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黑科技有哪些?

北京冬奥会黑科技有哪些?,第1张

北京冬奥会黑科技有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

开幕式屏幕集成智能播控系统。

1、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制冰又快又环保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北京冬奥会期间,这套制冰系统将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保证制冰工作。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有两大特长,一是制冰速度快,二是制冰过程最环保。在制冰过程中,该系统运用分模块控制单元,把冰面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制冰,这样制冰效果又快又均匀。

以国家速滑馆来说,仅用14天就能把12万平方米的冰面全部制成,冰面温差不超过正负05℃。冰面温差越小,冰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就越好,也就越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当然环保更重要。这套系统制冰时与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等传统方式相比,不仅温室气体排放小,而且能效可以提升20%以上。

同时碳排放接近于零,原因是它能把制冰过程中的废热能回收起来,用于场馆的除湿、修冰和生活热水的加热。仅此一项国家速滑馆一年可以节省两百多万度电,首都体育馆每年可以节省一百多万度电,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完全符合北京冬奥会绿色、可持续性的办赛理念。

2、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

     帮助运动员找到最佳姿势

作为专门为北京冬奥会专门打造的体育综合训练风洞,它可以精确研究风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具体说,通过风洞测试,调整优化运动姿态,以减少运动时风的阻力和空气阻力,进而提升运动成绩。

对冰雪项目而言,减小空气阻力至关重要。通常来看,空气阻力如果减少10%,运动员的成绩就能提高1%,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是科学指导训练的最好体现。

首先,这项设备能制造出各种不同速度的风,模拟出运动和比赛时的真实速度和环境。模拟最大风速可以达到42m每秒,这相当于生活中14级台风的状况,因此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可涵盖了所有冰雪项目,因此能广泛运用于冰上竞技、雪上竞技的风洞测试。

其次,这套设备还有一个冰雪项目风洞辅助训练系统,它能测试运动员能承受多大的风阻力。在测试时,这套系统能把风速、风阻力、姿态、重心位置、测试指令,通过投影仪实时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团队。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风洞测试和数据分析,找出其中阻力最小的运动姿态,这样运动员就能知道运动中,自己应该要保持什么样的最佳姿势。

除了优化运动姿态外,这套设备还能对多人项目的队列进行减速优化;同时它还能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的丰富性进行测评,协助高性能运动装备的研发,最大程度地帮助运动队、运动员们取得好成绩。

3、开幕式屏幕

集成智能播控系统

美轮美奂的冬奥会开幕式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说,开幕式综合运用了人工智能、超高清渲染、5G、8K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打造出了既恢宏壮美又空灵浪漫的视听盛宴。

“鸟巢”中央的超大8K地面屏幕由4万多块LED模块组成,面积达10552平米,其上方还竖立着一块1200平米的8K LED屏幕,两块屏幕构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超高清LED三维舞台。

屏幕集成了智能播控系统,将超高分辨率的视频素材分秒不差的呈现在所有模块上,不仅完美展现了各种影像效果,还结合了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等,颠覆了传统的舞台式演出模式。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球人民的瞩目。大家纷纷夸赞本次冬季奥运会的召开,体现了中国的大国精神与硬核实力。那么,这些硬核实力到底能够有多么强悍,引得这么多人啧啧称奇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一下本次冬季奥运会所使用的一些硬核技术。

一、基础设施硬核

首先举办奥运会,场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北京冬季奥运会,使用了多个广场。这些广场的建设工作,从原来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改造。综合多方面因素和考量,最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管场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曾经,在2008年北京“鸟巢‘上空的烟花照亮了这座千年古都开展奥运盛事的神圣梦想。而今,在2022年北京仍然作为三大赛区之一,举行冬季奥运会,在国家速滑馆上将这一伟大赛事展示给全球。

