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好就业吗?

物联网专业好就业吗?,第1张

好就业。

大专学物联网好就业,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

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专业简介

物联网工程是一个涉及计算机应用、电子电路、通信等方面的交叉性学科,不同的学校在学习上也存在侧重点不同。总体来说对数学、物理和英语的基础有一定的要求。

在本科期间课程是很多的,像公共课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离散数学等。专业课也是很多的,有C语言、C++、Java、计算机科学概论、计算机网络、 *** 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信号与系统分析。

单片机与SOC、无线传感器网络、大数据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 *** 作系统等。还会学习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部署与运维、应用设计与系统集成、WEB前端开发等专业相关应用的内容。也有一些动手的实验课程,像金工实验和电子器件组装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物联网专业

科技公司一向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因此他的高薪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究竟在科技公司有哪十大高薪职位呢?

1软件工程经理。软件工程经理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公司的软件开发研究研团队,是公司软件开发中的灵魂人物。

2数据架构师。数据架构师是为科技公司,内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测试工作。

3软件开发经理,主要负责科技公司内部软件的开发研究测试。

4基础设施架构师,主要是负责科技公司内部,软件系统包括服务器,云系统,云计算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等数据架构。

5应用程序架构师,主要是负责科技公司内部,应用程序开发,并为程序开发提供,策略,以及开发方向。

6软件架构师,负责为科技公司内部提供软件设计总体计划,并为其设计团队提供制定软件目标和进程。

7技术项目经理,密切实时关注同行业,及公司内部,各种相关项目,规划涉及目标产品,监督设计开发进程。

8企业架构师。负责维护和部署企业内部服务器。提出和推动企业IT计划战略。

9开发与运营工程师。就是我们日常称之为的程序员。负责科技公司内部,内部代码及编程处理。

10信息安全工程师。顾名思义,就是科技公司内部负责,保护公司数据。防范黑客以及,其他恶意方对公司系统的引入,及时发现公司系统内部的漏洞并及时修复。

以上就是科技公司10大高薪职位。

中新 财经 2月17日电 (葛成)近日,有媒体发布各大 科技 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数据。小鹏 汽车 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以435亿元年薪高居 科技 类公司榜首。

针对此事,小鹏 汽车 回应称,该高管所持股份的价值被错误解读为年薪。在公司对外公开的薪资里,995%以上为多年累积的股权激励,并非一年中的收入,而是几年累计的股权激励总和。由于公司的估值在上市前后有极大提升,股权价值也因此上涨。

据媒体报道,小鹏 汽车 总裁顾宏地、腾讯总裁刘炽平、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分列高管个人年薪排行榜前三,年薪分别为435亿元、428亿元、233亿元。排名前50的高管分别包括 汽车 制造、互联网、生物医药、医疗等。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据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

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相关人才带来了“红利”。据央视 财经 频道报道,2021年,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上演“抢人大战”, 汽车 猎头业务量暴增超五倍,部分紧缺的软件算法类人才可享百万年薪。

上海有识咨询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张远瑶表示:“与2021年相比,新能源 汽车 及车联网相关行业的招聘量翻了不止五六倍,人才待遇也是快步提升。”

猎聘发布的《2021年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新能源 汽车 新发职位数量同比增长13474%,招聘平均年薪为2457万,薪资涨幅为2457%;车联网新发职位增速则仅次于新能源 汽车 ,为9119%,招聘平均年薪最高,为3505万元,薪资涨幅为2672%。

在新能源 汽车 和车联网相关职位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 汽车 领域的职位待遇却大不如前。

