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在国内一个月都没找到工作,国内真的不认可海归学历吗?

海归硕士在国内一个月都没找到工作,国内真的不认可海归学历吗?,第1张

近期,阿熊在知乎和后台都收到大量留学生的提问:

“毕业时间尴尬,我还算应届生吗?”

“现在国内的各行业现状如何?”

“学了个冷门专业,国内市场怎么样“

”专业竞争很强,回国求职该怎么准备?”

“企业和岗位成千上万,留学生要怎么选择呢?”

……

毕业焦虑,同样盘踞在他们身上,再加上媒体偶尔蹦出诸如「震惊!海归硕士回国就业,工资竟比不上国内本科生!」、「哑口无言!留学一年300000,回国后就业一个月3000!」之类的标题。一个不小心,便是容易在焦虑中走丢。

但是,这终究是少数,是个例。倘若都如此,便不算什么新闻,也不会人愿意这样花钱买罪受。

那虽说没有这般不堪,但是几年没在国内,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市场需求日新月异,芮然能够从亲人朋友口中了解一些,但始终没有切身体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归又该如何来应对国内校招呢?

根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同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1119%,达到4809万人,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达到2274万,同比增长1490%。

2017年度,我国留学生出国学习、回国服务规模双增长,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契合度不断提升,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留学生归国热潮的出现,一是很多远洋学子割舍不下对故土的感情,同时也说明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人才空缺较大。

然而待他们踏上祖国土地后才发现,还有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等着自己,到最后,校招季结束了,不但没有想象中的「Offer雨」,而且有人错过好些大厂网申,连面试的机会也拿不到,更心寒的是,到入职后,发现底薪也并没有比国内大学生高到哪儿去。

如今的归国留学生,已不如从前那般自带光环。国际化视野、优秀的综合素质与语言能力虽可以加分,但是在职场上,更多的是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在校期间的方向可能就会出现偏差,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作为后盾,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也会面临重重困难。

同时,国内就业形势年年在变化,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如果没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只靠自己一厢情愿,最后也很难如愿以偿。而且就很多专业来看,与国内学生相比,专业技能的优势也不明显,更有一些国外的专业在国内并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因此对海归来讲,在强化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提前准备好PLAN B,并且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各行业的情况。

最好的情况是,在留学第一天起,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事。提前有个大方向,列出达到这个方向需要做哪些准备,打下哪些基础。单凭道听途说而不亲身体会,也许会错过一些惊喜。

阿熊建议大家还是不要沉浸在「留学到底值不值」的思考中,把心思放到「如何让留学变得有价值」之上。既然当年都已经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就一步一步继续走下去吧。

职业规划真的很重要

和很多HR聊起时留学生时,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很多留学生过于理想主义。

其实这也并不能怪学生。不同国家国情不一样,对工作的看法不一样,时间久了,受到的影响虽不能说根深蒂固,但是也的确不太容易很快适应到另外一个状态。

而且在留学期间,大部分人与职场的交集甚少,至少在本科期间是如此,在当地找到一份较为匹配的实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留学生简历在个人经历中,多是一些社团经历,或是中国城的某些兼职,稍微好一点的也不过跟着导师的项目走了一阵子。

其实在校期间,如果对自己职业规划不明确,也不用太刻意地去为了丰富经历而去花费时间经历,适当的体验是可以,但是太过于深入,容易舍本逐末。尽可能地利用好大学的资源,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当然,如果有把握可以在找到一份不错的实习,并且能够收获Return Offer,也不失为上乘之选。

当然,趁着假期回国,去大厂实习一两个月,不管是打杂还是Unpaid Internship,也最好抓住机会,「名企效应」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大厂实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难在「我觉得很困难」的心态上。

记住一点:优秀的人不管放在哪都会是优秀的。梳理一下自己的优劣势,结合国内的就业环境、自己的专业,规划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举个栗子:

