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5g是高带宽低延迟的时代,理所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快速了,更真实化了(透过ar技术),也更数字化了(大数据)。所以从社交层面来讲,我希望5g能给我们带来更真实,更高效,更准确的体验。彼此相隔大洋两岸,当双方开始ar通讯时,能有一种若比邻的感觉,包括真实的物理模拟感觉!
2、其次,从 社会 交通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未来世界是只有交通工具,没有司机的时代。开车或者飙车成为一项运动,道路交通全部由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来控制,保证最快最准时到达每一个上车地点。这样既可以减轻污染,也可以缓解交通状况。特别有钱尊贵的客人,可以享受空中轨道特权。更加商务快捷。
总之说了这么多,5g也只能稍微把带宽提高一点,延迟降低一点,具体的 科技 进步还需要一定时间来完善,不过有了5g的铺垫,相信这些技术也能很快去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希望期待看到的能成为现实让我早日体验到!
5G时代,对车联网的影响非常大,自动驾驶技术依赖5G高时效、低延时、低功耗等特点。自动驾驶 汽车 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等装置,这些设备每时每刻都在对车身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和图像识别。
现在4G网络由于带宽过低,摄像头等设备无法在秒级的时间内传输车身周边360度无死角的地图环境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车联网分析后还要将结果快速传达给 汽车 的AI大脑,AI大脑再通过神经网络系统对 汽车 动力系统和 汽车 灯光等做出相应的 *** 作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无论是车联网的终端、车联网管理系统还是车联网云服务平台,他们之间通过5G的高时效和低时延的网络协同才能够实现大数据的时实传输与分析,最终实现数据处理。
我相信网络速度的提升,将会对 社会 的方方面面影响巨大。以前因为网络速度达不到硬件产品的设计要求,好多的产品没有使用,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进度。现在硬件 科技 产品发展的很快,做的已经很好了,好多设计师、工程师设计出来的高 科技 产品甚至已经超过了目前的网速所能达到的要求,4G网速已经不能满足于行业的发展水平,只能是等待,等待这次5G网速的到来,才能给它们输血,它们才能展现出更大的活力。
从1G到4G网络,世界已经走过了好多个年头,每一次网速的提升对好多行业都是革命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电信行业和计算机行业。
首先网速1G的时候 ,移动电话、传呼机、手机开始慢慢普及,那时在手机里面卖的最好的品牌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波导、熊猫等等价格不便宜,样子不美观,唯一的特点就是可以接打手机。
但是这种巨大的 科技 进步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很先进了,它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记得以前和家里联系基本都是通过写信、发电报和打有线电话的的形式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一封信从写出来到对方收到信最少也得一周左右,如果有急事打电报能快些,就是价格比较贵,是按字数的多少计费的。写信是最普通的事情,在网络和手机没有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对写信很习以为常。但是网速的突破和配套产品的相继问世,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交流方式。人们从此不用再花时间去写信、去打电报,而是随时随地很轻松的按几个数字键,拨通对方的电话号码,就可以直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对话,这种成就很了不起,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相比计算机、Internet的发展就显的比较慢些,那时的286、386电脑基本的功能就是打字、排版、办公软件的使用,上网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如果要上网得先安装一个调制解调器,再连接电话线,然后才能上网,那时网速达不到上网冲浪的要求,速度不稳定,打开一个网页都要等半天,虽然是这样子,但在当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知足了,毕竟你是最早拥抱Internet的那批人。
网速到2G的时候 ,大家好像都已经在用翻盖、或是滑盖手机了。手机的款式很多,设计更工业化,市面上流行的主流产品仍然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大品牌手机。大伙都喜欢玩彩信,因为电话资费毕竟贵,所以发彩信成了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事。就和现在的微信打字一样,很快很方便就能把和短视频消息传达给对方,而且电脑已经升级到586和Windows 95系统,性能相比上一代要好很好。
网速发展到3G的时候 ,速度更快,手机的通话质量更高。硬件也很争气,那时候可以说是智能手机元年,好多触屏智能手机涌现出来,人们的购物热情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手机销售是3G时代最好的生意,手机可以简单视频了,电脑普及了,可以无限上网了,手机信号的稳定程度更高了,高清电视节目因为有硬件的支持开始派上用场了、打电话基本不卡了,但是手机资费和宽带资费仍然比较高。阻碍了人们对于速度的渴望!