第一部分:年度工作综述
员工关系管理岗位,一方面通过考勤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入职/离职管理、各类社会保障的有效管理,确保各项人事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高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员工沟通渠道,制定员工保障计划、员工关怀计划、员工奖励方案,进行员工满意度/敬业度调查,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渗透, 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升员工的敬业度。2008年公司提出了“员工利益是企业的根本利益,员工利益是企业发展内在驱动力”的理念,对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部门工作的安排,2008年的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从薪酬福利到员工招聘等,做了很多的基础工作,同时,在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员工沟通、员工关怀、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有了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使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成熟,但同时,仍有很多工作没有开展或者不很完善,为此在2008年即将结束之际,重新审视完成的工作,总结经验和不足,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二部分:具体工作总结
本年度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劳动关系管理
(一)建立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
本年度根据公司战略的发展情况,结合公司各地区业务发展情况,采取劳动合同制用工与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等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增强了管理的灵活性。同时,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模式解决了员工当地医疗的问题。各类人员情况如下:
不同用工形式人员数量情况
员工类别 人数(人) 比例
劳动合同制 212 883%
借用人员 3 125%
劳务派遣人员 15 625%
小时工 6 25%
实习学生 4 167%
总计 240 100%
(二)实现劳动合同规范管理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新员工入职,因此人力资源部在日常的员工关系管理上的工作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人事档案管理、入职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等一系列工作上,正式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二、工时假期管理
规范了工时管理。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业务类人员和物流员采取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工时制,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备案。同时,为保证物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了《物流作业人员工时管理规定》,规定物流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保证安全作业。
按照国家职工年休假管理规定,重新修订了假期管理规定,同时制定并发布了《员工年休假管理规定》,规范了年休假的管理,保障了员工的休假的权益。
三、社会保险、公积金福利
(一)社会保险及公积金的缴纳
自员工入职后公司为员工建立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生育、工伤等特殊时期有所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
2008年全年缴纳保险公积金总计258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08万元、医疗保险48万元,失业保险11万元、工伤保险35万元、生育保险28万元、采暖费56万元,公积金79万元。
2008年各月社会保险与公积金缴纳情况表
月份 人数 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 生育 采暖 公积金 单位总计
1 124 62,724 28,353 6,603 1,981 1,651 3,187 33,082 137,579
2 137 65,299 29,360 6,874 2,062 1,718 3,429 32,925 141,667
3 139 68,624 30,879 7,224 2,167 1,806 3,550 35,129 149,378
4 158 71,797 32,459 7,558 2,267 1,889 3,590 53,503 173,063
5 152 70,322 31,905 7,402 2,221 1,851 3,469 55,438 172,609
6 165 77,347 34,984 8,142 2,443 2,035 3,913 61,015 189,879
7 170 98,471 43,528 10,365 3,110 2,591 4,659 77,365 240,089
8 215 116,253 51,560 12,237 3,671 3,059 6,615 84,813 278,209
9 199 108,721 48,152 11,444 3,433 2,861 5,835 85,034 265,481
10 197 109,026 48,409 11,476 3,443 2,869 5,788 85,063 266,076
11 203 113,911 50,594 11,991 3,597 2,998 6,024 89,103 278,217
12 200 113,034 50,211 11,898 3,570 2,975 5,883 99,239 286,810
总计 172 1,075,529 480,395 113,214 33,964 28,303 55,942 791,708 2,579,056
2008年各月费用情况
(二)各种保险事件处理
1、生育保险方面
我公司生育年龄员工较多,及时办理公司2008年度计划生育责任状,并为8名员工顺利办理准生证明提供帮助。
本年度为生育员工办理生育津贴及生育费用的报销3人,及时领取生育津贴。
2、工伤保险事故处理
上半年完成了2007年12月份的王恩刚工伤事故的后续工作,进行鉴定及工伤待遇申领,共领取医疗费及一次性补助金28万元。
下半年处理了公司有史以来的重大工伤事故,从工伤快报、工伤认定、工伤待遇申领等系列工作,并在处理过程中协调各环节,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3、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账户处理
本年办理个人账户销户、并户、账户转移等10余人次,及时为员工处理个人账户方面的问题。
四、劳动年检
按照劳动部门的要求,每年进行劳动年检和保险稽查,对于公司劳动工资、劳动合同、劳动保险、相关管理制度、工时管理等在合法性方面进行综合检查。此项工作分别在3月份、5月份进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五、员工关怀
1、雇主责任险
为保障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保障员工利益,公司为员工购买了雇主责任险,并根据岗位的风险性不同,建立不同的保障体系。
由于意外事故,自本年8月份开始进行雇主责任险的理赔工作,积极与各方联系,取得关键材料,妥善处理意外情况,并与调查人员积极配合,争取在本年度内完成案件理赔工作。
2、生日福利
利用电子贺卡的形式,让员工体会到来自公司、体系员工的生日关怀,激发员工的归属感。
3、员工健康管理
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能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在集体生活中不会对他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严把入职关,起草了入职体检的管理规定,规定体检不合格人员不能录用。
公司重视员工健康体检,为了追求更高体检质量,体检前进行市场调查,为员工选择最佳的合作单位,以获得最好的体检效果。
2008年度员工体检将在近期进行。
五、沟通
为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管理,提升员工主人翁责任意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自11月1日期开通了员工沟通邮箱,初步建立了正式的员工沟通渠道。员工邮箱的设立,从另一个层面听取员工针对公司发展、体系建设、部门建设以及跨部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营造了员工参与管理的气氛。
