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股票龙头股票有哪些

物联网股票龙头股票有哪些,第1张

物联网概念龙头股一览
一、卓胜微(股票代码300782) 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研究、开发与销,公司的主要产品或服务为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
二、移远通信(股票代码603236)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从事物联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及其解决方案的设计、生产、研发与销服务
三、易华录(股票代码300212)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以承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智能交通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四、国联股份(股票代码603613) 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电子商务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为相关行业提供网上商品交易、产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科技服务。
五、美的集团(股票代码00033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 应链(物流)。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与服务,包括以厨房家电、冰箱、洗衣机、及各类小家电为核心的消费电器业务
六、正元智慧(股票代码300645) 浙江正元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智慧一卡通系统建设、智慧一卡通增值服务与运营、智能管控等业务。
七、奇安信(股票代码688561)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级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公司获2019年北京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百强第5名,在赛迪咨询发布的《2018年赛迪网络安全潜力企业榜80强》被评为第一名。
八、博通集成(股票代码603068)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无线通讯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与销,具体类型分为无线数传芯片和无线音频芯片。
九、汇顶科技(股票代码60316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容触控芯片和指纹识别芯片,除此之外为固定电话芯片产品。
十、海尔智家(股票代码600690)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器类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电冰箱、空调器、电冰柜、洗衣机、热水器、洗碗机、燃气灶等家电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经营。

我们接下来分享一下去年我们分享过的华为造车的信息。

大家可以看看,对智能化的理解。有些数据是去年的。

华为造车对比分析我们用尽量简单的方式说一说华为造车这件事,准备从大背景、华为的优势与劣势,与整车的合作模式,未来的预期几个方面来说。

大背景: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电动化是 汽车 的上半场,智能化就是 汽车 的下半场。对于电动化来讲,锂电池技术突破,到、续航里程目前都获得了质的提升,目前纯电动的续航已经能够达到500km,混动可以达到1000-1200公里,下一个技术路径是固态电池预计到2026年开启新的里程。

作为智能化的下半场,2021年开启智能化元年。智能化时代,智能 汽车 将会驱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成变革、完成价值重新分配。

智能 汽车 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也就是上游的智能化与电气化零部件的价值量,下游整车销售、软件、车联网的价值量回高于传统 汽车 ,相反传统零部件的价值量占比会降低。

整车制造、车规验证等环节护城河较高,预计也会保持不错的资产回报率。 其实,这也从市场反应出来了,传统零部件公司最近2年的行情很差,市场的认可度不高,估值起不来。

华为的优势与劣势华为作为国内 科技 的一面旗帜,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2019年的半导体掀起了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狂潮;2021年的鸿蒙系统面世,掀起了国产软件的浪潮,2021年的智能 汽车 也再次掀起了 汽车 智能化的高潮。

华为造车的本质是 科技 赋能,华为利用自己软硬件优势,赋能传统 汽车 制造业,开启传统车企的智能化浪潮。

实际上,华为造车的说法不准确,它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但是华为造车说着更爽,我们也就沿用这种说法。

华为造车时间节点梳理:

2013年,成立车联网事业部;

2014年,与长安、东风,一汽等达成合作;

2017年,与北汽达成战略合作;

2018年,与长安,东风,北汽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9年,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通过欧洲 汽车 行业车载终端认证;

2020年,HI品牌面世---首款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2021年,北汽极狐,小康赛力斯上市销售;“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平台/鸿蒙智能座舱等发布;

2021下半年-2022年,预计长安 汽车 8款车型中的几款上市,比亚迪华为HI版上市等。

华为的优势在于软件系统、芯片算力、硬件传感器,涵盖传感、计算与执行,是全球能够与特斯拉打擂台的公司。

软件系统:万物互联的鸿蒙系统,重点不在于手机端,而在于物联网端。

与手机系统被安卓与iOS垄断不一样,车载 *** 作系统并没有同一的标准,也没有形成垄断的格局,是相当散乱的分布,这方面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如果手机系统被安卓与iOS统治,那么车载系统的格局就像是给我们开了另外一扇窗户,而华为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智能驾驶时代,车载 *** 作系统的地位将会不亚于手机系统,鸿蒙的出现会让我国的 *** 作系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华为有HOS智能座舱 *** 作系统、AOS智能驾驶 *** 作系统、VOS智能车控 *** 作系统。当然,华为还有V2X地图软件。

芯片提供算力: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华为有AI芯片,有GPU/FPGA/ASIC芯片,有CPU芯片。芯片提供超强算力,是支撑智能驾驶的大脑。

华为发布了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810---升腾。 MDC810---升腾计算平台支撑L2-L5级智能驾驶。有16个摄像头,12个CAN和8个车载以太,发布及量产。

这一块,目前没有被美国限制,华为28nm车规级芯片依然可以有中芯国际代工。未雨绸缪,华为2020年开始建立自己的28nm芯片生产线,拟建立一条非A技术的生产线,保障公司的 汽车 业务不受影响。

