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论文

金融危机的论文,第1张

请加分谢谢
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
摘 要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有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国家、大学或者学生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至少必须从大学生主观因素和政府层面两个方面来解决。
关键词金融危机 影响 就业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国家、大学或者学生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在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很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艰难,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2)学校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机制,此项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求招生规模的扩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有关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指导等等很多问题也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
3)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
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据中国教育在线网上调查,大学生中有365%对白己的兴趣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29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不十分清楚,5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不十分清楚。了解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儿乎没有人能完全做到客观和准确,但这是大学毕业生走向职业生活必须做的工作。
同时,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也很模糊和不确定。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比较关心就业问题,对自己大学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但另一方面又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
2要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必须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解决。
1 )大学生主观层面
(1) 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利与弊。
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目前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期间必然需要大批量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新人去参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更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
其次,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组织、各类学校都越来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扩招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新增的就业岗位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此外,户籍的淡化、求职资格(2年)的保留,等等,国家有关政策正向着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倾斜;同时"双选会"的此起彼落,常设就业市场的先后开业,各级各类就业指导机构的纷纷建立,以及用人单位频繁地走进大学校门招聘求贤,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职业的机会。
(2)大学生要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敢于吃螃蟹,敢于经办 “汤包店”;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
其次,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开始到后面10年如何发展,都要有一个计划。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不宜过于短暂,也不宜太长。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考虑“三性”:对职业的适合性、对个人的兴趣性、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感兴趣的方向,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此,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多些顺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如实地转移到对就业前途的考虑并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就是压力释放或压力转移。
(3)期望值要适度。
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以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适当降低期望值,先求职,有了立身之地,再寻求发展。
(4)不要奢谈专业对口。香港早在10年前就注重通才教育,以便在职业生涯中灵活地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的划分出现了新的标准: 博士生为专业性人才,硕士生为应用性人才,本科生为通用性人才。中国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的过程中,也进行着类似观念的转变,并且通才教育在我国高校的逐步实施,使专业对口的奢谈趋于淡化。因此,即使你的专业不对口,但是你的素养和素质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成才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本科生的可塑性很大,即使是硕士生,也应该灵活地调整专业方向,不要死抱着专业不放。
(5)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乐观地看待求职失败,也许对人生也是一笔财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 *** 守和商业道德。
2)政府层面
政府在引导大学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功能
(1)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日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很多,但由于就业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在就业市场运行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主管部门都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存在局限性和缺陷,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特殊的人才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必将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自理环境,今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思路应该是:要建立统一开放、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并保证市场体系协调、有序运转。
(2)优化技术手段,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
加强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服务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就业信息网络。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提高更加便捷的通道。
就业信息地区化。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等要联合编制信息,把职业情况、学校专业情况、计划招聘人数和就业需求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有关部门今后应开设更多的专业性市场,加强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要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渠道的建设,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统一、开放、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中,各类企业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因而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职业身份、不分工资分配形式,实行统一的制度,以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企业自主权,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宽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吴远,施春华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912
2、周德明等主编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贾利军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 2007
4、杨小琼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 广西大学硕士生论文 2007
5、黄振宇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试》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选择服务质量和服务创新,其大纲如下:一、服务质量和服务创新的概述。服务质量是第三产业的生命线,是顾客关注的焦点,是服务价值的重要体现,是人们生活中的安全“堤”。服务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课题,是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原动力,是在质量基础上的飞跃,是赢得顾客和获得利润的绝佳途径。二、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和措施。1、管理规范化。2、服务程序化。3、质量标准化。三、服务创新的途径和方法。1、服务意识的现代化。2、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标准化服务、定制式服务和随时灵活服务等)。3、服务方法的创造。4、服务技能的更新。5、服务程序的简单化(删减不必要的程序、视情敞开绿色通道等)。6、高科技参与服务(信息技术、高尖精设施设备的投入和技术革新等)。7、情感投入服务(爱心融入服务、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渗透和好客、大方、端庄、关心、热情等等)。四、结论。服务质量是基础平台,服务创新是腾飞的羽翼,两者融为一体,企业便能在激烈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汹涌澎拜的服务浪潮中独领风骚,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2008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贷 金融创新 CDS 金融监管 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12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17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以上是重庆市副市长写的,分析的很到位。
你摘抄的写就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00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