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手机业务已经不止是副业了,而是变成和运营商业务同样重要的两大支柱性业务之一。
我们先来看数据,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总收入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
而在这个总收入下,每个子业务线的表现是这样的:
CNBG(运营商BG)收入450亿美元
CBG(消费者BG)收入441美元
EBG(企业BG)收入106亿美元
华为云BU等其他收入25亿美元。
以上四大业务,发展最好的就是消费者BG业务,增长到4315%的占比,2018年预计会超过运营商业务。 华为手机业务发展到底有多好呢?
目前华为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出货厂商,2017年增速为5704%,已经达到了2830亿的收入,出货量高达153亿部,在全球市场份额突破10%。其中荣耀的出货量更是9000万部,占比60%。
5年前,手机可以说还是华为副业。但今天,手机业务成为了华为的支柱,顶起了集团的半边天,也是今后华为增长的第一大动力。
2015年华为手机销量108亿部,销售额1298亿元,占集团总营收(3950亿元)的份额是33%。2016年华为手机销量139亿部,销售额1815亿元,当集团总营收(5216亿元)的比重是35%。2017年华为手机销量153亿部,销售额2360亿元,当集团总营收(6036亿元)的比重是39%。
2015-2017年,华为手机业务在集团营收中的比重逐年攀升。而且2018年这个比重肯定会超过40%。华为手机销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平均单台手机也在快速增长。2015-2017年分别是1201元、1306元、1542元。
2018年华为手机单台手机均价将达到1800元左右。如果今年华为手机发货了达到2亿部的话,全年手机业务营收将达到3600亿元左右。这个营收规模几乎接近2015年整个华为集团的总营收了。
2015-2017年,华为集团营收平均增速为236%,而同期,手机业务营收平均增速却高达348%,比集团业务平均增速快了112个百分点。
在2017年之前,运营商业务是华为最大的营收版块,但2017年其占华为总营收比重首次跌破50%。而且2018年消费者业务收入(主要是手机)将追平甚至反超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最大营收版块。
快速增长的手机销量,是华为营收增长的最大来源。2017年华为营收比2016年增加821亿元,其中消费者业务就贡献了574亿元,贡献度为70%。这种局面未来或许或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目前,华为运营商业务增长很疲软了,而企业业务规模还很小,因此增长的动力源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消费者业务,尤其是手机业务的肩膀上。
从华为最新的财报来看,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1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4%,净利润率为87%。
华为终端云服务生态获得迅速发展,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107万。
消费者业务方面,个人电脑、平板、智能穿戴和电视等获得高速增长,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85亿台。华为消费者业务占比达32%,在华为内部为第一!
为什么说华为手机不是副业?
从华为未来的战略布局来看,目前华为在全球的5G领域中有很高的话语权,而5G网络对于未来的物联网技术有着很大的推动,所以华为推出了“物联网”系统。而华为要想在未来物联网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像手机、音箱以及 汽车 等,这些都是物联网的重要入口,也就是会说,要先把华为手机的用户提起来,目前全球华为手机用户超5个亿。所以说华为手机是占有极高的地位,现在业内已经有不少专业人士把华为看作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通信公司!
为什么说华为手机是副业?
怎么说呢?看一家公司的业务线在公司内部地位,一方面看营收占比,再一个就看战略地位。虽然现在华为手机很强势,但就目前华为的布局来看,华为手机算不上主导,因为很多人说华为并没有围绕华为手机去布局,像电池,屏幕,内存等华为都没有战略布局。
从任正非的战略构想来看,华为与M国的下一个战场在物联网领域,而物联网领域讲究的是芯片与系统,而华为在这个点上有着重兵布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华为手机并不算是华为的主力方向!
结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做生意也一样,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就连苹果公司也会从硬变软,我们相信,华为也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从19年半年报来看,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已经成为大头了达到 55%。
但为啥总说手机是副业呢?
首先,华为的起家,就是运营商业务。这是基础,这就好比阿里如果有一天,云服务营收超过电商了部分,但对于阿里来说,电商仍是其根本业务。
第二,对于华为来说,手机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成为一个重点业务。也许,未来有一天,就会有别的新业务来替代手机业务。
第三,公司的业务核心业务,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亡。手机业务做的很好,但国内还有很多手机厂商,活的也挺好,及时华为不做手机了,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也没有多大。但运营商业务,华为是真老大,不可替代。
总结
9年半年报来看,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已经成为大头了达到 55%。
但为啥总说手机是副业呢?
