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专业发展前景如何

无人机专业发展前景如何,第1张

疫情来袭,无人机成战“疫”利器。无人机在医院和疾控中心间穿梭,实施疫情防控急救药品和标本的自动化转运;无人机在公路上盘旋,代替人工进行空中指挥的工作;“庄稼卫士”变身“消防能手”,无人机成为全国各地广大农村乃至城区防疫消杀工作的“超级神器”;隔空中喊话宣传劝导,无人机成为宣传小能手……这次疫情集中地展现了无人机的应用优势,让大家看到了无人机的价值。中国无人机前景如何?
无人机市场规模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 *** 纵的不载人飞机,目前,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等领域。当前,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企业布局到市场规模、领域应用和产业细分,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预计未来三年,随着民用无人机的耐久性和使用成本等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无人机在民用市场的应用将更具多样化。同时,需求的增长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将促使无人机继续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工业最具增长活力的市场之一。2018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880亿元,同比增长558%。预计到2021年,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专业级无人机更关注可靠性、技术的先进性、负载能力,消费级无人机则更多的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性价比。由于产品定位和目标人群不同,消费级无人机产品的市场容量将很快饱和,未来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专业级无人机市场由于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市场规模远大于消费级无人机,预计未来将有长足的发展,产品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无人机产业格局
我国无人机企业分布广泛,当前,华南和华东无人机产业发展较为迅猛,集聚企业最多。其中,广东形成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无人机产业集群,也是我国无人机集聚度最高的地区。华东地区形成以常州、无锡、台州、阜阳、湖州、芜湖等为代表的无人机产业集群,依托制造业基础,从无到有布局无人机产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说起无人机,不得不提深圳。深圳2013年出台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将无人机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经过数年努力,深圳已经具备完善的无人机产业链,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的研发与生产已经领先全球,成为众所瞩目的“无人机之都”;工业级无人机也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无人机+产业”想象空间巨大。截至2018年底,深圳全市的无人机企业360家,

无人机自动机场主要企业:复亚智能、中科云图、多翼创新、星逻智能

核心数据:无人机自动机场市场现状、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现状、无人机自动机场竞争格局、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前景预测、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趋势分析

无人机飞行的手动和自动模式区分

以无人机飞行的人工介入水平来划分,分为人工作业、半自动作业、自动作业、全自动作业。

工业无人机按系统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传统飞行、航点飞行、辅助自动飞行、高级辅助自动飞行、有限自动飞行和全自动飞行。

无人机自动机场定义及基本构成

无人机自动机场,也称无人机机场、无人机机库或无人机机巢,是指专门为无人机设计的专用停放场所。可将无人机直接部署到作业现场,解决人工携带无人机通勤的问题,现场部署的最大优势是增强无人机应急作业能力,作业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不工作时,无人机待机在自动机场内;工作时,机场舱门打开,升降平台上升至顶部,无人机自动飞出进行作业。

无人机自动机场通常包括机场舱体、升降平台、自动归中系统、自动充电系统、气象站、UPS、工业空调等,主要功能通常包括停放无人机、自主充电、自主巡检、一键起飞、精准降落、飞行条件监测、实时传输、飞行航线规划等。

无人机自动机场可根据自动化程度、产品形态、无人机形式、无人机大小、充电形式等方式进行分类。根据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全自动无人机机场和半自动无人机机场;根据产品形态可分为固定式无人机机场和移动式无人机机场;根据无人机形式可分为固定翼机场和多旋翼机场;根据无人机大小可分为大型无人机机场、中型无人机机场和小型无人机机场;根据充电形式可分为无人机充电机场和无人机换电机场。

无人机自动机场累计销售超1000套

从2018年开始,无人机行业内的企业开始试点无人机自动机场产品,2020年开始小规模化应用,目前无人机自动机场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最初级阶段,规模较小。根据工业无人机的使用场景划分,无人机自动机场主要应用在巡检及消防监控领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复亚智能等无人机自动机场相关企业市场专家的访谈,2021年无人机自动机场在巡检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在2%左右,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在05%左右,其他应用领域的渗透率则小于01%,2021年总需求量约为1200套。根据对无人机自动机场领域的专家访谈,目前无人机自动机场主要应用于能源领域巡检,包括电力巡检、光伏巡检等,其次为智慧城市的应用,如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安防等。

