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如何改变未来战争面貌

5G将如何改变未来战争面貌,第1张

来源:中国青年报

据美国C4ISRNET网站7月15日报道,6月24日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5G的研究报告(非密版),该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部通过整合5G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巨大好处,并给出六项研究结论和十条建议,为国防部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

该项研究始于2018年11月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成立5G技术国防应用工作小组,其任务就是秘密评估5G潜在的军事应用,为国防部发展5G提供决策参考。可见,5G技术不但有广泛的民用前景,也具备相当大的军事潜力,是一种足以改变未来战争面貌的科学技术。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等特性,一旦应用于军事领域,可大幅提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性能,增强数据传输处理效率,提高指挥控制能力,还可充分释放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军事物联网等颠覆性技术的战争潜能,加速智能化战争演变进程。

5G应用较高的通信频段,数据传输速率得到大幅提升,其峰值速率可达10Gbps~20Gbps,是当前4G的20倍,不但可以提高战场各类数据的传输速率,加快OODA循环速度,还能创新信息应用模式,提高指挥控制效率。如指挥员可以由当前被动的接收态势数据,转向主动调阅不同视野下的战场态势,还可将决策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传输至作战部队。

5G技术可同时为每平方公里百万量级的终端提供互联服务,相比4G千余台的设备连接容量,能力大幅跃升,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连接节点越多,网络就越有价值。”5G技术这种超级链接能力为战场上海量作战平台和单元的互联提供了基础保障,有望突破当前战场通联系统的容量瓶颈,形成万物互联的战场态势,激发作战体系的复杂系统涌现能力。

由于采用自包含集成子帧、可伸缩传输时间间隔等技术,5G技术传输延迟显著降低,最低可达1ms,实现真正的秒传,5G的超低延时特性,为时间敏感型和对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军事应用提供了可能,如智能平台自主交战、无人系统远程 *** 控等,在进一步提高作战精准化的同时,推动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方向加速演变。

美国一直高度重视5G的军事应用,将其视为改变未来战争的关键技术之一,2018年12月,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题为《5G技术将重塑创新与安全环境》的报告,将5G定义为新军事能力的基础技术;2019年4月,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委员会发布题为《5G生态系统: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的报告,全面分析了美国国防部发展5G技术的重难点问题和安全挑战;6月12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发布《5G移动通信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报告,指出5G 技术在自动驾驶、指挥控制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等领域具有巨大军事应用潜力,还可以实现“蜂群”等新作战概念。同月,美国国会武装力量委员会提交的《2020财年授权法案》,强调要重视5G对未来作战的支撑作用,要求国防部尽快制定一份将5G纳入武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军方对该技术军事应用的研究,并计划于下半年开展相应的军事用例实验。

关于5G在未来的应用,国际电信联盟在相关白皮书中规划了3大应用场景,即超强移动带宽eMBB、海量设备物联mMT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连接uRLLC。将这3种场景映射到军事领域就能初略描绘出5G是如何改变未来战争面貌的,其中典型的应用场景有以下几个。

第一,基于“5G+VR”的军事训练。虚拟现实系统是未来作战人机交互和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超高清视频数据的无线传输是影响其推广应用和体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5G可大幅提升虚拟现实系统的实用性,高清画面和交互信息可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用户,使受训人员仅需穿戴头盔和必要的武器装备就能参与训练,摆脱背负式计算设备、各种线缆和训练场地的束缚,真正做到贴近实战,还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部队,组织在同一虚拟环境中进行大规模战术、战役级训练,提高效费比。韩国陆军士官学校2018年基于5G技术研发的综合战斗训练系统,已于今年开始投入使用,其目标就是为学员提供类似《头号玩家》的虚拟现实训练场。