到现在为止大家都用的是4G网络 ,比起之前的几次网速升级,这次更是翻天覆地,变化很大。由于网速的再次提升和硬件的完美结合,人们看视频可以随时随地、不考虑话费和资费,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手机话费和宽带资费降了好多,人们的生活变的更方便,在家里上网冲浪游刃有余、购物、外出消费扫码就可以支付。网上挂号、远程就诊、远程会议视频、就连座公交车和地铁都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机搞定,手机间接的代替了电脑和电视。好多事情好像一夜之间都方便起来,真是不敢想象,每一次网速的提升对整个 社会 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人类在不断的追求着更高更远的目标。
5G网络科学家已经在研发和测试当中,相信很快就会投入到商用 、普及到每个家庭。因为它代表着未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他是未来一切工业产品的基础信息保障,5G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近,人类有太多的未知领域需要去 探索 ,未来世界就像科幻里面演的一样,都需要人类一步步去实现,但是实现的前提就是未来5G 、6G、7G网速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
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门锁,监控摄像头等智能安防设备为家庭带来安全保障。智能音箱智能电视,VR等设备为我们带来全新的 娱乐 模式。
工厂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原来的以产品为主变成以人为主,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个性化,柔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方式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工厂设备的联网,可以提前感知设备信息,提前获取故障信息,提前维护保养,不会耽误生产进度。
智慧能源,对能源数据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管理,可以做到安全用能,绿色节能。
智慧城市,对城市数据整合,可以更好的管理城市,智能安防系统让城市更安全可靠。
不过万物互联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信息安全,联网设备的网络通讯的安全,不能让不法分子有机可钻,进行肆意破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应该对每一件新的事物都要抱有警惕的心,要考虑全面,不能因为新奇好玩就随便使用,要让技术可以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万物互联时代,跃启让世界更懂你!
5G时代我真正所期待的就是万物互联。可以想象,当你出门时钱包忘带了,就会有系统提醒你。当你在外面工作时,就可以监测家中的一切,可以和家中的一些物品对话。万物互联将会做到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给人带来创新的新功能。5g网络可以为我们带来更低功耗的网络连接。之前受制于终端的一些功耗和网络连接。今天在5g网络的低功耗下,可以为一些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高速网络也可以为一些物联网设备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对通讯的实时性有很大的增强。
万物互联,还会带来另一方面的进步。智慧安防。安全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基于5g网络下一些智能安防设备,可以很快的是进行识别,在精准度和效率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在2018移动开发合作伙伴大会上,就展示了在5g网络下的人脸识别。
在未来可以预见,这种智能识别系统将会运用到很多地方。
5G的低延迟还有另一个重大用处。可以用到云电脑上。云电脑就是我们手机或显示屏充当一个显示器,其电脑主机就是在云端为我们传功一些数据连接。在4G网络下的今天。受制于延迟的问题,导致云电脑的体验并不是很好。在5g时代。云计算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云端进行完成,我们就不必购买所需的终端设备了。现在电脑在运行绝地求生时,对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当在5g网络下使用云电脑时,就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性能。而不用花钱再去购买一个性能很高的电脑了。
5g网络的低延迟也会对远程驾驶和车联网自动驾驶,机器的自动化起到决定性的帮助。
5g时代,互联网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技术都将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在5g时代下,我最期待的当属云电脑的普及,现在已经推出了云电脑,但是受限于网速,信号质量等各种原因,云电脑的使用量非常小,而普及度也非常的低,但是云电脑的普及真的会将 社会 的运行效率提升一个档次。一个屏幕一个网线,你就可以拥有一个百万级计算量的超级电脑,这是我们现在的技术达不到的。
比起出现,我更期待普及,自动驾驶 汽车 的普及,飞行 汽车 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普及,但这些都需要很久很久,而唯独云计算机是在5g时代最有望普及的一个产物,也是能够将 社会 运行效率提升的一个工具。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技术,更加轻巧的手机,以及全息的屏幕触控。在未来,越来越多的科幻场景中的高 科技 都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期待人人都能享受到 科技 的乐趣。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5G时代,对车联网的影响非常大,自动驾驶技术依赖5G高时效、低延时、低功耗等特点。自动驾驶 汽车 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等装置,这些设备每时每刻都在对车身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和图像识别。
现在4G网络由于带宽过低,摄像头等设备无法在秒级的时间内传输车身周边360度无死角的地图环境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车联网分析后还要将结果快速传达给 汽车 的AI大脑,AI大脑再通过神经网络系统对 汽车 动力系统和 汽车 灯光等做出相应的 *** 作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无论是车联网的终端、车联网管理系统还是车联网云服务平台,他们之间通过5G的高时效和低时延的网络协同才能够实现大数据的时实传输与分析,最终实现数据处理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什么是5G?
