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上网存在哪些问题?

老年人上网存在哪些问题?,第1张

网络确实给老年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当前老年上网还存在一些问题。

(1)是技术等原因造成的老年人上网障碍

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的我国老年人都渴望接触互联网,但由于他们无法适应西方人设计的键盘问题等,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的电脑普及。

(2)老年人自身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老年人知识水平相对低,知识结构陈旧,不掌握电脑基本知识,不懂英文,即使想学电脑,与年轻人相比,手脑反应慢,记忆力不如过去,对汉字输入生疏,学了好忘,而且老年人经济收入减少,消费观点不同于年轻人,对上网花费保守。

(3)老年人身体方面

进入老年以后,我们老年人视觉下降,看不清屏幕,手的动作不灵活,点不准鼠标,还有腰坐直了,坐的时间有的有骨质增生,也坐不了长时间。

(4)老年人的习惯

老年人一般比较传统,比较保守。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相对较慢,甚至有排斥情绪。

网络确实对老年人有很多好处,但事物总是两方面,在我们充分享受网络世界带来多彩生活的同时,不能不承认也患上了恋网病。

现实生活中,有部分老年人成功地学会了上网,但上网过多也给他们带来了各个方面的问题:上网时间过久,使视力下降,腰肌受损;喜欢网上交友,而忽视了现实交友带来的快乐;在网上被骗等。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我国护理工作情况:我国有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但到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刚达到400万。即使这些护士都来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只是十位老人才能“共享”一份专业的护理服务。
什么是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通常老年痴呆症患者到达后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
都说“养儿防老”,最贴心的护理莫过于自己的亲人。但是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年轻的夫妻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同时得照顾四个老人,又得维持自己的生计,如果单靠子女进行护理,即使是有孝心,怕也没有能力“全脱产”地照顾一位失能老人。长此以往,恐怕整个家庭都将“失能”。因此护理失能老人必然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有机构负责人感叹,“10个护工承担着60多个老人的护理工作,压力很大,招人也非常难。”社会上专业的护工更少,很多都是“拉夫凑数”的社会闲散人员。而这势必会导致种种问题,老人要么吃药不及时,甚至吃错药;要么对卧病在床的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要么病情加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解决养老问题中的最大痛点,离不开“政策”二字。在先于我们迈入老龄社会的日本,不仅设立了老年介护保险制度,还确立了《介护保险法》,40岁以上的人都被强制要求缴纳介护保险费,需要介护时为其提供必要的保健医疗和介护服务,确保老人有尊严地生活。而因为有了保险的支持,护理服务人员的雇佣问题也有了更规范的保障和支持。
如今我国也频出政策来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医养结合形式就是失能老人的福音。三年前,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已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日常保健、健康促进、中医康复、养老护理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务;去年底,还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了医保定点范围。
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料和经济负担,维护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尊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这不仅是为现在的老人,更是为以后的自己。愿“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般的悲凉越来越少。

难点如下:

一、老年护理教育和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老年护理教育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1994年才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1998年以后,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

目前虽然在许多高等院校已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片空白。我国护理教育的最高学历是硕士,但至今尚无一人获得老年护理方面的硕士学位。

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老化,她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

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

老年护理的意义

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

失能,就是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能力,如吞咽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多种表现。临床上常用国际通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对进食、如厕、沐浴、穿衣、控制大小便及行走等进行评估,结果分为完全自理、以及轻、中、重度功能障碍。
三种照护模式:
1居家照护 也是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居家照护可使老年人有归属感,消除陌生感,减少焦虑恐惧,但面临如何照护老人的问题。居家照护者通常缺乏照护经验及技能,只能满足老人基本日常需求。一些基础护理问题就无法解决,如预防压疮等,更别提其他有难度的护理。
2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照护 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内配置具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理员对老人进行照护,但多数机构无法实现一对一照护。
3医疗机构照护 当前,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推动下,部分医疗机构设置了医养结合病房、老年护理床位等,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六项 *** 作技巧:
1口腔护理 老年人牙周疾病患病率较高,口腔的温湿度、食物的残渣,都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照护者可早晚用盐水棉球擦拭口腔,注意棉球干湿度以不滴水为宜,防止过湿引发误吸,神志清楚且无吞咽障碍的老人可用漱口水去除口腔异味。
2皮肤护理 失能老人多数伴随行动障碍,长期卧床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压疮,因为局部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溃,即褥疮。一旦出现皮肤破溃,对失能老人无疑是雪上加霜,照护者掌握预防方法尤为重要。床垫要软硬适中,可使用防压疮气垫,每2小时~4小时协助老人翻身一次,可在老人全身骨隆突处放置气垫,如骶尾部、髋部、肘部等,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3管路护理 部分失能老人长期携带胃管、尿管等,管路要妥善固定,防止反折、以及翻身时牵拉造成管路滑脱。记录好更换日期,提前预约社区医院进行管路更换。
4进食护理 老年人宜食用清淡宜消化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不要和老人交谈,防止误吸。卧床老人进食后应抬高上身30度~45度,保持大概30分钟,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的误吸窒息。
5体位护理 失能老人偏瘫居多,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患肢处于失能失用状态,如果不给予正确的摆放,对老人日后的功能锻炼、机能恢复有着不可逆的伤害。以仰卧位为例,要在老人偏瘫一侧膝部外放枕头,防止屈膝位突然旋转造成肌肉拉伤;足部保持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造成功能失用。
6安全指导 有些半失能老人可以缓慢行走,但行走步态不稳,反应能力下降,使跌倒时有发生。老年人常伴骨质疏松,跌倒后骨折风险大大增加。要通过有效预防,最大限度避免意外发生,日常穿防滑鞋,使用助行器具,屋内物品摆放尽量固定,活动空间宽敞无障碍。
失能老人不仅是身体功能丧失,情感障碍、心理问题同样要关注,需要我们日常给予倾听和陪伴,帮助老人找到爱和归属感。此外,照护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

