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只为电动而生 大众集团推进电动化策略

ID.只为电动而生 大众集团推进电动化策略,第1张

易车原创 大众品牌向电动化转型愈发坚定,在上海车展,ID家族最新成员纯电旗舰轿车ID7也完成了全球首秀,作为传统车企,大众品牌始终积极向电动化完成转型,向电动智能低碳的步伐不断大步迈进,并已相继推出了ID4、ID6、ID3等纯电车型,如今继续持续壮大纯电产品阵容,而基于MEB平台的ID家族,也正是大众汽车向新时代转型的关键所在。



随着大众品牌ACCELERATE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推进,生而电动的ID家族俨然成为了大众集团的新时代标签。而作为ID首款纯电三厢轿车,ID7在硬件方面,标配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并搭载多项智能技术,而一汽-大众ID7 VIZZION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可以见得,ID家族的未来市场重心正悄然转向中国市场。


其背后的原因,大众汽车深知,不仅是大众品牌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颇受欢迎,更是因为中国新能源市场如今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绝对份额,巨大的市场规模自然是各家车企所关注的。而大众集团所推出的ID家族的产品矩阵,面对大市场环境,只有做到和曾经大众的燃油车一样的全面,更加全面地覆盖市场,才能为大众集团在新赛道提供足够的竞争力。



在2023上海车展新闻发布会,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 施文韬(Thomas Schäfer),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  孟侠(Stefan Mecha),以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技术研发负责人Kai Grünitz,均出现在了会场当中,并且接受了媒体采访。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根据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 施文韬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比将达35%左右,交付量达790万辆。而大众汽车在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目标是在2022年33%市占率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 施文韬(Thomas Schäfer)


对于新时代的大趋势,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先生,表示大众集团会基于ACCELERATE战略,我们加速向电动出行转型,智能化与自动驾驶的脚步一直很笃定,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潜力和能量。同时,在中国,每家车企,每个对汽车感兴趣的人都在谈论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已经与很多软件公司展开合作,同时我们有自己的软件公司CARIAD,拥有2000多名工程师,我们会按照中国的市场本土环境,对于软件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定制化服务,在安全性、便捷性上,自动驾驶需要得到很好的结合,大众品牌会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完善的产品。



在2022年,大众汽车完成了对于中国芯片+算法公司地平线的股份的收购,同时由CARIAD中国出面,与地平线建立合资公司,去加强“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持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的方向前进。除了不断丰富ID家族的产品矩阵,大众汽车品牌对于软件的发展,也是在中国推动电动化战略的一部分。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


2022年大众汽车的全球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大约为33万辆,同比增长了236%,使其成为欧洲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品牌。当中,大众旗下纯电动家族ID系列表现突出:ID4销量17万辆、ID3销量77万辆、ID5销量23万辆、ID6销量37万辆。


对于大众集团的智能化方向,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做了补充,目前大众集团预测的是,未来会有两个趋势,第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都已成为主流的技术,在很多车型上已经装载;第二,很多公司在提升L2、L3甚至L4级别自动驾驶,就如施文韬先生所说,提升本土化的研发实力非常重要,尤其要稳扎稳打地做好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为此大众汽车也达成了很多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未来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考虑到,电动化和智能化,中国市场已经率先发力,大众集团也会积极在中国做好调整和适配,去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完善的新出行体验。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技术研发负责人Kai Grünitz


对于ID家族全新纯电旗舰轿车,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技术研发负责人Kai Grünitz表示,ID7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将高端配置应用在量产车型上,中国版车型ID7 VIZZION将配备最新的全旅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Travel Assist 30,以及更强大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ID7 VIZZION将在2023年下半年上市,此外,通过ID NEXT概念车,大众汽车品牌展示了将于2024年发布的ID家族全新成员的雏形。


而未来几年,MEB+平台的推出,或进一步扩大大众汽车在该领域的产品优势,实现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00公里,最高充电功率能达到近200千瓦,这意味着,更短的补能时间,大众汽车可以走更远的“路”。



