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华为为什么不升级鸿蒙系统用到手机上?

请问?华为为什么不升级鸿蒙系统用到手机上?,第1张

鸿蒙系统是华为面向物联网开发的统一的 *** 作系统,当然 可以适用于手机

但是因为安卓系统的成熟和普及,而且手机 *** 作系统的核心在于生态,所以 华为前期并没有计划把鸿蒙系统先用于手机

但是从去年开始,美国不断加大对华为的恶意打压,甚至禁止华为使用谷歌GMS(谷歌移动服务)。

安卓是开源系统,华为本就是个主要开发贡献者之一,华为尽管仍旧可以继续使用安卓,但没有GMS的安卓,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多大可用性了,常见的生态主流应用都没法运行。所以华为不得不 提前了自己的鸿蒙系统在手机上的应用

但是手机 *** 作系统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其实还不在于 *** 作系统本身的技术问题,而在于一个拥有丰富的开发者及应用的生态系统。 实际上鸿蒙系统开发已经基本就绪,但是鸿蒙系统之上的应用生态差距还太大。

华为为了解决移动应用生态问题,特别推出了HMS(华为移动服务),作为华为移动生态开发的基础。HMS既可以架构于鸿蒙之上,也可以在安卓之上, HMS也就是相当于谷歌GMS的作用

华为不但自己加大HMS的开发力度,还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开发者迁移到HMS上来。目前HMS已经拥有数万应用,但是一些主流应用还比较欠缺,应用用量相比于安卓、苹果生态的上百万也还差很多。

目前看,国内市场根本用不到GMS,所以不受GMS禁用的影响,华为用安卓+HMS+EMUI方式继续服务国内手机市场没有任何问题,这样华为手机最大的基础市场是稳定的。当然华为海外手机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华为用安卓+HMS+EMUI方式提供服务,和用鸿蒙+HMS+EMUI方式没多大区别,存在的都是 海外市场应用生态欠缺 的问题。

因此,华为目前的安卓+HMS+EMUI方式是相对安全、可靠的策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集中力量把HMS生态完善好,一旦多数主流应用迁移成功,则什么时间切换到鸿蒙+HMS+EMUI方式,就是一夜之间的事。

而且在此期间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鸿蒙系统,这是最合理的方式。

其实切换也就是一个推送包的事,切换完成,你可能也发现没什么变化,因为安卓和鸿蒙都是底层,我们日常 *** 作的都是EMUI,这无需切换!

生态问题,华为目前已经在智慧屏上尝试自己的系统来确认市场反应。没有使用手机作为第一个试水平台是因为手机是华为收入的大头,在备受打击的情况下,贸然更换现有 *** 作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产品口碑丧失,进而失去整个市场。一旦以手机为主的3c电子市场丧失,对华为的营收必然是巨大的打击。

而且一个系统好不好,是要依赖大量用户使用反馈才能知道,华为现在把系统放出去,并不能够准确验证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却同时失去了Android生态的支持,那么对于用户来说,很可能会放弃华为。

情怀虽然i可以用来宣传,真正到购买层面,是没什么用的,锤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打动消费者的还是产品本身,要么是功能,要么是价格。

首先,按照华为自己的说法。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架构的全场景分布式OS,跟Google的Fuchsia是一个概念类型的,但比Fuchsia牛逼的多。微内核意思就是只提供一个 *** 作系统所需的必要基础服务(如任务,进程,内存管理,线程通信等等)。原本的一些通常跟内核集成在一起的系统服务(如文件系统)被分离出来变成类似插件的应用,所以占用内存空间更小,性能更高,时延更低。并且是模块化设计,方便连接不同的API,移植性高,适用各种硬件处理器。

所以鸿蒙就像5G一样,它们的应用场景是面向未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跟老百姓贴近的消费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家居家电都只是其中一种场景而已,并且目前来看物联网不管是技术还是生态都还不是很成熟稳定。反正我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什么的,我很少想到用手机去遥控它们, 汽车 也从没用手机去一健开窗,一键启动发动机什么的,夏天倒是提前开过空调,也不是每次都生效。目前手机遥控的最稳定的就是扫地机器人。所以普通消费者暂时是体验不到鸿蒙系统的,即便它已经真的达到像发布会上说的那种水平了。它跟5G更广泛的应用是在工业,甚至军事上,所以大家真没必要一提到华为就要捐手机,华为的征途真的是星辰大海[大笑],老手机手机的不把人家拉低到跟小米一个档次了[呲牙],哈哈开个玩笑,中国的企业我都希望他们好,毕竟前一阵子刚重仓了VIOT。

