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物联网大会在无锡召开,此次大会的内容是什么?

2021中国物联网大会在无锡召开,此次大会的内容是什么?,第1张

2021中国物联网大会在无锡召开,此次大会的内容有:

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21中国物联网大会在锡隆重召开。会上,宣布无锡将作为中国物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又一张有科技含量的名片,也算是芯片产业链应用场景研究和应用的延伸。这个只是无锡物联网领域的开胃菜,下个礼拜在无锡举办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才是重头戏。

无锡市关于“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重点工作,无锡市科协积极推动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与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联合建立产学研融通组织。无锡物联网研究院作为产学研融通组织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与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联合发起成立,旨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物联网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物联网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合力将无锡打造成为全球物联网产业高地。2021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环保高峰论坛今天上午开幕,论坛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承办,以探索智慧环保新路径,打造双碳先行示范区为主题,在政、产、学、研各界嘉宾的热烈探讨中进行。 无人机发展峰会暨无人机大赛开幕式今晚在无锡市中心老体育场举行。

800架次的无人机在天空中编队组成一个个美丽的图案,为市民呈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科技盛宴。作为无锡应用示范重点项目,轻舟智航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车队将落地无锡核心CBD区域,并首次发布网约功能,提供多线路常态化运营,服务市民日常通勤。无锡体育公园周末将上演无人机盛宴。2021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人机发展峰会暨无人机大赛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幕式上的无人机表演会非常精彩,双休日两天的比赛将对市民开放,市民可以参与各类体验活动。赛事类型包含无人机竞速赛、无人机足球赛。无人机竞速赛分为成人组、青少年组、残疾人组,旨在全面体现无人机竞技的多样性,打造一个顶尖、高综合性、娱乐性无人机竞技科普体育赛事新概念。

物联网工程专业(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工程型”应用人才。毕业生具有网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宜在物联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大中专院校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就业及深造前景
物联网产业是新兴产业,随着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升级和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等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未来对这些专业人才具有巨大需求,因此,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除了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外,还可以在上述相关专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并继续深造。
培养特色
物联网专业的目标就是为物联网产业的需求专门培养合格的工程型、实用型人才。本专业的特色在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养的提升。本专业的毕业生将精通信息传感、网络传输、信息存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具有在物联网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研究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未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除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毕业生将接受大量的实践方面的训练。除了普通的课程实验外,还有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有更贴近于工作环境的工程实践和实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毕业生的电路设计能力、计算机程序编制能力和信息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将得到重点培养,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科研力量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办专业,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举全院之力争取办好物联网专业。学院从事物联网方面工作的教师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16人。
物联网是新兴专业,不论是在学界和产业界都具有持续的热度,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一直在参与该领域的发展。经过几年积累,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存储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领域颇有建树,取得了一定成绩。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更重视工程素养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专业,因此,我们也为具有一个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经验的教师团队为傲。几年来,我们设计了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智能信息采集终端、设计了民族文化大数据平台,我们教师设计的“健康家庭物联网系统”已经在北京市场成功的投入运行。物联网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物联网相关的各种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应用大赛、Android应用设计大赛以及和电子信息类都相关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专业招收理工科类考生,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14 项目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光伏电厂智慧电站项目

项目单位

中国移动

国家电投

中兴

项目简介

本项目依托5G网络、切片专网及MEC技术,保障企业高质量网络覆盖以及数据资产的私有化;智慧微网由14kW分散式风电、5kW太阳花、5kW光伏路和150kW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组成,智能地满足了5G基站、照明、安防、动环等多种负荷的需求。智慧微网按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实现了“网-源-储-荷”的有机协调,形成了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依托智慧能源“组合拳”,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了100%,5G供电由光伏提供、园区照明由风电提供,且还能实现将平均20%的发电量反向销售至电网。


15 项目名称

国投京唐港5G+MEC专网项目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5G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MEC为主要技术手段,在保证数据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低时延、高可靠的控制信号传输,通过堆取料机、装船机高清监控视频实时回传,实现对堆取料机、装船机的远程作业控制,增强现场设备的安全可控性,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


16 项目名称

山东移动“耕海1号”5G+海洋牧场项目

项目单位

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创新性的将海工装备技术,运用在海洋渔业领域,有机融合海洋文旅产业,通过5G等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整合。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海洋经济跨越,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达到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推动经略海洋的目的。


17 项目名称

北京智慧工厂落地实践——三一重工项目

项目单位

主申报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联合申报单位: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项目简介

云网一体,打造创新网络、赋能智慧工厂;数字魔方,打造数字经济新矩阵;一站式部署、一键式开通、一体化运维,三“一”交付、实现自动化开通和运维。

三一重工通过设备互联,逐渐改造、优化生产流程,现已从10000多的设备减少到五千多台设备,足以支撑公司一千亿生产需求。


18 项目名称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于新技术的钢铁数字自动化项目

项目单位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结合邯钢业务痛点和智能化升级规划,本项目聚焦5G在无人天车、料机远控、原料车远程驾驶、主动安防、料堆体积测算、设备巡检等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邯钢无人化、自动化、高效化安全运行,让邯钢运作更加高效、安全、智能。