专业自带光芒,像科技、互联网、医疗、能源等,这种到哪都不会愁找不到工作的,只要做好一件事: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万金油」专业,如市场、广告、经管,在国内的就业竞争可能就会相对激烈些,如果确定了要走本专业的路,那也就意味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专业偏门,或是在国内暂时不受待见,也不要慌张,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不然也不会开设这个专业,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投入到「发现和挖掘国内这种需求」之上。

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后,面对每一个选择的时候,便容易很多,哪个能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帮助更多,就选哪个。

别忘乎所以,注意时间节点

说起时间,就不得不先给大家解释一下「应届生」的概念。很多归国求职的留学生都会被这个问题难倒,不知道自己该以怎样的身份走进庞大的人才招聘市场。

其实,「应届生」指的是在当年6、7月份拿毕业证的国内大学毕业本科生或研究生(也存在部分两年半制研究生每年的3月份前后拿毕业证)。也就是说,在归国留学生中并没有「应届生」的说法。

而国家为了鼓励海归回国就业创业,同时也考虑到国外不同的毕业时间,把回国办理就业报道手续的期限放宽到了两年,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回国只能社会招聘,办理好就业报到手续后一样可以享受校招待遇。也就是说毕业后这两年内前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就业报到和落户手续等,这样在材料和相关规定上,你就等同于当年毕业的国内应届毕业生(tips:在目前,实际中有很多公司不承认,所以最好找好工作)。

那这时候可能就会有小伙伴问了,「可是我毕业回国后已经错过同年校招的时间了该怎么办呢?」

别急,阿熊还有招。

企业补录:在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的这段时间里,很多企业会开始第一批补招,也有一些专门针对海归保留的岗位会在这个时候开放;

社招招聘:到了毕业同年3-5月份的春招时期,除了正常的校招外,海归们也可以多多关注社招的岗位招聘。

海归专场招聘会:回国后,可选择有针对性地多跑跑所在城市的各个大学的招聘会和针对海归的专场招聘会。

如果很不幸,上面的时间段你都错过了,暂时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不妨有目的地尝试GAP一年,利用多一年时间充实自己,为日后寻找自己心仪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等到毕业同年9-12月份的秋招,也就是下一届的应届生秋招,再狩猎一波。

当然了,这一年并不意味着坐在家里打机消磨时间,可以先去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找一些相关的实习机会,或者考取一些必要的资格证,以丰富自己的简历内容,在毕业同年的3月份就可以边做实习边参加春招和社招,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签约,没有机会就继续做实习或找新的实习,因为这个时间段找实习比求职容易,说不定还会有转正机会。到了9月份就提前入手准备秋招,拼4个月。大概在11月-12月间确定工作Offer。

GAP一年相对而言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这意味着你的求职战线将会拖长,需要很强的耐心和抗压能力,但还是要相信自己能够收获雨后彩虹。

别在信息盲区

除了职业规划和时间计划,信息的获取在应聘过程当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校招信息的获取都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是招聘信息的获取渠道。虽然打开手机,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搜到海量信息,但是竞价广告和SEO太多,那些真正是自己需要的内容,很容易被忽视掉。

阿熊在这里建议大家多去关注一些定期整合发布校招信息的公众号,比如阿熊的熊猫校招实习(ID;pandaoffer),定期为大家搜索全国各地优质靠谱的校招实习资讯。(这个广告有点硬,大家将就一下)

除了这类公众号以外,你也可以关注自己心仪公司的招聘平台或是招聘网站。很多企业会有针对留学生的专场招聘,阿熊简单地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普华永道海外学子招聘计划

大疆创新海外留学生校园招聘

网易游戏国际人才招聘

德勤海外留学生校园招聘

京东国际管培生

腾讯海外校园招聘

……

图:腾讯2017海外校招

图:京东2017国际管培生校招

在获取校招信息的过程当中,一是要注意信息是否是真实有效的。主要可以通过信息发布的平台、公司官网信息等核实,或是看看简历投递邮箱是否是公司邮箱(如腾讯@tencentcom、阿里@alibaba-inccom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你去鉴别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二是根据企业的招聘流程,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简历成功通过筛选,不出意外HR就会通知你面试啦。如果是电话通知,这个时候一定要多问一问面试的相关信息:

人在海外,是否可以申请电话面试或者视频面试?