5G其实就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
5G时代,我的期待!
1期待: 终于有中国自己的企业参与到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了,也能收一些专利费用了。
2期待: 着以此为起点,中国的企业能更多的把资金投入的研发上,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多的像华为公司一样的企业。
3期待: 能降低信息成本,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4期待: 实现万物互联生活更智慧。
5G时代将是真正实现智能的时代,万物都能通过网络被发现和感知。
5G网络发展到足够成熟的阶段,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使生活环境更智慧。
75G将打破智能化生活的门槛
生活智能化,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穿戴、智能家居、VR/AR和无人驾驶一个接着一个地走热,甚至现在连门锁都在搞智能化。智能化将传统的硬件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并赋予它们连接能力,也就是“智能+连接”。也就是说,生活智能化需要做到“智能+连接+连动”,而5G的到来将会彻底打破目前“连接”和“连动”的门槛。
8给了换新手机一个充足的借口
最后:
5G的来临,将会给很多行业带来机会和变革。所以,朋友们,让我们迎接5G时代,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它们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5G时代也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拐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 ,改变世界!
5G 可期!未来,你可以尽情想象
5G时代,首先最期待的是快速推动5G产业发展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研制和试验阶段,如此先进技术和强大的功能,在未来一旦投入市场,必将引发市场动荡,因此争夺通信行业领导权就先得尤为重要,目前5G通信技术正值萌芽,还没有正式投入市场商用,所有必须紧跟 科技 前沿,把控市场方向,务必要抢占先机,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展前沿 科技 ,把控技术核心,推动5G发展。
1放眼未来,布局战略目标,深化国际合作。
未来的市场将是国际化世界化的,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放眼于整个市场,准确把控5G网络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时动态,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未来5G的运营,为更好的获得市场,应不断提高移动通信质量还应积极降低了运营成本。当前,就国际通行行业而言,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5G产业,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发展5G产业,不仅仅是通信网络的新高度,对于各国而言也是一场 科技 革命。如果获得5G标准的制定权,那不近是技术和市场问题,更是大国 科技 实力的体现,因此,我国要将5G网络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布局规划,集中全部 科技 力量,积极构建产业环境,为5G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技术发展的初步阶段,应该合作共赢,共同集思广益、深化合作、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但是,在共享资源的通用也应该积极开拓创新并在未来的创意上居于领先。深化国际合作,分析不同国家技术特点和优势项目,整合适合本国的技术主体和数据资源,发展创新技术和进行5G 应用先期验证。为达到合作共赢,应该积极筹建中外学术交流研讨联盟,支持配合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速5G网络系统技术交流合作。
3创新 科技 ,掌握关键技术
在5G研发阶段,必须掌握5G通信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有必要首先了解5G技术发展需求和应用,结合国际标准组织推出的5G通信技术标准,,全面开始5G通信系统开发。首先,应该掌握需要和应用前景,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系统分析技术可行性,制定第五代通信技术功能等。其次,在研发的同时应该进入实验,因此测试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进行互通互连测试,验证新技术新功能,逐步完善国际国服务标准,在不断的实验和测试过程中,掌握先进技术,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
4产业链发展,构建产业环境
新技术的诞生需要产业圈与学术界合作平台及分享机制。积极与国际国内通信运营及设备厂商合作,引导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从而能够提早布局,在我国通信设备已经日渐先机的时候,更应该引导电信运营商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支撑国家产业,使其在国内市场优先运营,从而为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5人才是 科技 的动力
发展 科技 的首要前提是培养高端 科技 人才,因此人才培育是支持5G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当务之急,由于 5G 是新型网络产品,因此终端产品、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等都会随之更新,5G技术更带有超大带宽、万物互联、超高网速、安全可靠等新技术的挑战,更需要大量的优质的专业的人才投入,以及跨产业整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5G前瞻性研究与专业人才的培育,将是推动5G发展的重中之重。
5G 通信技术是对当前4G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未来5G应用中必然会推动 社会 的巨大进步,实现万物互联,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5G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多点、多面、多类型的通信链接覆盖,在数据的传输方面,可以实现快速大量的数据传输。虽然现有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到了试用阶段,但为保证用户需求,满足时代需要,5G 网络技术需要各研发国进行沟通合作,确保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绩可以更加显著 ,早日实现5G网络技术在 社会 上普遍推广。
5G时代简单来说就是怼天,怼地,怼空气吧。
物联网到来,可能机器通过数据分析会比你自己更快地知道你需要去做什么,无人驾驶,云端电脑,之类的会更快地应用起来吧。
知识付费,内容为王,多媒体时代会更新速度会更迅速吧。
