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越来越普及了,它在电动汽车的哪些环节能够得到应用?

物联网越来越普及了,它在电动汽车的哪些环节能够得到应用?,第1张

我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物联网可以运用到以下几个环节:

1应用于制造环节

虽然国内所生产的电动汽车零件具有较大容量、高效率的高电压锂离子蓄电池,但是由于生产技术受限,所生产出来的高电压锂离子蓄电池的一致性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电动汽车零件生产商就可以引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管理相对应的产品,从而提高生产的一致性,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生产运作。

例如可以在进行电动汽车零件以及整车制作过程当中,给原材料植入原材料自身信息的EPC 标签,通过这种标签就可以查询到材料的基本信息,就算原材料被加工成各种汽车部件,标签也不会消失,自然而然制造的信息也就不会消失。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生产线所有的工作点设置专门的识读器,对重要零部件的生产进行实时的监控,与此同时还能够将原材料的各种信息及时传送到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的梳理和存储,通过一系列 *** 作车辆即使到达消费者手里,人们也可以通过信息对车辆生产的各个过程进行源头追溯,从而也就保障了汽车生产商所生产出来电动汽车的整体质量。

2应用于售后环节中

汽车生产商将已经生产完成的汽车通过物流运输等方式运输的各地的经销商处,在整个运输和销售过程当中,经销网点和物流信息都将会被纳入到车辆的EPC 标签当中,经销商所销售出的车辆也会将购买者的信息一同录入到车辆的EPC 标签当中,之后这些信息就会被传送到电动汽车制造厂商的数据库当中,制造厂商再将这些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将所有车辆以及车辆当中的所有信息进行集中,进而汇总成电动汽车车辆信息系统。

3应用于充电环节

充电问题是一直围绕着电动汽车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但是在未来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可以彻底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智能电网系统和传统电网系统的区别就是智能电网系统比传统电网加了物联网技术。

除此之外,智能电网系统还拥有更加先进的电力技术和设施,从而保证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测,进而可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管理。如果纯电动汽车想要进行充电工作,智能充电设施可以通过延时充电等功能来对电力进行 *** 作。例如在夜晚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那么将会缓解白天的电网压力,从而进一步的提升电能的使用效率,增加电网系统的节能效果。未来如若电动汽车占据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那么就可以在电动汽车上装置移动储能设施,对电网进行随时的电能会输工作,从而降低城市和国家的用电压力,节约电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电动车智能充电桩有两块,一个是硬件,包括充电桩主机和所带插孔,主要是需要解决通讯问题、启动和断电问题和电量统计问题。另外一个是软件,一般都是用APP,APP分为用户版本和合伙人版本。用户版本主要是解决好充电、充值问题,合伙人版本是解决好充电桩申请发货、配置小区和分成问题。现在政策很支持,有一些厂家做的比较好,自己开发的东西由于运营少,BUG可能会比较多,建议找成熟的厂家合作做。
根据2017年12月29日的公安部和2018年5月16日国务院安委会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条例,现在每个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统一集中存放和智能充电(充满自停、计时自停、充电异常自停等),以后在每个小区均需要安装智能充电桩进行充电。所以消防队收走你的电动车有政策依据。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现在主要分为手机APP充电桩和投币式充电桩,但是因为投币式充电桩需要用户换硬币、运营厂家收币、可能假币投入、装币箱容易被人破坏、无法实时监控等原因,属于慢慢淘汰的,手机APP充电桩因为简单、方便、可以实时监控,开放接口与政府消防、安全等系统进行联网,已经被各级政府强力推荐。主要厂家有云智充、云易充、小绿人等。
现在很多智能APP充电桩采用合伙人模式:通过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进行分成的模式,加盟成为他们的合伙人他们会免费提供充电桩,充电桩只要安装到位,就可以有永久的收益。每个厂家的政策不一样,需要你自己找厂家了解。

锂电技术之后, 电动车和5G、IoT等新兴技术走得越来越近了。

1月7日,小牛电动在CES上连发两款新品,分别是首款5G跨骑电动摩托车RQi和首款自动驾驶三轮电动摩托车TQi。

RQi是小牛电动的首款跨骑车型,配置了峰值功率30KW的中置电机,最高时速可达160Km/h,拥有 汽车 级辅助驾驶系统,特点是拥有遍布车辆全身的智能传感器及5G通讯大脑,用来实现与外界的高度互联。