一定要回国面试的话,是否包来回机票?

是否可以调整面试时间?

……

若只是收到需现场面试的邮件,而自己还未回国,可通过官网联系电话、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号留言、联系该公司的师兄师姐等途径,找到HR反映情况。

除外,还有一些企业会在海外高校召开校园招聘宣讲会,在宣讲会的过程当中就会收集大家的简历,甚至还可以当场面试,不过具体需要看企业发布的信息了。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很容易直接忽略的问题。在国内,很多岗位的就业是一定要有相应资格证,有无这些证件已经渐渐成为部分用人单位是否会约你面试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一些银行、证券公司的岗位都需要相关从业资格证。

很多同学会觉得,在国外考证周期会比较长,往往自己毕业了,证件都还没拿到手,所以干脆选择了忽略。再加上常年留学海外,不了解国内资格证考试的相关信息,等到了回国求职后才发现,没有这些证真的是寸步难行。

前面的时间安排中也提到了,很多留学生归国后往往会选择GAP一年,在找实习经历丰富自己简历的同时,也会安排出时间去考取必要的资格证。

当然,对于这种海归缺少资格证的普遍情况,部分证券公司也会提供一定的“宽限期”。在肯定了应聘者的能力并给予了面试通过的结果之后,这些公司会给予Offer并对其进行入职培训,此时海归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宽限期”去考取相关的资格证。

最后几点建议

留学生专场校招是很好的机会,相对来说竞争会少很多,如果遇上,尽量不要错过,毕竟这就是为你准备的。

校招和社招的差别,只是工作经历上面的差别,如果可以证明自己「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那不管是校招或是社招,都没什么关系。

毕业后,继续留在海外工作三五年,可以将「海归」的优势更大化,当然这会面对更多的阻力,需要更强的个人能力,不过付出和收获始终是成正比。

发扬作为留学生的优势,但也不要过于迷信其中,对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同时,不同行业差异很大,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有一定道理的,找准合适的行业后再往里扎。

最后,不管是海归或是一个普通三本,拥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你求职过程中最大的谈资。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每年有大量的人才出国“深造”、“镀金”,其中有大量的定居海外。但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风景这边独好,大量的“海归”出现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归”在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

承载历史

“海归”这一说法最先出现在1990年代后期,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海归”的叫法就在社会上更加流行。那到底“海归”是怎么定义的呢?

据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介绍,海归的官方定义是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对这类人员,国家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在海外获得大学以上学历的归国人员;或者是在海外做访问学者一年以上归来的人员。这些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回国以后,其“海归”身份由中国驻所在国的大使馆、或者是教育部、人事部和北京市人事局留学人员的认定部门出具认定证书。

“也就是说,你是不是属于海归,一是要看你是否在国外拿了文凭,二是要看你是否拿了大使馆或者是国家有关人事部门出具的证书,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你才能享受国家规定给予海归的优惠政策。”王立平在北京书生公司与《知识经济》杂志联合主办的海归论坛中如是说。

欧美同学商务会会长王辉耀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必须加上是否取得国家相关人事部门出具的证书的条件来确定是否属于海归是值得商榷。他说,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员的数据可以通过国家大使馆比较准确的统计出来,基本上都是10万左右,但回国的留学生的统计就比较困难了,有很多留学生回来时根本不到使馆去登记,这就造成一部分海归在国家人事部门统计之外。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现在人事部门公布的中国共有1728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数据是不够准确的。按照王辉耀的观点,是否具有国家人事部门出具的“海归”证书只能是海归能否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的一个条件,难以作为海归身份的衡量条件。