希望5G时代的到来,资费会更低吧,各个路面摄像头都能联网,数据处理速度更快,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如果你在通缉范围内,摄像头捕捉到会更加迅速的报警,如果扫描了父母信息,或者有面部孩子信息 被扫描到,可以更快地找到父母。
我自己的话,希望,费用降低,降低在降低,哈哈
第一条 为了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第三条 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将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措施以及科技进步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列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第四条 市、县(市、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宏观管理科学技术工作的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实施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计划、经济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社会团体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的作用。第五条 发展政府间和民间多形式的国内外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学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与国内外科技界建立合作关系。第六条 本市科学技术进步的重点领域为: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
(二)现代农业与海洋科学技术;
(三)生物工程技术;
(四)医药卫生科学技术;
(五)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
(六)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七)适用本地区支柱产业、重点投资项目的其他高、新技术;
(八)现代管理科学。第七条 本市优先推广应用下列科学技术成果:
(一)能广泛应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对经济建设或行业技术进步有明显促进作用的;
(二)能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三)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
(四)能节约能源与原材料,有效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劳动条件的;
(五)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八条 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移。银行、税务部门对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贷款、提取奖励费用、减免税的优惠待遇。第九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性科技组织进行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农业试验示范。
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工业性试验基地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基本建设投资,应纳入技术改造计划。
实行独立核算的属高新技术的中试基地,经有权的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待遇。
经省、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享受独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优惠待遇。
发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作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设计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用国家、省、市计划推广的科学技术成果。
鼓励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具备条件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和农科教基地。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每年必须开展科学技术宣传月(周)活动。
建立健全各级科学技术普及网络,建设和完善科学技术普及设施,到2000年各县(市、区)至少要建成一所以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为主的科技馆。
各种科学技术普及设施和场所不得改作他用。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逐年增加科学技术经费。到2000年,市科学技术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应占同级财政支出的3%以上,县(市、区)占2%以上;其中市、县(市、区)科学技术三项费用应分别占同级财政支出的1.5%以上;乡(镇)的科技开发经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1.5%以上。以上费用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增长幅度。
科学技术三项费用应按规定使用,实行监督。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逐年增加对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的投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第十四条 企业应逐步成为科学技术投入的主体。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一般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不低于当年销售总收入的1.5%和4%,建筑施工企业不低于施工总产值的0.2%。允许企业从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经费中提取5%-10%,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
前款规定的技术开发费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费用。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扬州农业学校,建于1956年。2003年7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晋升为高职学院。 中专校晋升为高职院校是一次飞跃,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新升格高职院校如何实现脱胎换骨、凤凰涅磐的提升?