今天看了同事的mate30pro,是挺漂亮的,5G开关一般是关掉的,虽然杭州很多地方都有5G网络,但开了的话功耗太大,5G套餐也没有无限流量的,目前实用价值不大,信号是比苹果强,本人从2008年iPhone1开始一直到现在,那时的安卓还是三星和HTC火腿肠的天下,中华酷联还不知道在哪呢,一直没体验过安卓,今天玩了一下感觉挺好的,哪天有闲钱了也支持一部华为。

近期,美国对华为的封杀进一步升级。

新规规定,海外公司只要使用了美国软件和技术,哪怕01%,也必须经过美国同意才能和华为做生意,否则就长臂管辖制裁。

去年美国的制裁之所以让华为挺了过来,但是华为通过亚洲一些代工厂挺了过来。

再后来,华为陆续发布各个领域美国技术或产品的替代品。

鸿蒙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鸿蒙系统的初衷并不是手机 *** 作系统,而且也不具备广泛的用户群体,程序开发人员,不具备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基础,这就造成鸿蒙系统在较长的时间内很难真正代替安卓系统。

任正非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时代准备的,并不确定有没有能力把鸿蒙系统转化过来,把它当作系统来开放。

但机会总是孕育于危机之中。

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任正非表示,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上网,未来会应用于华为旗下手机、平板、电视等系列产品当中。

科技 是向善的,相信鸿蒙系统,相信华为。

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还是用华为自己提出的战略定位"备胎"来作为回答参照。相信华为一直在做鸿蒙应用到手机上的准备工作。应该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什么时候正式宣布应用到手机上。要看时局的发展,华为作为跨国企业,考虑是多方面的,如果宣布使用鸿蒙,基本就和安卓分手了,短时间内,在海外的业务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再则鸿蒙毕竟还是个婴儿,平台和软件的兼容性还是需要一个过程。万不得已,华为是不愿意牺牲用户体验,来进行艰难且痛苦的转型!

所以,华为在 *** 作系统问题上,是不会轻易选择使用最后的底牌。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设计的,华为高管没有将其用于手机的打算,手机还是选择安卓。

但真要我说,华为手机不可能放弃鸿蒙系统,不用于手机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华为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为什么说华为不可能放弃鸿蒙系统?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做为一家手机厂商,只有把核心的产品抓在手中,才会有长久的生命活力,在华为已经有了芯片的前提下, *** 作系统是最核心的东西了。

更何况目前安卓还没恢复供应,鸿蒙这个系统都已经来了,怎么可能放弃呢?华为也不可能想总是要瞧安卓的脸色,希望自己能够把控局面。

另外我们也知道, *** 作系统一向就是赢家通吃的产品,因为生态一旦形成,别人要替代是很难的,同时用户要切换成其它系统也是很难的。

所以这个鸿蒙系统,华为手机是不可能放弃的,只是目前不用于手机而已,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为什么不是时候?因为 *** 作系统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生态,换句话来说, *** 作系统的基石,是在这个系统下,有着各种各样的APP,是它们打造了移动互联网的一切应用。

目前,这个鸿蒙系统在生态没有完善,一旦推出,没有基石就相当于空中楼阁,一推就倒,如果还要拿来和安卓去PK,基本上必败无疑,华为不会也不敢去赌,毕竟一个完整的系统生态圈不是一时能建立成功的,而且它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即便是华为这样的大公司也不能一时之间拿出这么多的钱和时间去完成这个生态圈。

所以华为的策略是现在不与安卓正面PK,而是先用于物联网,努力去建设生态,慢慢徐之,然后再用于手机,这也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也是华为暂不将鸿蒙系统用于手机的真正目的。

所以才有了众高管说暂无用于手机的时间表,这就是权宜之计,也是无奈之举!

