高档的高科技产品,逐渐成为现代居家品质生活的标签。
品牌荣誉:Keylock经过多年时间不断研制设计及反复的临床检测,通过美国ANSI品质级别——40万次使用寿命认证。
NO8:普罗巴克 PROBUCK
品牌实力:深圳市普罗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被瑞士KABA集团正式并购,普罗巴克成为KABA旗下亚太地区中国市场全资子公司。
品牌荣誉:普罗巴克指纹锁2008年6月成功进驻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为北京奥运会"鸟巢"指纹锁供应商。2009年1月,普罗巴克产品被授予"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指定产品"荣誉称号,成为第24届世界大冬会正式合作伙伴。
NO9:必达BE-TECH
品牌实力: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坐落于广东顺德高新区科技产业园,专业从事以电子智能门锁产品为主的电子安防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工作。
品牌荣誉:智能门锁主要产品通过了美国BHMA电子锁15625认证,美国UL安全认证,欧洲CE电子锁EN14846、EN1634认证。
NO10:金指码Ksmak
品牌实力:金指码在杭州拥有独立的研发、制造基地,产品涵盖指纹锁及相关智能硬件。指纹锁年产能达10万把以上,并具备完善的技术开发实验室和国内领先的品质检测中心,企业始终坚持创新、品质、安全的理念,不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营销网络遍布全国27个省市。
品牌荣誉:是中国高端指纹锁领导品牌,2008年金指码指纹锁成为中国国家奥林匹克中心指定使用产品。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缺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是由物联网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以及物联网用户构成的产业集群。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物联网(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还专门立项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支持。科技部专门在先进制造领域设立了"RFID"专项,投入1亿多元对19个专题、近3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资助,从RFID芯片、关键 技术的研发到行业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资助和培育。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移动基站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二)在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取得了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话语权。这将改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两次信息浪潮中双双落后的局面。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为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09年9月11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也在积极筹备过程中。 (三)具有了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一是技术研究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签署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一天,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同时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以支撑物联网相关业务的落地运营。23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成立。24日,中国联通与无锡签订协议,合作推进WCDMA与物联网融合。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在产业化组织方面,早在2005年9月,上海就成立了"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2009年11月和12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相继成立。二是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7日,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在无锡建立。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也快速推进。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意味着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标准的统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明确统一的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还没有出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当前及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从物联网相关企业股价的迅速飙升以及许多城市纷纷介入物联网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缺失,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物联网核心技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但在全球RFID专利中,我国RFID专利申请量只有美国的65%,日本的457%3,而且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芯片、编码、空中接口协议等领域拥有大批专利,其申请总量超过了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以及我国大陆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总和,高达53%。而日本、欧洲则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即使在国内,国外企业和组织在我国申请的RFID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占据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制订出RFID标准,并加速向我国输出,随着国外RFID标准在我国的推广以及逐渐被我国企业接受,我国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国际标准在国内应用所形成了事实标准将会阻碍我国国家RFID(射频识别)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三)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物体标识、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包括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等不同企业主体。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适应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使得目前很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厂家各自为战的状态,终端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无法有效分工协作,产业分工不能细化,影响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四)物联网地址资源匮乏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需要大量的IP地址,专家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地址预计需求量在100亿。而目前互联网在IP地址资源上的不足,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从总量上看,目前全球互联网IPv4协议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最多只有40多亿,且可分配的IPv4地址剩余量不足10%,并将于两年内消耗殆尽。从结构看,全球IPv4地址分布不平衡,截止2009年底,排名第一的美国的IPv4地址为1495亿,占全球已分配IPv4地址总数的50%。排名第二的我国的IPv4地址仅为232亿,占全球的777%。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度我国IPv4地址申请量为美国194倍,增长势头强劲。IP地址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地址资源的不足,将使我国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五)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开展的物联网应用主要还局限于小范围的简单应用,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庞大的行业和大范围的应用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使得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模性市场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一是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明确界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制定实施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一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如RFID天线设计与制造、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标签集成、读写器关键零件、RFID测试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将研发与产业化结合起来,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聚集物联网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三)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一是在物联网基础标准领域,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核心技术和网络为依托,制定和形成我国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一是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积极发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地址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尽快建立IPv4向IPv6过渡的有效组织机制,制度与措施,明确时间表,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经济的手段,鼓励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进行IPv6改造,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二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以物联网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为实施主体,发挥政府在推进物联网应用中的能动作用,以政府订购和首购的方式,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探索物联网价值链合作模式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国内物联网产业,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发展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