首先,华为的起家,就是运营商业务。这是基础,这就好比阿里如果有一天,云服务营收超过电商了部分,但对于阿里来说,电商仍是其根本业务。
第二,对于华为来说,手机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成为一个重点业务。也许,未来有一天,就会有别的新业务来替代手机业务。
第三,公司的业务核心业务,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亡。手机业务做的很好,但国内还有很多手机厂商,活的也挺好,及时华为不做手机了,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也没有多大。但运营商业务,华为是真老大,不可替代。
总结
公司核心业务,是战略性,不是从短期的营收来确定。那怕是副业超过了主业的营收。
主业就是那个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为你赚钱的业务。这样才能保持,发展新的业务。
资料显示,华为的业务有三个主力领域,一是通信设备,二是手机业务,三是解决方案。2018年,华为手机营收预计为3500亿元,占比总营收4787%,不仅比2017年大幅提升,而且几乎占到了总营收的半壁江山。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一个副业能有如此表现,那肯定也不能算是副业了,而应晋升为主业了。
华为做智能手机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最开始的时候,华为其实是做运营商贴牌手机的,但是自从余承东接手华为手机之后,对于华为手机来说是一次新生,其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华为手机有了巨大的变化,由之前的副业逐步变成了主业。
此外,手机业务成为华为主力产品已是不争的事实了,有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卖了206亿台手机。在IDC公布的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数据中,三星、苹果及华为为前三强,销量分别为:2923亿台、2088亿台、206亿台,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华为已然非常接近于苹果的销量。如今华为手机已位列世界排名的前三甲,若是再把手机业务称为华为公司的副业,这显然也不附合实际情况。
2018年华为手机单台手机均价将达到1800元左右。如果今年华为手机发货了达到2亿部的话,全年手机业务营收将达到3600亿元左右。这个营收规模几乎接近2015年整个华为集团的总营收了。2015-2017年,华为集团营收平均增速为236%,而同期,手机业务营收平均增速却高达348%,比集团业务平均增速快了112个百分点。从华为手机的业务增速来看,也可担当主业的角色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认出手机是华为的副业呢?一方面,华为在通信设备和5G领域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并且走在了世界通讯 科技 领域的最前沿,特别是5G标准也是由华为公司来制定,华为拥有90%的5G专利技术,这无疑为中国人在世界先进 科技 领域争了光。
另据华为官方人士透露,2018年,1万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拿下了26个5G商用合同。此事或多或少掩盖了华为在智能手机业务上迅猛发展的骄人战绩。早在2013年华为在世界500强榜单中超越爱立信,已在通信设备这个领域显示出超强的竞争势头。而目前华为又开始布局6G网络,而华为的手机业务仅是其未来一个通讯终端业务而已。
另一方面,在业内人士的心目当中,华为的通讯设备和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还获得了更多的专利技术,而华为的手机业务只是从2015年才在集团营收中比重快速攀升,直至2017年还占集团总营收比重的39%。到了2018年华为的手机业务才占总营收4787%。要说华为手机业务逐步进入主业的位置,也是去年的业绩才算刚刚够资格。
华为手机营收业务占比并不算低,2018年已经接近集团一半的收益了,而且华为手机业务已经排名世界智能手机销量的前三名,再将其称之为副业就有点不合时宜了。但是,华为手机业务,与其通讯设备、5G技术的光环相比,还是相对黯然失色的。毕竟,通讯设备和5G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 科技 的最前沿,再加上华为手机业务也只不过去年才刚刚步入主业的位置,相信华为手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总之,华为手机业务起步较晚,却发展较快,已是不可忽视的业务了。
好些网友说,手机业务只是华为的副业。但这个 手机类业务 副业在2017年华为公司的营收占比中已经达到了393%,营收额为 2372亿人民币。而华为公司总 营收为6036亿,但主业通信设备类业务营业额为2978亿,占比493%,还没有过半。
唔,把副业做到了全球第二也很少见吧。按照这个趋势看下去,现在已不能再说手机业务仅仅是华为公司的副业了,也当看做核心业务。 副业,仅是过去的说法。
按照现在的数据推算,在2018年度结束后华为的手机业务营收有可能占比超过45%,将再次实现飞跃。
而华为的传统通讯业可能就会在5G来临时短暂爆发一波,这波爆发后在遥远的6G到来前这个行业将会低迷很长一段时间。
未来更多的市场可能来自于物联网。不仅是华为,很多国外巨头也纷纷在物联网发力。 而华为的手机业务刚好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毕竟手机可以看做是移动终端的代表。
在物联网时代正式步入正轨的时候,说不定华为的这个“副业”变成“主业”也不一定。有一点就是量虽然上去了 但 华为还需解决手机产品的利润问题,在这点上也要同步增长才行。
2019年华为的也务已经遍布了世界各地近170多个国家,为世界30多亿人提供网络服务,华为的业务分为三块,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2015以前,华为手机因为还没有在手机芯片上有所突破,此时华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运营商和企业业务上,仍然采用自研低端芯片坚持使用自主研发的芯片,所以华为的手机甚至不如小米出名,因此在低端手机上和小米、OPPO、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另外手机是华为掂量再三才进入的行业,所以才有了华为手机是华为的副业一说,在那个时候也确实如此。