第二,基于万物互联的指挥控制。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随着作战空间/领域的扩展、无人系统比重的提高和智能武器装备的增加,未来战场的作战节点将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些节点具有异构、智能、泛在等特点。通过5G技术的海量设备物联和异构网络整合能力,可以将这些节点融为一体,形成“人+机+物”互联互通的战场物联网。借助战场物联网,指挥员可对目标进行实时侦察、识别、跟踪和预警,实现感知快、研判快、决策快、行动快,发现即摧毁将成为可能;还可实现对各作战单元的高效组织、精准控制和及时调整,以及计划外的自主协同,最大程度发挥体系作战能力。

第三,基于边缘智能的无人作战。极低时延下大量数据可靠传输是制约无人系统大规模作战应用的重要因素,如果时延不能控制在几毫秒以内,无人作战系统在缺乏指令数据的控制下,很容易造成误击、失控等意外事故。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等特性,可保障人类对无人系统的可靠控制,并通过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推动无人系统的作战应用。

一方面,5G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消除智能云端与边缘通信的延迟问题,实现云端智能的边缘赋能,为无人作战系统提供高效的智能化数据传输服务,提高自主作战能力;另一方面,5G技术保障了大规模集群节点之间的近实时信息交换能力,提高了无人集群、人机混合和集群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法国空客公司的天空网络和美日HAPSMobile 公司的空中基站项目,其目标就是利用平流层的高空气球或无人机,建立持久、安全的5G网络,以支持未来可能的应用。

5G是面向民用的移动通信技术,民用市场是其发展重点。现有的民用5G技术并不能直接支持军事应用,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真正发挥其军事应用潜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考虑到这一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可能影响,世界各国均在对其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研究论证,希望取得突破赢得先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军事领域的挑战。(张玉军 袁艺 周小程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市场调研情况、物联网行业前景及现状怎么样物联网市场得益于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的不断丰富,物联网应用场景迎来大范围拓展,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家庭、个人信息化等方面产生大量创新性应用方案,物联网技术和方案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加速。

物联网市场调研情况、物联网行业前景及现状怎么样物联网市场得益于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的不断丰富,物联网应用场景迎来大范围拓展,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家庭、个人信息化等方面产生大量创新性应用方案,物联网技术和方案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加速。物联网的来临使得“万物”都产生了上网的需求,但物联网产业链条十分冗长,从行业客户发展的必要情况来看,他们的优势集中在自己所深耕的垂直行业中。

2022物联网行业报告及市场浅析

目前物联网通信能力已经在过去2G、3G、4G的基础上得到拓展,诞生了更加符合物联网连接需求的NB-IoT、Cat1等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以不断积累与升级,产业链也逐渐完善和成熟,加之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等周期性因素的驱动,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领域和行业交替式地不断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物联网行业整体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可以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 行业产值、增长率分析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值大约15万亿美元左右,其年均增长率接近23%,预计2021年以后物联网增速有望达到30%,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将达到30万亿美元的体量。

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和创新开发最多的国家,中国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已完成5G基站超70万个,预计2021年年产值超27万亿人民币。 此外物联网产生344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同时还会降低1770亿美元的经营成本。

物联网的关键核心优势是实现万物互联,因此车联是物联网发展重点,以车联网为例,2025年5G联网车辆将超过6千万,100%新车都将连接网络,车联网市场空间无可估量。

物联网 市场规模

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和创新开发最多的国家,中国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已完成5G基站超70万个,预计2021年年产值超27万亿人民币。此外,2020年物联网产生344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同时还会降低1770亿美元的经营成本。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已经在提高全球主要工厂的性能指标,并将生产率水平提高40-60%。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物联网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达23%-26%。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启之年,将迎来发展新时期。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136万亿美元,物联网产业力量不断丰富。当前,全球物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

《2022-202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物联网报告对我国行业的供需状况、物联网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挑战、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建议、物联网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物联网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物联网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各国已经成为战略共识。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分别增加到1500亿元、1000亿元、1100亿元和650亿元。
物联网在我国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市场规模很大,行业增长速度也很快,行业前景十分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54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