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校园阅读生态系统,让图书馆成为学校精神文化中心 让师生爱上阅读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有哪些相关的政策文件:
(一)、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20185号) 图书馆应当以全开架借阅为主。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间,创新书刊借阅方式,优化借阅管理,创建泛在阅读环境力。
(二)、2019年10月教基司函(2019)55号文件发布,要求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按照“凡进必审”“谁推荐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图书采购责任机制,把好新增图书入口关;定期开展图书剔旧更新,确保中小学图书馆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不少于一本。中小学图书馆必须全面开展审查清理专项行动,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以内内容,无不标志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使其成为育人阵地和重要课堂。同时提出中小学图书馆作为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办学条件,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广大学生、 教师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对于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中小学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一)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
如何设计师生愿意 驻留的阅读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建议(包括现场的分析、设计思路分析、设计原则分析):图书馆设计应有主题,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办学特色及发展方向,以现代时尚简约(或古典高雅)、实用、舒适为理念,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师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为目的,把图书馆总馆打造成为藏、借、阅、活动为一体的开放式“知识空间”、“活动空间”以及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中小学图书馆功能室规划
功能分区建议考虑整体利用率,根据现场环境进行科学分区,基本功能区域包括:
藏书阅览室、期刊室、电子阅览室、教师书吧、其他功能区域等。
(三)优质资源供给
1、优质资源分为两部分,一部份是中小学图书馆纸质图书的供给,根据2018年最新规程第十二条 图书馆应当把《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右图)和教育部指导编制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主要参考依据,合理配置纸质书刊。
2、电子资源的供给:根据2018年最新规程第十三条 图书馆应当重视数字资源建设,依托区域数字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中心获取数字图书和电子期刊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推进区域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电子资源的建设主要分几方面,一是电子阅览室建设,包括数字资源系统、电子借阅机。
(四)服务模式创新——校园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校园智慧图书馆一切以读者需求出发,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极大方便读者。借助物联网rfid技术,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 。校园智慧图书馆异于传统的图书馆,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多种服模式,可实现图书馆本馆自助化管理;也可以实现24小时全程的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实现阅读24小时不打烊。24小时的智慧图书馆可灵活部署,读者可以随手借阅,阅读起来简单便捷,让阅读无处不在。在营造书香氛围的同时,能够培养读者良好阅读习惯,以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图书效益。校园智慧图书馆建设有四种模式
1、学校图书馆总馆服务模式升级——图书馆全馆自助
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学习环境,实现学校图书馆rfid智能化管理,让图书馆管理手段更现代化、智能化,为师生打造舒适环境、便捷借还书手续,培育孩子们自主、自助获取信息素养的能力。
2、借阅服务地理位置优化——校园24小时阳光书房
改变图书馆固定地点、固定开放时间的限制,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空间,如教学楼架空层或校园空地,创新书刊借阅方式,优化借阅管理, 解决图书馆固定开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学生营造随时、随地、随心的阅读环境,创建我校泛在阅读环境
3、借阅服务地理位置优化——教室改造24小时校园书房
可利用教学楼或者宿舍楼房间进行改造,一方面是环境的改造,另外一方面是系统和设备改造,以上为广大附中教学楼教室改造应用场景。
4、借阅服务地理位置优化——分布式校园微型图书馆
校园微型图书馆一切以读者需求出发,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极大方便读者,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况下,采用RFID智能书柜,通过在图书上粘贴RFID标签,利用智能书柜对标签内信息的读取,可以对图书实现批量自助借还、智能盘点、图书防盗等一系列智能化的图书管理,将图书馆“搬到”校园各个角落,让图书不再沉睡,使师生读者可以随手借阅,阅读起来简单便捷,让阅读无处不在
(五)运营服务
舒适的阅读环境,创新的管理方式离不开各部门的参与,如何能将校园图书馆运营好,离不开以下三方面
1、志愿者团队建设,如何培训志愿者团队?
面试选取:制定门槛,赋予仪式感,培养自发性责任感
技能培训:工作分解,化繁为简,专人专岗,熟能生巧
工作安排:放权管理,成立小组长,老师主抓组长,组长主抓成员
激励制度: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作为一名图书馆志愿者,我感到自豪,我感到与众不同
2、阅读活动策划,都有哪些阅读活动?