六、离职管理
建立离职面谈机制,在员工离职时进行深入的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同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此,设计了员工离职面谈表,并将在今后的工作推广使用。
为离职员工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转移,让离职员工满意,也是离职管理的重要工作。今年员工离职58人。
体系类别 高层 中层 主管 员工 总计
高层 1 1
企业管理 3 3
营销体系 4 13 17
财务体系 1 5 6
物流体系 1 16 17
标准与信息化 1 3 4
人力资源 5 5
兼职 2 2
实习 3 3
总计 1 6 1 50 58
七、员工满意度调查
为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保障员工快乐工作,促进公司高速稳健持续发展,营造更大的竞争优势,自2008年开始,每年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共分为调查、发现和分析问题、出台改进措施和改进措施落实四个阶段。
2008年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从10月31日开始,11月30日完成了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从公司整体情况到各体系,共形成了XXXX员工满意度报告及各体系满意度分析报告共九个,从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层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组织各体系召开员工满意度分析研讨会,从理念引导、组织支撑、激励发展、领导行为、员工行为、工作环境六个维度,认真分析各种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
目前共有五个体系已召开满意度反思会:董事会体系、财务体系、标准与信息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体系、营销体系。体系与会成员积极发言,就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下一步的工作改进做了深入的探讨,四个职能体系已制定了具体的满意度改进措施。
公司整体员工满意度改进计划正在制定中,将在年底通过审核并进一步落实。
八、薪酬管理工作
2008年5月份之前,薪酬福利管理是本岗位的一项工作职责,主要工作有:
日常工资福利的发放。
日常薪资发放是人力资源部的常规工作,按月进行。除此之外,在《人力资源管理月报》中,均对各月发生的人力成本费用进行了分析和统计。
XX薪酬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
为了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进行了公司薪酬政策发展变化回顾,现状分析,并在X总的指导下,进行了公司未来薪酬规划思路,形成《XX薪酬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报告。
经过历史回顾以及现状分析,发现我们现存的薪酬政策存在职位体系不清晰,没有建立职位评估体系、激励不足、福利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立全面回报体系框架,借助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调查、职位评价等工作设想,为下一步优化岗位绩效薪酬体系奠定了基础。
九、招聘工作
08年是招聘工作比较繁重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随着的发展,各部门的空缺岗位较多,人员需求量较大并且需求相对紧迫,因此人力资源部在人员招聘工作方面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驻外机构的人员招聘列入本岗位职责之内,为保障公司驻外机构业务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本年度,在招聘方面采取了网络招聘、异地现场招聘、借助劳务派遣公司代理招聘等办法,为XX部、XX基地、XX物流基地的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第三部分:年度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按照岗位职责要求,为人力资源部的战略目标实现,发挥了作为人力资源部重要组成部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年度结束时,也仍有一些工作并未完成,同时在有些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以后工作更好地开展,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员工沟通渠道建立时间较短,员工邮箱的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意见的改进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效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员工的信任,因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进一步打造沟通平台,定期进行员工访谈方面,设立总裁接待日制度,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二)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员工工作中表扬较少,降低了员工满意度。应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积极性。
(三)本年度采取了劳务派遣形式,提高了用工的灵活性,将部分事务性工作外包,但是力度不够。建议事务性工作分步外包,将人力资源管理转化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提高战略性工作的比重。
(四)在本年度的工作中,并未真正做到“求真”、“求细”,特别是在工作的细节上未给予充分重视,导致了一些疏漏之处的出现,影响了整体工作质量。为此,今后的工作将在精细化工作方面深入学习,深刻检讨。在“细”多下功夫。杜绝各种低级错误和疏忽的出现。
第四部分:09年度工作思路
根据对本年度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人力资源部将在07年度有计划、有侧重地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分解如下:
(一)劳动关系管理
对各劳务派遣公司的工作情况随时跟踪,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利益。
由于社会环境对业务产生的影响,为了规避长期劳动合同的风险,可适增加使用劳务派遣类员工的数量,岗位类别可限制为物流 *** 作类员工。
(二)员工沟通
沟通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还是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主要方法。了解员工的思想情绪以及心理状态,在交流思想、分享感受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加深了理解和信赖。
员工沟通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建立员工沟通制度,定期进行员工访谈,包括试用期沟通、转正沟通、离职沟通等,设立荣誉员工总裁接待日活动,构成一个员工成长沟通体系,有效改善和提升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同时提高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力度,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员工关怀
继续为员工购买雇主责任险,增加保险额度。
加强员工劳动保护工作,及时跟踪劳动保护用品的落实情况,了解物流作业人员的连续作业时间以及劳动强度,规范用工管理。
不断提高员工福利水平,对现有的生日福利、结婚福利等,进一步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
(四)员工满意度改进措施的落实
员工满意度调查,深入挖掘了员工的意见,使很多潜在的问题明朗化了,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否则,将使落入矛盾激化。
首先以诚实和公开的态度将调查结果及满意度改进计划向员工公布,然后通过定期的员工访谈了解各体系改进计划落实情况,最终推进改进措施的落实。
第五部分:结语
员工关系工作水平影响着员工满意度,员工关系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员工利益相关的各环节的日常具体工作做细、做好、做到家,不断地提升专业水准和战略高度,将提高员工满意度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着眼点,从而推动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实现!