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竞争格局-复亚智能综合第一

从目前从事无人机自动机场业务的无人机企业分析,目前共有17家中国企业涉及无人机机场业务,其中有10家企业主营业务为无人机机场,6家企业为无人机,1家企业为电网运营/建设,从无人机机场的类型来看,目前仍主要以固定式自动机场为主,布局移动式的有复亚智能、星逻智能。基本上每家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均布局无人机 *** 控飞行系统,复亚智能于2018年至今持续研发和迭代的机载飞行大脑极大的提高了无人机机载计算能力,2022年3月推出飞行大脑i40兼具高算力和5G通信能力。

从各个公司的应用场景和销售渠道分析,目前复亚智能的产品应用范围较广,且无人自动机场的累计服务时间已经超过150万小时,整体排名行业首列。

根据各个公司已经公示的专利相关数据分析,目前因诺航空的相关专利数量最大,公开、实质审查、授权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合计数量为163项。通过对科技创新总含量是根据企业发明公布专利,发明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五项知识产权进行单位换算,因诺科技的科技创新总含量为4736T,其次为复亚智能、中科云图和云圣智能。

对目前主营业务为无人机自动机场的企业进行分析,目前有复亚智能、星逻智能、多翼创新、蜂巢航宇、因诺航空、云圣智能等6家企业进行融资。根据企查猫数据,目前累计融资超过1亿元的有复亚智能、星逻智能、因诺航空、云圣智能。从首次融资时间和最近融资时间分析,目前各家企业的融资周期均在300天左右,融资速度均较为稳定。

从相关无人机自动企业的标准制定参与度分析,目前仅有复亚智能参与无人机自动机场的标准制定,中科云图涉及遥感技术标准,星逻智能则制定相关无人机识别码的标准。目前,除华录云涛和中通华软外,其余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居委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而仅有复亚智能、蜂巢航宇和因诺航空为专精特新企业。

从综合来看,目前上海复亚智能科技在无人机自动机场的综合实力较强,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其无人机自动机场的产品使用时长长、应用范围覆盖广,产品覆盖固定式和移动式;从品牌竞争力分析,企业积极融资,目前完成A2轮融资。除此外,上海复亚智能科技积极参与无人机自动机场相关标准的制定,同时还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趋势

竞争趋势:聚焦“系统化-软硬件全套解决方案”

现阶段我国无人机自动机场依然面临应用软件缺乏的困局。由于无人机数据空间分布广、时间比较难以预料和获取的数据不规则,单源处理居多,联合综合处理比较少,有时候时效性要求在几分钟内完成。软硬件一体化可以把采集的外界数据实时传回云端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在各个细化领域,和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软硬件一体化发展将大幅提升无人机自动机场的需求。近年来,复亚智能等企业已经开始同时布局硬件生产和软件开发领域。

技术趋势:聚焦“场景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无人机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无人机机场也在能源、环保、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各行业对无人机自动机场的差异化需求开始显现。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应当注重发展定制的“场景化”产品,为每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大的价值。

复亚智能已经可以提供电网、风机、光伏、石化、交通等20余种场景的无人机自动机场解决方案;中科云图也推出了针对电、公安、交通、环保等场景的行业应用方案。未来,“场景化”解决方案将成为无人机自动机场技术发展的方向。

需求趋势:电力、交通、水务、环保、应急和物流领域需求提升,地理测绘领域潜力有待挖掘。

2021年以来,国家和相关企业接连出台各项规划,利好无人机行业。《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推进智能输电、配电、用电领域升级,到2025年,35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融合应用多种物联网(IoT)技术,实现对人、车、路、环境等全要素的状态感知。无人机自动机场以其无人值守、24小时在线、智能采集感知、智能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可以大幅提升工业无人机应用能力。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无人机自动机场在电力、交通、水务、环保、应急和物流领域的应用规模将大大提升。

地理测绘领域在工业无人机中的应用占比接近30%,而目前无人机自动机场在地理测绘领域的解决方案几乎为空白,未来无人机机场在测绘领域应用潜力的挖掘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无人机自动机场市场规模有望破万套

由于无人机智能自动化成为发展趋势,无人机自动机场的渗透将出现显著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复亚智能等无人机自动机场相关企业市场专家的访谈,2021年无人机自动机场的销量增速为70%以上。假设2022-2027年中国工业无人机的平均保有量增速为20%,从无人机自动机场的渗透率不同分析,乐观条件下,到2027年无人机自动机场的需求量将达到9万套,悲观情况下也将达到3万套。2021年仅有近1200套无人机自动机场销售,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机自动飞行系统与自动机场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最近几年,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动了不少手脚,包括不限于恶意竞争,政策打压,几乎所有的中国大企业,只要在美国,都被美国政府处罚过,有的公司危机重重举步维艰,甚至在美国退市返回中国。

