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
关于楼主所问,老向认为物联卡流量的计费方式如下:
1、按照卡付费方式和卡的套餐模式收费
(1)单卡预付。可分为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如果设备的单卡月流量起伏较大,就适合用单卡预付的方式。
(2)共享流量池。适用于设备总体流量的需求大,不同的卡流量应用差别较大的情况,可以通过开通共享流量池,来实现流量费用节省。提示一下:流量池共享功能属于集团客户(大客户)才能订购的产品,原则上同一集团下物联卡成员数原则上不低于500张时才可办理。具体请咨询物联网卡的代理商。
2、按照物联网卡流量大小进行收费
在物联网行业里,卡流量可分为大流量(≥1024M)、中流量(150-1024M)、小流量(10-100M)。一般来说,物联网流量需求的大小与行业和设备有关:
3、测试期和沉默期的计费方式
测试卡是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测试卡,一般只有几十M,到期自动停卡。测试期的时间是和物联网卡代理商协议,时间不一。至于收不收费,也需要和代理商协议。
物联网卡开卡后,有一定时间的沉默期(一般为六个月),过了这个约定的时间后,物联网卡就可以自动计费。现在不管是测试卡的套餐设定,还是沉默期的时间设定,一些比较大的代理商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4 定向流量和非定向流量的计费方式
物联网卡流量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定向流量和非定向流量(也就是通用流量)。一般定向流量资费较低,不过其应用范围会严格受限。加油包、安心包和闲时包内包含的流量都是指全网通用流量。用户订购定向流量套餐后,若出现非指定APN的话单,按照标准资费计费。
更多物联卡知识,请百度搜索“老向聊物联卡”大量免费视频供您学习!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江苏人,在上海读的大学,毕业之后来到无锡,在无锡就业五年。因此不客气的说,对无锡还是非常具有发言权的!无锡,江苏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2018年无锡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8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四名(其他统计口径也有无锡超过长沙位居全国第十三的,长沙近些年的GDP统计,一直很奇怪)。下面我列举了GDP前三十强的城市,我们可以发现除排名第29的常州,无锡以655万的人口,倒数第二。一方面说明无锡的富裕程度,以655万的人口,462747平方千米的土地创造着令人艳羡的GDP,与此同时,人口也同样决定了无锡的天花板,决定了发展的上限。
1上海32679亿元,同比增长66%(人口:2418万)
2北京30320亿元,同比增长66%(人口:2171万)
3深圳(广东1)2469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253万)
4广州(广东2)230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1450万)
5重庆20363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3372万)
6天津18809亿元,同比增长36%(人口:1557万)
7苏州(江苏1)18597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1068万)
8成都(四川1)15342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05万)
9武汉(湖北1)14847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112万)
10杭州(浙江1)1350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949万)
11南京(江苏2)128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50万)
12青岛(山东1)1256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929万)
13长沙(湖南1)11527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00万)
14无锡(江苏3)11438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655万)
15宁波(浙江2)1074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801万)
16佛山(广东3)10550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846万)
17郑州(河南1)102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12万)
18济南(山东2)8862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870万)
19泉州(福建1)8467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865万)
20南通(江苏4)8427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731万)
21西安(陕西1)8349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1255万)
22东莞(广东4)83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832万)
23烟台(山东3)8006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706万)
24福州(福建2)7856亿元,同比增长86%(人口:766万)
25大连(辽宁1)7825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702万)
26合肥(安徽1)7822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03万)
27唐山(河北1)7159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1024万)
28长春(吉林1)708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49万)
29常州(江苏5)705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520万)
30哈尔滨(黑龙江1)7002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1093万)
无锡的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之前,无锡在全国6个主要工业城市中,产业工人数占第二位,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广州,居第三位,资本总额居第五位。无锡在棉纺织业、交通运输、面粉、大米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第二个阶段是1978到2007年,由于无锡底子比较好,且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 社会 飞速发展,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第三个阶段是2007-2016年,这十年起始于太湖蓝藻事件,环水污染问题一度让2000多件工厂关闭或迁移他地,无锡也进入了失去的十年。另外还有无锡本地人口中所说的某某领导不作为所致。最后就是2017年无锡以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等行业为首,有明显复苏!