这个问题的解决确实困难挺大的,要想真正帮助到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智能技术,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努力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硬件方面,从智能技术方面来说,例如现在的智能手机、智能空调等等,老年人不会使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产品上有关功能键的指向太少,因为看不到具体哪个键是干什么的,所以老年人才不会使用,所以我觉得生产厂家是不是可以考虑为老年人定制不同的智能产品,比如说在智能手机越发趋于全触屏化的今天,能不能给老年人专门涉及有触屏按键的智能手机?

其次是人性上面,其实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缺点经常是在公共场所才会暴露出来,就比如说去支付医疗保险结果不会使用支付宝,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其实靠得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吧,如果卫生所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助老年人,给他指点、教他怎么使用支付宝,那相信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技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忙,哪怕只是简单的教授,也会是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子女,既然子女已经花钱给老年人买了智能技术产品,那就应该花点时间教他们如何使用,毕竟都给买上了,不教他们怎么用那岂不是就是白买了?那买的这些智能技术产品有什么用,就是摆着让看的吗?说白了物质满足并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方式,我还是支持大家可以多花点时间陪一陪父母,教一些他们现在智能社会下必须学会当然生存方式,这才是对父母最好的爱,不是那种流于形式的敷衍的爱,真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好好地用心爱自己的父母 。

健康长寿,不仅是每个老年人的愿望,也是所有中年人甚至青年人的愿望,如果老人看护服务能不断发展、日臻完善,那么,它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单是一个赚钱的好方法,更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首先要经营者或投资者投入一笔较大经费,聘请较有经验的医生、营养专家和有专长的护理人员,选择一个比较固定的地点,,购入适当的器材和设备;然后确定一下日程安排和基本护理方法就可以开始营业了。对于进行老人看护的每个服务人员来说,相当的专业水平,以及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人保持更多的活力、健康的体魄和永远年轻的心。

老人跌倒监测系统对指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无需人工干预,一旦监测到老人跌倒、摔跤时,立即进行告警,告知监控管理中心,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同时将告警截图和视频保存到数据库形成报表,可根据时间段对告警记录和告警截图、视频进行查询点播,方便进行事后轨迹回溯,快速查找责任人。

网约车、扫码支付、网上购物、网约挂号,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车熟路的数字生活,如今却成了很多老年人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尤其是疫情之下,每个人出行必不可少的健康码,却变成很多老年人的“拦路码”。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如何帮助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
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12%。与此同时,数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由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两项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科技加速发展和老龄化程度加深存在冲突,“数字鸿沟”不容忽视。
尤其是疫情期间,更多生活场景从线下转到线上,让无法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不会上网的老年人无所适从。以医院的自助挂号机为例,虽然配备了较为清晰的使用方法指引,不少老年人仍需要志愿者协助才能完成挂号,而网上预约挂号更是少有老年人能独立 *** 作,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安装APP和扫描二维码等实际生活中。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在政策背景下,着重研究便于中老年人使用的智慧家庭产品,降低使用门槛,对于缩减‘数字鸿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通过适老化的物联网技术,帮助老年人熟练掌握并 *** 作数字产品,更重要的是,企业主要围绕老年群体的行为习惯和特点,构建契合用户需求的场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加快适老化革新
当前,智慧养老平台解决适老化问题已经成为共识。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寻求创新。围绕用户需求已经细分出3万多个场景,其中也基本覆盖老年人衣食住娱行各方面康养需求。
例如,只需语音就能完成电视开关机、换台等 *** 作;带有智慧屏的冰箱,可以提供专属健康食谱以及采购食材;智慧卧室可以帮助老人入眠、提供风险预警;升降式马桶解决老年人下蹲和站立存在的风险等,这些解决方案从老年群体生活的场景出发,通过适老化设计,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智慧家庭带来的便利。
在高科技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让他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但关乎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同样关乎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每个人都会变老,关心老年人,也是关心每个人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63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