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硖门乡双门下

福建福鼎硖门乡双门下,第1张

 硖门乡于1993年10月成立,是福鼎市的少数民族乡,也是闽东比较年轻的畲族乡,地处鼎霞交界,素有“福鼎南大门”之称,背靠国家级名胜旅游风景区太姥山,隔海正对面是全国十大最美岛屿——福鼎市大嵛山岛,北邻天然海港—沙埕港,南接对台贸易窗口—霞浦三沙镇。省道桐松公路、福宁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贯穿全境。全乡地域面积547平方公里,拥有水田6528亩、农地3786亩,有林地61612亩。旅游。主要产业为农业种植业和海水养殖业。
硖门是福鼎市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望海里八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县十一都。民国初为硖门区,民国29年(1940年)成立硖门镇,民国35年改称硖门乡。福鼎解放后,初属秦屿区,1958年8月成立硖门公社,1961年6月设硖门区,1968年8月又成立硖门公社。1983年为硖门区,1987年为硖门乡,1993年改为硖门畲族乡。1995年,辖9个村委会87个自然村,境内聚居汉、畲、回等民族,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5%16850人,其中畲族人口1700人。1997年,面积577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硖门、东稼、柏洋、斗门头、秦石、渔井、青屿头、瑞云、青湾9个村委会。
硖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除众所周知的畲族风情外,还拥有千年古刹——瑞云寺、石兰古堡、青屿山和渔井湾海蚀地貌乡域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工业总产值410亿元,比增23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亿元,比增228 %;农业总产值063亿元,比增32%;农民人均纯收入4682元,比增136 %;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以内;农业经济稳步推进。
持续推进“山海并进”战略。该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在特色、规模、品牌上做文章,继续做大做强紫菜、茶叶、d涂鱼三大支柱产业。稳定d涂鱼3000亩养殖面积,提升国家级文渡大d涂鱼基地规范化建设;全乡海域紫菜养殖5500多亩,其中该乡养殖户131户,养殖面积2695亩。申石兰、海天湖两家紫菜加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2008年产值约6000万;茶园面积7500亩,生产茶叶130万担,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全乡大小茶叶企业10家,进行无公害有机茶叶技改,精加工,茶叶质量提升。加强对种植户、养殖户的技术、资金、营销等方面指导服务;该乡秦石村绿色立体农业工程基地福鼎市兴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福鼎市盛源乳业公司合作,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加强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海堤、水库除险加固,修建山区水利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该乡依托福鼎市文渡工业项目区的带动辐射,加快“工业兴乡”战略的实施。做大做强柏洋工业小区规模,到2008年工业小区达300亩;继续完善工业小区水、路、电、排洪等设施;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联系、支持、鼓励、引导在外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努力打造“硖门铸造”的品牌,在几年来连续引进申石兰食品、海天湖食品、远泰金属、强旺胶粘等规模以上回归企业的基础上,2008年新引进规模以上回归企业福建华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其中一期投资3500万,“回归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我乡工业发展一大亮点。全乡现有永宝特钢、国新阀门、远泰金属、申石兰食品、海天湖食品、强旺胶粘、华隆金属等7家规模以上企业,2008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36 亿元。
项目带动成效明显。2008年,核电项目、温福铁路、文渡工业项目区以及嵛山旅游线路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继续推进。其中该乡有核电重要附属工程渔井砂石料场项目包括进场道路、加工区、采石区。到2008年底,文渡工业项目区顺利进行,温福铁路建设基本完工,硖门至嵛山旅游线路安全运行;全部完成核电项目进场道路建设,顺利推进加工区、采石区建设,目前砂石料场已投产。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当地群众增产增收,繁荣了农村市场,改善了交通等基础设施,让群众得到了大量利益。
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规划逐步完善,《硖门畲族乡总体规划》初稿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先后在硖门、福鼎召开规划征求意见会、论证会,形成了9个配套专题研究报告,并由乡人大主席团通过,乡村建设有了高层次高起点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为作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该乡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结合实施“造福工程”、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等,持续实施集镇“东扩面海”和建设“小乡大集镇”“小乡大村庄”的发展思路。继续采取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继续吸纳群众到集镇建房置业,完成下里洋、塘古头造福工程新居,并不断完善基础是设施,共有700多户农民先后来集镇建房落户,其中畲族212户855人,建筑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集聚人口近8000人,集镇规模扩大;扩大自来水管网,增设供电设施,提高集镇供水、供电能力,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该乡柏洋示范村建设不断提升,以永和新村为中心的柏洋、斗门头新村组团发展迅速,柏洋“永和新村”还成为宁德市五个小康示范村建设之一,2005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小康村建设先进集体”的小康明星村称号。08年又开工建设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和硖门发展后劲的重点工程,优化投资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动工建设渠洋溪水库引水工程,硖门新桥竣工投入使用,巨洋到岭坪等通自然村水泥路上衔下延,提升等级,农村路网建设逐步向自然村延伸。进行庙后溪清淤。秦石、青屿头、渔井等村林木、山地等旅游资源得到保护,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和谐社会积极推进。该乡始终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坚持发展与惠民同步推进,确保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完成十一中师生宿舍楼,启动中心小学师生宿舍楼建设,乡助学基金不断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扎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着手改扩建乡民族卫生院;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落实低保对象32户65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安居工程,孤寡老人生活得到保障;石兰成功申报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瑞云畲族四月八歌王节成功申报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瑞云“四月八”畲族歌会200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乡开展农村放映“2131”工程、百幅书画进农家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计划生育各项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民主评议行风、计划生育协会“三联创”等工作,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一类乡镇。社会治安良好,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安居乐业。
此外,民族、宗教、统计、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词条标签:

“没想到大棚设施也能作为抵押资产申请贷款。” 前不久, 福安市 松罗乡葡萄种植户郑柯发凭借福安市农业农村局颁发的葡萄大棚登记证,向福安农信联社申请到10万元“大棚设施贷”。

郑柯发自1998年开始种葡萄,现有葡萄大棚68亩。由于大棚设施使用时间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郑柯发一直想把大棚重新升级改造一番,苦于资金不足,未能如愿。“现在好了,用自家的葡萄大棚登记证就可以快速申请贷款。” 郑柯发笑着说。

“大棚设施贷”是福安农信联社为激活当地农村生产要素,服务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而创新的一款融资产品,产品主要服务于农村农户因生产经营、创业等需要,以自有或第三人(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的大棚设施权益作为受托资产,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上确权登记,而向其发放的生产经营性贷款。截至今年5月底,产品受益农户60户、涉贷金额518万元。

“ 宁德市 山海资源丰富,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但传统农村海域、滩涂、茶园、森林、渔排、菇棚等生产要素,存在评估难、变现难、流转难等问题,其经济价值很难直接量化评估,不能成为金融机构直接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与此同时,很多农村生产者想发展农业生产却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宁德市人行相关负责人说。

为帮助更多的农村生产主体通过各类农村资产“融”到更多的生产所需资金,近年来,宁德抢抓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创新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机制,搭建全省首个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整合农村4大类23个品类生产要素,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抵押融资、流转处置全流程服务,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

如何加速“产权”变“资金”?我市加紧推进“两权”(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建设,全面激活农村“不动产”的权益价值。一方面创新确权方式,将入户调查、公示、二轮公示、合同签订等需要本人返乡签字环节“4合1”,对无房产证但有宅基地使用权证的房屋,支持采用“三级”确认方式,加快确权进度。另一方面加快流转平台建设,构建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处置、抵押权利实现提供空间,有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推动“产权”变“资产”,各地还创新推动“产品”、“设施”和“数据”变“资金”。选择福鼎白茶、霞浦海参作为融资试点,让库存农产品融资获得流动资金;在全国首批推出水域滩涂养殖证,将海域使用权、渔排所有权和养殖权“三权合一”,创新推出渔排养殖贷、渔排托管贷等产品;在古田县试点成立“民富中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资产反担保”融资模式(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担保,社员将“两权”、菇棚、仓储食用菌等反担保给合作社,金融机构再向社员放贷),使农户拥有的菇棚、仓储食用菌等资产实现价值;创新推出“白茶龙头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由白茶龙头核心企业统一提供担保,银行依据上游茶厂、茶园面积、茶青交易数据、应收账款等信息向上游供应商提供信贷资金,有效解决龙头企业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和白茶集中采摘、收购所需资金短急、量大之间的问题;建设白茶溯源大数据平台,采集茶农、茶企、茶叶经纪人、茶园等信息,开发“茶园信息贷”“茶企贷”等金融产品,银行直接依据溯源平台数据发放信用贷款,打破以往需要有抵质押标的物才能申请金融机构贷款的限制……

此外,我市各县(市、区)还建立资产收储公司,引入政府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建立政策性担保、商业性保险与财政性补贴的“政、银、保、担”风险共担模式,建立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闭环运转和风险资产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

据统计,宁德市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运行以来,陆续开发出“渔排养殖贷”“菇棚贷”“茶园贷”“商标使用权贷款”“民宿贷”等62种信贷产品,截至今年5月底,已融资户数592万户,余额8842亿元。同时,宁德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有关做法被福建省确定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第三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7231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