对此,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徐汝琦告诉《教育与职业》,近三年来,学院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平台,大力加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建设,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探索发展模式,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从一所农业类中专校向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万人高职院校的历史性跨越,为“三农”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全面推动校地合作
近年来,扬州市围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这为该院涉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
徐汝琦院长告诉《教育与职业》,学院通过与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高邮市的全面合作,围绕高效农业和高邮湖湿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重点推进了咨询合作、项目合作、培训合作、课题合作以及招商引资合作等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高邮市培养了大量急需的高效农业技术推广、卫生医护、经营管理、村镇建设、畜牧兽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人才。由学院教师参与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项目,高邮核心示范区的水稻亩产超过了800公斤,创下了江苏历史最高纪录。
2007年,学院参与的扬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保障体系项目,获得了扬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仪征市进行校地合作时,学院针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肥床旱育秧”和“超高茬麦田套稻”新技术,在品种上引进了适合在丘陵地区种植的、高抗白叶枯病且耐旱的粳稻品种,每亩增收超过100元。
同时,学院还努力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进行荒山造林综合开发,由当地乡、村、户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并依法签订了承包合同,承包到户,由于明确了各方责、权、利,大大激发了群众开发荒山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林木成活率高达96%,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银行”。
采访中,徐汝琦院长告诉记者,学院紧紧抓住国家批准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带来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扬台农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入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围绕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二区四园一中心”重点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把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努力在“应用”上下功夫,坚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院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我们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徐汝琦院长告诉记者,学院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时,面向行业,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
据悉,学院要求专业教师定点挂靠一个涉农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对于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学院则通过与企业合作,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对他们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使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紧紧依托企业,直接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成为该院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途径引进的这类人才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25%左右。目前,该院通过校企合作已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质量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长期以来,由于办学经费紧张,教学仪器、实验设备落后,更新速度慢,制约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从而影响了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徐汝琦院长看来,坐等政府拨款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是不现实的。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得到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校企优势互补,形成共赢机制是解决高职教育办学条件不足的有效途径。
采访中,记者获悉,该院在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扬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该院与邗建集团等企业合作,引入13亿资金用于二期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同时,学院还从其他渠道引入2000多万元用于仪器的配备,与企业共建了10个实验室,同时建成了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该院环境系、园林园艺系及计算机系的专业教师通过亲身参加建设企业工程建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学院利用“组织培养中心”、“园艺中心”等实验中心的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的规模生产,真正实现与企业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坚持课程创新
高职教育要实现“就业畅、招生旺”,关键要紧贴社会需求,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以让学生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专业办在社会需求基础之上。
多年来,该院通过深入调研,并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认可就是质量标准的办学理念。
徐汝琦院长告诉记者,学院坚持立足扬州涉农特色产业群,大胆淘汰老专业,围绕扬州花卉苗林、鹅鸭畜产和特色蔬菜产业链上近200家龙头企业的现实需求,与企业无缝对接。开发了现代园林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检测、生物化工等专业。
与此同时,该院积极追踪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增加专业的技术含量,充实专业内涵,开发了土地信息、测量(测绘)、房地产、物业等系列专业。
课程是专业的进一步细化,专业的改革创新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落实。为此,该院在课程建设中以省级精品课程遴选、建设和组织教改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契机,通过与江苏联环药业、双免米业、高邮红太阳集团等10多家著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不断追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将行业的最新成果编入教材。
据统计,该院的园林园艺系、资源系、环境系和经贸系都出版了专业领域的全国高职高专统编教材。
深化校企合作
近年来,该院先后与联环药业等省内外多家企业开展联合招生,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为企业“量身培养”技术人才,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企业要求,把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相适应。
徐汝琦院长指出,在这种联合中,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明确,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供不应求。企业则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自己的后备人才库,促进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该院发现,“订单培养”能否合作成功关键在“订质量”而非简单的“订数量、订人员”,为此,该院不仅要严格按照订单要求培养学生,而且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坚持深入调查、仔细论证,尽可能地与那些知名度高、效益好、有前途的属本地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合作。在专业设置、 教学计划 制定等方面都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以确保“订单”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学有所归”,对暂时达不到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实行“召回”制度,重新培养,一直到企业满意为止。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确立了建设“苏中一流、江苏前列、全国有影响”的高职强校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行业、依托产业、改造专业的发展道路,密切了校企合作,壮大了办学规模,深化了内涵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也因此先后荣获“江苏省职教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土地管理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徐汝琦院长看来,成绩只是过去,面对未来,学校还将一如既往地立足区域经济,坚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深化两岸农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在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展两岸特色乡镇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实践,实施了一批对台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和项目,为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大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请设立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深化两岸农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根据国台办等相关部门设立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相关要求,由申设基地的涉台农业基地或园区向所在设区市台办报送申请,设区市台办审核申报信息,经省台办等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国台办等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支持台湾同胞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措施
大陆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就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支持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作出部署。有关部门推动设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创建集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示范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陆鼓励台胞台企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参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共同打造一批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示范平台,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政府网-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从数字统计的角度,也能够得到证实。以两岸贸易为例,2006年两岸贸易持续高速增长,1月至11月,两岸贸易额达到981.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台资投向大陆在今年也保持了相当的温度。1月至11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319个,实际使用台资19.3亿美元,台资在大陆吸引境外投资中排名第六,约占大陆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9.0%。记者:是哪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种热络局面的形成呢?