其实海归的含义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以梁启超、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东渡日本和西行欧洲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政治精英。由于对当时的社会沉疴和时弊有切肤之痛,所以他们更多地从政治理想上来探询救中国的途径,与现在经济建设时期的海归相比,无论在个人理想还是回国动因上都有显著的不同。这部分人更多的是“铁肩担道义”,属于意识形态道路上的探询者。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建国前后,为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中国出现大量的“留苏”人员。这部分人承担着学习技术建设祖国的重任,学成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建国后经济学领域的经济学家薛幕桥、孙冶方等。直到今天仍有部分留苏人员活跃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各行各业。当然这个时期以“两d功勋”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也属于海归的范畴。他们更是建国后中国国防建设的中流砥柱。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与国际接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力度大大增强,大批人员到国外留学,也壮大了中国的海归队伍。这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所称的海归。由于这部分人越洋过海从海外归来,也被形象地称为“海归”。“这个时期的海归人员,不论是前期出国还是后期的回国都具有较强的个人发展目的,他们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知识,并不担负意识形态上的重任。”王鑫说,“个人发展被这个时期的海归放到了第一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时期的海归也不如之前两个时期的海归更具有个人英雄色彩和人格特征。”

除了“官方”对海归的定义和“民间”关于海归的理解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也开始对“海归”进行界定,甚至立法对其定义。

例如,深圳市就从2004年9月份开始了《深圳市引进留学人才条例》的制定工作,据悉,该条例的草案将首次对海归进行定义。这也是该市首次立法定义“海归”。

“海归”带来了什么?

“海归远涉重洋回归祖国,从国外带来了许多现在我们称之为国际化的产品,典型的如VC(风险投资)。”在书生公司和《知识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海归沙龙论坛上,王鑫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海归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逐渐叫响海内外,这不仅仅是因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带来了快速便捷的传输方式,更重要的是因海归带来了VC(风险投资),是VC培养了互联网。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的兴起和繁荣,海归功不可没。

早在1995年,亚信的丁健就组建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他本人也被业内人士誉为“国内最早传播互联网概念、介绍互联网技术并提出互联网商业化的先驱之一”。

1997年以张朝阳为代表的一批海归看重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并积极投身其中。张本人也在赢得导师引荐的尼葛洛庞蒂的青睐后回到国内积极投身互联网的发展,这成就了今天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SOHU“如果没有VC国内的互联网产业不会发展那么快,没有VC的支持也难有今天的SOHU”某互联网评论家说。

之后,1999年哈佛MBA毕业的谭海音和邵亦波在上海组建易趣网,李彦红成立百度在线等,这些海归在互联网生存的艰难时刻仍然积极投身,足见他们对互联网的情有独钟。

对海归带来资金的观点,欧美同学商会会长王辉耀也积极赞同,他说,海归创业项目主要靠外商投资,项目成功之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吸引国内大量的资金。

王辉耀还认为,除了资金外,海归还带来了技术、人才、管理和新观念、新思维。

在技术上,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I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进了PC的普及,大量的高科技被带回国内。据统计,目前已有近六成在中关村创业的“海归派”拥有自己的科技成果,其中40%多获得专利,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不断涌现。比如中关村的邓中翰结束了中国的无“芯”史,程京博士研发出了被评为世界十大科技突破的缩微芯片等等。

“像程京博士研发出来的博奥芯片,把基因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结合起来,是通过人的体液进行检测,可以把人体的基因和未来可能得什么病,以及你现在所患的病需要什么药来治疗检查清楚。2008年奥运会就准备把这个技术运用到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上,在运动员入场之前,就可以提取体液检测,结果立即可取。”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介绍中关村出现的高新科技成果时说。

此外,海归对中国科技做出贡献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们在载人航天工程、高温超导、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绘就等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中取得的成就。

“海归本身就是人才,大量的海归给国家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人才。”王辉耀说。据统计,中国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2%的“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留学归国人员。另外,在北京卫生系统的43位带头人中,有34位对是海归人员,在2003年战胜非典灾难的战斗中,大量海归生物科技人员和其他科技人才贡献了重大力量。

