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对联的构思途径

常江:对联的构思途径,第1张

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
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
这就是常令初学者困惑不已的构思问题了。即使是联家里手,也并非落笔成联,一挥而就,古今对联故事中所讲的“应声而对”、“不假思索”纯系夸张。其实,构思对哪个层次的对联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难以解决的。
现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思方法。
点题法
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
一年欣有首
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又如九月婚联:
喜望金菊放
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扇店)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报社)
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还有明点、暗点之分。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
观书千载近
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虚字法
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
何须蛋白寻营养
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
至大至刚,三天两地
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
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
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数字法
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数字起首
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
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
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
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数列嵌入
湖北楹联学会成立时,我代中国楹联学会撰写了贺联:
一楼云鹤,双流帆影
三楚精神,四海联情
顺序嵌入“一二(双)三四”。又如1984年底,我与马萧萧、顾平旦、曾保泉为北京保温瓶厂合作的一副咏保温瓶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上联的“一二三四五”,是等差数列,下联的“个(孤)十百千万”是等比数列。
以上可称之为“顺嵌”。还有“混嵌”,即打乱数列顺序。1988年我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之约,所做的一副春联:
四海五湖,擎三杯美酒,回首八七年六谷飘香,九州增彩
千帆百轲,乘万丈春潮,同心十亿人双舞龙凤,一览江天
联中将一至十以及百千万亿诸数词不按顺序分别放到适当位置上。
数不对数
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一些固定词来对。如: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
这里的“四”,无论把它看作上下对,还是自对,都没有数字与其构成对仗。再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数字还有其他用法,如加减运算(“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乘除运算(“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分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等。这些方法并不多见,不再详细介绍了。
示时法
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