先看看华为的增长历程:
2015年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1,291亿元。
2016年销售收入5216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1798亿元。
2017年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消费者收入收入2830亿元。
2018年销售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3489亿元。
当2015年当华为超越思科、爱立信、诺基亚的时候,在通信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的华为就看到了运营商业务已经出现了发展的天花板,不得不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华为也看到了手机作为一个副业,虽然比不上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却也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把能够稳定增加消费者业务的手机行业列入了发展的重点,直到余承东接手华为手机后,给花为手机带来了新生。到了2018年、2019年度,华为又不断加大5G、芯片、智能手机终端等面向未来的研发投入,终于结出硕果,继华为麒麟980芯片实现突破后,2019年又发布了超过高通855芯片的麒麟990 5G芯片成为世界第一款真正的5G芯片,华为手机也成为世界第一款真正的5G手机,华为手机终于转正成为转正的主业,成为超过华为运营商业务的第一大业务板块。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PO)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度,华为向该机构提交了5405份专利申请,在全球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一。另外随着华为在通讯领域的不断壮大,也担负起自己的 社会 责任,利用自己的专利优势,与中国移动、联通、中兴等企业一道为中国手机走出过门保驾护航,
随着华为在5G技术、高端芯片以及通讯领域全面的技术突破,在2019年陆续推出了mate30系列手机,mate x5G折叠屏手机,而且mate30系列手机上市后销售火爆,大有超过苹果和三星的节奏和气势,大家是不是觉得应该“华为手机是华为的副业“这样的说法改过来了,斗转星移,不客气的说现在华为手机是华为第一大主业。
大家都同意吗????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不管华为的手机营收占比是多少,手机都永远只是华为的副业。
华为起家于运营商业务,在通信业中多年投入巨资研发,现在已经成为了通信制造业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企业,在最新的调查报告中,华为的通信设备占比是全球的28%。
虽然华为的手机业务的营收也在不断的创下新高,在2018年销售了超过2亿部手机,但是华为的根还是在通信设备制造上。
华为多年来投入资金研发,在通信领域不断壮大,也是成为了中国通信业“专利保护伞"中重要的一部分,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信科等通信业企业一起给中国的手机厂家出海之路保驾护航。
从中国通信业的角度而言,也是从中国的发展而言,主业放在通信制造业上的华为,才是重要的华为。这是使命,也是华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通信领域中,手机仅仅是作为移动通信领域中最末端的终端存在,在整个网络中只占了非常小的一块。
虽然手机也有很大的销售额,也有不小的利润,但是就重要性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并不重要的,至少暂时是如此。
而手机里的某些 科技 ,实际上是和移动通信技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说华为之所以手机可以做到今天,完全是移动通信领域不断研发的"副产品",是一个意外之喜。
而在华为公司内部,也有"主航道"的传闻,也说明了华为的重心也是在通信业本身更多,而不是主要精力在手机这个产品线上。
总而言之,中国的通信业需要一个主业是"通信设备制造"的华为,而不需要一个主业是"手机"的华为,孰轻孰重,华为还是拎得清的。
看一块业务是副业还是主业,不是看他的营收占比,而是看业务在公司的战略地位高低。
华为的企业文化是构架万物互联, 华为的核心在于通讯技术,而手机,智能家电等都是服务于这个核心,实现这个愿景。任正非前一段时间还在强调,华为的核心技术是5G技术,美国要制裁华为也是因为华为的通讯技术发展太快了。
华为如果手机是主业,为什么不去重点围绕手机去重点战略布局?电池,屏幕,内存等华为都没有战略布局。手机里为什么单单重点布局SOC呢?并且一定要突破基带呢?苹果CPU很厉害,GPU不是差,是做不了呢?华为的核心还是通讯,华为的重点还是在信息的处理。手机收集亿万消费者的信息,GPU将,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CPU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计算,调试,解读等等,然后再通过通讯基站进行传输,传输给另一终端。对信息处理关键的技术华为就要战略布局。
华为布局智能家电,他的目的不在卖电视,智能音响等,他的目的还是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所以华为的IOT战略和小米最大的不同就是:华为的智能家电芯片,系统一定要是华为自己的,他给你提供的不是电视这个硬件,而且信息处理,传输这个服务。所以跟信息处理传输无关的东西,华为不会重点战略布局,芯片,系统,基站等。而与硬件相关,和信息无关的,屏幕,整机,PBC等等其他的东西,华为不Care。
最后说一点:华为手机业务的老大,余承东。在华为内部地位,应该排不进前5。为什么?按理华为终端业务营收,利润都是第一大了啊?为什么?因为战略地位不是最高。
(老余至少排在任正非,徐直军,胡厚昆,梁华,郭平,孟晚舟之后了)
这说法是错误的,华为手机现在是,未来更是华为的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才是副业!
