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无锡等一些起步较早的试点城市,市民已经先一步用上了这种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在很多城市,这种由政府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且具有身份识别和支付功能的智能卡被统称为市民卡,主要应用于社会保障、卫生医疗、人口统计、住房信息等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事业领域。由于信息化发展速度不同,一些试点城市已经在市民卡梳理、整合市民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特色开通了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园林门票、小额电子钱包支付等服务。而在更多的城市,市民卡还只是单纯的社保卡或城市一卡通,并未开通后继功能。
这种各自为政的开发状态,在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各地市民卡不仅功能存在差异,卡号位数等信息也各不相同,使得各个城市的市民卡只能在本地区内使用,为社保信息全国联网、转移接续带来很大障碍。
怎样才能打通各地市民卡系统,做到一张卡片全国通用?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全国社保卡统一工作,届时,居民身份z号将可能与社保卡号统一,这将从根本上打通社保信息全国联网的瓶颈,为通过市民卡缴纳社会保险费、领取就业扶持政策补贴、支付与返还医疗费用等业务打下了基础。这对整个市民卡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举措,使市民卡行业建立起统一的标准成为可能。同时,还有望解决城市的非常住人口管理问题。
目前,全国已推行了135亿张社保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保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标,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全国统一社保卡发放数量预期将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意味着2011年到2015年期间,我国还将发放近7亿张拥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对市民卡行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同时也意味着“全民市民卡”时代的到来。
市民卡阵痛
在“十二五规划”中,城市信息化建设与民生都是重点被提及的内容,而市民卡工程则是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许多城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都将市民卡列入其中。这也预示着市民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目前,我们已经在200多个城市建设了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在400多个城市建设了房产管理系统,在100多个城市建立了整合专业网管信息系统,遍及城市建设中的规划、管理、经济、生活、文化等多个层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马虹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分3批在51个城市进行了城市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试点,并且早在1997年就启动了城市IC卡工作,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国共建设完成一卡通系统380多个,约占全国总数的57%,全国累计发卡量超过两亿张。从最初的公交应用模式,延伸到目前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方面应用,为百姓提供了便利。
然而,市民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项服务于民生的信息化工程,市民卡要集政府对公众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于一身,这其中也牵涉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对市民卡建设而言,最大的关键词就是“整合”。在各个城市,政府对市民的公共服务是通过各个职能部门分别进行的,仅在扬州,社保、医保、交通以及各个垂直部门累加起来大约就有20多个,要将所有的内容整合到一张卡上并非易事。
神州数码CEO林杨回忆,在最早推进市民卡战略的扬州,最初,神州数码希望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后来发现,一旦有新的部门希望通过市民卡平台提供服务时,就需要重新把所有的部门组织起来重新讨论,相当于反复做无用功。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部门无法整合?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93年电子政务大发展时期,由于当时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往往各成体系,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数据与数据之间无法进行交换。“最终,我们搭建了一个基于SOA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平台,在不同部门的数据间进行翻译,解决了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林杨说,解决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问题,只是完成了市民卡建设的第一道关卡――技术可实现。 对于一张市民卡而言,更多的工作需要靠行政手段解决,这时不仅需要所在城市拥有一个强势的一把手领导,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使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能够共享,还需要在国家各大部委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市民卡承载的每一项服务都能真正实现。