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
三更半夜三更半
八月中秋八月中 (趣联)
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 (钟表店)
有的可以只表示出时间的先后次序,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岳庙)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台北太古巢)
前一联,明确标出“先、后”,后一联,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
示位法
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
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
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
已过半程临古渡
再行三里到新村
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
堤畔莺花桥畔月
竹边歌曲柳边舟 (园林联)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
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南京鸡鸣寺景阳楼)
历举法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颖(颖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宁(宁国府,今宁国)、池(池州府,今贵池)、太(太平府,今马鞍山),只说五州,不细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县)、六(六安州,今六安县)、泗(泗州,今泗县),也未尝不可;但这是会馆中联,历数之后,便会给安徽同乡以亲近感。同样,下联历数五音八律的具体名称,更有戏台的环境气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园林联中的:
山溪—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可以比较难易,如: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有横联,也是比较难易(及好坏)的: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可见,两个事物就可以比较。1986年,我游武当山,曾赠某青年道姑一联,也是用比较法:
进门易入门不易
论道难悟道更难
可以比较大小,如旧时戏名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是把“舞台”、“天地”大小反复进行比较。再如: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其立意也同上一联一样,除了在范围上,也在数量上比较。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时,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是释地名。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是从解释“总董”、“先生”之名处落笔,有感而发。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有些趣联可用释用法制成,如: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这种办法来宣传产品,如:
不教暴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
这是扇店联,说的是扇子的功用。又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这是灯具店联,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以上10种途径,并不包括所有的构思方法,结合对仗规律,还有:
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即无情对作法。
领字法:即运用领字的作法。
结合对联的修辞辞格,几乎每一辞格都为一“法”,诸如:
比喻法:用比喻辞格。
疑问法:用设问、反问辞格。
嵌字法:用各种嵌字辞格。
…………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多种多样,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

