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通过搭建“1个中心,1个平台、N个应用”的平台建设模式。建一个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中心,汇聚土、水、肥三大耕地质量数据,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管理、服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大数据分析,达到精准管理,科学决策,形成指挥耕地新业态,通过大数据平台服务公共,服务管理,转变耕地保护方式。
托普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托普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由系统云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管路等组成。系统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大田、旱田、温室、果园等种植灌溉作业。我来告诉你农业物联网是什么。农业物联网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一、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实施区试工程,对于探索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是新生事物,是多种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农业是个古老产业,兼具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实施区试工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适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框架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积累农业物联网应用经验,促进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尝试性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和建设规模明显落后于电力、医疗、环保等其它行业。各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本呈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发展,点多面广,严重缺乏顶层设计,为示范而示范的现象较普遍,重复投入问题较突出,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较少。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全面、整体、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积累经验。
(三)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虽然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物联网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稳定投入,系统推动的后劲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物联网效果发挥和长远发展。实施区试工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工程项目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能够促进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在像数字方向发展,进行互联网融合;农业也不例外,随着不断融合,数字农业随之发展起来,让三农在此背景下获得更多价值;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数字农业的商业模式,及如何申报数字农业项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主流的数字农业
之前分享过一篇文章《最全的16个农业模式分类概念解释》里面对数字农业解释,是一个高阶农业状态,一个商业模式变革;并应用新的信息技术,融合管理技术的形态,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管理理念+业务创新+产业融合。
农业模式图
百度百科对数字农业的定义:数字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此概念有点把数字仅仅理解为通信方向的数字,并非数据带来的数字化。
随着国务院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数字经济概念的兴起,数字农业作为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数字化转型文件
二、数字农业老商业模式
农业公司和涉农政府单位的IT项目立项,都可以以数字化转型为立意,充分将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包括农业物联网和5G,当然现在学术界也把这些合成为数字技术。
不仅IT立项可以从数字农业立项,种子种苗培育、新型农机开发、农技发明、生鲜新型产线、农业立体仓等都可以从数字农业出发,盖高帽,好立项。
面向数字农业,其实我们不同主体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基本上将现有的商业模式上面套一个数字农业的大帽子;并结合农产品供应链或者生鲜供应链,以生产标准为抓手,以订单农业为保障,以物流城配为交付,全链路为农业服务。
数字农业最终就落到用物联网降低成本,用电商解决销路,用AI和BI支撑决策的老套路;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信息化公司和农业物联网,仅限于从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出发去为农业制定数字农业商业模式,有些自己还没实现数字化转型就来拿政府项目帮县域政府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
老数字农业商业模式图
三、数字农业新玩法
实则不然,除了以上受到所生产农产品属性影响之外,数字农业的商业模式不应该是简单的数字技术,或者说是信息技术;而是从整个产业的角度出发,去服务一个去做内的农业业态,不能做全国性质的,区域的范围随自己而定,具体如下图。
以龙头为核心,构建产销联盟,数字技术和管理技术服务龙头,帮龙头做大做强,主要帮助其构建渠道,帮其做担保获取扩张资金支持,帮其重塑数字管理体系;能够支撑其适当的业务创新和商业创新,最终将数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给区域当地所有的农业业态,以实现区域性质的数字农业。
龙头做大做强后,自然能以标杆,这个我之前的文章也有描述,当然要自己学会发现优质龙头。
我就相比老模式简单示意一下了,核心强调区域性质、产销联盟、产业基金、全面现代供应链管理能力、农业生态、管理技术和数字技术结合。
新数字农业商业模式图
四、生鲜电商在新模式中的不足
这些像一些电商赋能公司却在从事一部分,并没有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面铺开。
原因就在于电商只在于销售侧,再往前就是农产品加工(所谓的农业供应链),做得强的还有农业品牌,这些仅仅涵盖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部分环节;所以生鲜电商现阶段无法全面服务整个农业产业链,不过其与生俱来买全球卖全球的优势,就足够给农业带来流量,就差在数字农业转型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流量,造福农业,使能三农。
五、启动资金立项来源
虽然有新的数字农业商业模式,需要做很多,也需要资金来源,通过立项方式获取的资金,新老两个数字农业商业模式,还是一样的。
目前数字农业的立项出处有:
数字经济;
产业链扶持;
区域电商;
智慧农业工程;
现代农业试点;
农业扶贫;
农业信息化及物联网;
各类农业试点;
农产品物流园;
自动产线;
立体仓;
质量追溯智能工厂;
当然传统的有机肥、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还是能够申报补贴。
具体在实 *** 项目申报的时候,建议多找合作(包括科研院校),将模式往产业模式、数据采集与应用、商业模式变革等方向引,能够带上系统界面就更佳了,还可以描述所带来就业机会。
六、数字农业的潜在价值
当然以上只是农业人明面上从数字农业获利,实际上数字农业对于三农,最大的价值在于将更多的管理理念传递给农民(包括个体户和小微农企);这才是最为农业赋能的,也是新商业模式给三农带来的实际价值。
其他的都是给IT公司、物联网公司服务,并促进社会的经济内循环的。
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实施速度呈指数级增长。据统计,到2020年,农业物联网设备安装数量将达到7500万台,年均增长20%。导致增长的原因有几个:
到2050年人口增长97亿(30年内增长25%)及其粮食需求在过去的40年里,由于水土流失和污染,世界耕地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有限的昂贵资源,例如水、电、化学肥料等极端的天气条件价格合理、耐用且易于维护的传感器
物联网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提高耕作方法效率和增加现有耕地产量的方法。精准农业包括使农民能够更精确地管理作物生长和饲养牲畜的一切。智能传感器可以24小时自动运行,从而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要,降低了种植者的成本,提供了农场的整体视图,并突出了可 *** 作的见解。
此外,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可告知生产者他们需要了解的有关土壤、湿度、水位和其他重要指标的参数,以便在小问题影响利润之前采取纠正措施。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物联网在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和好处,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农业物联网:7个智慧农业创新用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