华为2018年完整的年报还未出来,我们就来看看2018年初华为定下的销售目标吧!当时华为预定的全年销售目标是1022亿美元,同时各大业务板块的营收目标分别为企业业务(EBG)106亿美元,运营商业务(CNBG)450亿美元,消费者业务(CBG)441亿美元,剩下的归入其他之中,其中云服务为25亿美元。
从以上制定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出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两者的金额差距很小,仅有9亿美元的差额,在整个盘子中占比4315%,而消费者业务其实也就是手机等这些终端产品,那由此可见一个营收能达到4成以上的业务绝不再是一项副业。
华为在 2019年会上透露了2018年实际营收是1082亿美元,同时也宣布可2019全年的KPI,营收目标1259亿美元,其中消费者业务营收650亿美元,运营商业务441亿美元,华为企业168亿美元。
如此按照这个2019年的营收目标看的话,消费者业务已经成了主营业务,比重远超了其他三块业务体系,占比已经达到了516%,超过了整体的一半还多。对于手机销售目标,2019年是25亿台,2020年达到3亿台。
由此可见,华为手机现在早已是华为的主营业务,而原先比重较多的运营商业务处于下滑状态。华为在手机这块已经投入巨资进行研发,麒麟芯片,5G基带以及相关的5G技术等,这些也都预示着华为对手机业务绝不是仅仅把它当作副业来看待的。
因此,华为手机不再是副业!
华为是中国顶尖的信息通讯科技公司。华为旗下手机业务在2019年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二。华为获得的5G商业订单也领先各大竞争对手。3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20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华为的营业收入以及利润都取得了增长。华为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8,914亿元,净利润为646亿元。尽管华为的营收增速有所放缓,由于2020年是处在极端困难外部环境背景下,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2020年,华为遭到外部的极限制裁,不允许任何使用某国技术的芯片企业向华为供货。华为的芯片来源直接被切断了。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旗下荣耀品牌也被迫出售。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在2019年位居世界第二,到2020年第4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只有3,300万台,同比下跌41%,市场份额跌出了世界第4位,排名位居世界第六。尽管华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其消费者业务总体还是增长了33% 。
第二,在华为公布的2020年财报中,也存在很多新的亮点。在主要的手机业务以及5G通信业务之外。华为云业务取得不错成绩,增速达到168%,成为华为企业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
华为也在积极拥抱物联网,布局造车行业,为智能造车企业赋能,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车联网,移动芯片,自动驾驶技术,车载 *** 作系统等各个方面,积极开拓华为在物联网时代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与华为展开合作。首个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智能汽车,也将在4月发布。可以预计美国的极限制裁无法遏制华为,华为必将王者归来!
神州信息000555上市公司携手华为,共同承接研发国家级物联网项目。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神州信息000555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制定的参与者2016年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华为在中国解决方案领域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与华为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软硬件适配方面都有深入的合作2019年,公司与华为联合推出“银行关键业务系统联合解决方案”和“云化开放银行联合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安全与能效的平衡。与华为联合推出“物联网联合解决方案”,持续研发物联网在智慧园区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公司的应用软件已在金融、政府、农业等领域与华为基础软硬件环境进行适配和测试,效果良好。华为是信创领域的核心厂商之一,也是公司在信创领域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华为兼并:2019年,华为收购了意大利电子设备制造商Sistemi2010SpA。这次兼并为华为在欧洲市场扩大业务提供了支持。2019年,华为收购了英国芯片设计公司(CSP)Neul。该公司拥有在物联网领域具有领先技术的专利和知识产权,这次兼并为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支持。1、兼并的特点有市场拓展:华为通过兼并外部公司,可以更快地进入新的市场和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2、技术提升:华为通过兼并拥有技术领先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资源整合:华为通过兼并可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MIT提出,是指依托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可交换和共享而形成的网络。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基于移动通信网来部署物联网业务应用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在此基础上的网络架构和商业模式,不但可以依托通信网扩大物联网应用范围,而且可以规避网络投资风险。
国人眼里,芯片是卡住华为脖子的唯一枷锁,华为芯片制造成功,华为手机等就可以再次腾飞了!其实谷歌的GMS帝国同样可以锁死华为手机、华为的出海,华为HMS的突围同样会惊心动魄!