而对于体量庞大的中国市场,大众品牌要如何做好电动化转型的问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先生,表示大众品牌从进入中国市场,就从用户端不断地洞察和学习,也研究了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同时针对对市场的研判来做产品调整。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团队一直非常强调“在中国,为中国”理念,无论是设计、研发还是技术。随着研发周期缩短,我们能够快速适应和响应中国用户的需求。



对于大众汽车来说,过去四十年的中国市场,为品牌带来了辉煌的成绩,而新时代的带来,或许传统巨头更应该拥抱‘科技,与众同行’,作为全球市场中,电动化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单纯的市场需求,而已然成为大众品牌电动化、数字转型的蓝本,更深入地倾听、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才能让大众品牌在蓝色时代下延续曾经的辉煌。


以下为采访实录


Q1:大众汽车ID家族在中国有不错的销量表现,但距离中国市场的自主品牌和其他新势力对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请问大众会从哪些方面抢夺这个市场份额?    


孟侠:首先,从2019年ID家族推出以来,在市场中就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大众汽车循序渐进推进产品的推广与战略,去年ID家族的销量已经翻了一倍,这对我们来说非常振奋人心。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既有纯电动汽车,也有插电混动汽车,也有其他技术路线的汽车。插电混动是目前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的市场,每年增速约80%以上。在纯电技术领域,很多公司也正在奋起直追,发展非常快。我们的插电混动概念车将重点放在性能上,这将是我们产品的优势。


同时,ID系列产品在市场中广受欢迎,我们无法加入所有细分市场的竞争,必须要抓大放小,继续放大自身的优势。目前销量表现令人满意,让我们充满信心。


Q2:ID7的软件实现了非常明显的进阶,大众汽车是如何做到的?


施文韬:我们从用户端进行不断地洞察和学习,同时针对对市场的研判来做产品调整。我们快速学习,同时开展了对中国市场的调研,也研究了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包括中国用户区别于美国和欧洲用户的独特偏好。


因此,大众品牌在中国的团队一直非常强调“在中国,为中国”理念,无论是设计、研发还是技术。随着研发周期缩短,我们能够快速适应和响应中国用户的需求。


Q3:现在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已然成为行业必然的趋势,2030年自动驾驶也或将成为全球的主流,这是一场各家车企需要尽早参与的游戏,大众品牌对于对自动驾驶,是如何制定的未来战略


施文韬:这一趋势非常明显,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每家车企,每个对汽车感兴趣的人都在谈论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从全球层面来看,目前的情况令我们感到振奋和鼓舞,必须加速布局。


在中国,大众汽车与很多软件公司展开合作,同时我们有自己的软件公司CARIAD,拥有2000多名工程师。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美国、欧洲很不一样,对于软件的需求和偏好也很不一样。未来,在安全性、便捷性上,自动驾驶需要得到很好的结合。因此,我们持续对这个领域进行投资,这是非常有价值且明智的做法。


孟侠:我做个补充,我们目前看到两个趋势:第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都已成为主流的技术,在很多车型上已经装载;第二,很多公司在提升L2、L3甚至L4级别自动驾驶,就如施文韬先生所说,提升本土化的研发实力非常重要,尤其要稳扎稳打地做好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为此大众汽车也达成了很多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未来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刚才施文韬先生已经说过,我们必须在中国做好调整和适配,因为中国的需求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优先考虑。


Q4:在中国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降价潮,电动车、燃油车都受到了影响,大众汽车对未来的形势是如何判断的?在未来,燃油车和电动车业务上会做怎样的平衡或取舍?


孟侠: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价格战的原因,我们有三个结论。第一,2022年底,新能源车补贴即将结束,因此在年底除了先购买高峰,提前透支了2023年的份额。第二,今年7月底,新排放标准开始实施,旧标准燃油车清库也对价格造成了影响。第三,和去年相比,第一季度整体市场销量下降125%,整体的市场环境对车企形成了一压力。


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我们不会参与价格战。虽然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但不管从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到2030年整体市场存量将达到8000万,因此第一季度的压力并不能代表市场的走向。    


在合资层面,我们有很多市场营销活动,确保双方共赢,并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中国市场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未来发展潜力不可限量,不仅是现在的燃油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未来我们依旧认为它的潜力巨大,市场的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Q5:在上海车展,中国有很多的新品牌、新车型亮相,请大家聊一聊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感受,并做一下评价。另外,有没有一些中国品牌在你们看来现在已经成为或者未来有可能成为我们重点的竞争对手?  