但是在这些公司里面,有一个公司与众不同,大疆公司,它不仅经受住了制裁打击,几乎没怎么受影响,反而还顺势占领了更多的美国市场,甚至引得美军对大疆的产品爱不释手,美国并不是没有采取制裁手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里,很多 科技 产品都不是单纯一个国家就能造出来的,各国的技术以及零部件互相整合,相互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对使用美国 科技 的产业实施干涉,也因此,美国的这招阴招十分奏效,但是大疆不一样,在四轴无人机领域,大疆是领军者,不仅起步早,经营理念、定位都十分准确,研发的效率之高,令美国人瞠目结舌,同时其凭借完整的生产供应产业链,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完全、知识产权完备的产品技术,可以这样说,一台大疆无人机,从底层代码到 *** 作系统,从零部件到组装,甚至连外观专利都是大疆自主研发的,毕竟 四轴无人机市场,就是大疆首创的,你美国再怎么罚 也罚不到创始人头上去,因为根本没有美国公司参与,你想通过技术制裁,根本是无从下手,因此美国政府才会撤销制裁。
不仅如此,美国军队也对大疆无人机欲罢不能,因为大疆无人机的领军者地位,使用起来非常有保障,而它研发早、研发效率高的行业特色,使得大疆无人机的技术最先进,再加上中国企业一贯的优良服务以及低廉的价格,大疆无人机真真正正做到了物美价廉,美军曾经购买其他品牌的无人机,在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惊觉,他们已经离不开大疆的产品了,使用的舒适度,产品特性,适用度,根本比不上大疆无人机,就连基本的续航时间和相机分辨率,这种单纯堆料的项目都比不过大疆,正是以上的优点,大疆无人机不仅是领头羊,还是无人机市场的霸主,以至于美军甚至美国都离不开他,对它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是使用舒适度根本离不开,恨是找不到任何一个本土企业,甚至其他外国企业代替它。
俗话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大疆能有今天的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创始人汪涛,在创建大疆的过程中饱受辛酸,个中滋味无人知晓,2006年 汪滔和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正式创立大疆,并将他在大学获得的奖学金的剩余部分,全部拿出来研发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公司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在深圳的民房办公,因为办公环境简陋,他们无法招到特别优秀的人,就连一起创业的两位同学,在历经两年的艰难期后也相继离开。
汪滔坦言,他可能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2008年他研发的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面市,到2010年大疆每月的销售额能有几十万元,此时,香港 科技 大学向其团队投资200万,原来汪滔只希望能养活一个10到20人的团队就行了,渐渐地他发现这个行业市场前景很宽阔,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大疆售出了大约40万架无人机,在2009年和2014年间,大疆的销售额以每年两到三倍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达到70%。,2014年汪滔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十大创新人物,评语称其是名单中最年轻的创新者,他创立八年的大疆无人机,已经成为消费级航拍领域的领导者,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随着传感技术和地图精度的提升,未来无人机可能将会在农业、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颠覆创新。
2015年 他以100亿美元的估值实施新一轮融资,持有公司约45%股份的汪滔的个人资产将达到45亿美元,合计人民币287亿,如今这家公司已有1000多名员工,最近3年的销售额成长79倍,跻身全球增速最快的公司行列,2016年10月12日,由中联办带队、香港各地方社团领袖,近50名商界代表考察深圳,表示大受刺激,尤其大疆无人机的案例让他们非常感触,考察团团长陈永棋感叹,一个毕业于香港 科技 大学的学生,9年后能将产品做到全球70%的份额,他的成名地不是香港。
而在深圳,这实在值得我们反思,在反思之余,其他中国企业应该学习大疆的创业精神,以及企业文化,从创立至今,大疆一直坚守积极尽志 求真品的企业精神,始终践行全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将卓尔不群的产品之道贯穿到每一个细节,展现 科技 的无限可能 ,大疆在不断为消费者和 社会 ,提供更具创新力和时代特征的产品,以 科技 创新持续树立中国产品的全球影响力,而从最实际的角度来看,大疆一开始做的仅仅是无人机技术,其他部分如相机、硬件等,都是靠的合作,但是在做大之后,大疆并不拘泥于无人机,而是转而研究相机和其他硬件,这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吃老本,或者是在创业初期就开始闭门造车,单是这方面就值得我们学习。
俗话说得好, 科技 让神话成真,也让未来有了更多可能,大疆公司让我们知道,在如今的 社会 中,创新与奋斗一样能出头,它最直接能教会其他企业的,是力图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生活初心,还有其商品背后承载的大国情怀,以往是外国公司用 科技 封锁我们国家,现如今大疆一样可以用 科技 ,让我国走在世界的前端。

让霓虹国专家叹服,让大漂亮企业认输,我国的大疆无人机靠低成本、高性能稳居世界榜首。大疆无人机到底有多强?我们一起来了解!