“市民卡是多种功能的集合,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林杨说,政府各个不同的服务部门,都希望自己的服务能够放在卡面的指定位置。“当时我们带着扬州市政府在北京各大部委跑了一年,就是为了协调谁的服务放在卡片正面,谁的服务放在卡片背面。”
无独有偶,无锡市民卡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无锡市民卡的问题就出现在资源的整合上,当时社保部明确规定,国徽体现了国家的尊严,不能与其他的信息放在市民卡的同一面;人民银行又发了一个通知,要求从2009年7月1日开始,磁条和签名不能放在同一面。这给我们的整合工作出了个大难题,当时我们设想过把市民卡做成像书本一样可以折叠的形式,这样一张卡就有四个面,可以满足不同部门对服务位置的要求。”无锡市民卡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明富说,后来经过与各个部门的多方协调,最终确定了无锡市民卡的卡面安排。
让市民卡活起来
解决了技术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市民卡还面临着最严峻的一关――怎样让市民把这张卡用起来?从市民的角度来看,要让他真正觉得这张卡方便,离不开它。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则要进行充分的商业应用开发,使市民卡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以中国香港地区的八达通卡为例,目前八达通的交通支付与小额支付的应用比例基本达到了50:50的状态,而内地的市民卡多数仅为99:1。许多人只把市民卡当交通卡用,市民卡相关的商业应用还非常薄弱。
韩明富指出,很多人对市民卡的概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社保卡加交通卡的功能上,这一观念必须发生根本上的改变。真正的市民卡应该是一个立方体,内部叠加的各项服务业不是简单的做加法,而应该是做乘法。“我们必须从单卡盈利向规模化转变,追求规模效应;由常规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变,追求增值效应。”市民卡提供的服务,必须是来自政府和市民的真正需求,而要让市民真正接受这张卡,就必须要做到能够替代其他相关卡片的功能。“如果市民的优惠卡消费可以打8折,那我们的市民卡就不能仅仅打85折。”韩明富说。
市民卡要进行商业运营,还需要考虑项目投放城市的规模。据了解,目前神州数码市民卡项目的合作城市多数都选择在三区两线。三个区分别是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两线则围绕高铁京广线和京沪线展开。“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市民卡运营要看3点,一是GDP最好达到2000亿元~6000亿元,人口大约为300万~500万,财政收入大概是200亿~500亿元人民币。从运营的经济利益考虑,这类城市是最适合市民卡发展的。例如无锡、佛山等地的市民卡建设,都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
而要使市民卡真正做到便民,无论是基于社保卡还是基于城市通卡,都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市民的真正需求。来自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城市通卡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在用的终端数量已经达到60万个,移动POS机数量达到30万个,日交易量达到了1亿笔。技术手段、平台搭建、安全体系建设及运营模式和应用领域方面都已日渐成熟,从最初单一的公交应用模式,延伸到目前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方面应用,应用领域涉及到综合交通、综合缴费,园林、旅游、酒店、餐饮等。“城市通卡之间的互联互通是住建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马虹说,目前,各行业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商的筛选工作已经展开,城市试点工作也已经开始推进,“预计2011年将有15个城市完成互联互通试点,在‘十二五’末要达到60个城市。”马虹说,目前新申请城市通卡的城市已经全部要求加入互联互通范围,未来住建部还将继续加大市民卡互联互通的力度。
每人只需一张卡
“市民卡的最终目标,是老百姓只用一张卡。”扬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福喜曾在采访中强调。这不仅是扬州市的目标,也是其他进行市民卡建设的城市的共同目标。
据悉,8月底,杭州已经开始向手机用户发放手机市民卡,这种SIM卡内置了支付芯片,将传统的市民卡应用与移动应用整合,能够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大大解决了目前“卡种多、充值繁、支付难、信息无”的问题。用户只需携带移动手机,就可以在公交、自行车租用、道路停车、水上巴士、市民卡特约商户等处刷移动手机市民卡进行消费,实现了手机SIM卡、市民卡、城市通卡等多卡合一。
“市民卡的应用范围未来会非常广泛,虽然我们不会在电子钱包里放很多钱,却可以通过解决方案使市民卡和yhk互相关联。刷卡付费时使用的是银行账户,但购物记录会留存在市民卡的信息平台上。”林杨说,通过这一功能,需要时可以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追溯,一旦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得到最完善的解决。
“市民卡和物联网的发展,使感知系统成为可能。例如,我们发现某一销售点的猪肉发生了问题,就能够通过实名制的市民卡在最快时间内准确通知到购买者,快速解决食品安全。这一应用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正在无锡进行推广。”韩明富说。
此外,市民卡在电子档案建立方面还拥有着天生的优势,据了解,目前的市民卡已经有了接触式芯片、磁条和非接触式芯片,存储空间已经足够大,如果再加入基于CA认证的电子签名,市民卡的应用功能将非常全面,可以开发相关的所有应用,至少几十年都不会过时。借助市民卡的发放过程,无锡市就进行了全市市民的指纹采样,并将这一数据存储至系统后台。目前,只有无锡一个城市拥有所有市民的指纹档案。