施文韬: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进取的精神非常振奋人心,中国品牌在各方面追赶得都非常快。我试驾过很多竞品车型,有很多的竞争对手在某一领域做得特别好,我们不会抄袭或跟随其他品牌,而是要找到适合我们品牌的价值,以符合情感和品牌基因的方式来发展。


我们针对中国的“用户委员会”等项目,也一定会带来一些新发展。


 


 


 

当前,5G、AI等技术和汽车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新趋势,汽车智能化的迅猛势头也正为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按下加速键。而作为决胜汽车产业“下半场”的关键,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突破785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发展叠加经济复苏,正在驱使汽车产业迎接新一轮变革。

4月12日,由移远通信举办的“万物智联·共数未来2023物联网生态大会”顺利举行,其中下午场特设智能网联汽车分论坛,荟聚一线从业人员,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此次分论坛讨论的话题涵盖移远全栈式产品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标准化进程、车载车联技术发展、GNSS、车载5G天线等主题,以专业技术解析前沿创新应用以及前瞻趋势,与行业众咖共探数智云联的无限可能。

移远产品矩阵丰富,5G车规级产品迭出

图源:移远通信

汽车产业从电动化的“上半场”竞局,转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未来,汽车不再定位为单独的一个产品,而是成为连接网络生态或者系统当中的一个节点,类似于一个移动终端,可触及更多的服务和应用场景能力。

可以说,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发展成为未来的第三空间,而此变化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包括整车厂、软硬件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服务技术企业等,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全新“战场”。

厉兵秣马,抢滩赛道。作为较早入局物联网行业的头部参与者之一,移远通信进展斐然。如移远通信COO张栋在大会开幕式上所述,移远通信以物联网模组产品为核心,过去几年同步开启了AIoT解决方案、车载解决方案、天线、云服务、认证测试等外延业务。现在的移远通信,更是从单纯的蜂窝模组供应商正式升级为“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一站式满足全球行业客户的智能化升级需求。

移远通信COO张栋;图源: 移远通信

在车载领域,据移远通信汽车前装事业部总经理王敏介绍,移远通信已经实现包括4G/5G蜂窝通信技术、车路协同的V2X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短距离车载Wi-Fi/蓝牙/UWB技术、定位技术、满足各类通信的天线技术和整体软件解决方案等七大车载产品技术生态。迄今,凭借上述全队列的产品架构,移远已经交付全球40多家汽车制造商以及60多家的Tier 1供应商。

其中,伴随智能座舱领域的复杂性和集成度越来越高,总体上电子电气架构(EEA)已从原来的分布式逐步过渡到简单轻量化、可扩展性较强的架构,并朝着中央集中式架构方向前进。在此过程中,移远通信无论是产品供给能力、一站式服务能力以及完善的产品队列等层面,都在不断提高,以全面满足市场所需。

具体来看,其车载产品线除了涵盖多款C-V2X模组及LTE/LTE-A模组,在5G技术上更是频频发力,在率先推出R15、R16产品后,根据硬件配置划分了多种产品形态,比如主机厂商可自由选择内置V2X、双卡双通、不同算力等功能的产品。未来,移远也将会逐渐推出更多采用5G的智能模组方案,用于满足车载对智能化、高算力的急迫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移远陆续推出了四大类符合3GPP R16标准的车规级5G产品:AG59xH系列、AG59xE系列、AG581A、AG580A系列,涵盖了不同的平台、配置、硬件方案,满足全球车厂的多样化需求。其中,AG59xH系列基于高通SA525M平台,AG59xE系列基于高通SA522M平台,两者内置芯片皆符合AEC-Q100标准。相较于第一代5G车载模组,AG59x在5G传输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C-V2X PC5直连通信能力、位置定位服务、高算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皆有较大提升与完善。