唐炜:首先是两岸民众在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毕竟两岸是同文同种的同胞。台湾民众到福建漳州投资,感觉就像“在家里”,用他们的话说“连买菜时讨价还价的说法都一样”。
其二,两岸经贸往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大陆有原材料、人才和广阔的市场,而台湾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明显的互补性和坚实的合作基础使得两岸经贸的往来与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
第三,民意的推动。虽然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往来设置种种限制,但并不能阻止台商投资大陆的脚步,两岸经贸交流还是得以较早地、快速地、较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了。当然,大陆方面持续释放善意和各项惠台措施的落实也在其中形成了助力。
突破多亮点多
记者:在今年两岸经贸往来中,有哪些热点领域可圈可点?
唐炜:今年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中热点不断,的确有一些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热潮涌动,是热点也是亮点。今年4月两岸经贸论坛以及10月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上宣布的惠农措施,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有台资农业企业近4500家,占大陆台资农业企业的73%左右;试验区和创业园区实际利用台资近50亿美元,占台资农业企业投资总额的79%左右。
会展业是两岸经贸往来中的另一热点领域。大陆地区举办各类海峡两岸经贸展会已颇具规模。据统计,今年,经商务部批准的海峡两岸展会共16个,涉及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珠宝首饰、农产品、花卉等多行业。特别是,大陆企业入岛办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6月,由福建省海峡商务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两岸(福建)优良家庭用品礼品展销会”在澎湖成功举办,这不仅是大陆企业在澎湖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会,还首次实现了展品由祖国大陆货运直航澎湖,实现了大陆人员由澳门包机直飞澎湖。福建省共组织了83家企业赴澎湖参展,展位100个,签订出口合同约214万美元。会展业的发展丰富了两岸经贸往来的形式,有利于推动双向贸易。
记者:梳理2006年两岸经贸往来,会发现还有一些“突破”和“变化”,它们与上述热点一样备受关注。
唐炜:是的,这些突破和变化同样是亮点,两岸经贸往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突破、小变化中不断向前推进的。除了农业领域的诸多突破,今年2月8日,在两岸渔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商务部宣布恢复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5月18日,正式启动两岸渔工劳务合作;5月19日派出首批对台渔工。这意味着暂停长达近5年之久的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得以恢复。此外,大陆方面今年首次提出对台服务业开放,包括物流、医药管理等领域的开放,这也是一个突破。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推进,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贸易方面,IT、IC商品成为两岸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标志着两岸贸易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具体到投资领域而言,一方面,台商投资大项目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投资的领域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主要的高精端产业逐渐转向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比如信息产业、石化产业等。而且,台商投资转向已经明显带动了大陆相关产业的发展。
构建稳定的合作机制
记者:实际上,虽然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持续热络,但由于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也还是存在一些障碍,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唐炜:应该说,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两岸经贸关系长期是处于间接、单向的不平衡状态。
两岸经贸往来持续热络,大陆的企业却不能在岛内设立机构或是进驻人员,大陆的商品也不能完全进入岛内,这显然是存在隐患的。目前,由于台湾当局人为设限,大陆方面有2200多种商品不能入岛,而这2200多种商品恰好是大陆比较有竞争力的,也是岛内民众喜爱甚至是需要大量进口的,比如玉米、工业原料等等。两岸的贸易是单向的,这直接造成了大陆对台贸易的巨额逆差。与此同时,台湾当局限制大陆对台投资,投资也是单向的。另外,两岸间航运不能直通,货运需要经过第三地中转,贸易往来是间接的、不畅通的。
所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和畅通化,将是两岸未来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岸的互通有无,双向互利。
记者: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目前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唐炜:关于这一点,“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就是要构建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如何构建?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逐步建立成套的、制度化的,彼此有机联系的一个经贸安排,而不是偶发的、一事一办的或是零散的。其二,除了企业间的接触沟通,构建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还应该有更高层面的接触。目前已经开展了两岸中介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协商机制应该扩大,往更深、更广、更高的领域推进。记者 李炜娜 专家 唐炜(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