通过实名制的市民卡,可以把所有人的档案都建立在云端,未来市民办理身份z、申请护照或进行房产买卖时,就不再需要一次次提供纸质身份z明,只要从系统直接读取即可。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的护照续签已经实现了电子档案,市民只要每天晚上10点之前去任何一家照相馆照相,说明是要换护照并留下身份z复印件,一个星期之后就能收到通过邮政投递的护照。这些基于个人信息的服务如果能够与市民卡整合,将为市民生活带来很大便利。目前这些应用在相关技术方面也不存在任何障碍。
编者的话
众所周知,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整个社会和经济都在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动因都寄望于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应用和创新。
“十二五”规划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集中体现,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份纲要性文件。“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词就是“转型”。这其中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型、发展战略的转型、分配模式的转型、产业政策的转型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增长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由此而引发的信息社会、信息架构的转型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将以信息化视角看待“十二五”规划中各项转变的落地,尤其是电子政务领域中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民生工程等内容。本期内容是我们“十二五征程”系列报道之一,敬请关注后续系列报道。
案例
杭州:社保服务一卡通
杭州市民卡是消费支付为一体的智能IC卡,目前累计发放了约240万张,基本覆盖了杭州主城区16周岁以上居民,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发卡范围。目前杭州市拥有遍布小区、办公楼、政府部门、商户的上万台刷卡和自动终端设备,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感应网络。对杭州市政府而言,市民卡实现了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的支持。市民卡还拥有强大的后台系统,建立了连接全市大部分职能机构的电子政务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形成了个人基础信息库。
杭州市民卡的表现形式,是以医保应用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服务一卡通,既可以办理个人相关事务,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也可以作为公共服务的载体,不但可以进行公积金查询,刷市民卡乘坐公共交通还可以享受月票优惠。此外,市民卡还可以作为支付卡使用,未来杭州市还准备开通市民卡账户缴纳公共服务费服务,简化缴费流程。
杭州市民卡还可以作为借书证使用,适用于杭州各大图书馆。市民通过市民卡借阅图书后,图书馆可以对读者个人信息以及所借书籍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市民的群体特征和文化特质,文化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市民阅读习惯进行科学引导,还可以根据不同市民群体的文化需求,针对性地举办讲座、文化演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此外,杭州市还通过市民卡举办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市民卡身份认证、信息记录的功能,将青少年参与的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信息折算为积分,针对办理公交卡、购买票以及政府公益演出门票进行打折,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刷卡信息统计和分析,实时了解、分析青少年课外活动趋向和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性格特征,既避免了纸质票据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又提高了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效率,为优化第二课堂资源配置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也为政府财政对第二课堂参与场馆的补贴提供了决策依据。
无锡:实现互联互通
无锡市于2002年开始组建太湖交通卡,并于同年10月与上海实现互联互通,在全国首创了市民卡互联互通的模式。
无锡市民卡分标准卡和衍生卡两种,标准卡是记名的,衍生卡可以选择记名或非记名。其卡面设计理念是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卡面包括yhk号、社会保障卡号等诸多信息,拥有完善的密钥体系,包括社保、建设部、银行等多个密钥,以及城市密钥体系。
无锡市民卡的特色是使用了二维码,这是目前多数市民卡都没有采用的应用之一。二维码可以存储持卡者的所有信息,从出生打第一针预防针,到一生中做过的检查、进行过的支付,都能及时记录在案。不但可以有效支持医保及社保工作,还能实现网上实名制挂号功能。此外,二维码除了正常的指纹采集功能,还能存储血型信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迅速找到同血型的市民,协助急救。
无锡市民卡工程的建设原则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服务外包,目前服务范围有三类,一是本市的市民,二是在无锡交社保的外来人口,三是政府相关规定需要办理市民卡管理的人口,例如暂住证管理。
目前无锡市民卡的产品构成是一卡,即市民卡;一库,即完整的、可挖掘的数据库;一网,即基于物联网构建的完善服务网;一渠道,即刷卡消费渠道,包括公交卡、出租车、计价停车等。2011年,无锡市的目标是把所有的公交一卡通全部打通,并成立了市民卡研究中心,预计2012年成立市民卡研究院,重点工作是依据同心圆战略,研究市民卡的商务模式。
目前,无锡市民卡已经和上海和苏州市民卡系统全线打通,市民可以使用无锡市民卡在上海和苏州两地自由消费。