在短距离通信的车规级模组方面,移远通信目前的产品规划涵盖Wi-Fi 5、Wi-Fi 6、代表最新技术成果的Wi-Fi7,以及蓝牙和UWB模组等。

C-V2X赋能智能网联,正值爆发前夜

基于3G/4G/5G等蜂窝网通信技术的演进,无线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技术整合的趋势提速,V2X也被认为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

根据信通院2022年底统计,2022年已售车辆中已经预装将近二十万辆具备V2X通信能力的汽车产品。伴随V2X的稳步推进,以及标准完善,高通高级产品总监艾和志更是在会上直言,V2X正处于爆发的前夜,预计时间就在近几年。

而在V2X技术的持续演进过程中,由于C-V2X拥有更清晰的演进路线和对车辆高速度的支持,发展前景优势明显,因而也被看作是一种极具清晰5G演化路径的V2X技术。

不仅如此,在智能网联发展周期快速迭代中,C-V2X已经成为受全球广泛认可的一项支持高级别ADAS和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并且在车路协同发展中将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依托大带宽、低时延的5G赋能,更让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成为智能化上车焦点。

为抢滩市场,移远已经针对车载应用开发了丰富的C-V2X产品线并实现量产落地,涵盖C-V2X模组AG18、AG15,C-V2X AP模组AG215S,LTE-A + C-V2X模组AG52xR系列,以及5G + C-V2X模组AG55xQ系列等。

图源:移远通信

需注意的是,移远通信汽车前装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友在会上坦言,迄今落地商用的大部分V2X产品还是LTE-V2X,不管是R14还是R15,采用的的技术仍是广播技术。体现在应用场景上,目前的应用进程还是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应用则会在单播和组播基础上导入车辆的协同控制以及对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保护支持。

而根据3GPP发布的LTE演进路线规划,在未来,LTE-V2X(R14/15版)会过渡到NR-V2X(R16+版)。

另关于业界对后续趋势是LTE与V2X共存,还是C-V2X跟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共存的讨论,王友表示,移远在产品化和合作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已经总结了近九个使用场景,不管趋势如何,合作客户都将不受影响,且能够快速量产。

网络安全和功能安全以及高精度定位 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

伴随汽车智能化的推进,安全问题越发至关重要,王友在会上也强调,在C-V2X的技术能力之外,安全也是重点,包括功能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安全话题在全球尤其在交通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移远在安全上会重点投入的一个原因。”

图源:移远通信

目前,在信息安全上,移远已经通过了ISO27001产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功能安全上,移远则完成了ISO26262(专门用作提升汽车电子电气产品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的认证测试,具备为客户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并且,自R14、R15开始,移远就已经在探索VRU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保护。

其中,作为车载领域软实力的体现,智能驾驶的功能安全需求愈发迫切。移远通信GNSS产品总监曾广莲指出,随着自动驾驶从L2往L3、甚至L4及以上跃进,安全的承担者就由人变成了汽车系统、电子电气,这对功能安全提出了必需的要求。而高精GNSS定位导航技术便是各类自动驾驶的安全前提。

进一步来看,移远在GNSS功能安全上为智能驾驶提供了什么样的方案?曾广莲给出的答案是GNSS模组LG69T。

据悉,LG69T是移远以领先行业的速度推出的车规级双频高精度卫星及惯性导航融合定位模组。该模组在符合AEC-Q100标准要求的基本条件下,可同时接收并追踪多个GNSS星座以及QZSS的双频信号,在数秒内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

此外,LG69T还内置算法融合IMU(惯性测量单元),结合车辆提供的信息,通过惯性导航算法就可以实现弱信号或者无信号条件下持续定位。目前,LG69T已应用在多款主流车型中。

图源:移远通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驾驶的发展,行业对汽车GNSS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意法半导体中国区产品市场总监郑义在会上指出,车载GNSS应用目前有三大方面的技术挑战,一是高精度定位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多模式的融合趋势对GNSS芯片本身处理融合的算法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需要有效保障终端驾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力合作。