大疆最近一次出声,是宣布正式对大毛、二毛断供,坚决不搅和到冲突里,任凭你们铁拳互殴,也别用我高 科技 伤天害理。大疆的这一举动和马斯克星链、谷歌地图等漂亮国 科技 企业一对比,高下立判。

要知道,大疆可是占据了我国无人机市场的90%份额,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70%,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更是接近80%。这绝对是超级无敌的碾压性优势,世界第一的头衔那是妥妥的!

但是你看大疆这一路的发展,却是十分低调,2006年成立至今,从一个四个人的小作坊,变成了上万人的大企业,大疆的产品线不断丰富,从几百、几千到几万、几十万的产品,都能拿得出手,上的了台面,各种款式的无人机,任你选择,并且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里,受到热捧。

并且大疆无人机完全是国产制造,绝大多数的零件,价格都不超过10美元。大疆的第一代无人机系列精灵1,采用云台和远距离图像传输,价格远低于同类产品,无人机那么高大上的 科技 产品,一下子变得“接地气”。作为无人机研发制造中的独角兽,大疆是如何做到的呢?

无人机这种高精尖的 科技 产品,大疆竟然都采用成本不超10美元的低价零部件,难道是为了省成本,以次充好吗?

当年的霓虹国专家也是这么想,为了揪住大疆的小辫子,特意购买了大疆的产品,拆机研究。万万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虽然大疆的零部件都很便宜,但仍然是市面上最好的零部件产品,并且组装起来对整个产品的性能毫无影响。

大漂亮国的知名芯片企业高通,也对大疆动起了歪脑筋,投资了竞品公司,妄图跟大疆在无人机市场一较高下,无奈造出来的产品都烂泥扶不上墙,根本威胁不了大疆,只能黯然退市。

2018年,一家大漂亮公司还无端指控大疆抄袭专利,大漂亮方面以为抓住了机会,可没成想查来查去都没有头绪,原来大疆的专利多达4600项,根本无需抄袭其他企业的技术。一怒之下,大漂亮国下了制裁禁令,以网络安全风险为理由封杀过大疆,要求在美军范围内禁止使用大疆无人机,并卸载大疆一切产品,但是之后却在贸易战的时间段内偷偷解除禁令。真应了那句“真香”定理。

现如今,不止漂亮国军队购买,在中东战场上,由于当地的各支武装力量菜鸡互啄,高 科技 武器可以说非常匮乏,也没有现代化作战体系,所以大规模使用民用无人机参战就成为了趋势。这次大毛二毛的冲突就是最好的印证。你以为大疆仅仅只是用途强大和航拍清晰么?其实大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同样十分强大!

在黑龙江水稻市场作业中,大疆植保无人机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60%。农业无人机的作业场景已由之前的喷洒,逐步扩展到了水稻直播、饲料飞播,肥料飞播等。而作物也由之前的水稻、小麦扩展到了柑橘、苹果、棉花、烟叶等作物。今年,大疆在国内的植保无人机总作业面积首次突破了5亿亩次大关,相比去年的23亿亩次,翻了一倍多。

是不是万万没想到,大疆在农业领域也如此出色。其实自2012年始,大疆就涉足农业领域,推出了T10、T20、T16等多款农业植保无人机,累计作业9亿亩,令我国植保机械化率从5%上升到20%。

并且大疆无人机1小时可喷洒农药240亩,效率达人工的100倍。核心功能上,大疆T30搭载了首创的球形雷达系统,配合30公斤的超大载重量和7米宽的播幅,大疆T30每小时可播撒1吨尿素。

是不是感觉奇怪的知识点又增加了,大疆作为民族企业,真正做到了 科技 启迪生长!

眼下大疆无人机已经将业务范围推广到了近百个国家,预计2022年营收突破1700亿。希望未来大疆能够像其名字一样在全球大规模拓展疆土,让我国无人机飞翔在世界各国的领空。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得收藏分享

我是科学写字台,下期节目再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65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