扬州:三卡合一
目前,扬州市民卡已经发行了接近70万张,在这个城区居民约为100万的城市,覆盖率达到70%。扬州市民卡拥有一个用于医保刷卡支付的接触式芯片、一个支持电子钱包及公共交通服务的非接触式芯片和一个与合作银行接口的磁条,将医保、小额支付、银行芯片三大功能融于一身,真正实现了三卡合一和一卡多用。这也是目前涵盖服务面最多的市民卡应用。
目前扬州市民卡主要应用于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文化教育、民政优抚、人口计生、住房物业等政府公共管理,社会事业各领域,以及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景点门票支付、车辆安全管理、银联交易、小额电子钱包支付等服务行业。扬州市民卡的最终目的是市民只需要一张卡就能完成医保、公积金、水电气、公园、吃饭、洗澡、身份认证各项应用,下一阶段市民卡将完全覆盖乡镇市民。
扬州市民卡开创了全国首个地级市真正“三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先河,并以此打造出城市综合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在市民卡的背后,所有功能都由强大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平台支持,该平台可以将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打破不同区域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使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得到有效共享,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据悉,扬州市民卡的下一目标是实现省内互通,目前江苏省内包含13个市,由于各地市民卡建设开始时间不同,标准不统一,以及市民对市民卡的接受程度不同,也造成了数据互通之间的困难。
目前,作为建设部全国首批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一,扬州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和GIS共享平台,打造了中等城市数字化管理“扬州模式”;教育、房管、环保、公安、社保、农业等部门(行业)信息化应用在全国范围特色显著;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区域信息化应用各具特色。
高考英语一直是历年两会关注的焦点。2017年,寓言教育集团董事李光宇提出“取消高考英语考试”,一石激起千层浪。2021年两会期间,
93学士中央委员许进提出取消中小学英语的主课地位,不再将英语设置为高考必修考试科目的建议,引起了国民的关注。3月6日,作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救生员没有提出取消高考英语,再次成为话题。
事实上,“高考英语取消”并不是新的话题。近年来多次提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名家等都曾就此事发表过意见。高考英语怎么走?英语系的地位会动摇吗?
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英语考试?小编在最近两次会议上整理了关于“高考英语”的内容,供读者思考。
支援
英语学科地位下降
将英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2017年两会全国人民代表、中国寓言教育集团董事会主席李光宇:
高考英语必须参加考试,再次参加考试,可以为中国家庭减负,减少开支,提高效果
以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丽的10年里,几乎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可以用在英语学习上。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儿童一年要为英语必修课消费16378亿韩元,中国人每年学习英语所花费的钱至少可以投资08个三峡,发射204个神舟飞船。
以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丽的10年里,几乎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可以用在英语学习上。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儿童一年要为英语必修课消费16378亿韩元,中国人每年学习英语所花费的钱至少可以投资08个三峡,
现在好了,有了广电的5G牌照,狗大户国家电网有钱有电,就差一个牌照,700MHz的黄金牌照覆盖资源,全国只要40多万个基站就能把全国覆盖一次,12万基站就能把国家电网所有的电线电力资源业务给覆盖一次,这是移动联通电信所不敢想的。700MHz做广覆盖,49GHz功能类似于GSM中的1800M或LTE当中的D频段,说不定以后再搞一个CA载波聚合技术发展,也不一定,但是,60M带宽,狗大户国家电网绝对笑开了花,我收铁塔公司的电费,然后用这个电费和广电建5G基站,能建的地方我搞铁塔,不能建的跟铁塔共建共用,共建共用的租金直接用电费来抵扣,你铁塔不是想发展什么小区充电宝二次租赁吗,铁塔行业拓展部的想法太low,你基站的电充到充电宝里再卖给小区电动车?你一个二道贩子跟狗大户国家电网比什么?人家的小区10kV居配项目都是政府拨款,懂?
你永远不知道互联网时代的玩法是什么,中国广电的5G网络将是“汇集广播电视现代通信和物联网服务的一个高起点高技术的5G网络,当然前提是要有电费的优惠和狗大户国家电网的资金支持等,你铁塔公司一断电断站,代维就屁颠的拖着柴油机去发电,人家铁塔公司的基站双电表,双开关电源,这种奢华的配置,铁塔公司应该是想都不敢想。杆塔的土建标准,也不是铁塔公司快装站所能比的。现在实际在使用的是IPV4 ,也就是IP地址分为四段您可以用一般的IP地址软件查看到您的电 脑的IP地址,比如28366108 这种格式中每一段的最大数值是256 所谓的IP地址枯竭就是说这些地址已经分配完成,您常常能听到某地的电话号码从七位升级到八位也就是因为电话申请数比较多原来的七位数不够用了 IP地址枯竭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升位,用IPV6的格式就是6段, 满足未来网络的需求 因为IP地址协议的分配关系,实际上和我们目前的贫富差距一样,亚洲因为人口多处于发展中,因此地址显示短缺实际非洲国家还有很多IP地址可分配。 互联网地址即IP地址,是用来标识互联网终端的逻辑地址,具有唯一性,相当于生活中家庭地址门牌号码。现有互联网使用的IP地址是一种名为IPv4的32位地址,总容量43亿个左右!