385年(建元廿一年)九月,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改元建义。并分其地置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十二郡,筑勇士城(在勇士川内,即后苑川郡城)而都之,史称西秦
388年(西秦建义四年)六月,国仁卒,群臣以国仁子公府年幼,推国仁弟乾归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 改元太初,“置百官,仿汉制”,逐渐任用陇右一些汉族豪强。并由勇士城迁都至金城(今兰州市西北),连续出兵降服邻近诸部,“于是秦、凉、鲜卑、羌、胡多附乾归”。疆域西至金城、苑川,东暨南安、平襄,北抵牵屯,南达枹罕。后枹罕虽为后凉吕光所夺,但西秦在东面的势力却有所发展。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遣凉州牧乞伏轲d、秦州牧乞伏益州、立州将军越质诘归率3万骑,击败前秦和仇池氐陇西王杨定的4万联军,杀杨定及苻崇,斩首17000级,使乾归“尽有陇西、巴西之地”。十二月,乾归改河南王为秦王,史称西秦。中央置尚书省、门下省,进一步汉化。同时,保留大单于号,以便于统治境内众多其它民族;保存大将军号,便于掌握兵权。后屡与后凉发生战争,并联络南凉秃发氏以抗击后凉。又出兵击败南边的吐谷浑视署。 西秦太初十三年元始400岁年正月,乾归因所居金城南景门崩,恶之,遂迁还于苑川。这时,后秦的势力进一步西进,直接威胁着西秦。自太初九年后秦夺去上邽,原西秦越质诘归、休官权千成等先后降后秦,姚兴以姚硕德为秦州牧,积极准备西击乾归。是年(400岁年)五月,后秦主兴与其将硕德率军五万,从南安峡(今甘肃张家川西)向西进攻西秦。乾归帅诸将拒之于陇西。姚兴则潜军走绝道深入,乾归闻姚兴军将至,对诸将说:“吾自开基以来,屡摧勍(qing)敌,乘机藉算,举无遗策。今姚兴尽中国之师,军势甚盛。山川阻狭,无纵骑之地,宜引师平川,伺其怠而击之。存亡之机,在斯一举,卿等戮力勉之。若枭翦姚兴,关中之地尽吾有之。”从乾归这番话,可知后秦这次西进,尽全国之力,军势甚盛,而乾归虽然因屡胜而有骄色,但也知道此役乃决定西秦存亡的关键一仗。为了实现引师平川的作战方针,乾归令其卫将军慕兀(《晋书》作“慕容兀”)率中军二万屯于柏阳(今甘肃清水西南),镇军将军罗敦将外军四万迁于侯辰谷(在柏阳附近),自率轻骑数千以候姚兴军至。会大风昏雾,与中军慕兀相失,为姚兴军所逼,走投外军罗敦。第二日晨,乾归整军与后秦军大战,为姚兴击败,走还苑川,其部众三万六千皆降于后秦。姚兴进军枹(fú)罕。时乾归由苑川弃金城,谓诸将曰:“吾才非命世……叨窃名器,年逾一纪,负乘致寇,倾丧若斯!今人众已散,势不得安,吾欲西保允吾(今青海乐都西南),以避其锋。若方轨西迈,理难俱济,卿等宜安土降秦,保全妻子。”部众不愿,乾归说:“吾将寄食以终余年,若天未亡我,庶几异日克复旧业,复与卿等相见,今相随而死,无益也。”于是乾归独引数百骑奔允吾,降南凉秃发利鹿孤。利鹿孤待以上宾之礼,处之于晋兴城。后乾归与南羌叛,为利鹿孤(秃发利鹿孤)所知,乾归乃送子炽磐于西平。八月,南奔枹罕,降后秦。十一月,乾归至长安,姚兴署其为“镇远将军、河州刺史、归义侯,复以其部众配之”。 这样,西秦从公元385年称制建元,至400年为后秦所吞并,凡历十五年。西秦虽然灭亡,但其在陇右的实力,即以陇西鲜卑为主的势力仍然存在。我们之所以说西秦此时已亡于后秦,是因为西秦与南凉、北凉、西凉之降于后秦不同,它确为后秦用军事力量所击灭,原国土为后秦所据,分设郡县,任命郡守;西秦主也出奔南凉,又投后秦为一方州牧(河州刺史),受封亡国屈身的归义侯。至于南凉、北凉和西凉向后秦称臣纳贡,仅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其国内一切内政、外交均自主,与西秦亡于后秦之事有实质的不同。由于后秦姚兴还想利用乾归父子在陇右的潜在势力,以巩固和扩大他在河陇的统治,故对乾归父子及原西秦的势力采取笼络的政策,保存了他们的实力,“复以其部众配之”。这就为以后乾归父子复国创造了条件。
西秦之亡于后秦,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有其必然的因素。首先,乞伏氏建立的西秦政权主要依靠陇西鲜卑各部贵族,以军事征服为手段,合并各地方实力派所组成,故其内部经常发生各地地方实力派叛服无常的情况,政权还不十分巩固。乞伏氏虽然也注意了与陇右汉族豪门士族的结合,但这种结合还刚开始。同时,其内部的经济状况,处于各鲜卑部落由游牧向农业定居的转化过程之中,经济实力远比不上据有关中的后秦。无怪乎《晋书·载记·姚兴上》多次提到,后秦占领陇右后,“军无私掠,百姓怀之”;取后凉姑臧后,“祭先贤,礼儒哲,西土悦之”。此中多有溢美之处,但也反映汉化较早的后秦,进入河陇是颇得该地区广大汉族豪门及人民支持的。其次,西秦仅据陇右西部,四面强敌压境,西有后凉、南凉,南有吐谷浑,东有后秦。