TQi是小牛电动的首款三轮电动摩托车,性能方面,TQi可实现L2级别自动驾驶,最高时速可达80km/h,最大续航为200km,支持智能充电器和智能充电桩,将于2020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这两款新品的发布,意味着在NQi、MQi、UQi、GOVA等电动车系列后,小牛电动的产品矩阵正式迎来RQi系列和TQi系列成员,小牛电动的产品生态纵深进一步加强,将触达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小牛电动还宣布将借助“自动驾驶电摩+loT+FLEET”模式,助力未来城市出行实现个人自动驾驶城市出行网络。



作为业内的“年轻高玩”,小牛电动此次在CES的“亮肌肉”,预示着本就不安的电动车赛道,又将迎来一场有关5G和物联网应用的长期战争。

5G、物联网来袭,电动车战局升级

在环保、能源迭代、政策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刺激下,全球电动车市场近年来增长趋势明显。

国内市场的情况更为复杂,2019年起实施新国标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非传统企业加入这一赛道,用连续的技术新品搅动着整个市场。

但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存在的发展问题依然顽固。 第一,传统电动车产业链升级滞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产品差异不大;第二,受制于动力技术提升有限,充电站资源分布不均等,骑行短、充电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第三,行业竞争重营销重渠道轻技术,电动两轮车技术应用率低下,用户体验无法质变。

2019年的国内电动车市场,可谓是一场政策洗牌下的乱战,大企业寻求巩固市场地位,中小企业被迫寻找更好的生计,新入场玩家则不断试探市场。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新玩家的加入,新国标要求下的电动车开始展现出明显的智能化、定制化趋势,很多大厂在两轮电动车各个价位的产品上都开始全面植入智慧化功能。对于消费者的激烈争夺也迫使很多传统玩家不得不加入其中,要么自己开始研发新技术,要么寻求与第三方的合作。

应该说,在产业端和消费端共同升级的情况下,以新技术标准和新消费趋势为核心竞争点的2019年电动车市场,淘汰了一批不达门槛的企业,同时催生了一批野心勃勃的新玩家。

但现在,电动车战场再起风波已不可避免。2020年将会是5G催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综合应用的关键一年,在智慧供应链之外,5G和物联网正在合力改变个人通信以外的互联行业,比如出行、媒体、制造。


不断智慧化的电动车,正在摆脱传统的机械构造,成为一个移动载物载人智慧终端。这意味着,电动车有更高的改造和优化空间,在技术利用率上也有极高的上限。小牛此次发布全车带有5G传感器的新产品,正是这一场有关5G、物联网等综合技术应用战争开启的明显信号。

用多元产品生态包围市场

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小牛电动发布产品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了。

RQi是小牛电动2020年发布的首款骑跨5G电动摩托车,也是R系列的全新开始。回顾此前的三个主要系列发布时间和节奏,N系列是小牛电动于2015年6月发布的第一个系列,M系列于2016年4月首次亮相,U系列于2017年4月出现在大众视野。

从2015年开始,小牛电动都是保持一年一个新系列的发布节奏,比较平稳。2018年起,小牛电动不断对这些系列进行产品填充,在2018年6月发布了NGT和M+,8月发布了UM。2019年4月,小牛电动发布了U+和 US两款U系列新品,以及NIU AERO运动自行车系列产品;10月,低调启动二线品牌GOVA;11月,小牛电动又密集推出NQiGTS、MQiGT、UQiGT,以及NIU AERO EB-01等多款新品。


结合此次RQi和TQi两款新产品来看,小牛电动6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不断做大产品生态的盘子。目的很明确,为了满足两轮车市场上多元化、细分化的消费需求。

先从产品类别来看,N、M、U和刚发布的RQi,都是电动两轮车,比如N和M系列目前都是电摩,U系列则是电动自行车,而Niu Aero则是运动自行车产品。

再从市场定位来看,小牛电动各系列主打价、功能和核心特点,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其中,N系列设计语言为 时尚 简约,骑行体验以舒适为主,M系列以超酷格调为设计语言,旨在提供极为便捷的骑行体验,U系列的电动自行车更小更轻。

再重点看下小牛电动的电摩产品,此次的RQi显然是服务于对速度和 科技 有更高追求的消费者,比如机车爱好者,不论是跨骑方式的加入,还是160km/h的最高时速,与N、M系列产品的设计语言差别都非常大。此外,RQi更狂野,而N、M系列则更都市化。

综合目前的所有系列来看,小牛电动在产品生态上的布局已经非常全面,在同样的消费水平线下,已经覆盖了几乎全部的潜在消费人群。在小牛电动看来,也许只有这样的产品生态覆盖率,才能满足市场每个角落的消费者。