IP地址枯竭是指IPV4枯竭,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说,IPv4网络地址资源枯竭,对中国网民来说并不会有什么直接感受。面临最大挑战的是运营商。因为没有新地址,意味着运营商只能用新的IPv6地址去建设网络,并让未来使用IPv6地址的新网民与IPv4网络顺利互联。为此,国务院在2003年就批准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包括基于IPv6技术的6个实验网和100个示范项目。名校学子,一出来就自带光环,找工作都是香饽饽,很多单位都会优先录用毕业于名校的学生。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并不是说你进了名校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甚至有名校毕业后出来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有一名网友就吐槽自己的遭遇,称自己是中山大学毕业的,也应该算是排名前十的名校了,为何找工作投简历都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名校学子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各路网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实下面这位网友说的很有道理:还是要看专业个个人实力,中大有进名企的,也有找不到工作的。还有网友称中山大学在广深找工作真是横着走,我就是中大软院本科,真心觉得学校给我的光环不少。楼主如果找不到工作,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了,到底是期望太高,还是自己本身太水?不要以为拿着中山大学的招牌往用人单位面前一扔,就会有人屁颠屁颠的录用你。
随着讨论的深入,有网友就学校的好坏争论起来了。有一名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员工表示:中大至少比武大华科哈工大西交好找工作;在阿里不算很好的学校吧,我也是中大的,感觉中大一年不如一年了;我也是中大的,中大在江浙沪一带没啥名气,出了广东就不太行了。
虽然各路网友的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发帖的楼主只是称自己中山大学毕业,并没有交代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找工作的背景,因为投了一些简历石沉大海就怀疑自己学校的招牌,让人很难信服。
名校虽然能给自己带来光环,但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君不见,每年毕业大学生上千万,名校毕业的也有上百万了,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名企,有一些名校毕业的照样去了小公司,就连清华北大的也有出来卖猪肉的。当然,小编在此不是职业歧视,只是单纯觉得不能以找到工作的好坏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名校毕业一定要找到很好的工作才能证明自己吗?
各位读者朋友,对于此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原标题:2019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技术革新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行业陷入冰火两重天局面
2018年开始,教育培训行业陷入冰火两重天局面。一方面,政策密集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等政策的发布,搅动整个行业市场;另一方面,素质教育、K12教育等多个赛道火热,同时技术革新也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教育培训行业基本概况分析
“教育培训”是“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就业、发展或其他需要而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的有关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的一种短期教育活动。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可分为语言培训、企业培训、IT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少儿培训、课外辅导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等,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培训需求和领域还在不断涌现。
教育培训相对于学校教育,其特点表现为形式灵活、内容多样、针对性强,侧重于满足人们某一特定方面需求,能够快速传授社会或个人所需的各种技术、方法等;而学校教育则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共性教育,授课方式和内容固定化。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产业划分的角度看,教育培训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培训行业对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提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育和增强国家软实力非常重要的措施。
教育培训产业图谱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教育培训发展历程分析:在线教育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教育培训发展共经历4个发展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开放期、转型发展期。
1、萌芽期(1978-1992年)
文革过后,百废待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但这一时期,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仍以计划经济为主,教育培训活动受政府严格管制,社会培训机构数量稀少。80年代后,随高考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兴起一股学历教育培训浪潮,同时随留学政策开放,外语培训班逐渐兴起。
2、发展期(1992-1998年)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热潮中,政府逐渐退出教育市场干预,教育培训市场进入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大受欢迎,职业技能培训也开始起步。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民间教育培训机构快速发展。
3、开放期(1998-2004年)
随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教育培训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淘汰机制,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类短训班、技能班纷纷登场。同时中国加入WTO吹响了国外培训机构进军中国的号角,海外机构不断抢滩中国教育市场,大批以培训为主要任务的公司和国际教育培训服务业巨头如华尔街、英孚等机构陆续进驻中国。
4、转型发展期(2004年至今)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形成了新东方、好未来、昂立、北大青鸟、新华等知名企业,并在市场细分上逐渐形成语言、IT、企业、少儿、公务员、研究生等相应的培训服务市场,国内培训企业从单一的技能教学向综合化培训教育集团企业发展,与国外培训机构形成竞争。此外,在线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
