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工保网

10万亿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工保网,第1张

湾区(Bay Area)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纵观 历史 ,横观世界,不难发现沿海湾区往往聚集了发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基于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发展优势,如今 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在内的城市群,其 GDP已在2017年突破10万亿元 。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接力《珠三角规划纲要》,将指引该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无论是建设湾区,还是要实现经济腾飞与跨越式发展,都需 基建先行 。早在发改委2017年7月发布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联”便被列为了合作重点领域之首。此次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更是明确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发展目标:到2022年,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纲要》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一系列的基建计划,将给建设领域带来哪些利好呢?

1

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因此 交通基建 将成为大湾区早期的重点建设任务。《纲要》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 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 ,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结合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广州与珠三角各市 1 小时通达”目标,交通基建领域无疑会在区域建设中最先受益。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口粮”, 能源转型 也是大湾区引领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运的安全和稳定列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石油储备基地、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另外受益于“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绿色建筑 也将蓬勃发展。

水利 即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是大湾区克服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必过难关。《纲要》提出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这为以 海绵城市 为代表的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打开了政策大门。紧接《纲要》发布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也设立了十类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大力鼓励海绵城市建设。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在《纲要》发布以前的半年内,共有32家券商对18家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上市公司进行了87次调研,其中被调研的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装饰等热门行业。不难推断, 地产产业 将借助大湾区的人口集聚效应逐渐向好;基建、房建发展也将带动 建材以及机械设备 需求的大幅上升。

2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 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成为焦点:围绕“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要想厚积薄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先行。《纲要》提出要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作为 5G 物联网 的基础协议, IPv6 的政策推进也为5G(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政策强心针。

被誉为“千年大计”的粤港澳大湾区,其目标对接世界三大湾区,自然要建设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与 互联网、大数据、BIM技术、人工智能 等深度融合,构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此外,为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纲要》还在第三章第二节明确“完善 市政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的目标;为打造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纲要》在第四章第一节中提到“支持 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 、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纲要》在第八章第三节要求“完善滨海 旅游 基础设施 ”。

《纲要》发布前的2月13日,深圳前海自贸区举行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749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纲要》落地的次日,东莞市也宣布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动工,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34亿元——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打开的广阔市场,建设领域将再上一个台阶。

第一,为用户提供无界的产品与服务。这里“无界”的含义是指产品与服务非常丰富,且可以根据用户衍生的新需 求不断拓展。这种丰富性可以通过生态中的品类 / 行业的数量来进行衡量。第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 除了提供无界的产品 / 服务,成为物联网生态品牌还意味着品牌要能为用户提供三种重要的价值利益点:无缝整体、定制化 / 客制化及持续迭代。第三,使用户成为品牌的终身用户。从用户视角看,想要被称为生态品牌,还要让用户乐意成为品牌的终身用户。在这里,“终身用户”是指始终对生态保持高粘性的用户,即拥有高体验度、 高共创度、高推荐度和高关联购买的用户。终身用户不再只是消费者,而是同时成为品牌的产消者、首席体验官和首席推荐官。——摘自凯度、牛津大学、海尔共同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

本人从事物联网应用方面,给你简单的说一些,详情可关注微信订阅号:正也物联(ID:hnzy_2014)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展区:
RFID技术及智能卡:RFID标签芯片、RFID标签天线、RFID标签天线生产设备、标签卡或RFID标签成品、RFID制卡及封装设备、RFID标签自动检测设备、RFID读写器芯片、RFID读写模块、RFID读写器、RFID天线、RFID手持终端、PDA、车载读写器、RFID中间件及RFID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IC卡、IC卡及模块的生产与材料、IC卡的凸字印刷、层压和模压、IC卡的个人化图像身份识别、IC模块封装、PVC卡、塑料卡、PET卡、可重复打印卡以及各种记忆材料、检测的IC卡技术及设备、薄膜等;
自动识别及条码技术:不干胶标签,耗材,生物识别技术及产品,语音及图像识别技术及产品,DCR及光电识别技术及产品;一维条码打印机、二维条码打印机、手持式条码扫描器、平台式条码扫描器、碳带、条码色带、条码碳带、标签、一维、二维条码标签设计软件、指纹识别系统、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等;
软件与系统集成:设备软件、中间件软件、平台软件、应用管理和服务软件、 *** 作系统、网络集成、多功能集成;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以及服务解决方案、超计算、云计算终端用户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云应用产品等;
物联网示范应用:物联网在工业、安保、交通、环保、家居、医疗、电力、物流、农业、水利、市政、汽车、航空、图书、矿业等行业和领域的示范应用
智能城市展区:
智能交通:智能停车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信号与控制设备与车辆定位系统、车联网等;
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住户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管理监控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系统)、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宽带、电视、电信、控制网络、家庭网络)智能家居等;
智能医疗设备:体征监测设备等远程医疗设备、手术辅助机器人及新型医疗仪器等。

简单的说,就是内部模块不断组合变化,但外部稳定并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物联网时代多变的行业环境下,将依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场景方案,吸引各方共创共赢,加速智慧家庭落地普及。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感知,把众多用户的小痛点、小需求聚合成快速变现的大市场。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45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