事实上,小牛电动对产品序列的布局和丰富,能够直接强化产品与目标人群的关联,用产品序列将消费者分区,并提供差异化服务。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布局清晰的产品序列,可以提供更高效的选购体验;对行业而言,这种产品序列强调了差异定位,利于市场产品线的梳理和整合;对小牛自己来说,不同产品序列可以成为不同技术和战略方向的长期载体。

从第一款产品发布到现在,小牛电动已经度过了快5个年头。小牛电动多元化的产品生态的不断成型和完善,也让小牛电动成为了市场的“母集”,完全包围了市场。

未来出行方案的轮廓

如果说RQi是对现有产品系列的一个补充的话,那么TQi就可以视作小牛电动全新赛道的起点,它是为小牛电动所设想的“未来十年城市出行方案”所生。

电动三轮车、L2级别自动驾驶、NIU IoT+FLEET,这些特征和能力,证明TQi和现有产品完全不同。可以说,对于小牛电动而言,TQi的出现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小牛电动需要TQi作为先锋,去 探索 未来城市个人出行的极限体验。


TQi虽然是小牛电动的新起点,但它与之前的产品并不割裂,因为它们都在服务于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出行需求。只是,TQi的服务模式是全新的,是小牛电动首次提出的“自动驾驶电摩+IoT+FLEET”模式的载体。

据小牛电动的介绍,NIU IoT是通过车辆智能化、云端数据整合、移动服务创新构建而成,目前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感应车辆信息,汇聚到云端计算分析,实现人、车、云的实时互联,用户可以在APP上一站式查看和管理车辆。

而小牛电动搭建的交通网络平台NIU FLEET,可以实现车辆、电池群的跨区域管理,一个网页即可实现数据可视、724小时管控,目前已经成为海外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共享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自动驾驶电摩+IoT+FLEET”模式覆盖了行前、行中、行后的全部出行过程,其中行中是重点,在NIU IoT和NIU FLEET综合方案下,用户能够在电摩出行载体上实时管理自己的出行方案,而云计算、物联网的利用,则能为用户带来更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小牛电动这个出行模式针对的是现有城市出行的四大痛点。第一,出行资源的浪费,无论是公共交通工具,还是个人出行工具,大部分时间下的利用率都不高;第二,出行效率极易受路况环境影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不可抗力;第三,出行基础设施的传统基因,很难提升出行体验;智能城市的改造仍处于初期,智慧出行工具无法发挥最大极限。

这些痛点的核心,本质上还是出行基础设施的低效,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所以在服务人时依然不能了解好人,解决好痛点。小牛电动设定的未来出行方案,其实就是用综合技术支持的一站式方案,来解决这些痛点。

小牛电动的新征程

从2014年成立,到20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再到2020年展示对未来十年城市出行的思考,小牛电动已经快速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城市出行品牌。

截止第三季度,小牛电动全球累计销售超过96万台智能两轮电动车,在国内有1020个品牌体验店及专卖店,并已经进入海外35个国家,为全球14个国家、16个共享电动车运营商,提供基于SaaS的两轮电动车智能共享业务解决方案。


小牛电动是一个典型的“双驱型企业”,一是由电动两轮车市场的综合红利和市场增长所驱动,二是由智能化等综合技术所驱动,即由市场和技术同时驱动。

而小牛电动以全球化和智能化战略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突围,一方面在于其把握住了全球两轮电动车市场相同的消费趋势,欧洲市场倾向高端,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在于其以个人出行场景为基础,利用技术组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向用户提供了颠覆性的骑行体验。

如今,完成阶段性发展的小牛电动,又在树立一个全新的战略目标后,站在了新征程的起点。RQi和TQi的发布,不再单纯意味着小牛电动有了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全新智能产品,而是意味着小牛电动向未来十年的城市出行方式发起了冲击。

更为关键的是,小牛电动今天所提出的出行方案,正在让我们与所期待的未来出行越来越近。换言之,随着小牛电动在领域内的继续深耕,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城市出行方案实现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

这与小牛电动的使命——改变出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相契合。在这个十年战略之下,小牛电动也将更多以一个出行方案综合服务商的角色,去服务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们,成为一个提供软硬件综合服务的城市出行生态平台。

诚然,在实现未来城市出行这个宏观目标下,小牛电动的崛起给行业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新的突围思路和新产品这些竞争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倒逼整个行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并让整个行业朝着完全智能化的个人出行方向前进,使电动两轮车行业角色升格。

基于Spring Cloud的开源可分布式物联网(IOT)平台,用于快速开发、部署物联设备接入项目,是一整套物联系统解决方案

模块划分,四层架构

 IOT 平台架构

Demo


源码获取源码地址关注后私信回复“iot平台”