硬件:华为有激光雷达,也是目前全球仅有的几家能够量产的激光雷的公司,还有4D成像雷达,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系统、mpower多形态电驱、热管理系统集成,车载显示平台AR-HUD等。

综合来看,华为软件涵盖 *** 作系统、算法、高精地图,硬件涵盖感知设备、芯片,同时构建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提供给整车企业垂直开发的能力,软硬件均无短板,是全世界唯二的自动驾驶提供商(另一个是特斯拉)

华为的劣势在于:没有数据来源,自动驾驶实现需要海量数据。相比特斯拉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提供其做无人价值的数据支撑,华为目前大部分只能靠模拟实验来进行自动驾驶的改进。

2022年开始与华为合作的车上市之后,会逐渐获得部分用户数据,这有利于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另外一点隐忧可能就是芯片这块,如果美国继续收紧对华为的政策,不让中芯国际等为华为代工 汽车 芯片,而自己的生产线尚未建成之际,对芯片可能会有压力。

华为的目-标是特斯拉!!对标特斯拉! 与整车企业的合作模式我国的整车制造追赶了30年,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不管是亿技术换市场,还是合资的模式,最后都没能够帮助整车制造实现技术追赶。

但是,特斯拉的崛起给我们的 汽车 行业一线曙光,原来 汽车 还可以这么干!所以,新能源 汽车 的赛道上,我们领先了!而在智能驾驶的下半场,是我国传统车企必须赢下来的战役。

国内的整车企业也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与华为合作带来的改变。 传统 汽车 制造讲究精密制造,一辆车有10万个零部件,相反而言,新能源车只有1万个左右的零部件,难度大大降低,差不多实现了吉利 汽车 老总的话: 汽车 就是4个轮子+1台沙发。

目前,与华为合作的整车企业包括小康股份、北汽新能源、长安 汽车 、比亚迪,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等国内主流车企。

合作模式主要分为3种:深度合作、子品牌、普通供应商。

(1)深度合作---小康股份华为与小康股份的合作属于深度绑定的合作,华为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主要负责定价、设计、配置、供应链、营销,而小康负责制造与售后。华为有近300人的团队驻扎在小康,从研发,品控到销售和定价全面介入。

华为提供四合一电驱系统,HiCar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并且在华为的线下门店进行展示属于销售。 联合打造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已经在4月21日上市,定位于高性能电驱轿跑SUV,两驱价格2168万,四驱价格2468万。纯电续航180km。也是目前唯一打上“华为“字样的车型,长安/北汽/比亚迪等只会打赏hi字样。

与小康股份的合作是最深度的,目前小康股份完成了26亿的定增募资用于扩产,公司的制造能力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根据调研信息,第二款车型将于8-10月份发布,第三款车型到年底或明年初发布。

(2)子品牌---北汽、长安 汽车 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与长安 汽车 的合作属于第二梯队的子品牌模式。子品牌主要体现在高端无人驾驶的合作,华为作为供应商,提供HI和自动驾驶服务,定位高端车。华为不参与不参与设计、定价、配置、供应等环节。

与北汽联合打造的ARCFOX极狐搭载了华为智能电网、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43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华为芯片可实现L3级的自动驾驶。极狐定价25-35区间,属于纯电轿车,续航里程超过700km。相比小康的赛力斯,极狐定位更加高端一点。 与长安 汽车 、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阿维塔,共创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 汽车 平台(CHN),打造智能 汽车 产品系列,E11对标未来ES6,对标特斯拉modelY等高端车型,预计价格30-40万,属于更高端一点的车型。预计下半年会有车型出来,到2022年会有5款车型出来。除此之外,还有几款搭载华为产品的新能源车也就会逐渐面世。

(3)普通供应商模式—比亚迪等除了上述两种合作模式之外,其他车企的合作更多的是普通的供应商模式,其中 比亚迪/广汽/上汽等将会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车联网等产品。

比亚迪与华为合作的HiCar车型也将会于Q3面世,搭载华为智能网联5g的产品,包括MDC310智能驾驶的系统。广汽有一款Aion的车也会搭载华为的产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的全套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 汽车 是与华为合作最为深度的3家整车公司,其中小康股份作为民企,合作程度最深,华为话语权最大,市场给与的认可也更高,目前推出的车型偏中低端。北汽/长安属于国汽,华为的话语权相对较低,车型大量采用华为的软硬件,定位于中高端。三家公司分别定位于低(小康赛力斯20-25万)、中(北汽极狐25-35万)、高(长安阿维塔30-40万)的价格梯度分布,形成高中低三个品牌梯度。 从未来可能发布的车型来看,华为与长安合作的车型会更多,有5款是阿维塔旗下的,还有3款是其他品牌,华为在长安这边投入是最大的,北汽是第二个,小康第三个。未来的预期:新车型与放量从进度来看,小康是最快的,最快出产品,最快放量。北汽第二,长安 汽车 要到2021年底出产品,2022Q3上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03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