至于无锡的增长潜力, 我个人不太看好。中国的城市发展,政治因素是占据第一位的,尤其建国以后。身份高贵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五个计划单列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副省级城市;另外还有一些非副省级的省会城市例如福州、长沙、郑州等。无锡作为普通地级市,它所能享受的政策、资源十分有限,竞争力不足。同样尴尬的还有苏州、东莞、佛山、泉州、烟台等城市。
另一方面发展潜力的第二个因素是人口,城市竞争,规格到底是人口竞争,人口不仅是劳动资源,更是消费市场,人口决定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现在各城市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无锡在人口竞争这一方面渐渐落后,吸引力远不如武汉、成都、西安、长沙、杭州等城市,甚至不如宁波、合肥。无锡的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与人口流入),从2007年以前每年十万人以上,到现在一两万人,这是无锡的领导阶层需要分外关注的事情。
目前各个省都将提升省会首位度提上日程,未来十年,像武汉、郑州、南京、合肥、西安等省会城市崛起已经势不可挡,郑州、西安、宁波,甚至合肥等城市GDP总量超越无锡几乎板上钉钉。与此同时还要面临着上海、南京等超级都市的虹吸效应。因此无锡最好的归宿就是长三角超级都市圈中小而精、小而强,产业特色,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中等城市。
无锡如何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是考验当前市委领导的重大课题!
看到有人说无锡经济到了天花板?我就纳闷了,在国内,同量级别的无锡是已经没有对手了,可放眼世界,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天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呢!怎么能说到了天花板了呢?如果仅仅靠人口增加来提升经济,那样的经济不要也罢。
无锡经过太湖蓝藻事件后(虽然太湖蓝藻是太湖全域城市共同造成的,但夏天的风不给力,都跑无锡来了),关停了几千家企业,经济一度下降比较明显,但现在无锡转型升级已经初步完成,后面的事就是踩油门挂六档,跑就是了。
无锡的发达,从来不是靠政治地位,靠国家政策倾斜,因为这些都没有,从来都没有。靠的就是无锡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干出来的,这种城市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一些省会经常会和无锡来比,我想,100公斤的三流拳击手,即使你能打赢60公斤冠军,又有什么值得光荣的?你依然是三流货色!而且还不一定打的赢,那就更丢人了。无锡要做的就是,确保60公斤的全国冠军,并把眼光放在境外,甚至世界,超过香港,超过新加坡!这才是无锡的眼光!
最后祝愿无锡越来越好!
无锡的未来应是不错的,我从事现代服务业,对无锡的制造业比较了解。无锡在15年前有不少员工超过5000的企业,现在2000-3000的用工已经是用人大厂,但是工厂的产值未见变化,说明人均劳动生产率增加比较大。无锡工厂对于精益生产,工厂自动化一直是在国内的前列的。
这几年无锡引进的企业基本都是高附加值的企业,因为交通的便利,工作在无锡,居住在苏州的情况也很多。无锡前些年的产业调整让无锡更加宜居,房价相比周围也是价格洼地,出行也很方便,高端人才落户率还是很高的。
对于制造业来说,如何控制房价的涨幅,让优秀人才能够引进来,留的住很重要。因为某位领导失落的几年,无锡交通状况有所恶化,中环迟迟未形成规划,须知良好的交通代表着城市的效率。索性这几年在加紧补欠账。
无锡对服务贸易一直重视不够,服务贸易业的无锡对服务贸易一直重视不够,服务贸易业的GDP一直偏低,有些可惜,和无锡便利的区位优势不符,整体规划也不够。所以没有出现苏宁/红星美凯龙等优势品牌。
希望无锡能够切实解决无锡/江阴/宜兴的一体化,这对无锡的后劲至关重要。同时应对高铁和机场的便捷换乘加大建设力度,真正将无锡打造成人流物流的枢纽。
实际从区域发展看,应实现苏州/无锡/常州的同城化发展,打造三地之间快捷的城区绕城高铁(类似日本的铁路出行网),如此可有效缓解高房价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各项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高效低成本配置(住在房价比较合理的区域,在房价较高区域工作)。如果达成此目标,必将对上海倒过来形成虹吸效应,应能一举超越上海。不过因为条块分割,可能会比较难。
同时无锡要提高对城市和小区的物业管理能力,这点无锡貌似不是很重视,这点做的不好会降低城市品味,对留住人才不利,是不是高端人才都去制造业了???