共享电单车正在形成新的战场。

中国有2700多个县,加上260个左右的地级市,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居住着数亿有共享电单车出行需求的居民。电单车续航能力强,成本低,所谓“一度电穿行一座城”,便捷实用,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

近年来,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更好满足公共交通需求、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同时,也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构建了城市的绿色出行系统。

而且,从共享单车逐步替代普通自行车的过程看,共享电单车替代普通电单车也有相似之处,都是将个人购买使用行为,转换租赁的商业模式。

2019年4月开始执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为这一商业模式成为可能扫清了障碍。

新国标规定,一款符合国家标注的电动自行车必须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电机功率不大于400W、电池电压48V。缺少以上任意一条,将会被视为“超标车”。

再加上其他一些规范化的条款,新国标的实施淘汰了大量不合格企业以及原本占据市场近九成的超标电动车,正规市场由此出现大量用户需求,共享电单车也由此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迎来巨大利好。

机遇来了

2017年5月22日,交通部向社会公布了其会同多部门起草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条是“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而在此之前,上海、北京等地交通委已经先后出台针对共享单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分别明确提出“不发展共享电单车”“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等。

因此,第一批吃螃蟹的共享电单车运营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2017年1月,7号电单车在深圳上线仅1天就被叫停;同年2月,小蜜公共电动单车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街头,仅两天后就被海淀区交通支队约谈;同年3月,共享电单车小鹿单车在天津上线仅12天便停止了用车服务,退出天津市场。

而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中国其实是两轮出行大国,每天有约5亿人通过两轮出行的方式解决日常0-10公里的出行,共享单车只解决了1-2公里内的出行需求,更大的产业机会是两轮交通出行的电单车。

并且除了C端用户,还有千万外卖、快递配送人员等B端市场。整个市场是中国现有存量的35亿台电单车以及每年大约4000万台电瓶车增量。

不过由于之前对共享电单车政策不明朗,整个市场也充斥着不确定。随着新国标正式开始执行,共享电单车迎来利好信号。

2018年1月,滴滴出行街兔电单车开始试运营,随后的9-10个月时间里,被美团收购的摩拜推出了共享助力车,哈啰陆续在全国多个城市投放助力车,ofo也完成了对多项电单车的专利申请。

与此同时,一些创业公司的共享电单车项目也在低调运营,比如小遛共享、小蜜、松果等等。

不走共享单车覆辙

共享单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治理,行业如今集中在几家大型平台,城市管理和地面运维也逐渐进化到合规合理,平台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细化运作,不仅提高了运转效率同时也对此前暴露的诸多弊端进行了纠正。

于共享电单车而言,这些都是助力。比如,因资本催化而导致的金属垃圾现象就能避免。

同时,无序、违规停放,妨碍城市治理现象也能大幅减轻。新型技术的创新和使用,以及城市准入标准的提高,都在提高共享电单车的行业门槛,促使整个行业去伪存真。

此前我们提到的小遛共享,2017年其是最早一批引入电子围栏技术的出行平台。近日,小遛共享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90°停车智控技术已经投入使用。

采用90°停车智控技术,用户用完车后,需要将车辆放置在规定的停车点并垂直(90°)路缘石进行摆放后系统才允许还车,结束计费,否则会提醒用户90°摆放停车。

再者,两轮出行市场远未饱和。共享单车的大爆发催生了两轮出行,但其所能满足的出行需求有限,同时,新国标的出现也迫使大量不合格企业和占据原市场近九成的超标电动车逐渐被淘汰,可以说这是双重需求空白。

业内人士预计,共享电单车将会成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3-5年内,将产生一个千亿级的共享市场,并将孕育数家巨头型企业,这也正是小遛共享们着力加速抢占的蓝海市场。

在小遛共享的大本营,杭州宁波,小遛有一组数据:基于共享模式以及基于城市大数据信息平台和智能算法实时调度、提高配置效率,每一辆小遛共享电单车投放,可减少私人电单车5--6辆,用户通勤效率提高60%以上。

小遛们如何突围

由于此前在共享单车市场的积累,滴滴、哈啰等在共享电单车市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对以小遛共享为首的创业选手来说,将是一场并不轻松的突围赛。

与共享单车不同,资本趋于理性之后共享电单车出行平台近年来发生的融资案例较少,更多要靠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其中,技术水平又是关键所在。共享电单车不同于自行车,对中控系统、电机和电池管理、位置停放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比如一旦用户骑行之后违规无序停放,不仅对当地环境治理造成影响,也会增加地面运维人员的工作难度,进而拖累整体的运营效率。

因此,类似小遛共享自主研发的90°停车智控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可以看作是给整个行业提供的一个案例模板。

