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科技职业学校专业

四川农业科技职业学校专业,第1张

四川农业科技职业学校专业有: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有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林业技术、园林技术、花卉生产与花艺等专业。

1、经济管理分院

工商企业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与审计

旅游管理

市场开发与营销

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社区管理与服务

2、电子信息分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图形图像制作

软件技术

3、机电工程分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数控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汽车电子技术

4、建筑园林分院

工程造价

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物业管理

园林工程技术

5、农学园艺分院

作物生产技术

园艺技术

园林技术

都市园艺

植物保护

6、畜牧兽医分院

畜牧兽医

饲料与动物营养

食品加工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

动物防疫与检疫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简介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建,是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它是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四川省建设类优质学校、文化和旅游部四川培训基地教学基地,入选四川省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学校发轫于1937年由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代办的省立成都高级农科职业学校;前身为1958年组建的四川省温江农校;2002年升格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并入学院。

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水资源条件优越等。四川开江县位于北纬31°,稻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水资源条件优越等。开江县号召辖区内多个乡镇大力发展“稻田+”虾蟹水产养殖,助推“中国西部虾蟹之都”的打造。

1水产养殖国家支持的项目有哪些?水产养殖有扶持政策。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以下五种模式受到由国家支持:1水稻与渔业生态集成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子等自然资源。,最终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优质大米和名优水产品。比如种水稻的时候,一些米鱼,小龙虾,青蛙等。在稻田中种植,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特点以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扶贫、实现产业致富、加快农(渔)业转型升级”,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经开始推进国家稻渔综合种植示范区工作,并给予部分示范区政策倾斜和支持。保持住。2智能渔场的智能渔业模式。智能渔业的智能渔业模式是支持发展深海绿色养殖,鼓励建设深海大规模智能养殖渔业,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3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是我国现代渔业的五大产业之一,是水产养殖三次产业融合的标志性代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中国还将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4水产养殖的新商业模式“水产养殖”类似于稻渔一体的养殖模式,是集蔬菜种植和高密度鱼类养殖于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物是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被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可以作为养殖用水返回。这种模式有三大亮点吸引消费者:一是“自认证”白”,因为鱼的存在,任何农药都不能用。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鱼类和有益微生物的死亡和系统的崩溃;二是从土壤中种植。养殖可以避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所以水产养殖系统中蔬菜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养殖;第三,水培系统中的蔬菜。有一个独特的水生根系。如果根分布在aquaponics农场,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蔬菜的来源,以防止消费者生产这个菜是否来自批次。市场质疑。在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水产养殖”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物种之间的和谐共生,形成了双方的生态互惠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循环低碳生产模式也很有前景,但实施起来很难。5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渔业的互补模式是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进行鱼虾养殖。该阵列还能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蔽物,形成“上能发电,下能养鱼”的新型发电模式,综合收益可观。

法律分析:1、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生产出优质稻米和各种名优水产品等,比如种水稻时,在稻田里养殖一些稻花鱼、小龙虾,青蛙等,使效益最大化。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部分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2020年相关政策将继续,具体的要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2、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

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就是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

3、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就是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这种比较健全,但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已正在尝试。

4、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

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就是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比如鱼池上面可养一些水培蔬菜,这样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就可为蔬菜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可实现双倍效益。

5、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

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就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法律依据:《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第四条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与其他农业业态相比,水产养殖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生产状态,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未来需加强与“互联网+”结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大幅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效率,促使生产方式从落后向高效转变。
最近30年,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在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其中,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递增,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42%;海水养殖有较久的历史,海洋水产品产量约占水产总产量的5772%。
从绝对量来看,2004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4247万吨;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965万吨,比2014年增长369%。
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四川29岁农村小伙创业搞水产养殖,现今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29岁 创业 故事 ,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合伙创业:从工科生到水产养殖行家

今年29岁的李开江是四川内江市隆昌县普润镇瓦窑村人,以前,他常在寒暑假帮着家中做农活,于农事上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高考,他进入攀枝花学院冶金专业学习,成为一名工科生。在校期间,李开江半工半读,在寒暑假期间开办补习班,挣得不少生活费用。“两个月差不多就有一两万元,创业一直都是我的梦想。”

2012年暑假的一天,李开江与儿时好友卢富建交谈时,因两人都有创业想法,在卢富建提及自己正在高山村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邀请李开江合伙时,李开江爽快地答应了。

“我愿意,但是父母有点不理解,觉得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却又要回农村,而且水产养殖投入大、风险也高。”但通过与卢富建等合伙人多次联系,并实地了解情况后,李开江十分看好农业市场,说服父母借了几万元,加上自身存款,共计入股10万余元,合伙建起了普润镇新盛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人工繁殖培育泥鳅苗、白乌鱼苗等。

梦想很美丽,但现实却很残酷。工科出身的他完全不懂水产养殖,而水产养殖专业性很强,只能从头学起。

2014年,在一次给白乌鱼苗换水时,李开江水量计算过高,导致4万余条白乌鱼苗全部跑出,进入了养殖鱼塘,损失近4万元。“因为白乌鱼会‘自相残杀’,一旦进入养殖鱼塘,所剩便不会多了。”

没有技术怎么办那就学!