汽车天线形态迎接质变,玩家洗牌

5G、V2X、GNSS高精度以及UWB(超宽带连接)等新技术的到来,也给整个汽车天线形态带来质的改变,设计开发的逻辑也已经产生变化。移远通信天线产品总监林规感叹,特别是5G前沿技术的加入,天线行业将发生剧烈的变化,主要玩家或也面临“洗牌”局面,比如曾经由天线厂主导的整个汽车天线的开发与设计,未来会逐渐转移至汽车厂、芯片厂、模组厂等力量中。

然对于行业“变局”,移远却是有备而来,且正蓄势待发。林规表示,基于天线小型化、智能化、一定程度的集成化技术趋势,移远天线产品布局的完善性和前瞻性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常规需求,针对具体车型移远还可以进行定制化开发,确保终端性能达到最优。

此外,T-Box跟天线合在一起,是未来比较好的形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天线路径上的性能损耗,同时省掉很多连接线,大幅度降低汽车天线的成本,而且性能还能得到提升。”林规提到。为此,移远开发了5G C-V2X天线补偿系统,利用损耗补偿达到两个V2X天线对等的状态。

而针对未来越来越多的全景天窗等使用场景,移远在会上首度公开了最新开发的透明天线,该天线置于车玻璃上而不影响美观,同时性能优于传统天线。

另外,面向新一代汽车数字钥匙等场景,今年2月,移远通信还推出了第一款车规级且带内置天线的UWB模组AU30Q,精准赋能智能汽车门禁应用,例如无钥匙进入、车内乘客检测、人员接近检测、非接触后备箱开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以及汽车换电等场景。

行业极度内卷,移远唯快不破

以上提及的移动通信单元(4G/5G)、C-V2X、GNSS高精度定位模组等,都是T-Box(车联网控制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T-Box作为车联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担负着监测和控制车身状态的重要使命。

4G时代,T-Box助力汽车产业打开了接入蜂窝网络的快速通道;而进入5G时代,汽车智能化趋势驱动,传统的T-Box产品形态也快速向智能化转型,从单纯的通信功能,到给车厂带来更多服务价值。

移远通信汽车前装事业部总经理王敏在会上特别指出,T-Box未来的演进类似于集中化的EEA架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同时也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图源:移远通信

当前,汽车行业“内卷”程度至极,淘汰赛加速,对降本要求迫切,而无论是在技术迭代、研发速度,还是上车量产、竞争淘汰等方面,整体逃不开一个“快”字。对此,小鹏汽车嵌入式平台总经理余鹏在分论坛特别环节——圆桌讨论上指出,“现在这个时代,‘快’依然是车企的核心优势,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控制好节奏,找到快的方法。”

依托全栈式产品线布局,王敏则表现得信心十足。他直言,移远不怕快,反而喜欢这种快,快向来是移远的风格。不管是产品开发、客户需求,还是技术产品的迭代、降本,移远都是在快速变化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这也是移远的一个能力、一个强项。

面对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葛雨明博士也在会上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未来发展需要加强跨行业协同,推动跨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备、协同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做应用场景开发。

总体上,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架构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使未来的核心竞争将围绕“智能”展开。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提升,域控、中央计算平台进一步普及,软硬件复杂性迎来革命性变化。与此同时,未来的多生态合作也将成为必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开封市电动车防盗警报器安装后不收费,但要缴纳一定的话费。
开封市当前开展的电动车防盗备案登记工作,是根据公安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并结合开封实际开展的一项活动,市民自愿缴纳一定数额话费,由通信运营商补贴设备厂商,为群众安装防盗设备。
电动车防盗备案登记项目使用最新的NB-Iot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电动车上加装设备、芯片,使之与物联网和北斗卫星相连,当电动车发生震动、位移、断电、高温等异常情况时,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即时接收到警报信息、电话,根据提示内容采取有效手段。同时给电动车安装号牌,向市民发放电动车防盗备案登记证,强化电动车管理和管控。

根据公开信息,绿源电动车控制器上有一个一线通接口。这个接口通常是在控制器的正面或侧面,它连接着电瓶的正负极和刹车线。一线通接口的作用是在没有启动开关的电动车上实现刹车断电,以减少电池耗电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车控制器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和接口布局,因此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您的电动车控制器上有一线通接口,您可以参考产品说明书或相关技术资料,了解如何使用它连接其他设备,如行车电脑、打印机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81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