总体而言,这几年无锡在现任领导带领下,走出了发展的瓶颈。加油,无锡。会越来越好
无锡在全国范围内,从来没有靠政治地位,人口总量,地域面积优势。但是无锡上至全国第五,到全国前15名,经济发展一直是十分优秀。
这个和无锡这个地方的人文素质和城市精神有关。
无锡名人众多,多于大部分地级市。无锡有曾经的华夏第一县—-锡山市。锡山市撤市设区,江阴市又成为百强县之首。无锡曾经出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模式。无锡曾经出了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无锡曾经出了中国首富施正荣。
虽然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或由于太湖蓝藻,或由于官员因素,无锡前几年速度慢了。
但是,这几年华丽转身,又走在了争先进位的路上!相信无锡有无限的未来,也相信国家会给她更多的支持。
江苏无锡,可能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国最强的普通地级市,连苏州都要自认“小弟”,同时也是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外地人来到这里上班,“厂妹”很多。
然而随着强省会时代的来临,外加自身处于转型阶段的原因,无锡GDP总量已经退出全国10强,在2019年以1185232亿元处于全国第13。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无锡GDP上升的潜力还是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锡已经基本完成转型。
目前的无锡主要以物联网和高 科技 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撑,说实话,这是很多城市无法对比的。同时,无锡还在开发锡东新城、太湖新城、惠山新城、滨湖新区等等,另外,无锡在地铁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明年就会开通第四条地铁,在未来的地铁时代,无锡的GDP还会持续增长。
但是,说实话还是难逃城市排名下降的趋势,说来说去无锡毕竟只是一个普通地级市,又如何和一些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想比,而且未来还是强省会时代。无锡,难免会被长沙、郑州赶超。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北依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在近代无锡甚至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以无锡、苏州、常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突破旧思想旧观念,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无锡的GDP一度超过南京位居全省第二。但经济发展好的同时,无锡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2007的时候还爆发太湖蓝藻危机,因此这十几年来,无锡大力整治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GDP被省会南京赶超。2018年无锡GDP为1143862亿元,南京GDP则已经达到128204亿元,两城的差距越来越大。
但可喜的是,无锡的经济质量越来越高,新产业动能足,新业态势头好,高 科技 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无锡经济也触底反d,近年来经济增速回到7%左右,是江苏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
未来无锡GDP上升空间仍然大,但想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基本不可能,因为无锡的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其2018年人均GDP高达174万元,是江苏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超过5万元,位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未来无锡经济增速将难以保持高速增长,而是会不断放缓,这是客观经济规律,但无锡的经济质量也将越来越高。
无锡地盘太小,苏州有五个县级市。苏州划一点地盘给无锡。然后再来比。否则没法比的。
今年无锡三个项目总量1500亿,马上开业,牛逼吗,包括四百亿的万达茂
世界上比无锡城市小 人口比无锡少但gdp 比无锡多的城市多了去了 同时这世界上比无锡城市大的多 人口比无锡多的多的城市但gdp 比无锡少的多的城市同样也有很多 我记得有个伟人曾说过 科技 是第一生产率 只要无锡把握好 科技 发展是第一要素 这个城市未来我相信没有天花板
物联网从概念到应用,无锡走过九年,现在的无锡已手握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即将再次引领我国工业潮流!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下:
1、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是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等工作。
未来可从事物联网及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与系统、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综合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工作,或可继续深造,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就业前景
物联网是目前最火专业之一,薪水的起步是相对比较高。物联网应用覆盖面广,对人才需求量大,学生就业面广。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招聘大量的物联网研发项目师,就业前景非常好。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物联网应用技术学习内容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
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物联网概论、物联网RFID识别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接口技术、M2M 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Android 移动开发等。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