哈哈

看股票的所属板块,可以从股票的分时图上左上角找:看属于那个市场的,如深市、沪市,主要看代码,在右上角。代码中沪市A股是以60开头,B股是以90开头。深市A股是000、002和300开头,其中000是主板、002是中小板,300是创业板。如000001是主板的股票,002001是中小板的股票,300001是创业板的股票。深市B股是20开头。

概念板块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上市公司各类共同要素进行划分,其要素可以是地域、业绩、技术、机构、政策等,例如:
以地域分类:京津冀板块、长江三角板块、雄安新区板块等;
以技术分类:区块链板块、5G板块、AR板块、VR板块、人工智能板块等;
以政策分类:新能源板块、自贸区板块、一带一路板块、乡村振兴板块等;
以业绩分类:蓝筹板块、ST板块等;
以指数分类:沪深300板块、上证50板块、中证500板块等;
以投资人分类:社保重仓板块、机构重仓板块、基金重仓板块、QFII重仓板块等;
以热点经济分类:新零售板块、网络金融板块、物联网板块、电子竞技板块等。
除上述各类板块外,还有以各种概念或特点划分出的不同板块,例如:中字头板块、昨日涨停板块、股权转让板块等等。概念板块往往是市场炒作热点题材。
概念板块投资风险
投资者在投资概念股时,应当避免跟风炒作的投机心理,冷静分析当前经济环境、政策动态、行业周期、技术应用等与该概念相关的信息,理性投资,避免损失。例如热点追踪中提到的本次区块链热点,单是在10月30日早盘追高买入区块链概念股百邦科技,单日亏损幅度就达到了20%。同样的情况在以往多次市场热点中都有出现,例如在2017年雄安新区概念的行情中,70只雄安概念股集体涨停,其中25只概念股连续获得5个以上涨停板。然而在第7个交易日后,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出现了深度回调的局面,部分个股股价随后一路下滑,追高入场的投资者被深度套牢。根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2019年10月29日,80%的概念股目前股价均未超过当年的高点,整体回撤幅度高达5765%。因此对于市场炒作火爆的概念板块,投资者应当学会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防范追高风险,审慎做出投资决策。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众多技术,它们不断智能化,当今,生活场景智能化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小到智能玩具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大到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等。在以后,跟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全面普及将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全志科技的产品主要是供应给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的芯片研发与设计企业,它有什么投资亮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下面让我们一块来分析。


在要开始分析全志科技前,已经整理好的芯片业龙头股名单我分享给你们,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芯片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全志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主要是研究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这些产品,产品广泛适用于智能家电、车联网、机器人、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


简单了解公司基础概况后,下面展开介绍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


亮点一:提前布局汽车半导体,国内稀缺的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


各国加强新能源车发展,随之进入了新能源车时代,同时也会面临一个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出现。这个过程中,半导体芯片是不可或缺的,而汽车相关芯片与手机相关芯片远远不同,对于车规级芯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良品率,汽车厂商的标准是很高的,要想进去车规芯片供应链,之前得获得非常难得的AEC-Q系列认证才行。


从2014年开始,全志科技就开始投入不少精力用于研究车规级芯片,顺利取得AEC-Q100认证,成为了国内少数的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未来,随着汽车电子化率+电动化率提速,并且公司会有更多汽车品牌研发成功并导入客户,汽车半导体最终会成为公司提高效益的最有潜力的助攻。


亮点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爆发,公司撞上风口


全志科技有多年的技术积累经验,以多元化产品进行布局,凭借AI全面赋能,与多家行业标杆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应客户要求在算法、算力、产品、服务多方面进行归并,打通AI语音、AI视觉应用的完整链条,努力落实智能家电、智能监控,以及辅助驾驶等多方面的AI产品量产工作,我们的合作对象包含美的、格力、小米、石头科技等都属于优秀的龙头企业。


随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公司也扶摇直上,在未来可以充分受益从而可以顺利成功的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出于文章字数着想,更多全志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内容,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打开便能查阅:深度研报全志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AIOT领域:从IDC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物联网在2020年总支出为69047亿美元,中国市场在当中占比236%。经IDC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在2025年时,有望达11万亿美元,每一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4%,中国市场的占比也在慢慢提升,目前已经达到了259%,物联网市场规模处于全球地第一位。


汽车半导体领域:随着智能驾驶逐渐普及,未来汽车行业必然会实现电子化率+电动化率的提升,这期间,汽车半导体的也将实现迅猛发展,通过数据可知,在半导体下游应用中,汽车半导体有可能会成为增速表现最好的那部分。


由此看来,智能化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全志科技在智能化领域积极布局,未来将充分受益并迎来高速发展,认为公司未来的表现优异。不过文章会有一些延缓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全志科技未来行情,直接打开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助你认识股情,剖析全志科技的估值是否有偏差:免费测一测全志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30,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5804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