近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顺利通过了,这次方案调整涉及哪些具体对象方案调整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改革后相关人员的薪酬水平将如何变化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

对象:方案适用于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及转轨、转型和转制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的不配套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不到位,企业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不科学,薪酬水平不合理,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邱小平表示,中央此次薪酬调整方案,将改革对象范围确定为中央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负责人,包括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

目前,部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大约是同期全国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51474元的20倍。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763万元,而部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是他们的2倍左右。另外有部分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高薪不但不与经营业绩挂钩,而且不受任何影响。

“中央此次出台《改革方案》,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单纯对一部分人的经济利益调整本身,它直接关乎社会价值理念、价值取向的重塑,在收入分配领域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刘学民说。

“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未来还将逐步推开。”邱小平同时指出,按照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系统性要求,其他中央企业负责人、中央各部门所属企业和地方所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也要参照《改革方案》精神积极稳妥推进。

“之所以先从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改起,主要是考虑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并且严格规范他们的薪酬水平,不仅是中央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合理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邱小平进一步强调。

亮点:以企业功能性质区分薪酬分配

针对当前中央负责人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邱小平表示,这次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完善薪酬确定机制。

首先,要科学设定薪酬结构。目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改革后将调整为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增加任期激励收入,目的是引导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企业长远发展,防止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邱小平说。

其次,要健全薪酬确定办法。《改革方案》提出了确定薪酬水平的方案,即: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基本年薪根据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绩效年薪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在不超过负责人基本年薪的一定倍数内确定,任期激励收入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在不超过负责人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一定比例内确定。考虑到在不同企业任职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都是由中央任命的,为体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对他们原则上确定相同的基本年薪。

与此同时,绩效年薪与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结合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确定。“设置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目的是考虑不同功能性质、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营规模企业的区别,体现这些企业的经营难度及其负责人承担的经营责任、经营风险等方面的差异。”邱小平表示,系数设置方案应进一步具体设计。“从原则上讲,以企业功能性质区分,竞争性企业系数应高于垄断性企业。以经营规模划分,规模大的企业系数应高于经营规模小的企业。”他补充道,任期激励收入还与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确定。年度或任期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不得领取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