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曾被认为是中国国有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大量海归加入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壮大了改革的推动力量,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这类海归以学院派的张维迎和实践派的许小年为代表,前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后者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另外,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国家人事部、发改委、国资委,两度联合为中国国有大型企业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这可以看作是国家对海归管理人才的肯定。

MBA在国内的兴起并一度炙手可热,是海归带来管理的又一例证。1990年代后期大量MBA学成回国,参与到中国企业的管理当中,使我们逐渐真正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令人刮目相看。随着国外MBA热的出现,国内也曾掀起MBA热,直到现在MBA仍旧是国内最热门的专业资格之一。目前,国家教委批准的具有MBA招生资格的院校已达54所。

“在海归带回的各项'产品'中,优秀的观念和意识是最重要的。”王辉耀说:“这种新的思想和意识逐渐改进了人们传统的行事风格,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局面,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体现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例如随着海归的出现,人本思想在社会上开始回归;海归参与的沙龙和论坛为各种新的思想和意识的碰撞提供了开放的平台等。

海归求职具体内容如下:

1有明确的求职方向

确定好你想去的城市、行业和具体岗位等。在城市的选择上,如果想进入外企或者大厂,肯定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机会更高,薪酬更多一些;但如果是想回国创业,也可以选择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发展空间更大,创业政策更优惠。

关于行业和岗位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自己的上升空间,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有所联系的其它行业,还有自己喜欢的行业。

2分析自己的优劣势

首先是语言优势,现在企业通常对于员工的英语能力期望值也挺高,而海归留学生在这方面就具有天然优势;其次还有学历优势,海归留学生求职不用受地域和“双非”限制,选择面更广泛。

当然留学生回国工作也有一定劣势,就是对于国内的招聘信息掌握不及时,无法参加国内大厂的实习等,因此海归留学生们要尽量发挥优势、补足劣势,才能在回国的求职道路上更顺利一些。

3明确自己的届次

在校招中,届次非常重要,企业往往会严格要求同学们的毕业时间,在发布招聘信息时都会有明确的要求,大家在投递简历时一定要看清自己的毕业时间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4校招一定要参加

在校招上留学生既能参加国外的校招,也能参加国内的校招。很多大厂为了更早的争取到优秀留学生,都设有海外留学生专场招聘会。

5了解招聘渠道

内推、校招、企业公众号及官网、国内常见的招聘平台,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海归留学生可以提前关注,及时投递。

留学生其实和国内学生途径差不多,主要靠网络招聘(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可信的,现在国内学生7成都是靠这个),其次是招聘会,当然找到熟人推荐是最好的。
留学生对比国内学生会多一个留学生的专门招聘会,这些招聘会比较少,而且通常就在几个大城市,往往在国外学校毕业的时候举行,注意多看看报纸的留学生和教育专版,另外在网络搜索一下也可以。
另外,如果实在找工作困难,可以直接投简历至个个留学中介公司,他们总是长期招聘留学顾问的,相信留学生都做得来,而且收入不错的,算打工的中等偏上级别。这个算是留学生的一条后路了。

去什么公司都无所谓,关键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再深点就是企业文化,公司氛围。竟然是海归,你说的要求高只是单指薪水待遇还是岗位层级?从你的问题来看,你还涉世未深,IT企业也分很多种,做企业级软件开发的,互联网的,游戏的,根据你自己的专业以及经验来选择。所以就不要考虑那么多了。而且你自己说了两三年后 ,两三年后我想你绝对不是单纯的想找一个待遇好的公司而已。招聘网站51job是做的最大的,好点的公司有招聘的话肯定都会在51上发,当然其他的也会有,不过不是很主流的招聘网站公司也都是些中小型公司,因为便宜嘛。如果将来只是做开发层面的话,其实这些都不太要紧,薪水给的高就行。关键是你看去哪个公司能发挥你海归的长处,以及更好发挥你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好吧,大概就说这么多吧,反正还早着,你想那么多干嘛。刚毕业的心态跟工作23年之后的心态很大不同的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06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