二、高新科技

当然除了拥有世界顶流的管场硬件设施之外,还有硬核的科技与高新技术。如今,在北京鸟巢的场馆内,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安全技术,让这所体育广场成为我们想象中低碳、而又智能的场所。当然人们熟知的国家游泳中心——体育馆“水立方”也成了“冰立方”。应用的技术,可以在20天左右就将全场的水转换成冰。这足以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和技术水平。

三、医疗设施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高校的医疗团队,对保障运动员和其工作人员的安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生命健康当然是重中之重。在本次冬季奥运会中配备了多名医生,并且根据每个场所的不同特点,安置了不同的医务工作人员,为的就是能够及时救治及时医疗,去保证运动员们的健康和安全。虽然说在疫情期间尽量减少人流流动,但是我们已注册人员仍然可以采用专门的交通工具在三个广场内进行自由流动去观看比赛。

北京冬奥会的高科技有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北京冬奥会期间,这套制冰系统将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保证制冰工作。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有两大特长,一是制冰速度快,二是制冰过程最环保。在制冰过程中,该系统运用分模块控制单元,把冰面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制冰,这样制冰效果又快又均匀。

以国家速滑馆来说,仅用14天就能把12万平方米的冰面全部制成,冰面温差不超过正负05℃。冰面温差越小,冰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就越好,也就越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介绍

作为专门为北京冬奥会专门打造的体育综合训练风洞,它可以精确研究风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具体说,通过风洞测试,调整优化运动姿态,以减少运动时风的阻力和空气阻力,进而提升运动成绩。

对冰雪项目而言,减小空气阻力至关重要。通常来看,空气阻力如果减少10%,运动员的成绩就能提高1%,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是科学指导训练的最好体现。

这项设备能制造出各种不同速度的风,模拟出运动和比赛时的真实速度和环境。模拟最大风速可以达到42m每秒,这相当于生活中14级台风的状况,因此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可涵盖了所有冰雪项目,因此能广泛运用于冰上竞技、雪上竞技的风洞测试。

黑科技高速摄像机

高速摄像机运动速度最高可达90KM/小时,而短滑最优秀的选手最高时速可达75KM/小时,在稳定速度上可以保持跟住运动员拍摄而不出现问题,那么速度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清晰和稳定性,高速准确的定焦就要靠咱们的高性能计算,这对计算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在高速中稳定而且要非常清晰,所以咱们的性能最好的高速摄像机只有速滑这一个项目拥有,这也才使得许许多多的犯规被曝光出来。

所以说科技决定一切,就好比之前游泳的鲨鱼皮,最后也被取消,这里的科技同样可以改变运动,不过改变的是不好的一面,也就是犯规的程度,也维护这短道速滑越来越良性,更有助于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2022冬奥会科技亮点是:

1、场馆建设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场馆,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四分之一;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转为“冰立方”,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20天内完成“水—冰”场地转换。

2、数字建设

北京冬奥会期间,2地3赛区所有场馆及连接场馆的道路将实现5G全覆盖;冬奥气象预测系统将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云转播技术在助力远程编辑制作实现“轻量化”转播。

3、绿色、低碳、可持续

北京冬奥会期间将在延庆、张家口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提供交通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将全部应用氢燃料;以玉米、薯类及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将代替塑料制品为冬奥会提供相关服务。

4、无人化转播

受疫情影响,我国采用无人化实时跟拍和转播。在现场转播方面,传统的转播方式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庞大的制作团队,以及高昂的设备,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尽量的减少人群流动,因此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中用到了像是“高自由视角观赛特效”一样的360度VR技术。不仅可以对整个场馆中高速度的目标进行精准锁定并跟踪。

5、体育元宇宙

本次冬奥会对于元宇宙相关技术运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数字孪生,也就是VSS(数字孪生场馆模拟仿真系统),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建模将现实的赛场和物联网相结合,这可以让观众“沉浸式”的观看比赛。其中使用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自由视角”技术,转播采用超高清4K格式,有一部分的重要赛事还会用到8K格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58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