“与现行政策相比,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会比较大。”邱小平坦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这对于调动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得到调动,实际上理顺了企业内部薪酬的公平性,这对调动整个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都是有好处的。”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的高管薪酬尤其是国企高管薪酬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与社会舆论的焦点之一。一方面,各级政府、各行业监管机构不断颁发各类“限薪令”,将高管薪酬作为政府层面的调控监管事项。连续几年的“两会”均将“调整分配收入,缩小阶层收入的差距”作为重要议题,尤其2012年“两会”时,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一边倒地质疑国企高管薪酬的不合理性,不断曝出的各类媒体报道与新闻事件,伴随着部分不恰当的解读,更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群情激愤,将国企高管薪酬推向社会的对立面。而对身处这一矛盾漩涡中心的国有企业来讲则是左右为难:既要满足外部监管要求、注意舆论监督影响,又要面临内部人才管理的压力,对核心的高管人员也要满足其保障与激励的需求。
造成国企高管薪酬困境的因素有多方面:国企高管来源的非市场性、国企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国企高管薪酬决策程序的完备度欠缺、国企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关联有效性不足、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与灰色收入等。这一困境的解决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更需要内外部的共同努力,包括政策制度层面的支持与国企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文将通过剖析国企高管薪酬实践中遇到的三个典型困难,为其防止出现更多的风险与失误提供借鉴。
国企高管薪酬话语权——
适度行政监管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平衡
如果将高管薪酬的不合理问题追本溯源到其最终的决策程序,依然是争议不断。公众认为国企高管存在自定薪酬、牟取私利的嫌疑,希望有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来决定,更极端的观点是希望“大众评价、社会公议”;而众多的国企则抱怨薪酬管控严格,集团管控或政府行政监管不能科学衡量企业负责人的价值贡献,希望争取更多的内部话语权,或者将薪酬决策权完全赋予董事会。
上述不同的观点源于立场不同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到底应该是谁来对高管薪酬的决策权负责?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行政监管与公司治理手段的双管齐下、适度平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一方面,政府的适度监管与正确引导在当前阶段依然不可或缺。近些年,来自人保部、中组部、监察部、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各大部委的一系列国企高管薪酬管控政策,为国有企业在高管人才的薪酬与绩效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作用。这一做法与国外的领先实践也是相一致的。比如近期法国新政府对国企高管薪酬的新政要求:对于政府拥有控股股份的企业高管薪酬,控制在本公司员工最低工资水平的20倍。这与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的高管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这里需要注意政策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取舍问题。比如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的差异倍数,由于不同的行业对人才的依赖度有巨大差异,单一封顶的倍数会影响到公平性。某地方国有企业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作为当地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公司拥有员工2万余人,资产规模近百亿。由于传统制造业的毛利率降低等原因,企业面临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这其中需要企业负责人承担巨大的风险与责任。但由于薪酬管控的原因,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几万元(这一水平在当地具有竞争力),企业负责人年薪与其挂钩封顶后不足30万元。这样的薪酬水平是难以与企业负责人所担负的职责风险相匹配的,而同期外部民企或者外企对其开出的价格已达上百万。企业负责人透露,考虑到与企业多年共同发展有感情,所以凭一个老党员的觉悟与奉献精神,自己决定留下来。再比如,有部分地方国资监管机构采取对工业企业和金融企业相同的监管措施,一刀切进行年薪总额封顶,导致部分金融企业在人才保留与激励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不少核心高管人才转投向全国股份制金融机构在本地的分支机构。可见,当前阶段监管是必须的,也是防止社会失衡、避免引发进一步矛盾的必要措施,但是需要适度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对国企所追寻的话语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赖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我国,《公司法》将高管薪酬决策权赋予董事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赋予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的建议权,并要求薪酬分配方案应获得董事会的批准,向股东大会说明,并予以披露。因而,形式上,高管薪酬的话语权被赋予了公司治理机制。只是在实践中,由于国企公司治理的完善度有待提高、董事会建设的有效性不足等原因,董事会、薪酬考核委员会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全体股东尚未能拥有高管薪酬方面的话语权,“公众评议”在当前更是难以 *** 作。
在此可以采取借鉴国外的做法,通过“非约束性股东投票(Non-binding shareholder vote)”、“股东代理机构”(如美国的股东服务机构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英国的保险协会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等)等多种方式提高股东在高管薪酬方面的话语权、参与度。虽然目前“非约束性股东投票”还不具备严格的否决权利,但如果股东反对声音过响的话,企业内部也有压力再度审视高管薪酬议案。
在我国,行政监管、集团管控是作为体现国有股东或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在高管薪酬话语权的一种更为直观的手段,但是其运行过程中与公司治理机制会出现一定的矛盾,有时会影响到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这也是需要逐步改进的。比如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希望按照公司治理机制由董事会进行市场化定薪。但由于其控股集团是国资直辖的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平台,又必须遵循集团与国资监管机构的薪酬封顶原则。因而,实际运作中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监管与公司治理的结合:先由集团与国资委履行监管审批权,再由董事会通过公司治理形式进行审议。这一过程带给企业的苦恼与困扰是极大的,企业在市场化定薪与集团薪酬管控之间做大量的工作,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委员们也不仅仅是向董事会负责了,演变为一次次与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沟通,增加了沟通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这一颇具代表性现象的改变,有赖于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不断完善,通过国企董事会试点的推进、国资委外部董事与专职董事队伍的建立与加强、相应的董事评价机制的健全等一系列工作,才可能逐步实现高管薪酬话语权回归公司治理机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52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