乞伏氏统治者在公元400年以前,又专与后凉、吐谷浑连年征战,忽视了西进的后秦,以致在后秦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一战溃散而亡命南凉,西秦沦丧亡国。从此,乞伏氏集团在后秦的统治下开始了其新的历史。 409年(后秦弘治十一年)乾归以炽磐留守枹罕,二月乞伏乾归逃回苑川,招集三万人马,迁到度坚山。下臣劝乞伏乾归称王,乞伏乾归因为力量单薄不同意。下臣们极力请求说:“天道和符历相应,即使衰败的也一定会兴旺;图表所遣弃的,即使成功了也一定会失败。袁绍的军队不少,曹 *** 使用策略,使袁绍四州瓦解。王寻、王邑的兵力强盛,光武帝刘秀大显身手,亡新就作鸟兽散。这是天命不能凭空强求,符录不能有非分之想。姚兴气数将尽,我们否极泰来,趁此机遇,实在是圣人的事。现在我们有三万人马,足可以统治秦陇,平定洮河。陛下顺应天命第二次兴起,四海仰望,岂能固守谦虚,不以国家为本!希望陛下应时登上王位,以副众望。”乞伏乾归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僭称秦王,西秦再度复国,并大赦境内罪犯,改年号为更始。设置百官,公卿以下都恢复原位。
西秦更始二年(410),乞伏乾归派遣乞伏炽磐讨伐薄地延,军队驻扎在烦于,薄地延带领军队出来投降,被任为尚书。乞伏乾归把薄地延的部落迁移到苑川。乞伏乾归又派陇西羌昌何攻克后秦金城郡,任命其骁骑将军乞伏务和为东金城太守。乞伏乾归还都苑川,又攻克后秦略阳、南安、陇西各郡,把二万五千户迁移到苑川、枹罕。姚兴没有力量向西讨伐,又担心乞伏乾归成为边境上的祸患,就派使者暂任乞伏乾归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大单于、河南王。乞伏乾归正在图谋河西,权且接受了这些封号,就向姚兴称臣。
西秦更始三年(411),派乞伏炽磐和他的次子中军乞伏审虔率领一万步兵骑兵攻打南凉景王秃发傉檀,军队渡过黄河,在岭南打败了秃发傉檀的太子秃发武台,缴获十多万牛马回来。又在伯阳堡攻克姚兴的别将姚龙,在水洛城攻克王憬,把四千多户迁徙到苑川,三千多户迁徙到谭郊。西秦更始四年(412),乞伏乾归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在枹罕攻打西羌彭利发,军队驻扎在奴葵谷,彭利发丢弃部众往南逃跑。乞伏乾归派将领乞伏公府在清水追上彭利发并杀了他。乞伏乾归进入枹罕,收纳了羌人一万三千户。接着率领二万骑兵在赤水讨伐吐谷浑支统阿若干,把他们打得大败并使他们投降。
同年二月,乾归迁都谭郊(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北)。率骑2万败吐谷浑别统阿若干于赤水,又攻夺南凉三河郡。疆域东迄平襄、略阳,西至金城、白土,南抵层城、赤水,北达度坚山以北。乞伏乾归在五溪畋猎,有枭鸟停留在他手上,乞伏乾归非常憎恶。
同年六月,乞伏乾归被其兄子乞伏公府所杀,被杀的还有乞伏乾归的十几个儿子。乞伏公府逃到大夏固守。乞伏炽磐和弟弟广武将军乞伏智达、扬武将军乞伏木奕于讨伐乞伏公府。乞伏公府败逃,乞伏智达等人在嵻崀南山追上并抓住了他,连同他的四个儿子,在谭郊把他们车裂。把乞伏乾归安葬在袍罕,谥号武元王,乾归共在位二十四年。其子炽磐于八月袭位,改元永康,自称大将军、河南王。承父遗策,笼络陇右汉、羌等,重用汉族豪门、俊杰之士,巩固了政权。
永康三年(414),有五色云在南山上升起。乞伏炽磐认为这是自己的吉兆,非常高兴,对大臣们说:“我今年应该能平定天下,大业就要告成了!”于是整修武器,训练兵马,以等待天下大乱。他听说秃发傉檀向西征讨乙弗,挥剑而起说:“可以行动了!”率领二万步兵骑兵袭击南凉都城乐都。秃发傉檀的太子秃发武台倚仗城垣抵抗守卫,乞伏炽磐攻打,十天就攻克。于是进入了乐都,论功行赏,各有不同。派遣平远将军犍虔率领五千骑兵追击秃发傉檀,把乞伏武台和他的文武百官以及一万多户百姓迁徙到枹罕。秃发傉檀于是投降,南凉灭亡,秃发傉檀被暂任为骠骑大将军、左南公。随从秃发傉檀的文武百官,按照才干选授或提拔官职。乞伏炽磐兼并秃发傉檀以后,兵强地广,设置百官,立妻子秃发氏为王后。十月改称秦王。继又逐北凉沮渠氏势力出湟水流域,并不时向河西进攻,掳掠人口。
西秦兴盛时期,所辖面积从甘肃武威到天水、陇南及青海东部,共11州、30郡、48县、二护军。
对外纵横捭阖,东征西讨,使西秦进入极盛时期。西秦的存在及兴盛,对于陇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均具有重大意义。
但西秦的强盛并未能维持多久,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迅速走向衰亡。 428年六月,炽磐病死,其子乞伏暮末即继位,改元永弘。同月,乞伏暮末葬父乞伏炽磐于武平陵,上庙号为太祖。乞伏暮末任命右丞相乞伏元基为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等职务;同时任命镇军大将军、河州牧乞伏谦屯为骠骑大将军;征召安北将军、凉州刺史段晖为辅国大将军、御史大夫;任命叔父、右禁将军乞伏千年为镇北将军、凉州牧,镇守湟河;又任命征北将军乞伏木弈干为尚书令、车骑大将军;任命征南将军乞伏吉毗为尚书仆射、卫大将军。