对比其它出行平台只采用电子围栏技术,小遛共享首创的90°停车智控技术可以说是针对电子围栏的一种有效补充,规范骑行用户停车以及杜绝城市环境治理难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另外,据我们了解小遛共享还开发出了车辆智能中控、电机和电池管理、远程管控、集中式智能充电仓管理等诸多技术系统。为此小遛共享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000万元,并申请了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明专利和8项其他专利。

技术之外,出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考验的是企业精细化运营能力。

所谓精细化运营,可以归纳为几点,比如车辆的使用年限和体验、整体调度效率、规模化运营程度等等。这些细节综合决定了出行平台的用户体验、车辆利用率以及整体营收。

小遛共享与雅迪是战略合作关系,车辆采购、质量和体验都有较好的保障。并且随着小遛逐步扩大运营范围,车辆投入也会增多,规模效应下的边际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目前小遛共享在全国60个城区投入10万辆车,注册用户人数达千万,累计投入48亿元,2019年服务费收入已达2亿元。小遛计划2020年投放车辆达到47万辆,覆盖用户5000万、城市160个,营收15亿元;2022年投放车辆达到600万辆。

与此同时,通过自主研发降低运维成本。90°停车智控技术的投入使用,就大大降低了地面运维的人工成本。

而且,小遛共享同哈啰一样,先由小城市发展逐渐向大城市渗透。避免了企业前期与巨头的竞争,低调蛰伏缓慢进阶。

根据小遛提供的数据,其在宁波的日出行量已高达16万人次,为覆盖区域全部出租车载客量的13倍、公共交通体系载客量的35%,超过75%的的小遛用户骑行集中在3千米以内。

结语

哈罗出行CEO杨磊曾经说过,如果是一个真实存在需求的生意,且用户需求如此之大的行业,能干不好吗?

共享单车如此,共享电单车也是如此。

小遛共享创始人朱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理论——聚焦项目成败关键点并深耕它,即“聚焦在一个核心点上,把它锻造得足够长,等项目长板树立起来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之后,其他短板的问题在这一进程中随之迎刃而解。”

乱停乱放是共享行业最大的问题,虽然大出行里的最后1—3公里,共享电单车是最优解,但是它的诞生,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带来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忧的是——超量投放和乱停乱放。

超量投放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发放牌照总量控制解决, 但乱停乱放,需要企业自身发力攻克技术难关。

小遛共享及其掌舵人朱波创业伊始,就直奔主题。历时两年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小遛共享为行业乱象与治理顽疾,开出了一剂良方:90度规范停车技术+亚米级精准定位。

采用了这项90°规范停车技术后,用户骑行之后,需要将车辆放置在规定的停车点,并垂直(90°)马路牙子(路缘石)进行摆放后,系统才允许还车并结束计费。否则,随意码放,就无法成功还车。

而亚米级定位停车,则是通过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定制RTK差分定位算法+接入高精度定位服务,消除卫星定位的各种误差,从而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停车,可控制车辆精准停放在P点(电子围栏)内,误差不超过1米。

经过共享单车的惨烈战争之后,共享电单车市场显得异常冷静。滴滴、哈啰、美团等大的平台都在谨慎推进相关业务,创业公司也是低调运营。

不过,这也恰恰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所在。整个行业都在等风来,那么此时蛰伏蓄势,等到风起时即可一飞冲天。

系统通过PHP+MySQL进行开发,在开发的时候分为用户和管理人员两部分。
PHP(PHP:HypertextPreprocessor)即“超文本预处理器”,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脚本语言,尤其适用于Web开发并可嵌入HTML中。PHP语法学习了C语言,吸纳Java和Perl多个语言的特色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语法,并根据它们的长项持续改进提升自己,例如java的面向对象编程,该语言当初创建的主要目标是让开发人员快速编写出优质的web网站。PHP同时支持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开发,使用上非常灵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php-cli相关组件的快速发展和完善,PHP已经可以应用在TCP/UDP服务、高性能Web、WebSocket服务、物联网、实时通讯、游戏、微服务等非Web领域的系统研发。
根据W3Techs2019年12月6号发布的统计数据,PHP在WEB网站服务器端使用的编程语言所占份额高达789%。在内容管理系统的网站中,有587%的网站使用WordPress(PHP开发的CMS系统),这占所有网站的250%。

支持的,九号电动车是加入了物联网功能的,车接入网络会有一个好处就是类似于手机系统更新一样可以给车更新系统。OTA,全称是Over-the-AirTechnology,字面意思就是空中升级,是指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下载远程服务器上的升级包,对系统或应用进行升级的技术。手机连上车辆之后,如果有新的固件可更新,那么就会d出对话框提示更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536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