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企业级低代码?
看过我之前回答的朋友,想必都清楚,我一直以来对低代码的理解是:人人都可参与的系统开发工具。
低代码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开发方式,它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复杂技术的能力,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开发质量。目前有诸多行业通过低代码开发软件,并衍生出各类行业的解决方案,可直接解决大量的业务问题。
在IT行业中,常见前端可视化页面搭建系统分为主要分为两类。
用于C端运营页面搭建
B端管理后台系统搭建
此类系统在前端领域属于”重复造轮子“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归根到底是因为此类系统通常难以长期迭代,且缺乏通用性。
而企业级低代码作为B端管理后台系统主要发力方向,它可以帮助企业:
极大减少页面研发人力成本,增加运营效能。
让专业的研发人员从机械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减少同类系统重复造轮子乱象的发生概率,集中精力提升核心能力。
从企业的更多需求场景出发。企业的内部信息化需求,往往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流程管控。像企业日常OA办公中,就存在大量的流程需求,例如,报销、合同审批、入离职等等,但是由于各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不同,这些需求往往都存在个异性。所以在流程上,需要有更灵活的配置功能。
(2)数据处理。提供企业级的高级特性,旨在更敏捷优雅的处理数据。
(3)业务需求。以前我们在谈论软件开发时,通常会想到由经验丰富的IT技术人员来做应用程序的开发。现如今,低代码俨然已经有了引领全民开发者的新时代,它能深度连接业务与IT,填补了业务软件的需求和开发人员短缺的缺口。即便是一个没有经过软件开发培训的用户,仍可以使用低代码平台构建应用程序。
二、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对于低代码工具来说,如果能在这些需求上提供更强的能力支持,那么他们必须要有足够强的模型提炼能力和更细颗粒度的配置元素了。这往往取决于产品研发团队的项目经验和积累。因为如果没有具体的系统开发实践,在企业管理系统上的需求是很难凭空想象的。
我们用“低代码”的视角,分析了400多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目前抽象出了以下5方面能力。
1、场景建模能力
数据模型是系统的基础,丰富的场景建模能力。低代码平台对于数据模型的支持决定了业务场景的覆盖范围。在数据层面来看,很多的字段或者数据类型,并不是单一的。在业务场景的落地中,很多的数据字段需要和业务流程、 *** 作行为等进行高度的解耦,因此能否覆盖更多场景的建模能力,会成为低代码平台能力边界的决定性因素。
2、界面开发能力
Excel表单在企业办公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其实也是在于表单式的交互在很多场景中变得不那么适用。例如库房、工位或者一些非办公室的场景,用户可能更多的是手持设备,需要有更加便捷的输入方式。而不同的场景输入方式又各有区别。所以对于低代码平台而言,能否提供更多的交互方式或者界面开发能力。
3、系统对接能力
权威机构将API接口认定为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重要标志,通过内置的API接口功能,企业级应用便可集成或对接其它系统,打通数据链接,避免信息孤岛。
企业级低代码除了有内置常规的第三方API接口之外(对接企业微信、钉钉、公众号等已有平台,还能对接企业原有的OA、ERP、MES、EHR等系统),甚至还可以对接lot物联网软硬件设备、BI数据大屏。而且API接口的开发是可以即改即生效的,所以系统对接能力也称得上是企业级低代码的真正能力。
4、组件拓展能力
允许用户自主拓展和定制组件,才能够满足其功能复用的需求,也能让低代码的开发效率拉升到更高的水平。对于长期迭代的业务而言,日常使用最频繁的一定是业务组件,而不是通用的公共组件。这种情况下,若低代码平台能支持用户自主拓展组件,或与标准组件混用是企业级低代码平台需要提供的能力之一。
5、数据处理及稳定性
这个能力其实在低代码平台上并不好体现,其主要原因是低代码平台目前的实践场景中大多还是浅层次、轻量级的业务需求,对于大数据量、高并发的真实测试目前还不具备参考性。
但是既然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必备工具之一,低代码在复杂极端环境的应对能力肯定是必须。特别对应大用户、数据量的应用的多版本、多环境管理。能否像那些成熟的大型系统一样,能够从技术和解决方案上来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开展,一定是每个低代码厂商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以上面这个能力标准,我们给当前的低代码厂商进行了一次分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