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利用乞伏炽磐去世的机会,进攻西秦所属的西平,西平太守对前来攻城的沮渠蒙逊说:“殿下如果能够先攻取乐都,那么西平一定会归附殿下。假如我望风而降,英明君主也看不起这样的守将。”沮渠蒙逊于是放弃西平,改变方向去进攻乐都。西秦相国乞伏元基率领骑兵三千人救援乐都。乞伏元基的援兵刚刚进城,沮渠蒙逊的大军也开到了城下,开始攻击,很快就攻陷了乐都外城;切断了乐都城的水源,城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死于饥渴。东羌部落酋长乞提原来跟随乞伏元基救援乐都,却暗中与城外的北凉军队勾结,从城上抛下绳索,从内部牵引北凉士卒登城,很快登城的北凉军士达百余人,他们大声呐喊,纵火焚烧城门,乞伏元基率领左右亲军奋力抗击,北凉的军队才被打退。
最初,乞伏炽磐重病时,曾对乞伏暮末说:“我死以后,你能够保住国土不失,就已经不错了。沮渠成都一向得到沮渠蒙逊的信任和重用,你应该把他送回国去。”这时,乞伏暮末遣使来到沮渠蒙逊的营中,答应归还沮渠成都,请求和解。沮渠蒙逊接受了西秦的建议,撤军回国,随即又派遣使臣赴西秦吊丧。乞伏暮末用厚重的礼物,送沮渠成都回国,并派将军王伐护送。沮渠蒙逊对西秦的做法仍深怀疑虑,就派恢武将军沮渠奇珍,在扪天岭设下埋伏,擒获王伐及其三百骑兵回国。不久,又派尚书郎王杼护送王伐返回了西秦,并送给乞伏暮末战马一千匹以及其他锦缎绫罗。同年七月,乞伏暮末派遣记室郎中马艾前往北凉回访。
同年(429年)五月,沮渠蒙逊讨伐西秦,乞伏暮末命相国乞伏元基留守都城罕,他自己则退保定连城。西秦南安太守翟承伯等人叛变,据守罕谷,响应北凉军队的进攻。乞伏暮末大败翟承伯的军队,进抵治城。西安太守莫者幼眷,占据川城,背叛西秦,乞伏暮末发兵讨伐,被莫者幼眷击败,乞伏暮末击又回到定连。
沮渠蒙逊大军包围了西秦的都城罕,又派他的世子沮渠兴国进攻定连。六月,乞伏暮末在治城反击沮渠兴国的围攻,生擒沮渠兴国。沮渠蒙逊率军立即撤退,乞伏暮末追击北凉军,一直追到谭郊。
吐谷浑可汗慕容慕派他的弟弟慕容没利延率领骑兵五千人与沮渠蒙逊的大军会师,合兵讨伐西秦。乞伏暮末派遣辅国大将军段晖等拦击敌人,大败北凉军和吐谷浑汗国的骑兵。
七月,沮渠蒙逊派遣使臣出使西秦,送谷三十万斛请求赎回世子沮渠兴国,乞伏暮末拒绝。沮渠蒙逊于是立沮渠兴国的胞弟沮渠菩提为世子。乞伏暮末则任命沮渠兴国为散骑常侍,并把自己的妹妹平昌公主嫁给他。
乞伏暮末的弟弟乞伏殊罗通奸其父乞伏炽磐的左夫人秃发氏,乞伏暮未知悉后禁止二人往来。乞伏殊罗感到害怕,就与叔父乞伏什夤谋杀乞伏暮末。秃发氏在宫内偷盗锁门的钥匙,钥匙拿错了,守门人告知了乞伏暮末,乞伏暮末逮捕了他们的党羽全部杀死。想鞭打乞伏什夤,乞伏什夤说:“我欠你的死,并不欠你的鞭。”乞伏暮末发怒,就刳开他的肚子,把他的尸体抛到黄河中。乞伏什夤的同母弟乞伏白养和乞伏去列为此颇有怨言,乞伏暮末又杀了他们。 永弘三年(430年)十月,乞伏暮末在北凉的军事威胁下,派使臣王恺、乌讷阗出使北魏,请求派兵援助。北魏许诺把尚在大夏掌握中的平凉郡和安定郡封给乞伏暮末。乞伏暮末于是纵火焚烧城邑,捣毁宝物,统率部众一万五千户,向东前往上邽。乞伏暮末的大队人马刚走到高田谷,给事黄门侍郎郭恒等人阴谋劫特沮渠兴国,反叛西秦。郭恒的密谋泄漏,乞伏暮末杀掉了郭恒。大夏国主赫连定听说乞伏暮末的大军将来进攻,发兵抵抗。乞伏暮末只好就地固守南安,西秦的故土全被吐谷浑汗国占领。
永弘四年(431)正月,赫连定突袭西秦大将姚献,大败姚献军。随即又派其叔父、北平公赫连韦伐率领一万人攻打乞伏暮末据守的南安城。当时,南安城中正发生饥馑,人与人相食。西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等,逃出城去,投降了大夏。乞伏暮末穷途末路,用车辆载着空棺材出城投降,西秦灭亡。赫连韦伐把乞伏暮末连同沮渠兴国,一并押送到上邽。西秦太子司直焦楷,逃奔广宁,哭泣着对他的父亲焦遗说:“您一向承蒙朝廷的重用,身居藩镇大员,统领一方。如今国家颠覆,您怎能不率领大家,首倡大义,消灭寇仇!”焦遗说:“现在主上已经陷入敌手,我不是那种惜命忘义的人,如果派大兵追击,只能加速主上的死亡。不如选择王族中贤能之人,拥护他继承王位,然后再去出兵讨伐,或许还有希望。”焦楷于是修筑高台,召集部众盟誓,二十天的时间里,竟有一万余人赶来归附。不巧的是此时焦遗病逝,焦楷没有力量独立承担此重任,于是领部下逃往北凉。
同年六月,赫连定杀乞伏暮末及其宗族五百人,西秦亡。共历4主,47年。
西秦的统治者为巩固和扩大其统治区域,连年与后秦、南凉、北凉、大夏等国进行战争,并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强制迁徙于其统治中心或军事要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97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