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助推教育教学?

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助推教育教学?,第1张

为了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经研究,教育部决定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试点工作主要内容有:建设一批智能教室,有效整合新技术手段,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教育环境;对教师进行智能教育素养培训,帮助教师把握人工智能技术进展;采集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形成教师大数据,建立教师数字画像,进行教师大数据挖掘等。

据介绍,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需要。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二是推动智能教育的需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智能校园建设,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智能教育实施的关键要素,没有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发展、素养提升,很难实现传统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跨越。

三是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跨越,人的因素是关键。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加快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之举。

期待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教育和教学,也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吧。

以上内容来源:人民网

智慧教育就是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一种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多媒体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开放、交互、协助、共享,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模式。

智慧教育的意义

1、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智慧教育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智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度。

2、智慧教育有助于全国人民素质的提高

智慧教育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为基础的开放式网络教育,学习者的时间、空间不再受到限制,可以很好地保障每一位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

3、智慧教育可促进人才的培养

智慧教育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进行自主选择,学生还可以对学习的相关内容信息检索、处理,从而发现学习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智能教育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智慧教育是教育的一场重要变革,它能够使学生自主地调节和规范的学习,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这有效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学校信息化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高校的正规教育里,信息化使以教师为中心、面对面、“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
首先,信息技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网络数字教学的新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信息化从各个方面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逐渐紧密围绕“智慧”的理念,打造信息时代的“智慧校园”。通过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协作的和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
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不仅承载了教育行业自身的需求,还承载了整个社会进步对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其整体的信息化需求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具体到教育行业用户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用户对先进性的、性能突出并易于管理维护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有着较为明确的需求。众所周知,无论是云计算、物联网,抑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架构如果没有可靠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扩大的系统应用、不断增加的IT负载,也带来了系统复杂性以及对基础设施可用性要求的提升。
第一个方面是,无论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还是从教育资源方面来看,都要从重视教,重视管理转到重视学生学。以前我们搞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或教育资源库,软件建设都大量集中在支持老师管理,支持老师教学,逐步要支持学生学习,从教师教到学生学,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个方面,要从IT(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教育信息化的产业价值链还要逐步上移,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倒金字塔的形式。
第三个方面,要以硬件建设为主向以应用建设为主方面发展。
第四个方面是,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要逐步提升。带有一些决策支持,带有一些推断、推理、知识重构的智能性辅助决策系统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20生态,需要对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创新和重构当前的教育治理体系,并实现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系统动态相融和相互促进。
探索“三通两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和创新应用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全面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活动和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的智慧教育20建设与发展中,应该重点依托“三通两平台”来推动教育环境的智能化升级和在智慧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一方面,应该在有条件的发达地区,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质资源和教学工具的接入,将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环境,逐步升级为面向智慧教育20的智能化环境,用数据实现不同平台的联通应用甚至是完全整合;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三通两平台”在自适应学习、项目式学习、设计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新型教/学的方式中的创新性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教/学向智慧教/学的转变。
探索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创新供给模式与机制
开展智慧教育20和培养多元创新的人才,需要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和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服务提供支持。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20初级阶段,政府、教育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协同合作,对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的供给模式和供给进行改革创新。

(1)对所沿用的10阶段的教育资源服务建设模式进行改革,推动政府向市场购买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提升智能化和个性化教育资源服务的精准供给和供需平衡。

(2)政府要加大“人工智能+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培育,提升市场供给智能化和个性化教育资源服务的品质,并通过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技术和创新要素含量高的资源服务的价格。

(3)政府部门要创新供给符合智慧教育20发展的机制,如资金投入机制、供需对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教育数据保护机制等。
坚持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顶层设计和管理决策
在智慧教育20的发展中,应重点开展好各类教育数据的收集、联通、汇聚、存储、挖掘和保护等工作,推动教育大数据在各类教育系统、各个教育部门和各项教育业务中的应用,以教育数据来驱动教育治理工作。

(1)智慧教育20的顶层设计,应从传统教育所依靠的经验判断和依据的小规模数据,转向以教育大数据的挖掘结果为依据,使智慧教育20的发展方向兼具先进性和科学性,使具体的落实推进过程更具可行性和 *** 作性。

(2)在智慧教育20的管理环节中,要坚持让教育数据“流”动起来,通过实时流动的数据促进管理工作走向扁平化,促使不同教育部门和教育环节厘清权责利,实现各项教育工作的管办评分离。

(3)要通过教育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决策,一方面,既要让各个层面的教育管理决策有据可依,也要让教育管理项目的实施在每一阶段都有迹可循;另一方面,既要让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数据,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选择与调整,也要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相关教育资源服务的选择提供建议。
坚持智慧教育20与智慧城市系统的全向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经在推动部分地区的城市交通实现智慧化,如,浙江杭州的“城市大脑”就是通过对海量的各类城市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实现了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控。理想的教育系统也需要与所在的城市系统或社会系统完全融合,并且以动态平衡的方式促进彼此向前发展。智慧教育20作为智慧城市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一方面,应通过物联网和高速互联网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发生在学校内外的学习活动数据能够实时联通汇聚,让发生在校园内的正式学习和校园外的非正式学习实现无缝衔接;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的互联,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中的教育需求,在新知识和新技能方面不断“充电”,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不断发展的城市社会系统,成为终身学习者。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推进着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10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20发展。教育信息化20阶段的智慧教育20,也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推动的智能教育,其已逐步拉开重构教育生态的序幕,将推动智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落地。一方面,它将推进教育领域构建起协同进化和良性循环的新教育生态平衡系统,推动无缝式和泛在化的终身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2035”的实现进程;另一方面,它也将作为一个子系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智能化城市系统,以更好地服务于未来智能化社会生活环境的构建。

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

资料扩展:

数字健康,指开发并利用数字技术普及健康知识及进行相关实践的领域,涵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

该概念于2019年10月最先由世界卫生组织在《数字健康全球战略(2020~2024)》 中提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的医疗健康与传统线下医疗之间的边界将日益模糊。

数字化的医疗健康产业和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互为表里,融合渗透、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即传统线下医疗必将演进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健康。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与医疗的有机结合,有望大大提升诊断、手术、零售、慢病管理、公共健康管理等各方面的效率,由此迅速为多个场景的医疗健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随着数字化对医疗健康的全面渗透、融合和赋能,未来,数字健康产业无疑将占主导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70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