政策强监管,教育培训行业冰火两重天
2018年开始,教育培训行业陷入冰火两重天局面。一方面,政策密集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等政策的发布,搅动整个行业市场,资本市场捂紧了钱袋子,多个赛道进入洗牌期,教育培训上市企业市值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素质教育、K12教育等多个赛道火热,同时技术革新也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2018年我国主要教育培训机构股价下跌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超30%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课外培训进一步受限
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就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强监管下,大批校外培训机构被迫整改关停。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数据,截至2018年10月15日,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0532所,存在问题机构272175所,占比近68%。现已完成整改83510所,完成整改率307%。
与培训机构共同遭遇起伏的还有各类民办学校。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了教育培训机构的概念和类型,并将在线教育纳入规范体系;2018年8月,司法部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改草案)》(送审稿),送审稿的发布,导致上市公司股价大跌,多家教育股跌幅超过20%。
行业市场规范化,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日趋成熟。部分教育机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单一业务到多元化业务发展历程,形成一批教育培训行业领先企业,像新东方、好未来等。随2018年教育培训相关规范政策颁布,行业市场进入洗牌期。无证经营企业被取缔,市场经过规范整顿,头部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由于教育培训机构定位界限比较模糊,而且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为中小型机构,区域分布离散化,导致教育机构具体数量目前未有一个统一衡量标准。但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数量下滑趋势明显。2017年,中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数量为89211所,同比下降44%,2018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数量预计将进一步下滑至8万所左右。
2012-2018年中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数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尽管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数量总体呈下滑趋势,但行业市场投资热度依然不减,K12教育、早教、在线教育等领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热点,市场头部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总体来看,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仍然保持增长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经历一番整合后,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也逐渐稳定在2万亿元左右。2010年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达7800亿元,2013年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2015年之后又一轮爆发式增长。截止至2017年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9795亿元,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达到21775亿元。
2010-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教育培训领跑消费服务投资市场,素质教育、K12教育和早教成为热门赛道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服务市场融资数量尽管略微下降,但是融资规模却呈现上升态势。在诸多细分领域中,教育培训成为消费服务投资领域领跑者。
2019年一季度,消费服务行业共有144起融资案例,同比下降4308%;融资金额达558亿美元,同比上升4679%。其中教育培训行业融资案例数量为75起,占消费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量的52%,融资规模为307亿美元,占消费服务行业融资规模的55%。
值得关注的大额交易包括在线教育公司“掌门1对1”获得35亿美元的E轮融资,这也是K12在线一对一全科辅导赛道迄今为止金额最高的一笔融资。另外,哒哒英语也获得255亿美元的D轮融资,成为该季度的“融资明星项目”。
2019年Q1中国消费服务市场融资数量及金额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教育培训细分市场来看,素质教育、K12教育和早幼教育都是投资市场的重点关注领域。
我国在线教育行业蓬勃发展
在线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发展起来的,在传统的PC时代,虽然出现了网络教育形式,但是真正的所谓在线教育仍然是在2011年左右开始爆发的,这也正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时间点。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01亿,较2017年底增加4605万,年增长率为297%;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为243%,较2017年底增加42个百分点。
根据2019年3月13日腾讯最新发布的《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336亿元人民币,近三年规模翻了一倍。其中,职业教育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2014-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技术革新赋能教育培训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和WIFI、4G等移动网络资源不再稀缺,数字化、移动化的在线学习已成为主流。同时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业务开始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腾讯智能教育解决方案为例,智能教育解决方案能够依靠图像识别技术,识别试卷以及学生作业文本,实现智能阅卷与作业批改;通过AI教育技术深度学习,利用计算机自动对发音水平进行评价,纠错、缺陷定位和分析;通过AI教育技术手段判断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学习效率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营销阶段供语音质检、智能外呼、人脸融合等能力,帮助客户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