“普润周边有许多水产养殖大户,我没事就跑去看、去学。”李开江说,作为“农村娃”,对于农村的一切都很熟悉,周边的养殖大户都是幼时认识的,或是见过的,“厚着脸皮”去学习,也没人会说什么。

不仅跟着“土专家”学,李开江还利用空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再结合养殖基地实际,反复观察实践,进行 总结 ,提取 经验 ,再加上有了隆昌市水产渔政局有关专家的指导……渐渐地,李开江掌握了不少泥鳅催产、孵化及规格苗培育技术。

遭遇重创:合伙人离散只剩下自己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李开江说,养殖基地刚开始发展的前两年,只见大量的投入,却少有效益,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几个合伙人一年下来都只能拿到别人一个月的工资。

渐渐地,有部分合伙人坚持不下去了,开始有人离开,也陆续有人加入。人来人往,只有李开江和卢富建坚持了下来。

困难时刻,隆昌市各级各部门伸出了援手,创业补贴、无息贷款、技术指导、创业扶持项目资金、翻新办公场所……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李开江团队开始尝试整合镇、村资源,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成为一个集生产、销售、管理于一体的水产养殖联盟,不仅发展自身,还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为养殖户提供了更优的技术、更畅通的销售 渠道 、更完善的管理,带动更多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经过4年多的发展,李开江团队的水产养殖基地兴旺起来,养殖面积从原来的10余亩拓展至60余亩,年产值也从原来的10余万元增长到80余万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基地、四川省高校 毕业 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隆昌市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一切看似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李开江哪里会知道,一场更大的滑铁卢悄然临近。

自2016年开始,泥鳅苗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从最开始的5角钱一条降至4分钱一条,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基地受到重挫。“比如一批泥鳅苗4万条,原本可以卖2万元,现在只能卖1600元,差价太大,估算人工和其他投入,亏得太多了。”

连续的亏损,加上泥鳅苗价格持续走低,让剩下的合伙人也渐渐灰心,陆续离开。2016年底,包括卢富建在内的其余3名合伙人全部离开,仅剩下李开江一人。

“我当时也有点灰心,但是觉得既然承包了老百姓的田土,就要对老百姓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创业梦想负责。”李开江当即接手了水产养殖基地的所有事项,并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转型养蛙:基地年产值实现过百万

内江、成都、重庆……李开江到多地进行 市场调查 ,发现各地的青蛙养殖市场行情较好,处于需求量大,但供给量少的状况。

定下了目标,但青蛙养殖技术较之泥鳅养殖技术更难,李开江便找到东兴区一家青蛙养殖基地学习技术。两个月时间,李开江吃住都在基地,跟着“专家”下田上坡,用心钻研,很快便掌握了养殖技术技巧。

2017年3月,李开江拿出1亩多水田进行试养。经过精心养殖,4个月后,成功销售1000余公斤青蛙,产值达到4万余元。

今年3月,李开江将青蛙养殖规模扩大到10余亩,加上50余亩黄腊丁、白乌鱼等,今年底,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基地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百万元。“我刚刚在松林村签了合同,流转水田30亩,全部用来养青蛙。”李开江合计着,待明年底,整个水产养殖基地有望实现年产值250万元。

见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发展得红红火火,周边村民跃跃欲试,瓦窑村4组村民黄盛见多次找到李开江,希望能跟着他学习青蛙养殖。李开江并不藏私,表示只要有村民愿意学,他都愿意免费教。

致富不忘家乡人,李开江在选择基地务工人员时,往往会优先选用贫困户及土地流转村民。青杠村9组村民曾园春便是其中之一。

从每年收入不过千元的农业 种植 ,到如今每月两千元的务工收入,曾园春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不少,浑身充满了干劲。“我在基地干了两年,一个月两千,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一年有接近三万元的收入,比务农强太多了。”

如今,在李开江的带动下,普润镇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养殖品种由传统的“四大家鱼”开始转向白乌鱼、黄腊丁、青蛙以及大闸蟹等利润高的品种,也不再照搬过往养殖经验,而是加入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养殖 方法 ,村民就近务工也变得更加容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88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