19 项目名称

新型虚拟专网技术打造的“绿色”智慧工厂

项目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荣钢项目5G专网建设采用专享模式,以满足大带宽、低时延的业务需要。通过完成厂区UPF下沉建设,提供边缘计算能力、大带宽传输和安全保障,基于一台UPF,一张专网,同时承载冶金与物流两个园区的应用。


20 项目名称

基于5G安全专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测试智能制造项目

项目单位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京津冀地区第一个5G安全专网,目前,已构建与现有商用5G网络完全独立、完全物理隔绝的5G专网,投入车间现场使用。5G创新应用已经应用于质量记录仪、总装测试车间现场综合管控系统、箭体自动对接系统、MR/VR眼镜在线指导、现场定位等领域。


21 项目名称

基于5G智能机器人的配电房无人值守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

天津安可达 科技 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本解决方案搭建以5G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运维物联网,实现对配电房环境、配电设备、电能质量等在线监测;即能与站内调温除湿设备、风机、灯光、视频及门禁等智能执行设备联动控制,也能与动环监测、火灾报警等其它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贯通交互,帮助园区实现配电房现场无人值守、设备故障预判报警,远程诊断精准处理,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在线巡检。


22 项目名称

5G+云智慧工厂项目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以建设数字化工厂为切入点,从3D打印设备、新加工工艺、各加工环节以及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与工业互联网、5G通信、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应用高度融合,最终打造增材中心特色的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智能化增材制造全产业的链协同发展。


23 项目名称

国投曹妃甸港智慧港口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国投曹妃甸港智慧港口项目以5G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大数据、MEC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厂区设备远程控制信号的低时延、高可靠性传输。在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各区域的5G数据传输、大机的视频回传、远程控制以及无人化作业等业务。


24 项目名称

智慧物流园区5G赋能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面对行业的需求大背景,联通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厂区定位解决方案。通过在厂区内布设有限数量定位硬件,实时精确地定位员工、车辆、资产上的标签位置,即时将人、车、物的位置信息通过5G网络传输到云端平台展示。实现安全区域管控、人员在岗监控、车辆实时轨迹监控进度等目标。


25 项目名称

智慧化 5G 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

慧拓

项目简介

全栈:国内唯一矿区无人化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

已落地应用30余个大型矿区,创下多个世界及国内首个落地示范项目(市场占有率80%)

全国性赛事a类b类c类如下:

A类赛事

1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2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

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4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5全国高校学生DV作品大赛

6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7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8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9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10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B类赛事

1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2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

3ACM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4中国机器人武术擂台冠军赛

5中国机器人水球冠军赛

6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

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8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9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10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

C类赛事

1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大学生设计比赛

23国际商业艺术大展

4中国商业地产摄影大展

5世界大学生影展

6千人摄影展

7山西省摄影艺术展

8全国摄影艺术展

9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10“临港”杯环球时尚超级模特大赛

计算机系IT工作室

2012年2月,在系主任齐广玉教授的亲切关怀下,计算机系组建了系学科竞赛的专门指导小组和固定学生团队,最初仅由2名教师和5名同学组成,当年7月即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2012年10月,在紫金学院软件工程实验室举行了揭牌仪式,紫金学院陈仁平副院长、吴恒心副院长莅临现场并亲自揭牌。
2012年11月,工作室开始面向全系招收新成员,吸收了10级成员39名、11级成员10名、12级成员4名。
工作室成立理念:
(1)为学生提供产、学、研一体的平台
(2)培养创新应用型IT人才
(3)企业化管理
2013年扬帆:
2013年是计算机系IT工作室大力发展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全年共获得24个国家级比赛奖项,55人次获奖,骨干成员共30名,正式成员共50名:
2013年6月,10级软件工程班傅康等同学参加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首次参赛获得全国个人二等奖1名、江苏省个人一等奖3名、个人三等奖5名、团队三等奖1名,在江苏省独立学院中成绩最佳;
2013年7月,10级自动化班宋凯健等同学参加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大赛,首次参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个、华东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为江苏省唯一入围全国总决赛独立学院;
2013年8月,金厅、隋振波、丁泽奇等同学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举获得两个全国二等奖,为所有独立学院中最优成绩。
2014年稳步发展:
2014年是工作室稳步发展的一年,在科技竞赛中凯歌频奏,在科研和横向项目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仅上半年已获得27个国家级比赛奖项。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承接了多个企业项目。
2014年4月,由于工作室学子研究方向不断扩大和成熟,分别成立了服务外包项目组、数字媒体项目组、移动互联网项目组、智能系统项目组;
2014年5月,11级自动化班毕翔等同学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大赛中获得了中国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2014年7月,IT工作室学子承接腾讯公司QQ音乐外包项目;
2014年9月,工作室微信服务平台和淘宝官方店建立,进一步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