利用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展示师生作品,开展教研、学习交流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经常性主题读书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有效阅读能力,发挥好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3、课程建设
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与教育教学融合,要求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提升学科教师对图书馆的认识,倡导学科教师自觉利用图书馆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图书馆建设离不开 教育部门的重视 校长的支持 老师的执行 学生们的参与 更离不开我们作为教育从业者的推广。
关键词:校园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功能室规划、图书馆运营服务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就是一个制造研发灯泡的,一个是安装建筑物照明系统设计。
物联网以后肯定是个比较好的从业方向,不过物联网比较广泛,到时候具体还的看你对那块感兴趣,然后重点学习一下,未来就业肯定还是不错的,至于教学质量由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只是初始阶段也只能是听学校的介绍根本无从比较。摘 要:从管理信息系统现阶段背景出发,提出改革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目标,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进一步讨论了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建设、案例选择和设计,针对目前案例教学的误区提出案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更好的开展MBA《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和教学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 改革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作为MBA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培养目标是使广大MBA学员具有较强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决策能力,并能通过信息技术使用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员都发觉教和学均非常困难,除了目前缺少比较合适MBA教学的参考教材外,广大教师在新理念与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适应课程要求、安排课程内容与进行正确的案例教学方面尚缺乏比较深的认识,因此使得教学内容过于老套,案例教学缺乏新意,学生学的枯燥,理论与实际差距比较大,缺乏实际应用效果。顾结合自己在MBA《MIS》课程教学中的体会从课程改革背景和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以及案例教学三个方面谈谈目前新时期下的MBA《MIS》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为广大教师更好的开展MBA《MIS》课程建设和教学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课程改革背景和目标
(一)改革背景
1、商业环境变化带来的管理挑战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革,如网络化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以及绿色低碳经济等,这就要求MBA学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信息时代的管理者、数字化企业的领航人。
2、内部组织环境带来的管理挑战
从供应推动到需求拉动、自助服务、实时工作、基于团队的工作、任何时间地点的信息工作、外包与战略联盟、层级结构的瓦解,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信息系统组织和首席信息官(CIO)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3、MIS课程本身带来的挑战
MIS特点是技术进步快,本身又缺乏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和体系,因此要不断关注当前的前沿技术和领域,如当前流行的“移动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等;同时本课程目前缺乏适用的教科书、教学案例也大多来源于国外,缺少经典的本土案例,对学员的吸引力不强。
4、学员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学员目前大多来源于80后,他们接触的事物比较新,思维活跃,专业背景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员认为这是技术课程,缺乏兴趣和信心。
(二)改革目标
改变现有课程体系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信息管理的需要,强化本土案例的设计,建立将学员被动接受转变为学员主动学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使学员对IT有个基本的认识,掌握MIS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了解MIS的应用,紧跟IT前沿,学会应用MIS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课程内容建设
MIS是管理学的分支,侧重管理,而非信息技术本身,课程内容建设要关注应用IT技术可以解决什么管理问题,因此内容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其中案例是贯穿在各个知识点里。
(一)概念基础
MIS的重要性、MIS与组织的关系、MIS的职责。通过对沃尔玛、戴尔、海尔、招商银行等运用MIS典型案例分析,讨论MIS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化,从而达到对MIS的认识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MIS规划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信息系统规划。通过对典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和方法,掌握系统规划的常用工具和系统整合方法。
(三)MIS应用
ERP、CRM、SCM、E-Business。通过对这些系统的实践和模拟,让学员了解这些系统可以管理企业哪些问题,并讨论带来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的转变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学员讨论的是这些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哪些影响,而不需讨论这些系统是怎么实现的。
(四)MIS运作管理
MIS治理、MIS投资和运营绩效分析、外包、风险管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使学员了解CIO在MIS运作中的重要性,并理解MIS运作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具体含义,需要做哪些工作。
(五)IT前沿
网络营销、Web20、商务智能、移动商务、物联网、云计算。通过典型案例来看这些前沿技术和理论给我们的生活和管理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目前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应用,促进学员进一步思考。
三、案例选择和设计
案例是某个特定时间特定点发生的“现实情景”的抽取,其中包含一系列管理问题。案例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它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来进行选择和设计。采用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将学员置身于案例情景中,从实践中学习,建立本领域的知识,帮助学员学习如何识别真正的问题并提出有用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枯燥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一)案例选择
目前MIS课程缺乏好的案例教材,很多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经验,选择案例大多来源于国外教材,缺乏本土化,给学员的参与和理解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选好案例特别重要。实际上,现代社会IT技术无处不在,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案例,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改编,这样更切合于我们的实际,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比如讲MIS重要性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从目前火爆的选秀节目中,来探讨其运作背后是什么在起着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让每个学员都能够有话可说并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让学员深刻体会到IT技术是如此强大,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再比如有的学员对《MIS》课程不以为然,教师可以选择针对这部分学员比较擅长的领域设计案例,设计一定的陷阱,让学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分析,让学员发现原来自己的看法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从而让学员改变自己的观点,重新审视这门课的重要性。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案例收集渠道,总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经历、网络、媒体和借鉴别人的成果,再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改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工作学习中不断的积累。
(二)案例设计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然后选好案例,接着设计好学员课前可讨论的问题,设计好课堂上讨论的教案,包括内容、时间和方式,最后是讨论后的总结或补充,鼓励学员课后继续讨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预先考虑学员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也可以通过课间和学员交流来了解学员关心什么样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四、案例教学思路和方法
在MBA教学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这是由学员的特点决定的,对于学员来说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手段。但我们也看到对案例教学理解的一些误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讲述概念和理论,然后用故事举例说明;第二,教师讲故事,然后总结结论;第三,学员阅读案例,然后上台报告心得。所以还需要对案例教学思路和方法做到正确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提交一段简历(加照片),了解学员知识结构背景、尽量记住学员的名字;
2、明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3、选择和设计好案例;
4、布置学员提前阅读;
5、小组讨论,提交报告。
(二)课中教学阶段
1、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2、认真听学员讲,向学员提出问题,避免给出结论,鼓励不同看法,鼓励学员间的争论;
3、控制过程,注意平衡分配话语权;
4、对大家的发言做点评,最后做总结,给出额外补充资料;
5、鼓励引导学员课后继续讨论。
(三)课后总结阶段
1、记录学生课堂参与讨论的成绩;
2、批阅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3、约谈并鼓励发言少的学员。
当然这是一个总体的框架思路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灵活运用和变通,但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这三个阶段从案例教学误区中走出来,为进一步做好案例教学做好准备。
五、结束语
教师普遍认为《MIS》课程目前在MBA整个课程中属于最难上的一门课,能够上好这门课的教师也比较少,导致学员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广大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和方法,指明教学方向和内容,本文也是结合自身教学的总结,希望以此推动新时期MBA《MIS》课程的建设改革和教学,并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