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第一,这三款SUV上已有体现
再牛的企业,对用户而言,能feeling到的无非就是产品和服务,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长安的车,牛在哪里。不妨把目光对准长安近一个月来发布的几款新车:CS85COUPE、全新CS15及CS95,细心的话,你能在这几款车的配置单上发现亮点。
先说CS85COUPE。轿跑SUV作为今年新兴的一种消费趋势,消费者最关注的三款国产中型轿跑SUV里面,CS85COUPE是最先上市的,且不说那炫酷的造型已经在短短一个月内深入人心,在第四大件方面一样让人赞口不绝: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AEB预警辅助制动系统、APA40代客泊车系统、腾讯全新TAI汽车智能系统……尤其是TAI车载生态系统,其多模人机交互、场景化地图、车载小程序和安全语音收发微信四大核心服务模块几乎让汽车变成了电脑和手机,它也是国内率先搭载这一智能车载系统的车型。
接着看全新CS15,长安SUV体系里面目前最小的一款车,归功于inCall30智能互联系统,全新CS15在人机交互方面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选择,不仅可以语音控制多媒体系统,车内空调、电话、天窗也都能通过语音控制,而且还有手机投屏互联功能,这些在同价位小型SUV里面也是头一家。
对于刚上市一周的全新CS95,这款中大型SUV此次中期改款最大的看点不仅仅是造型和内饰,其在智能化配置方面的进化才是核心。同级领先的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拥有单车道自动辅助驾驶、交通拥堵辅助、自动减速过弯、隧道/匝道提前减速等功能,在同级车中率先达到L2级自动驾驶水准;其次,全新CS95还提供LCDA智能后向辅助系统、自动泊车入位等同级独有智能装备;此外,全新CS95搭载的飞鱼20汽车智能交互系统也是亮点,支持场景式语音交互、听声辨位、主动提醒等功能,在我们近期的试驾体验中,特别发现,只需唤醒一次就能连续 *** 作多种功能,这种爽快的交互体验在同级车中还是第一次。
从小型入门级、中型到中大型SUV,步入2019年,长安接连发布的三款新车,无一例外的都已经在智能化方面全线领先。
“智能化国内第一”,看看这些黑科技你就服了
是不是有点意外?你所熟悉的那个长安,现如今竟然在智能化领域称第一。但让你想不到的其实远不止这些,因为长安还有更多“藏私”——在不久前举行的长安技术开放日,本邦就深入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打探到了一大堆黑科技,这些新鲜好玩又好用的东东,据说明年开始就能陆续装备到长安旗下车型。
电子后视镜:国内首家,符合欧洲标准,只待国内法规许可就能量产。覆盖角度是传统后视镜的2-3倍,摄像头有光线补偿及远光抑制弱化功能,不再担心侧窗起雾、传统后视镜镜片挂水会影响视线了。
电子后视镜摄像头采集的后方图像,显示在车内的液晶显示屏上
五块屏幕连成片的贯穿式超大屏:左右两边各有一块显示屏,用于显示后视镜影像,中间三块屏从左往右依次为:液晶仪表、中控液晶屏、副驾驶娱乐屏。这种贯穿式大屏长安已经可以量产,但要等国内法规允许电子后视镜使用(预计明年)。
指纹识别出车主身份后,贯穿式超大屏的界面将自动调整为车主习惯的风格
石墨烯星空顶棚:使用了石墨烯冷光源技术,也是国内首创。车顶棚氛围灯光颜色多模式可调,图案可个性化订制(在车内大屏上就能自己设计图案,然后显示在顶棚上)。目前国外只有劳斯莱斯幻影能够选配该顶棚,长安将在国内率先量产。
顶棚内上千根光纤构成星空光幕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长安将在全国布局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中心。用户只需手机下载注册APP、设定目的地、扫码上车、启动、出发、到达一气呵成,它甚至会和你说一句:旅途愉快!没有司机的旅途已成为现实,这也是国内首家L4级网联式城区自动驾驶汽车共享运营系统。据介绍,长安将在明年实现自动驾驶L3级的量产,到2025年实现自动驾驶L4级的量产,届时,长安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将实现车载功能100%语音控制。
长安汽车L4级自动驾驶体验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黑科技,长安还有很多你尚不了解的“家底”。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扫立通、涉水深度智能检测,以及完全无须任何 *** 作的自动泊车、第二代空气净化系统、律动迎宾、智能家居功能等一大堆智能技术,很多都是首创。
据统计,在智能化方面,长安已掌握三大类100余项智能化技术(已实现70余项智能化功能在量产车型上的搭载,15项为国内首发),特别是结构化道路L3级自动驾驶技术、APA60自动泊车技术正在进行实车性技术验证——这也是目前国内最领先的智能化技术。
聚焦智能化,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
产品骨子里的改变,智能技术的海量储备,长安汽车到底在下怎样一盘棋?
2018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以2020、2025、2035年为时间节点,分三步走构筑智能汽车新生态的顶层设计;同样是在2018年,长安汽车发起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开始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两者绝非巧合,因为这事关长安能否完成蝶变,实现自己“1143”战略明确的目标,怎么去做?答案就是聚焦智能化、新能源。
如何聚焦智能化?关键就在长安汽车的“北斗天枢计划”,这个计划以“在你身边,相知相伴”为理念,打造车内智能出行伴侣“小安”,向用户提供“四心”智能移动体验。为实现这个目标,长安汽车将实施“4+1”行动计划——知音伙伴计划、合作共创行动、智能体验行动、智能联盟行动+千人千亿计划。
我们注意到,长安汽车在其“智能联盟行动”中提出了“整合全球资源,构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立体交通三大产业生态联盟”的具体规划,这里提到的三个方面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毕竟,智能化的关键标志,就是物联网,而物联网的核心,就在于5G。正如本文开头引用的《经济学人》那句话,智能汽车依托于5G。由于5G能保证海量终端间的数据传递,意味着大家谈论已久的物联网终于有机会实现名副其实的“万物互联”,而这正是智能汽车的初衷。所幸,我国已经在5G领域具备了领先优势,且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推进的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就将实现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首发搭载。
有人不仅要问,为什么摘得“智能化国内第一”头衔的会是长安?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又会是长篇大论,但我们不妨看待问题简单一点,就凭长安已经连续5届10年蝉联中国汽车研发实力行业第一,基本就能概括一切。
推动变革需要有勇有谋,毕竟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从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到聚焦智能化的“北斗天枢”战略,长安汽车正凭借自身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敏锐嗅觉,引领整个传统汽车行业朝着弯道超车的方向努力。
但是,对消费者而言,变革往往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就像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一样,不远的将来,长安汽车也会为大家带来一种全新的智能出行方式。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全球物联网下游行业分布
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
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
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这个专业还是很不错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的吧。
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有个别地区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但是目前来看应用的不是特别广泛。就前景来看,物联网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将来应用的面扩大之后,必然需要专门的人才。根据统计预测,未来5年内物联网人才需求市场将会逐年增大,仅智能交通领域,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可能达到20万人,将有50万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人才缺口物联网方面的人才需求在大量增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