 
2015年再创辉煌:
2015年3月,工作室学子承接江苏某大型超市移动平台项目,IOS和Android App同步发布,获得用户好评,下载量突破20万;
2015年5月,由14级学子高永健、颜正浩、曹玺、秦健等同学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中勇夺中国区特等奖;
2015年6月,工作室学子檀鸿浩等,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旅游机器人专项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绩居江苏省参赛的独立学院首位,我院成为江苏省唯一通过此次旅游类别比赛晋级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公开赛总决赛的独立院校。
2013年计算机系学科竞赛获奖清单(共24个奖项,55人获奖)比赛名称主办方奖项获奖学生指导老师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一等奖3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三等奖5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优秀奖2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三等奖蔡铖凯、高兵、费梅帅辉明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毕翔、周裕龙、黄鑫帅辉明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郑诚、邵凯文南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施耀祖、马涌钦、周佳南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全国二等奖傅康朱俊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一等奖宋凯健、孙海波、吕佳志丛玉华、谢玲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二等奖黄紫阳、隋振波帅辉明、丛玉华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三等奖吴卫、黄雅思谢玲、丛玉华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三等奖徐朴、陆伟、徐娟帅辉明、谢玲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总决赛三等奖宋凯健、孙海波、吕佳志丛玉华、谢玲第四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二等奖金厅、吴宇斌、殷佳楠、丁泽奇、夏美娟南磊第四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二等奖隋振波、邵凯文、王逸禅、郑诚、费梅朱天昊第六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全国二等奖、最佳网络评选奖胥鹏等朱惠娟2014年计算机系学科竞赛获奖清单(共35个奖项)比赛名称主办方奖项获奖学生指导老师微软创新杯全球大赛Microsoft中国区一等奖毕翔、李颖、周裕龙、崔佳庆帅辉明2014中国旅游机器人大赛自动化学会一等奖1个谢晟阳等谢玲二等奖3个张爽爽等谢玲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电子学会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吕佳志、黄鑫、张璇丛玉华华东区决赛二等奖王宁斌、马雨松、宋歌谢玲华东区决赛二等奖毕翔、李颖、经缘帅辉明2014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江苏赛区特等奖1个、二等奖2个。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严薛杨等朱惠娟2014 Robocup机器人大赛工信部全国一等奖、优秀设计奖谢晟阳、杜思舟等谢玲第五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个严薛杨、刘放、孙丁美等朱天昊、南磊等第五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工信部毕翔全国三等奖,江苏赛区一等奖丛玉华、黄萍、郑磊、帅辉明丁浩江苏赛区一等奖胥元忠江苏赛区二等奖马雨松江苏赛区二等奖吴宇斌江苏赛区二等奖严薛杨江苏赛区二等奖王宁斌江苏赛区三等奖钟志文江苏赛区三等奖范卉敏江苏赛区三等奖吴波涌江苏赛区三等奖蒋磊江苏赛区三等奖金厅江苏赛区三等奖李颖江苏赛区优秀奖周裕龙江苏赛区优秀奖李绍可江苏赛区优秀奖刘敏江苏赛区优秀奖张涛江苏赛区优秀奖江苏省机器人大赛省教育厅王井旺等二等奖谢玲
为突出我院对“创新应用人才标的重视,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电光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模式,创新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组织优秀的学生进行集训,参加各类全国科技类竞赛,由此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成立至今,已经累计有包括各年级在内的约150名学生参加到创新实践基地的活动中来。该基地由孟迎军教授和李盛辉老师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多项全国高水平的比赛,在大赛中与众多来自985、211高校的学生同场竞技,进行激烈角逐,最终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2012年电光系创新实践基地累计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参赛项目 获奖情况 指导教师 获奖学生人数 2012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华东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孟迎军 李盛辉 12 2012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全国三等奖一项。
并获得“单位优秀组织奖”。 孟迎军 李盛辉 6 201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全国三等奖一项。 李盛辉 孟迎军
曾志鹏 3
3 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省二等奖一项。 曾志鹏 3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一等奖一项。
省二等奖两项。 孟迎军 李盛辉 9 201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全国优胜奖一项。 孟迎军 李盛辉 3

3-5月份可以参加的大学生竞赛有很多种,如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这些竞赛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科技类、文艺类、体育类等,每个类别都有不同的参赛要求和评分标准。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竞赛,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学,开拓自己的人脉。

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该比赛是由教育部主办,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素质。2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该比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旨在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物联网应用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该比赛是由教育部主办,旨在推广机器人技术,培养大学生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机器人技术应用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64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