一、背景
HMS(Huawei Mobi l e Servi ce) 是华为云服务开放能力的合集, 由核心应用与API 组件构成。包括HMS APP、鸿蒙OS等等。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 是谷歌基于开源Android *** 作系统设计的一套应用程序和API 的集合。
201 9 年 5 月, 谷歌公司响应美国政府“实体清单”, 禁止向华为手机提供 GMS服务,华为 mate30被限制使用预装 GMS,华为首次向全球发布 HMS 并全面开放。假设华为没有HMS、没有鸿蒙OS,华为将不能生产新的手机,包括国内。谷歌的威力同样巨大!
二、谷歌的GMS数字帝国
GMS 是谷歌应用程序和 API 的集合, 包含安卓 *** 作系统、 Gmail、 智能语音助手、 谷歌搜索、谷歌地图、谷歌翻译、 Youtube、 Google Play。
Google Play谷歌最大的流量入口,2012 年至 201 8年, Google Play 应用总下载量接近 3300 亿次, 用户总支出超过 850 亿美元,年收入近250亿美金。美国成年人群中,73%的人使用 YouTube, 位列所有软件第一。谷歌地图覆盖人数达 1 54 亿,远超其他同类应用程序。Gmail市占率为 27%,仅小幅落后于 iPhone 邮件的 29%,位列第二,大幅领先于其他邮件客户端。
截至 2019年在移动端 *** 作系统中,谷歌安卓占 7485%,大幅领先于苹果 iOS 的 2294%。
谷歌GMS的应用程序、安卓系统为其带来巨额的流量及收入,庞大的用户群体、极致使用体验为谷歌建立用户壁垒,构筑起谷歌强大的数字生态帝国。目前大众消费数字模式由谷歌、苹果构筑,经过这几年拼搏华为在国内市场构筑了第三生态,但在国外谷歌的地位无法撼动。国内的手机、APP、 游戏 、社交软件必须在谷歌的航站楼内,遵循谷歌的数字规则,放飞自己的业务,从而获得流量、收入。因此我们就会理解小米、荣耀手机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只能安装安卓 *** 作系统,加入谷歌GMS生态了。
三、华为HMS生态超越
中国的手机、APP产业是建立在美国的生态基础上,对中国来说存在巨大的战略风险,华为HMS成为第三种生态系统,鸿蒙OS虽然对其他厂家手机来说只是备份,但意义巨大。
华为HMS如何突围?其实华为给出如下答案: 1+8+N战略。其中“1”代表手机,是核心;“8”代表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镜、手表、车机、耳机;“N”代表外围智能硬件,涵盖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 健康 、影音 娱乐 、智慧出行五大场景模式。
1、在华为手机受限情况下,华为HMS 对标谷歌 GMS 生态,在地图、支付、搜索引擎、云盘等核心应用领域加以完善 。华为芯片问题一旦解决,每销售一部手机都会是对 谷歌 GMS的替换。
2、华为HMS与 鸿蒙OS已构筑 物联网生态。华为鸿蒙OS平台已进入 600 个家电品牌, 覆盖 3000 余款产品,积累 5000 余万用户。 鸿蒙OS 已获得超过20家硬件厂商、280 家应用厂商参与生态建设。
3、华为HMS与 鸿蒙OS进军 行业应用, 鸿蒙OS成为 行业应用终端 *** 作系统,HMS为行业应用终端提供应用服务。
4、是智能 汽车 、智慧出行是下一个大众消费巨量市场,华为HMS、 鸿蒙OS、 汽车 芯片可大显身手, 在车机 *** 作系统、智能座舱构建HMS生态。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物联网、行业终端、智能 汽车 等新兴大众消费市场,中国的厂家一定会选择中国的华为 鸿蒙OS,而不选谷歌的 Fuchsia。 截至2021年底,华为终端全球月活用户超过73亿, 鸿蒙OS设备总量达到335亿台(其中华为设备数超过22亿),华为HMS、鸿蒙OS前景光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